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6036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摘要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优质廋肉型猪养殖基地扩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

杭锦后旗***养殖有限公司

1.1.3法人代表:

1.1.4建设地点:

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新丰村

1.1.5建设性质:

扩建

1.1.6建设年限:

1年

1.2建设规模与内容

1.2.1建设规模:

该项目拟引进原种代母猪100头,原种公猪5头,年出栏父母代种猪500头、商品肉猪1580头;项目建成后,存栏原种公猪:

8头;种母猪:

200头。

每年向社会提供父母代种猪500头、商品肉猪1580头。

促进杭锦后旗生猪生产,提高市场供应能力。

项目土建工程建设面积6400平米,其中:

猪舍等主体工程5200平米,办公室、宿舍、消毒室等附属工程1200平米。

项目购置设备19台(套),其中消毒设备2台套,场内运输设备12台,仪器设备5套。

1.3项目经济效益

1.3.1收入估算

初步估算项目年收入为545万元,主要由商品猪、种猪两个方面的销售收入组成。

商品猪销售收入:

1580头×2500元/头=395万元

种猪销售收入:

500头×3000元/头=150万元

1.3.2利润与税金估算

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毛利润222万元,上缴所得税55.5万元,按净利润10%和5%分别提取公积金与公益金25万元,净利润为141.5万元。

1.4经济效益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29.8%,投资回收年限3.4年。

项目运行年利润率26.0%。

每年可向国家上缴税金55.5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生猪生产业在我国的畜牧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生猪生产,对于发展农业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生猪生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从生猪的生物学特性来看,猪是杂食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转化率高,可以充分利用饲料资源。

生猪的育肥期短,繁殖力强,具有较强的生产性能。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农民有养猪的习惯和丰富的养猪经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猪生产提供了科学的饲料管理和经营管理技术,这些均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只要充分地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以及生猪的生物学特性,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养猪生产水平,使我国的生猪生产由农户家庭副业状态,逐步朝者着商品化、产业化生产方向发展。

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养猪业是杭锦后旗农业的优势产业,也是杭锦后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猪肉是居民的主要副食消费品。

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增强人民体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杭锦后旗***养殖有限公司是杭锦后旗生猪养殖重点企业,公司占地面积50亩,总资产630多万元,建有办公楼1栋、饲料加工车间1栋和标准化猪舍7栋,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

存栏基础母猪77头,公猪3头。

公司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二元杂母猪500头,商品猪苗1000头。

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把握好时机,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良种繁育体系,应用新技术选育、推广适合健康养殖和市场需求的良种猪,实现猪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发展目标,提升猪肉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这对杭锦后旗养猪业发展会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当今生猪生产形式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指出,发展生猪生产是稳定市场供应的基础,要立足国内,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尽快恢复,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在抓好生猪生产供应工作中,推广生猪良种健康养殖体系建设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流,各省区强化了对生猪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养殖场应抓住时机大力发展就显得格外必要。

2.2.2杭锦后旗养猪业需要一个高标准、高水平的龙头企业来带动。

杭锦后旗养猪业尽管这几年发展迅速,品种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养猪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养猪业还有很大的空间。

要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要引进高水平的种猪,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养猪企业,使杭锦后旗的养猪业能紧跟全国先进水平的步伐,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带动全旗养猪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2.2.3项目建设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

养猪业是农村的主导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而农民散养因农民外出务工增多,以及新建房缺少猪舍等原因在逐年减少,在农村中发展养猪业就需要发展规模养殖,而规模养殖又必须以三元杂瘦肉型猪为主导品种。

近年来杭锦后旗三元杂瘦肉型猪和二元杂母猪发展缓慢。

一是因为旗内缺乏高水平的种猪场来生产优质的二元杂母猪,二是因为二元杂母猪的养殖技术较土母猪高,农民缺乏技术而造成养殖失败。

三是因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本项目的实施,就是建立繁育优质二元杂母猪的生产场,与联营分场携手打造“公司+农户”模式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以规模小区的形式发展瘦肉型猪生产,逐步形成产业化生产,形成农村经济新的亮点,为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2.2.4项目建设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生态养殖的建设,包含了绿化、规划、污水处理和环境的美化。

绿化和污水处理,又是生态养殖场建设中重中之重,这项工作做好了,能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粪污处理好还能变废为宝,可作农业生产的原料、肥料、饲料进行再利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同时还可提供能源进行有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推动农业生态的良性发展。

2.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该项目建成后将是杭锦后旗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质量较好的种猪扩繁场,其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设备配套,管理水平都将在本地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也是较先进的。

