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5879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docx

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

例: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③这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要按逻辑排顺序)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定语误放状语位置)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

形容词;

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

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

①我为表敬意昨天在电台又为你点了一首歌。

(目的+时间+地点+副词+形容+对象)

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判不及格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判不及格,不是作品判不及格。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

②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注: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搭配不当常常出现在联合短语中。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菜篮子”工程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菜篮子”产品由长

期短缺、品种单调到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折。

(“长期短缺、品种单调”与“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不搭配)

3.成分残缺或赘余

 A.成分残缺

 

(1)缺主语:

 

 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什么?

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使用介词“由于、鉴于、使”等容易造成缺乏主语。

 ②三月三日,抱着向王平超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错题也开始积累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错题”,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开始积累错题了”。

  

(2)缺谓语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管理制度等一系列

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

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

“建立与加强

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认识禽流感,了解禽流感,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禽流感进行预防,减少禽流感

造成的损失。

(“达到„„的目的”)

 B.赘余

(1)堆砌词语

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关注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关注”应删去。

(2)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非常酷爱”“否则不这样”等也是类似的错误。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4结构混乱(句式杂糅)高考常考的类型之一。

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

多年来曾被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下的同学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①我们向学校提意见是学生的责任。

(把“我们向学校提意见”和“向学校提意见是学生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改换主语,重来一句。

迷茫失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世界充满了怨言与不满的人,零永远是一个令人消沉的符号。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你们的父母省吃俭用,为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却不好好学习,对得起他们吗?

②当匪徒们偷袭警察的时候,被警察反包围,抓获了很多黑社会成员。

(“被警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徒”,但“抓获了无数黑社会成员”的主语只能是警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

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丢盔卸甲,损伤过半”等语,这样是接着“被警察”下来的,就连贯了。

5.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倒是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①他请几个班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几个”修饰“班”还是“干部”?

②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

提到头上。

6.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1)自相矛盾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滥用否定造成矛盾。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

(3)强加因果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

(4)主客倒置

①我生在崂山,长在崂山,石老人的传说对我并不陌生。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四、辨析病句歌(每天早晨读两遍高考必胜)辨析病句要认真,雾里看花莫慌神;基础知识先到位,再察病源记类型。

语序颠倒结构乱,搭配失调意不明;成分残缺或累赘,逻辑荒唐理不真。

辨识从来有标准,合符规范当乎心。

或凭语感漫审读,多年经验不可轻;或将枝干勤疏理,删繁就简看得清;或造样句多类比,伪装识破现原形;或推事理查判断,偶向逻辑求救兵。

见到长句莫心急,定状叠加有章程;见到短句莫大意,赘语多从此处生;见到“是”“否”找对应,小心双提与单承;见到“无”“不”快相乘,多重否定迷宫深。

语修逻上功夫到,确保辨句不失分!

五、解答六种病句类型的技巧

第一部分:

牢记六种病句类型的特点

(一).语序不当方法

1、记典型句子各一个,找出对应词性,逐一套用――查中心词前多层修饰语的

语序(中心词可以是全句的主谓宾,也可以是句中的某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或动词)

1.多层定语的次序。

(记句子――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牢记类句:

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例句①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运用:

句中宾语中心词“方法”的前面有一个长定语,“有效的”是一个形容词,相当于例句中的“优秀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是两个动词性短语,相当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对照例句,可见位置不对,应为“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2.多层状语的次序。

(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牢记类句:

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例句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床上。

运用:

句中谓语中心词“睡”的前面有三个修饰语,“甜蜜地”表情态,相当于例句中的“热情地”,“都”表范围,应放在数量词“一个一个”的后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运用:

句中动词“享有”前有两个修饰语,“在娱乐场所”相当于例句中的“在休息室里”,“与白人”相当于例句中的“同他”,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修饰语的位置应对调过来,才符合次序,从而判定原句语序不当。

方法:

3、一般来说,修饰语和虚词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

要查看修饰得是否合适。

例句①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运用:

原名想表达的意思是要“趁现在赶快检查工作”,“不”是虚词,现在放在“赶快“的前面,成了修饰“赶快检查一下工作”,而遗漏了“趁现在”的意思,所以语序不当。

例句②李老师呼哧呼哧累得直喘粗气。

运用:

句中“呼哧呼哧”是为了修饰“直喘粗气”的样子,而不是修饰“累得”,根据“修饰语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的原则,应放在“直喘粗气”的前面。

方法:

3、复句中关联词语序分两种情况,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

主语+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

不同主语,关联词在前,格式为:

关联词+主语①+关联词+主语

例如:

①你因为不努力学习,(你)所以成绩下降。

(同一主语)

②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老师很为你的成绩担心。

(不同主语)

例句①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他的危险。

运用:

读句子,确定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他再犯错误,他将被开除。

属于同一主语的情况,而原句后一句的关联词“就”的前面用的是“学校”,格式不对,应改为“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才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运用:

读句子,可以看出原句有两个需要陈述的主语,一是“天气”,一是“他”,应用第二种格式,而原句用的是第一种,故应把“他”放到“但”的前面,从而判断出原句是病句。

(二).搭配不当

方法:

1、简化成分,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查是否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

例句:

①本世纪末,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运用:

第一步,简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长定语或长状语,则全句为:

本世纪末是目标。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

“本世纪末”是一个时间,很显然不能和“是目标”搭配,故这个句子是一个主谓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

②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的机会呀!

