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5990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docx

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议论文)

2020年上海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在错误中学习

黄永武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要不怕错误去尝试,才有机会成功,于是有“自古成功在尝试”的说法。

其实在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的观点。

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

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善”,钦佩拜伏。

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

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反观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

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踩他一脚,告诉他不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在他迷恋各国佳丽时诚恳告诉他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都会在错误中立即幡然改图,每次是在错误中学到很多,所以沈君烈说刘邦虽不读书,一生学问全在错误中得力。

④由此想起《潜虚》上的一句名言:

“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wàng。

”日胜反而灭亡,就是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就是一套僵化的战略。

日败反而称王,就是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⑤“在错误中学习”当然不限于政治人物,古语早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

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

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

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

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

不费纸学不好字,不费人也学不好医术。

所有的“巧术”都是从“笨功夫”来的。

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任何巧妙的境地,只要不怕反复的错误练习,便能达到。

古谚又说:

“习伏众神”,不断从错误中学习,便能征服一切神巧。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

有志者,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4.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wàng。

()

15.第③段“幡然改图”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16.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一項,填在第⑥段的横线上(2分)

A.不但……反而B.虽然……但是C.不是……而是D.即使……也

17.本文论证思路清晰,首先通过②③两段的

事例对比,明确在错误中学习的重要意义,进而又在第⑤段进一步阐述道理,从而更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论点:

(8分)

18.下列诗句与本文阐述的观点相近的一项是(3分)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知耻后勇幡然悟,一改往昔立志新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

14.王(2分)

15.刘邦很快彻底地改变原有的错误做法(3分)

16.A(2分)

17.项羽百战百胜,却不知在错误中学习而兵败身亡(2分)刘邦处处在错误中学习而最终成功(2分)各行各业都应在错误中学习(所有的“巧述”都是从“笨功夫”来的)(2分)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2分)

18.C(3分)

2020年上海金山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18分)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①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

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

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

因此,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会用逻辑、常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检验一次。

③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

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令天却变成了常识。

在历史长河中,所谓有“偏执”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完,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把“地心说”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⑤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

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

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如此特立独行。

他们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的绝唱。

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因此注定被当时的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水远只是极少数人。

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我最后的祝福,要留给那些知道我并不完美,却依然爱的人”,这句话是献给他自己,也是献给同类,正是这样一群“神经病”,承担着社会良心的功能,才使得这个世界不至于完全崩塌。

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年华与生命,在生命的年轮上或许只有“荣誉”二字能够对他们的孤独予以安慰,对他们的价值予以承认。

15.第②段加点词“声音”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是从

(1)                     ;

(2)                   ;(3)“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

”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6分)

17.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哪一段合适?

请说明理由。

(6分)

弗朗西斯·福山这位新保守主义的代表者,在发表《历史的终结》之后成为众矢之的;在发表《政治秩序的起源》之后,他又被视为“野心极大的哲学家”,面对社会舆论的种种非议,福山为了保持独立,选择刻意远离喧嚣的社交。

                         

                         

                         

1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4分)

A.内心强大的人,必然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多半是内心强大的人。

B.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伟大,在于他们对人们原有错误的认识破旧立新。

C.真正有思想的人,他们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很少有人能达到。

D.对于那些承担着社会良心的思想家,我们要承认他们的价值。

【答案】

15.意见(观点、看法)

16.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1)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

(2)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17.第⑤段,这段文字讲了福山面对社会舆论,远离社交,保持独立,与该段观点“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任何与尊严”相一致。

同时,与第段中国思想家的事例,从中外两方面的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论证更全面。

18.A

2020年上海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8分)

关于生活(有删改)

①毕生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爱尔兰革命家毛德曾说:

“我生活,别人仅仅是生存而已。

”此话虽极自负,却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究竟怎样才算是在“生活”?