2.3.1科技优势:

在科技方面,有多年畜牧兽医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队伍指导,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巴彦淖尔市种猪繁育基地等单位密切协作,对良种猪的繁育和推广有着丰富的经验,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

2.3.2设备优势:

配备目前先进的养猪设备仪器,全面实施哺乳母猪,保育猪高床饲养。

2.3.3基础设施健全。

本项目是高标准、高起点,拟建设标准化猪舍5200平方米;技术、设备先进;污水排放能达到环保要求。

第三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3.1、承担单位简介

杭锦后旗***养殖有限公司2005年11月成立,位于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新丰村十组,占地面积50余亩,公司法人代表杨树良。

现建有办公室100平米,饲料加工车间120平米,标准化猪舍7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饲料加工搅拌机2台,备用发电机1台。

公司自生产以来,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运作,在整个规划上完全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而在生产管理上则从不断完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以及种猪质量管理、销售及售后跟踪服务制度入手,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从而使公司在广大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同时也为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公司饲养基础母猪77头,其中能繁母猪57头,后备母猪20头;公猪3头,其中杜洛克公猪2头,大白公猪1头。

2010年公司向社会提供二元杂母猪87头,商品猪933头。

2011年上半年以提供仔猪170头,出栏肉猪600多头。

产品在本旗及周边县(市)非常畅销,深受广大客户的信赖。

3.2技术力量

公司现有员工12人,其中畜牧师3名,兽医师1名,公司的技术依托单位主要有内蒙古农业大学、巴彦淖尔市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同时该公司聘请旗畜牧局养猪专家作顾问,技术力量有保障。

第四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4.1项目选址

杭锦后旗位于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腹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东与巴彦淖尔市所在地临河区毗邻,西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

全旗辖8个镇:

头道桥镇、二道桥镇、三道桥镇、蛮会镇、团结镇、陕坝镇、双庙镇、沙海镇,总面积1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亩;旗内居住着蒙汉回等12个民族,总人口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万。

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8.5亿斤,创历史新高,再次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旗。

全旗牲畜总数达到了131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4.63万头,肉羊存栏113万只,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达到40.8%。

整顿规范了鲜奶收购市场,启动实施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全完善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全旗交通四通八达。

包兰铁路线、110国道、212省道横穿境内,过境包银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过境临――策铁路已建成通车;陕坝镇距包兰铁路临河火车站仅25公里,距临策铁路杭后车站2公里,距110国道线20公里,距乌海、包头飞机场分别为120公里和180公里,距中蒙边境干其毛道口岸180公里。

杭锦后旗***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头道桥镇新丰村,西距陕磴二线公路3公里。

本项目扩建地点地势平坦,远离村庄,周围无任何构建筑物,空气清新,水源、大气没有任何污染,利于生猪的生长和疾病防疫,是建设种猪的理想环境;也不在任何水源地附近,有利于猪场的卫生防疫和管理,不会造成水源性污染。

猪场占地50亩,土地均是新丰村村民所有,现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是发展生猪生产基地理想之地。

4.2建设条件

4.2.1地形、地貌条件

该项目建设用地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地势平坦宽敞,能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并有向四周发展余地;二是不受洪水威胁;三是环境优美。

4.2.2供电、供水条件良好,可保证猪场正常用电、用水。

用水:

本项目区内地下水丰富,用水可取地下水,可保证猪场正常用水。

用电:

三街变电站10千伏供电线路距项目建设位置1公里,用电可从该线路引入完全能满足此猪场用电。

4.2.3环保条件

项目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村庄、交通要道均有一定距离,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

猪场所排放的污水,经厌氧沼气发酵处理畜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用于浇灌场区内果树,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2.4交通条件便捷

项目区距陕磴二线公路仅三公里,交通条件便利。

4.2.5原材料供应条件

饲料由猪场饲料车间加工生产供应。

原料全部来源于当地,玉米、麸皮均可在杭锦后旗境内采购。

本旗盛产向日葵籽,并有多家植物油厂,饼粕类原料、葵花盘等资源丰富,供应有充足的保证。

第五章技术方案与生产工艺

5.1技术方案

5.1.1猪群结构和生产计划

本项目引进原母猪130头,种公猪5头。

采用本交结合人工授精方式,生产中心以周为单位,进入生产流程,生产方案如下:

公猪:

总数达到8头;其中6头用于人工授精,2头用于试情。

原种母猪:

总数达到200头;每周实配种母猪:

5头;每周配准数4头;每周分娩:

4胎;每周产仔猪:

42头,平均每胎10.5头;每周断奶仔猪:

42头(按93%断奶成活率计);每周完成保育:

40(按96%育成成活率计);每周出栏大猪:

40头(按99%育成成活率计);全年育成猪:

2080头。

其中:

育成种猪500头、转做商品肉猪1580头。

5.1.2生产工艺流程

采用半限位四阶段生产工艺。

即仔猪出生后按哺乳、保育、生长和育成四段饲养。

其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

 

5.1.3工艺(技术)流程说明

采用半限位四阶段生产工艺。

即仔猪出生后按哺乳、保育、生长和育成四段饲养。

种猪则可在生长阶段体重达50公斤后开始销售。

种猪场每周给26头母猪配种,怀孕16周,产前35天进入母猪单体大栏,提前1周进入分娩保育舍,分娩后哺乳4周断奶,仔猪继续留在分娩保育舍6周,空怀母猪断奶后转入配种舍,每栏4--5头的小群饲养,5--10天内配种,产前5周转入单栏限位饲养。

留在分娩保育舍的仔猪5周后转入保育舍,分娩栏空栏清洁消毒1周,然后转入育肥舍饲养11周,体重达95--110公斤上市。

5.1.4管理技术规程

1、生长育肥各生理阶段的日增重和每阶段末体重指标见表5-2:

表5-2各阶段生长增重指标表

饲养期

体重(公斤)

平均日增重(克)

饲养周数(周)

初生

1.3

哺乳期

5-6

160-180

4

保育期

20-25

350-470

5-6

生长期

55-60

550-630

6-7

育肥期

90-110

720-800

6-7

合计

550-650

21-24

2、各阶段猪群所需饲料量(按每头猪测算)。

(1)公猪:

2.5公斤/天×365=912.5公斤

(2)待配母猪:

2.5公斤/天×10天=25公斤

(3)怀孕前期:

2.0公斤/天×80天=160公斤

(4)怀孕后期:

2.5公斤/天×34天=85公斤

(5)哺乳期:

4.5公斤/天×28天=126公斤

(6)空怀:

2.0公斤/天×31天=62公斤

(7)仔猪哺乳保育期(诱食至63日龄)。

18天(哺乳期)+35天(保育期)→53天×0.35公斤/天=18.55公斤

(8)生长期。

120天—63天→57天×1.5公斤/天=85.5公斤

(9)肥育期。

175天—120天→55天×2.2公斤/天=121公斤

3、种猪的技术规程

后备种猪初配:

种公猪月龄达8个月,体重120公斤以上时开始初配。

种母猪体重达90-110公斤,第二次发精后开始初配。

公猪使用年限3-4年,母猪使用3年7胎以上。

种猪的年换种率为33%。

4、仔猪的饲养技术规程

(1)开产~7日龄。

做好仔猪的接产,保温和帮助固定乳头工作。

种猪做好初生重的称重,记录工作。

2日龄内补铁。

(2)5~7日龄开始诱食。

(3)14日龄正常吃料。

(4)28日龄断乳。

种猪进行第一次选种,做好记录,打耳号,转保育舍。

5.2设备方案

5.2.1定位栏:

母猪大栏(7×3.5)32个,母猪单体大栏(2.1×1.4×1)152套,分娩保育栏:

(2.2×1.8):

272个

母猪单体大栏为产前35天进去,提前1周进分娩保育栏,分娩保育栏为产前1周进去,哺乳28天,断奶赶走母猪,仔猪留在分娩栏保育6周。

5.2.2其他配套设备。

1、清毒设备:

喷雾消毒降温系统1套,高压喷雾消毒机1台。

2、场内运输设备:

拖拉机1台,手拉饲料5台,斗车10台,仔猪运输车2台。

3、人工授精设备:

包括恒温冰箱、干燥箱、消毒柜、恒温水槽、显微镜、精子密度仪、磁力搅拌器、电子秤,恒温板和其他配套器械;

兽医室设备器械1套,超声波测孕仪1台,称猪台1套,病死猪化制炉1套。

5.3.1建设规划

根据生猪的健康养殖和生物学特性能与环境要求,项目建设规模建设用地等要求,项目选择在空气清新,光照适宜,场地平坦,并有向东西面发展宽阔场地。

5.3.2各类建筑物平面布局

(1)猪场平面布局的基础要求:

生产性建筑区内,各种猪舍安排要符合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并处于核心位置;各种后勤辅助建筑布局应有利于各种物资供应,并接近生产区;生活服务设施应远离生产区。

(2)猪场各类建筑物布局原则:

猪舍及其附属设施布局以安全生产为原则。

舍与舍之间间距不少于10米;生产区、管理区及生活区应安排在主风方向的上风位;消毒卫生设施应设置在生产区和场区的出入口,病猪舍隔离舍应设在远离生产区。

5.3.3总平面布置方案

依据猪场各类建筑平面布局要求、原则和建设地点地形地貌及用地范围等,本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如下:

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根据生产流程、地形状况、功能分区、卫生、防疫和全年主导风向来综合考虑。

整个建设项目由生产区和生活区组成。

生产区分为繁育区和育成区,根据生产工艺和交通运输的要求,繁育区(猪场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位于场区的南面,育成区位于场区的东部;生活区(分公楼、职工宿舍)位于场区的西北方向与生产区相隔,种猪展示厅位于场区的中部并处于场区核心位置;生活区布置场外的南面并与辅助生产区以墙和路相隔。

第六章防疫技术设施与保障体系设计

6.1防疫体系建设目标

以防为主,建立综合疫病防控制系统。

针对环境、人、猪和饲料等方面,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消毒、隔离、净化、检疫,检测等措施,以防病原侵入猪体,执行无公害肉猪生产标准,建立从饲料原料到肉猪出场全过程质量控制和保障制度,严防有害物质进入生产线。

保证猪场健康发展,生产无公害肉猪。

6.2防疫机构的建设

6.2.1入场消毒区:

在办公室前建车辆和外来人员消毒区。

大路长2.5米,宽4米,深0.3米的消毒池,靠道两边砌成缓坡,长年保持消毒池里20公分深的消毒水。

办公室旁设一外来人员消毒室,面积9米外来人员在此消毒,换鞋才可到生产区的大门前。

6.2.2生产区门卫消毒室:

消毒间10平方米,安装紫外线灯,男女淋浴更衣室间约30平方米,喷雾消毒走道10平方米,组成进入生产区的防疫屏障。

此区仅供生产人员进入。

6.2.3兽医室诊断室:

在靠近大门附近建设兽医诊断和疫病监测室,建筑面积约20平方米:

6.3防疫技术保障体系

6.3.1清洁消毒制度

1、从进入场区到进入生产区建立三道清洁、消毒防疫线,第一道防疫线从公路进入场区的路口设消毒池,车辆进入需过消毒池消毒,来运猪、拉粪的车在此用高压清洗枪清洗,全车消毒。

外来参观,购猪人员在此消毒,换鞋,窒防护服。

第二道防疫线在生产区大门,此处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只准许本场生产人员进入。

进入时先在消毒间紫外线照射15分钟,进入淋浴室冲澡,换上工作服后,再进入消毒通道通过消毒池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第三道防疫线在各生产小区门口和各猪舍门口设消毒池,进入人员的鞋和车轮消毒。

2、建立日常消毒制度:

每星期确定固定的一天为全场消毒日,全场的猪舍、道路及配套设施用消毒液喷雾消毒一次。

食槽和用具每天清洗定期消毒。

3、各阶段的猪尽量采用全进全出制,空栏后要立刻用高压水枪冲

洗干净,喷上消毒水,空栏一周后,进猪前,再用火焰消毒器对猪栏内消毒一次。

6.3.2建立严格完善的疫病监测和免疫程序

通过抗体监测,监控疫病和猪群抗体水平,制定免疫计划。

主要传染病免疫程序见表6-1:

6.3.3建立疫病净化和猪群保健制度

1、在一些疫病的多发季节或出现发病症兆时,及时在饲料加喂药物,全群饲喂或某群猪饲喂,净化这一病菌。

2、在全年的某一时段,通过全场的严格消毒和药物饲喂相结合,净化全场疫病。

3、在小猪生长过程中,针对多发病阶段,采取提前喂药或注射抗菌药来防病。

6.3.4制定严格的防疫规章

各猪舍、各生产小区定人员、定工具;工具不得混用,人员不得互串。

非生产人员不准进入生产区。

生产人员不得随意出场,出场后回来需更衣消毒,在场内生活48小时后,才可进生产区等。

6.3.5严格检疫。

购进猪需,抽血检测一些主要疫病,隔离观察一个月,并通过药物净化后,才可合群。

6.3.6加强病死猪及粪污处理。

病死猪必须经无害化处理。

猪粪要堆肥发酵后才可使用。

6.3.7加强灭鼠、灭蚊蝇工作。

定期投放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鼠和残余鼠药,并做无害化处理。

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

6.3.8防疫制度

发生疫病时,需按“早、小、严、快”的方针及时扑灭。

表6-1主要传染病免疫程序

病名

猪别

疫苗接种时间

猪瘟

仔猪

首免20日龄,二免50-60日龄,用猪瘟弱毒疫苗。

种猪

每年3、9月份各接种1次,用猪瘟弱毒疫苗;