运用:

第一步,简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长定语或长状语,则全句为:

他渴望机会。

第二步,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

“渴望机会”显然不成立,故这个句子是一个动宾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③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运用:

简化成分,去年长定语,只保留中心词,则全句变为“劳动是一天”,很显然不恰当,属主宾搭配不当。

方法:

2、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关系――查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例句①鲁迅表现出极大的爱国主义思想。

运用:

修饰语“极大的”和“爱国主义思想”不能搭配,应为“极强的”或“高度的”。

例句②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运用:

句中宾语中心词“手“前有两个修饰语――“聪明”和“能干”,“能干”可以修饰“手”,而“聪明”则不可以,构成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

方法

3、注意抓重点词(是否、能否、有无、和、与、以及等),一些并列短语和“、”――查一面与两面的搭配不当。

例句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运用:

看到有“是否”,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而前面的“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只有一个方面,后面的“是否”却是两个方面。

例句②他能密切联系和关心群众的痛痒。

运用:

看到有“和”,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两个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关心痛痒”可以,而“联系痛痒”则讲不通,故是病句。

例句③作家敏锐地察觉、扶植新生的幼芽。

运用:

看到有“、,即想到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问题,仔细分析“敏锐地察觉、扶植”这一短语,“敏锐地察觉”可以,“敏锐地扶植”则不可以。

(三).成分残缺或多余

1、残缺:

方法:

(1)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等)――查主语缺。

例句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运用:

全句的谓语是动词“使”,而“经过学习”是一个介宾短语,介宾短语不能做主语,这样就使得全句没有了主语,成为病句。

改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将介词“经过”去掉,让“学习”做主语;一是将“使”去掉,让“我”做主语,“提高”做谓语。

方法

(2)注意长句子(多层定语,多层状语),简化成分,改换说法,自己补充――查谓语、宾语残缺。

例句①我们必须按照毛主席关于“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的教导。

运用:

第一步:

注意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

简化成分,可能有的同学化简成“我们按照指导”,似乎也能讲得通。

第二步:

改换说法,将句子后半部分的内容改为“老师的话”,则应简化为“我们按照话”,则难以讲通,而应为“我们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从而判断出原句缺谓语,是病句多余:

方法

(3)、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注意抓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的意思――查语句重复。

例句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运用:

“工作”在句中三次出现,造成了语句重复。

例句②现在同学们已选出了班长,负责掌握班级的日常事务。

运用:

句中“负责”与“掌握”是近义词,用一个即可表达句意,同时用则是

语句重复。

例句③老师看上去年纪近30岁上下。

运用:

句中“近”和“上下”是近义词,发现同用,即可判定该句为语句重复的病句。

例句④今天是除夕之夜。

运用:

“除夕”是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已包含“晚上”之意,后再加“之夜,则构成了语句

运用:

重复。

类似的说法还有而归”“过虑的想法”等,须注意。

(四).结构混乱:

方法:

1、感觉语句不通,查对不通的句子两头是否用了两种讲述的句式,改换或去掉一端后句子是否通顺,尤其要注意介词短语中介词结构是否完整,――查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例句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群众也觉悟起来。

运用:

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被„„束缚下的”,应或为“被„„束缚的”,或为“在„„束缚下的”,交叉使用,则构成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例句②这次网络班的学员外,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运用:

感觉句子的后半部分不通顺,查对这一句的两头,用了“还有来自„„”和“„„参加了学习”

两种句式,去掉一端后,句子则通顺,从而判断出原句是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方法:

2、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改换或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重新理顺――查中途改换话题型结构混乱。

例句①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运用:

第一步:

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是”“设在”“举行”三个。

第二步:

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一是“考场设在大厅里”,一是“考场在大厅里举行”

第三步:

重新理顺:

全句应为“考场设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考试就在这儿举行”,确定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一位社员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运用:

第一步:

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有“赠献”、“具有”两个。

第二步:

确定作者的要表达的意思有两个,

一个是“社员赠献玉佛珠”,一个是“玉佛珠有很高的价值”。

第三步:

补充后一句省略的主语。

很显然,后一句没有主语,只能是承前省略主语,

让“一个社员”作主语,则全句成了“一个社员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明显不合作者语意,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五).表意不明。

方法:

1、注意三类词:

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例句①还欠款1000元。

运用:

句中有一个多音词“还”,即可以理解为“仍然欠款1000元”,也可理解为“归还欠款1000元”,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类似的句子还有“这话说重了”。

例句②小李说:

“老王这人真黑。

运用:

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词“黑”,“黑”是一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既可以说是一个人长得黑,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肠黑。

例句②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运用:

句中有一个指代词“她”,既可以理解为“死者”,也可以理解为“死者的母亲”,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③三个学校的校长都去开会了。

运用:

句中有一个数量词的组合“三个学校的校长”,既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也可以理解为“三个学校的”“校长”,从而确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例句④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运用:

粗看全句似乎并无毛病,但句中有一个介词短语“在火车上画广告”,既可以为“把广告画在火车上”,也可以理解为“人坐在火车上画广告”。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有两种,一是不合逻辑规律,一是不合生活实际。

方法:

2、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例句①今天来开会的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高校教师。

运用:

句中出现了几个概念,而“高校教师”中也有数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其余概念并不是并列概念。

方法:

3、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等)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不合逻辑。

例句①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分裂总是短暂的。

运用:

注意到句中有“历来”这样的含有“绝对”意思的词,而句中又说“分裂

总是短暂的(短暂也是有)”,从而判断出原句是不合逻辑的病句。

例句②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运用:

注意到句中有“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其意思是表示“水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水只是作物存活的必要条件,作物要存活,还需要土壤、肥料等别的条件,从而确定原句不合逻辑,是病句。

方法:

4、看到多“不”,确定语意,负负得正不(反问句亦算负)――查前后肯定否定颠倒。

例句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运用:

第一步:

先根据前一句确定说话者的本意,是想表达“能想象得出”的意

思,应画“+”号。

第二步:

查后一句表“不”意的个数,共有“没有”“不会”“不出”,共是三个负号,

最后表达的意思应画“-”号。

故这个句子是一个前后肯定与否定不统一的

例句②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运用:

第一步:

看到句中有多个“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好成绩靠勤奋”,应画一个“+”号。

第二步:

找原句中表“不”意的个数,“否认”、“不是”再加上反问句式,共有三个负号,应画一个“-”号,和原句意不通,从而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

5、注意抓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查强拉因果;

例句①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

运用:

句中有“因为„„所以”的关联词,但细杳原句,对“学科有所偏重”,也可能恰恰会喜欢数理化,可见“学科有所偏重”与“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原句犯了强拉因果的语病。

方法:

6、注意抓表前后关系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与”“和”等,确定原句意思,施动者“主”在前,受动者“客”在后――查主客颠倒。

例句①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

运用:

第一步:

“对”和“对于”在多数情况下是通用的。

但在表示主客之间关系时,二者恰恰相反,“对”是“主在前,客在后”“对于”是“客在前,主在后”。

第二步:

分析原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了解爱迪生这个名字”。

“我们”是“主”,“爱迪生的名字”是“客”,而原句用的是“对”,却是客在前,主在后,显然是病句。

例句②老师来了,小明正和他谈论一个数学问题。

运用:

句中有“和”,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老师”,是全句的“主”,小明是“客”,本着用“和”时“主在前,客在后”的原则,确定原句是病句。

方法:

7、联系现实生活――查不合生活逻辑。

例句①凡到过济南的人,无不去趵突泉一游。

运用:

从生活的逻辑上讲,不可能所有到济南的人必去趵突泉,所以这样的句子虽然从语法上并无毛病,但因其不合生活逻辑,故仍是病句。

例句②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运用:

“死难者”就指已死的人,“幸免”就是没死,“没死的死人”很显然不和生活实际。

例句③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运用:

全句在语法上并无毛病,但联系现实生活就会知道,雨后的彩虹应出现在与太阳相反的方向上,原文说的是下午,故彩虹应在东方,而不是西方原句不合生活逻辑。

第二部分:

横向总结,形成题感

横向总结:

上面我们从病句类型的角度,从纵的方向上为大家介绍了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判断一个句子是病句。

但做题感觉的形成,还有赖于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横向的总体判断。

主要有以下几条:

题感

(1)、看到长句子,注意运用简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语序不当(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搭配不当(方法4)、成分残缺(方法8)。

题感

(2)、感觉语句不通,读起来别扭――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中心词的修饰语不当(方法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方法5)、结构混乱(方法10、方法11)。

题感(3)、抓重点词,见相应词,想到相应类型病句

a见关联词――判断句子关联词的语序(方法3)强拉因果(17)

b.见特定介词:

“经过”判断句子是否主语残缺(方法7)、结构混乱(方法10、方法11)表意不明)

c.见判断词(是否,有无,能否,等)――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不合逻辑(方法15、方法16)

d.见“和”“与”“以及”等连词及“、”这一标点符号――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概念不清(方法14)主客颠倒(方法18)(3和4有时可综合进行判断)

e·见指代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