②不畏惧生存之苦,而以美的创造为乐是真正会生活之人的共同之处,庸碌之辈却只会过日子。

前者可谓超越了生存,后者则为生存所局限,叶芝认为:

美是由三类人造就的。

贵族造就了美的风度,因为他们在世间的地位使他们超乎生存的恐惧之上;农民造就了美的故事和信仰,因为他们无可丧失,故无所畏惧;艺术家则造就了其余的一切,因为他们天生就充满无畏的精神。

叶芝的分类未必为一般人所认同,但他讲的道理无疑是真实的。

或问,声色犬马,种种娱乐,算不算超越生存。

答曰:

否。

这些只是消费,而非创造。

唯有智力创造和道德修养这样的高级游戏才是超越生存之本能,才使人之所以为人。

③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这样的人是在真正地生活。

有钱如葛朗台、阿巴贡之流,一生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了攫取财富之上,蝇营狗苟,患得患失,是为守财奴。

可见,能否超越生存,真正地生活,与贫富程度无关。

对一种正当的事业或爱好执著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不仅可能超越生存,甚至可能不惜一切,伟大的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刀加颈项的关头,仍从容请求他们允许他画完几何图形。

④考学、求职时,人人都想从事自己爱好的专业,但不是人人都能如愿以偿的。

更可悲的是,有的人压根儿就没有什么高尚的爱好,这说明他们对生活几无兴趣,他们只是被动地生存,就像鱼群、鸟群或羊群中的一只,追逐着群体的流动。

所以,应主动去探索自己爱好什么,并努力使之与学业、职业重合一致,这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⑤丰子恺先生如此解释其师李叔同的出家修佛:

他把人生比作三层楼。

底层是物质,二层是精神,三层是灵魂。

李叔同弃底层而至二层再至三层,实现了真正的超越。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楼下的人是难以想象楼上的人所亲见的风光的。

14.究竟怎样才算是在“生活”?

作者的观点是:

(6分)

(1)

(2)

(3)

15.以下这段文字放入文中哪一段最合适?

为什么?

(5分)

贫穷如颜回者,“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身居茅屋陋巷,生活清贫,但他人穷志不穷,安于其乐。

正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是也。

16.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4分)

17.以下对选文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毛德的话引出了中心论点。

B.第②段中引用叶芝的观点是为了强调“无畏”的意义。

C.第③段中阿基米德的论据是对上文论述的深化。

D.第④段中“鱼群、鸟群或羊群”的比喻形象论述了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答案】

14.

(1)不畏惧生存之苦,而以美的创造为乐。

(2)要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3)应主动去探索自己爱好什么,并努力使之与学业、职业重合一致。

(每点2分,共6分)

15.第③段(1分)。

这段文字写颜回安贫乐道,可与第③段中葛朗台、阿巴贡等人虽富有却沦为守财奴的事实论据形成对比(2分),突出地论证了能否超越生存,真正地生活,与贫富程度无关(1分)。

同时也具体论证了该段的观点“要坚持自己超越生存之上的高尚追求,这样才能不为生存环境所影响。

”(1分)

16.第⑥段引用《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句/将人生比喻为楼层(1分),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每个人都应(超越物质层面的生存,)追求精神乃至灵魂层面的/真正的生活(2分)。

令读者回味/深思(1分)。

17.C(3分)

2020年上海浦东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功名与功德

①“功名”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功业和名声”。

纵观古今,人们对待功名的态度各有不同。

②孔子不反对追求功名,讲“见利思义”“富而可求也……吾亦为之”,但他尤其看重精神的“功名”,认为“仁义”比功名更重要。

庄子对功名持超然的态度: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他还认为追求功名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功名使得人们相互倾轧,使人丧失自由。

③科举时代,世人热衷功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功名意识深入千家万户。

人人能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明证。

面对世人追逐的功名,当代国学大师熊十力的见解:

“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志学者不以为乐也。

”世人因热衷功名、追逐功名,苦便随之而来;志学者因只求神清思澈,心地干净,便不以为乐,也不以为苦。

④追求功名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功名束缚,更不能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讲过一个小故事:

一学生来旁听,思维迅捷,课后常与他磋磨学问,更兼意趣相投。

某日,这个学生踌躇着开口请求一封推荐信,他爽快应允,这学生便获得一份足够分量的“敲门砖”。

然而,推荐信一出他便再无踪迹,先前的所作所为成了功利的假象。

⑤这位学生想获取功名固然无错,只是功利思想太强。

像这种获取功名的做法,为仁德之士所不齿,而且这种人也很难有大作为。

功利如同厚厚的灰尘遮蔽着我们的眼睛,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追求功名的真正意义。

⑥追求功名时,我们还要积累功德,否则,即便拥有了功名也可能失去。

“功是善行,德是善心。

”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

从本质上讲,功德是利他的,是修养升华而成的一种帮助别人的智慧。

对待功名、功德的态度,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品格和胸襟。

焦裕禄心中只有“民利”,鞠躬尽瘁为兰考,从不考虑个人名利:

钱学森坚决不同意为他自己立碑塑像,世人赞他“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他们这种“名利于我如浮云”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对那些整天沉醉于功名富贵的人来说,不啻为一服清醒剂。

⑦,面对功名,我们要坚守本心,思想上保持一份清醒,行动上恪守一份理智。

在追求功名时不断积累功德,形成正确的功名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选文有删改)

14.在第⑦段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2分)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追求功名危害性极大,应保持心地干净。

B.追求功名为世人所认同,但应取之有道。

C.功德是追求功名的修养,重在克己利他。

D.积累功德,有助于我们正确树立功名观。

16.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8分)

文章从解说“功名”起笔,先阐述了,然后议论了,接着进一步阐明了,最后归结出了(中心论点)。

17.你是否赞同第⑥段画线句的说法?

请用举例论证或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理由。

(5分)

【答案】

14.(2分)因此(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

15.(3分)A

16.(8分)①人们对待功名的态度各有不同 ②我们应正确对待功名(我们不应该被功名束缚,更不能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 ③追求功名时我们要积累功德 ④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功名观(我们要坚守本心,不断积累功德,形成正确的功名观)

17.(5分)说明:

表明态度,1分,正确运用论证方法,2分:

紧扣观点表述通顺,2分。

【示例】

(1)同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中所想的从来不是什么功名,而是如何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让“全中国人不再挨饿”,“造福全人类”,这足以反映他的品格和胸襟。

(2)同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在功名面前始终保持“神清思澈,心地干净”,他一心辅助刘备父子,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展现了令人称颂的品格和胸襟。

2020年上海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9分)

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

叶嘉莹

①英国有一位学者叫理查兹,举行了一场测验,让学生区别好诗和坏诗。

由于学生对名诗人往往盲目崇拜,所以理查兹在测验时,隐去了作者的姓名。

结果很多人把好诗当作了坏诗,把坏诗当作了好诗。

②那么,怎样判断一首诗的好坏呢?

这就需要认清什么才是一首诗歌的重要质素。

③以中国诗歌为例,我个人认为中国诗歌最重要的质素,就是那份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

④《毛诗·大序》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首先我们心中要有一种感发,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也是好诗的第一质素。

杜甫《曲江》诗说: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他看到一片花飞,就感到春光不完整了,等到狂风把万点繁红都吹落,当然更使人忧伤。

这是他看到花飞花落引起的感动。

⑤我们也来做做理查兹的测试。

我们将另一句诗与杜诗做一对比。

晚唐诗人有诗云:

“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再来看杜的这句“群鸡正乱叫”,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前一句是好诗。

你看,一条鱼跳出来横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这个形象就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

黄莺穿过像丝线一样的柳条,就像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写得多形象。

而“群鸡正乱叫”,大家一定说不好。

⑥评价诗的好坏,是不以外表是否美丽为标准的,诗歌所要传达的是一种兴发感动的作用。

晚唐诗人的那句诗,外表很美,但只有文字和技巧,没有内心的感动。

“群鸡正乱叫”是杜甫的句子,是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不知家人生死存亡的长期隔绝和分离,回到自己家中写成的。