猪丹毒

仔猪

50-60日龄接种,用猪丹毒、猪肺疫二联疫苗。

种猪

每年3、9月份各接种1次,用猪丹毒、猪肺疫二联疫苗。

猪肺疫

仔猪

50-60日龄接种猪丹毒、猪肺疫二联疫苗

种猪

每年3、9月份各接种1次,用猪丹毒、猪肺疫二联疫苗。

仔猪副伤寒

仔猪

首免30-40日龄,2免70日龄。

细小病毒病

种公猪

引进青年公猪时免疫接种,3周后重复免疫,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

母猪

配种前4周免1次,每6个月免疫1次。

链球菌病

仔猪

30日龄免疫。

种猪

每年4、10月份用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菌各接种1次。

日本乙型脑炎

繁殖猪

每年3、4月份接种乙型脑炎弱毒疫苗。

猪伪狂犬病

母猪

产前40天注射猪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

猪萎缩性鼻炎

仔猪

于3-7日龄和21日龄进行2次免疫。

母猪

产前5周和2周进行2次免疫。

传染性胃肠炎

母猪

产仔前6周和2周接种疫苗。

黄白痢

种母猪

产前14-21天注射。

猪喘气病

种猪

成年猪每年用灭活疫苗接种1-2次,肌肉注射。

仔猪

5-10日龄用弱毒疫苗,胸腔注射。

猪口蹄疫

仔猪

浓缩苗肌注:

25千克以下1毫升,25千克以上2毫升。

种猪

每6个月接种1次。

6.3.9药物保健

公猪,产前七天至产后七天,在饲料中加入抗菌素。

仔猪在出生后一日,三日,七日用长效抗菌素药,如长效土霉素,头孢噻呋,饲料中加强力霉素,利高霉素,氟本尼考等。

第七章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7.1项目建设目标

7.1.1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从美冠引进原种母猪130头,种公猪5头,建设目标是在稳定生猪生产同时健全健康养殖体系建设,向社会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增加农民收入。

7.1.2建设任务

项目建成后,存栏原种公猪:

8头;种母猪:

200头。

每年向社会提供父母代种猪500头、商品肉猪1580头。

促进杭锦后旗生猪生产,提高市场供应能力。

7.1.3总体布局

按照建筑的功能、性质、卫生防疫要求,总体布局划分为两大区即生产区、生活和生产管理区。

生产区包括繁育区、育成区等。

生活和生产管理区包括办公室、饲料仓库及加工房、水电设备室、兽医室、沼气工程等。

7.2项目建设内容

7.2.1土建工程

项目土建工程建设面积6400平米,其中:

猪舍等主体工程5200平米,办公室、宿舍、消毒室等附属工程1200平米。

表7-1项目土建工程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结构与型号

单位

数量

总计

6400

1

主体工程

5200

1.1

配种室

砖混卷帘结构

平米

500

1.2

怀孕室

砖混卷帘结构

平米

1000

1.3

分娩保育舍

砖混卷帘结构

平米

1000

1.4

生长育成舍

砖混卷帘结构

平米

1500

1.5

隔离舍

砖混卷帘结构

平米

1000

1.6

仓库

砖混结构

平米

200

2

附属工程

1200

2.1

办公室及宿舍

砖混结构

平米

300

2.2

门卫

砖混结构

平米

20

2.3

消毒室

砖混结构

平米

20

2.4

更衣室

砖混结构

平米

20

2.5

浴室

砖混结构

平米

40

2.6

赶猪通道

混凝土

平米

800

7.2.2设备购置

项目购置设备19台(套),其中消毒设备2台套,场内运输设备12台,仪器设备5套。

序号

工程名称

结构与型号

单位

数量

总计

19

1

消毒设备

2

1.1

喷雾消毒降温系统

1

1.2

高压喷雾消毒机

1

2

运输设备

12

2.1

拖拉机

1

2.2

手拉饲料车

5

2.3

斗车

5

2.4

仔猪运输车

1

3

仪器设备

5

3.1

人工授精设备

1

3.2

兽医室设备器械

1

3.3

超声波测孕仪

1

3.4

种猪测定栏、背膘仪

1

3.5

称猪台

1

7.3场地绿化

场区绿化要结合区与区之间、舍与舍之间的距离、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