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59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9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docx

精品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

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

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

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

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

“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

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

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

理解词语“横贯”。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两丈多高有多高?

“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观潮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

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

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

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

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

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

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

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

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选做题)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

(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

(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

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