它不美丽,却是一份深厚的亲切热烈的感情。

所以,景物是大家所共见的,可你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不见得是好诗。

只有同时将心中感动的情意也传达出来,才是好诗。

⑦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要在这完整的生命中有某一种作用才对。

不是你选择几个漂亮的字就成了好诗,而是要看你选择的字对于传达你的感动是否适当。

也就是说,写诗不是要找美的字,而是要找合适的字。

⑧杜甫在一些诗中用了许多“丑”字,他说“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又说“亲故伤老丑”,然而这是好诗,因为他所经历的是那样一种艰难困苦的生活,只有这些朴拙、丑陋的字才能适当地表现那种生活。

⑨最后,感发的生命是人们常会有的,然而它却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等种种不同,每一种感情都是不一样的。

晏几道的词: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情景未尝不美丽,()将晏几道的词与杜甫的诗一比较,就会发现,虽然晏几道的词非常清丽,非常美好,但他那感发的生命,却缺少像社甫的诗那份深厚、博大的力量。

13.填入第⑨段括号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1分)

A.不仅B.因此c.但是D.并且

14.根据文章内容,概述好诗的标准。

(6分)

第一要。

第二要能适当地传达心中的感动。

第三要。

1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们都认为晚唐诗人“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是好诗。

B.杜甫的诗句“群鸡正乱叫”不美丽,却有一份深厚、热烈的情感。

C.写好诗不仅要选择漂亮的字词,还要选择能适当传达你感动的字词。

D.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诗人写诗才会选择朴拙、丑陋的字词。

16.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作用。

(3分)

17.文章第⑤与第⑥段能否互换?

为什么?

(6分)

【答案】

13.C(1分)

14.要有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3分);要看所传达的这一感发生命的深浅、厚薄、大小、正邪。

(3分)(共6分)

15.B(3分)

16.用杜甫的事例阐释了(论证了/说明了)好诗的第一质素是心中要有一种感发。

(3分)

17.不能(1分),第⑤段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分析了人们对好诗可能产生的误判(2分),第⑥段对这种误判进行分析,并提出评价好诗的标准(2分),第⑥段是在第⑤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阐释(1分)(共6分)

2020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

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代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

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语言上的良好作风来自于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只是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语法的正确和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

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

④媒体、网络语言有时缺乏这种文字上的教养。

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这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就的文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3.第②段划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所以B.不仅而且C.如果那么D.虽然但是

14.第②段加点字“洁癖”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5.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6分)

针砭的时弊

提出的论点

阐述的理由

写作的目的

向网络学习语言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1)

(3)

(2)

16.第④段划线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17.第②③段两段的位置不宜互换,理由是

(4分)

【答案】

13.(2分)D

14.(2分)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

15.(6分)

(1)(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2)(如

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3)要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为范本,认真学习语言。

16.(4分)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例举德国青少年向媒体学习语言所产生的弊端(1

分),有力地证明了“媒体、网络语言有时缺乏文字上的教养”的观点(2分)

17.(4分)第②段阐述母语是一个人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1分),第③段阐述母语是人的教养的基本功(1分),心智成长是有教养的前提与基础,两者是层进关系(2分)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8分)

文学何为

韩少功

①经常遇到有人提问:

“文学有什么用?

”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

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

文学能赚钱吗能助我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

能让我成为股市大户、炒楼金主以及豪华会所里的VIP吗?

②我得遗憾地告诉他们:

基本上不能——这意思是说,除了极少数畅销书,文学自古就是微利甚至无利的事业。

而那些畅销书的大部分,作为文字的快餐乃至泡沫,其实与文学没有多大关系。

街头书摊上红红绿绿的色情、凶杀、黑幕…让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