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747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方案.docx

《施工组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组织方案.docx

施工组织方案

1.2.3国家颁发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1。

2.4地方政府所颁发的法规、法令和标准。

1.2.5工程所要求遵守的规定标准。

1.2.6我公司有关施工、质量、安全、技术管理等文件。

1.2安装工程范围

消防工程:

室内外消火栓及喷淋系统、高压细水雾灭火及大空间

灭火系统<先做预留,待深化设计后施工)、室内外消防报警系统(含

消防设备调试及强电切换调试配合)、防排烟及通风系统、人防工程

等;

暖通工程<配楼VRF空调系统除外):

空调水、空调风、冷却循

环水等系统。

1。

4工程特点

1.4.1安装工程专业性强,要求我们安装时全面了解和熟悉各项目的

专业特点。

使得在满足指标先进、功能可靠,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力

求经济、适用,综合配套,降低消耗,节约投资。

1.4.2本工程有效安装工期短,安装全过程几乎都必须与土建装修工

程交叉施工,安装施工组织管理难度较大。

安装与土建、装修及其他

专项工程配合协调关系的处理,是保证进度和工期的决定性因素。

1.4,3中标后我们将采用成功的AUTOCAD技术对重要部位,如地—卜

室、机房、管并、吊顶内管线进行图纸深化,综合布管,对支吊架进

行综合排列布置,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

绘制三维综合管线图;

正确指导施工。

1.4.4施工范围大,各个分项工程同时铺开,施工单位多、交替配合

多,在具体施工时,做好配合工作,使各道工序、各个专业之间协调

顺畅、有序合理的运行,达到预定的施工要求,互创施工界面,以达

到总体和谐、完美无暇的施工境地,创造精品工程。

1.5技术要点分析

1,5.1安装实物综合布置、排列、定位准确合理,整齐有序,美观悦

目,与建筑、装修结合紧密,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1.5.2确保风管、管道和设备严密性,杜绝跑冒滴漏堵,细致周到地

搞好设备、管道、减震、减噪措施,确保系统无震动、无噪声运行。

1.5.3精心实施设备、装置和系统单项测试、接口测试、系统调试、

联合调试,确保系统一次投运成功,整体联动一次成功,运行正常可

靠。

1.5.4消除质量通病,项目部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管理

上采取综合治理,突破每个难点。

一般工程存在的管道堵塞、安装

细节处理粗糙、装饰性器件观感欠好等不尽人意之处。

我们将宣传发

动,层层把关,发现问题马上处理,共同预防和消除质量通病,使之

成为真正的全优无通病工程。

 

第二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Ⅰ—设备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为一类超高层建筑。

所安装的消防及暖通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分别置于地下室、地上各层和屋顶等工程各不同部位。

设备就位多数在土建结构基本完工以后,这就给运输。

吊装增加—定难度。

在施工前,要根据每台设备的性能、特点、体积、重量和现场施工条件确定。

同时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降低噪音。

我们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说明要求进行施工,使设备吊装、就位做到稳妥、可靠、高效、经济并确保安装质量,做好各项设备安装测试记录。

1.2大厦A、B塔楼冷源选用制冷量为3516kw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3台与额定制冷量为1934kw的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1台。

总制冷量为12482kw。

设计空调供冷供回水温度为6℃/11℃,设计工况下冷水机组总制冷量为12108kw。

空调热源选用制热量为2093kw的燃气真空热水锅炉3台。

设计空调供热供回水温度为60/50℃.同时设置了1台换热量为3500kw的板式换热器,用于过渡季节利用冷却塔免费供冷,设计高温侧供回水温度21/16℃,低温侧供回水温度14/19℃。

A、B配楼采用变冷媒流量多联式空调VRF系统。

按楼层分区域分别独立设置系统,室外机设置于屋面、

其中:

A配楼,共设置VRF系统6套,共计150HP。

B配楼,共设置VRF系统6套,共计150HP。

1.3VRF空调系统安装

1.3.1室内机、室外机的安装

1.3.1.1室内机安装执行设备随机附带的安装说明书要求,吊杆采用φ10圆钢,并保证有一定的长度调节余地。

当吊顶不可拆时,室内机

接管侧下面的吊顶上应预留一个尺寸不小于450X450的检修口。

1.3.1.2之步骤:

确定安装位置划线标位打膨胀螺栓吊装室内室内机。

1.3.1.3室外机如以槽钢作基础,可采用纵向支撑或四周支撑。

室外机

之间、室外机与建筑物之间应按空调设备资料的规定尺寸进行处理。

1.3.2冷媒管配管:

1.3.2.1原则:

冷媒配管应严格遵守配管三原则:

即干燥、清洁、气密性。

干燥:

首先是安装前铜管内禁止有水分进入,配管后要吹净和真

空干燥;清洁:

施工时应注意管内清洗;焊接采用氮气置换焊,最后是吹净;气密性:

保证焊接质量和喇叭口连接质量。

1.3.2.2材料:

冷媒管采用空调用磷酸脱氧无缝铜管,配管内异物必须少于30mg/10mg,对于R410A新冷媒VRF系统的冷媒配管必须使用

去油处理的铜管,并配有厂家出示的去油处理证明。

冷媒配管管壁厚度必须符合下表最小壁厚要求:

1.3.2.3冷媒管应采用难燃B级橡塑保温材料保温,其导热系数在平均温度为0度时不大于0.034W/(m2,K),外缠难燃包扎带。

保温厚度为:

δ=20mm,湿阻因子大于10000.穿越消防前室管道须采用不燃离心棉材料保温。

1.3.2.4步骤支架制作安装按图纸要求配管焊接吹污检漏保温真空干燥。

1.3.2.5冷媒管钎焊:

1.3.2.5.1铜管切口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平面

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子直径的1%。

1.3.2.5.2冷媒管钎焊应采用含银小于5%的银焊条,钎焊工作宜在向下或水平侧向进行,尽可能避免仰焊,接头的分支口一定要保持水平。

1.3.2.5.3根据空调设备资料的要求,铜管钎焊时必须采用氮气置换焊,

焊接时把微压(0.02Mpa)氮气充入正在焊接的管内,这样会有效地

防止铜管氧化层的产生。

1.3.2.5.4铜管不能用金属托架夹紧,应在自然状态下,通过保温层托

住铜管,以防冷桥产生。

1.3:

2.6冷媒管的封堵:

冷媒管的封堵十分重要,以防止水分、赃物、灰尘等进入管内。

冷媒管穿墙一定要把管头包扎严密,暂时不连接的、已安装好的管子要把管口包扎好。

1.3.2.7冷媒管吹污:

本项工作在冷媒管与空调机连接之前进行,将氮气瓶压力调节阀与室外管路系统的充气口连接好,取室内管路系统最远端的管口作为排污口(其余管口均堵住),用干净的白色硬纸板抵住排污口,压力调节至5kg/cm2向管内充气,直至手抵不住时快速释放,赃物及水分即随着氮气一起被排出,这样循环进行若干次直至无污物水分排出为止(对液管和气管分别进行)。

1.3.2.8扩口连接:

冷媒配管与室内机连接采用喇叭口连接,因此要注意喇叭口的扩充质量。

其中承口得扩口深度不应小于管径,扩口方向应迎介质流向,切管采用切割刀,扩口和锁紧螺母时可在扩口的内外表面上涂些冷冻机油,有利于操作。

1.3.2.9立管中的气管超过10米时,每隔不超过10米处安装一个存油

弯头。

1.3.2.10冷媒管支吊架:

吊架做法参见相关国标和厂家技术要求。

1.3.3布线工作:

控制线全部采用屏蔽双绞线,穿套管安装,并单独敷设,禁止将控制线和冷媒管、电源线等捆扎在一起,当电源线与控制线平行走时,应保持在300mm以上的距离以防干扰。

1.3.4绝热工作:

绝热工作须按设计要求选材施工,在冷媒管施工时一起把保温套管穿好,留出焊接口处,最后处理焊口。

施上时绝对禁止绝热层断段现象,保温套管搭接处一定要用胶带粘结。

1.3.5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须用干燥的氮气,慢慢加压试验。

第一阶段:

加压至3kgf/cm2,3分钟以上;

第二阶段:

加压至15kgf/cm2,3分钟以上;

第三阶段:

加压至38kgf/cm2,24小时以上;

第一阶段主要考察是否有大量泄露,第三阶段有可能发现细小泄露,第三阶段加压至38k9f/cm2时若时间太短,也无法发现微小的漏洞,因此第三阶段要求放置24小时候进行观察。

如气密性试验合格,则需要泄至10—15kgf/cm2进行保压观察。

检查有无泄漏可采用手感、听感、肥皂水检查。

需对温度变化引起压力变化进行修正,每变化l℃,压力会有0.1kgf/cm2的变化,应予修正。

1.3.6真空干燥:

氮气试压完毕后,要使用真空泵的抽真空能力能否达到0.2Torr(26Pa),并且其排气量不得小于4升/秒。

第一步:

真空干燥

①接上真空泵运转2小时以上,压力应达到-755mmHg,并继续抽吸至少45分钟以上,检查系统有无泄漏。

②若真空泵运转2小时以上达不到-755mmHg以下时,表明系统内有水分或有漏气口,将真空泵再运转1小时做进一步观察。

③若真空泵运转3小时以上仍达不到-755mmHg,则检查是否有漏气口。

第二步:

真空保持试验

达到-755mmHg并稳定的情况下即可保持1小时,真空表指针不上升为合格,指针上升表示内有水分或漏气口,需继续处理。

①冷媒的充填量可按空调设备资料要求计算。

②每个系统追加的冷媒量均填在室外机标签上,以便以后维修

保养。

如冷媒不能完全加入,还可在开机时加入。

1.3.7充填冷媒:

①首次开机调试由空调设备生产厂家授权调试人员进行。

试机工作应在系统吹污、气密性试验、抽真空、充填冷媒等项工作都己进行并达到要求后,各项记录齐全并经主管人员核实签章后进行。

②在以上一切都完成准备调试之前,应先检查电源接线是否正确,截止阀是否全部打开,都确认无误后再送电,检查电压、电流是否正常,通电12小时以上使曲轴箱加热器通电预热,最后开室内机调试。

1.6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安装

1.6.1地下冷冻机房内设IS250-200-315B空调冷却循环水泵8台,单台功率N=55kw,7用1备,当任一台水泵发生故障均报警至冷冻机房值班室和大楼楼宇监控中心。

1.6。

2冷却塔7组,每组风机功率N=18.SKW,设于B塔楼配楼屋面。

冷冻机组的进出水总管各设电接点温度计以用于监控冷却塔的状况,所采集的水温信号、冷却循环水泵及冷却塔的运行信号反馈至冷冻机房值班室和大楼楼宇监控中心,

1.6.3各台冷却塔进水管均设电动蝶阀,另外每台冷冻机组冷却水出水管均设电动蝶阀。

1.6.4冷却循环水泵组附近设旁流水处理器一1组,功率N=1.5KW。

1.6.5冷却循环水系统所有电气控制与空调冷冻机组统一设置。

开机时先开启冷却塔、冷却循环水泵,再启动冷冻机组;关闭时相反。

1.7租户循环冷却水系统

1.7.1在A塔楼和B塔楼25层避难层分别设租户循环冷却水泵房。

租户循环水泵设ISl25-100-315A一次冷却水泵共4台,单台功率N=15KW,3用1备,当任一台水泵发生故障均报警并传至大楼楼宇监控中心;设ISl25-100-315B高区二次冷却水泵2台,单台功率N=llKW,1用1备,根据高区二次冷却水管网压差变频控制;设ISl25-100-315B低区二次冷却水泵3台,单台功率N=11KW,2用1备,根据低区二次冷却水管网压差变频控制。

1.7,2在A塔楼和B塔楼屋顶分别设租户循环冷却塔各3组,单组功率N=4KW,冷却塔采用可分级调速风机冷却塔,根据设定冷却水出水温度控制冷却塔风机转速或开停。

在25层避难层租户循环冷却水泵房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一次冷却水和二次冷却水进出水总管各设电接点温度计以用于监控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所采集的水温信号、冷却循环水泵及冷却塔的运行信号反馈至租户冷却水泵房和大楼楼宇监控中心。

1.7.3租户冷却循环水系统开机时先开启冷却塔、一次冷却循环水泵、二次冷却循环水泵,再开启动冷冻机组;关闭时相反

1.8电热水器的安装

1.8.1公共卫生间每个洗脸盆处预留4KW即热式电热水器用电量。

1.8.2各厨房预留54KW电热水器用电量。

1.9空调风系统

1.9.1A、B塔楼的门厅、餐厅、大会议室等大空间采用全空气低速风变频送风系统,集中设置空调机房,集中回风。

风机根据回风温度变频。

1.9.2A、B塔楼的办公室、包厢等空间采用风机盘管十新风的空气-水系统

1.9.3A、B配楼采用VRF+新风系统,采用吊装式全热交换器提供新风的同事排风。

1.9.4A、B塔楼分别在第一、二避难层和屋顶设置带表冷器的组合式转轮热回收空气处理机,.通过竖向管井集中收集各层排风,新风通过转轮回收排风中能量后,再经过表冷器处理至室内等焓点后通过竖向井送至各层房间。

2、有关规范及标准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1—98;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1998;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3、安装程序和方法

3.1设备安装施工程序:

铲麻面、布放垫铁组

基础放线

基础验收

开箱检查

设备就位

找平找正

地脚螺栓灌浆

设备精平

设备及附属系统清洗、装备、调整

二次灌浆

垫铁组焊固

加注润滑油和液压油

接通电源、水源、气源

仪表调校

联动试车转

设备试运转

 

Ⅱ-暖通施工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1.1通风系统

1.1.1本工程地下汽车库按6次/h换气次数核算排风量,4~5次/h换气次数核算风量。

1,1,2变配电间按12次/h换气次数核算排风量,8~10次/h换气次数核算送风量。

1.1.3公共卫生间按10次/h换气量核算排风量,自然补风。

1.1.4冷冻机房、水泵房按6次/h换气次数核算排风量,4~5次/h换气次数核算进风量。

1.1.5自行车库按4次,也换气量核算排风量,坡道自然补风。

1.1.6厨房区预留风机风量电量、平时通风并和排油烟井,通风和排

油烟系统由厨房专业设计公司深化设计。

1。

1.7锅炉房、燃气表间按12次/h设置平时和事故排风系统,燃气表间按8~10次/h换气次数核算送风量,锅炉房通过泄爆口自然补风,泄爆口面积不小于10%的锅炉房面积。

1.1.8柴油发电机房按6次/h设置平时和事故排风系统,自然补风。

1.2空调风系统

1.2.1A、B塔楼的门厅、餐厅、大会议室等大空间采用全空气低速风

变频送风系统,集中设置空调机房,集中回风。

风机根据回风温度变

频。

1.2.2A、B塔楼的办公室、包厢等空间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的空气-水

系统

1.2.3A、B配楼采用VRF+新风系统,采用吊装式全热交换器提供新风的同事排风。

1.2.4A、B塔楼分别在第一、二避难层和屋顶设置带表冷器的组合式转轮热回收空气处理机,通过竖向管井集中收集各层排风,新风通过转轮回收排风中能量后,再经过表冷器处理至室内等焓点后通过竖向井送至各层房间。

1.3正压送风系统

1.3.1对于设置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场所,楼梯间40~50Pa正压。

仅对防烟楼梯间送风维持

1.3.2对于设置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别送风,维持楼梯间40~50Pa正压,合用前室25~30Pa正压。

其中A、B塔楼核心筒内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系统分段设置:

防烟楼梯间分为地下三层至第一避难层,第一避难层至三十六层两个系统。

1.3.3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风机均设置在一层吊顶、避难层、屋面等不会被烟气污染的区域。

1.3.4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具体划分与组成详防排烟系统图。

1.4机械排烟及补风系统

1.4.1地下室汽车库按照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h进行计算,无自然补风(坡道、天窗)时机械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合用。

1.4.2地下一层锅炉房等设备用房区域的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排烟量按60m3/h.m2计算,同时设置机械补风系统,机械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机械补风系统同时提供设备用房区域平时排风时的送风。

1.4.3地下一层垃圾收集站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排烟量按60m3/h.m2勺卜算,排烟系统兼作平时排风系统,通过设置在相邻汽车坡道的补风口自然补风。

1.4.4地下商业部分通过紧邻商业的露天通道自然排烟。

地下生态广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净高大于6m,每隔防火分区按60m3/h.m2计算排烟风机排烟量,通过天窗和地铁出入口等处自然补风。

1.4.5A、B配楼一至三层为—个防火分区,通过门厅上下连通,按中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排烟量按6次/h计算,自然补风。

1.4.6A、B塔楼一层15米高的办公大楼和展厅按中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排烟量按6次/h.m2计算,自然补风。

1.4.7A、B塔楼二层以上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系统分段设置,分为地下三层至第一避难层,第一避难层至三十六层两个系统。

每隔系统排烟风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120m3/h.m2进行计算。

1.4.8A、B塔楼,A、B配楼靠外墙的房间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房间面积的2%。

1.4,9地下自行车库和冷冻机房、变配电房等设备用房无人员经常停留且无较多可燃物,不设置排烟系统。

1.5风管材料:

1.5.1空调风管与通风排烟风管可采用镀锌钢板制作:

采用镀锌钢板制作的风管,其部件制作安装防腐方法按(GB50243-2002)的规定确定。

空调风管也可采用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节能型(强度结构燃烧性能A1级,保温层三B级,游离氯离子含量主,≤3%,软件系数主≥85%,无返卤,导热系数兰≤0.0375W/

类别

直径

D或长边b

圆形风管

矩形风管

类别

直径

D或长边b

圆形风管

矩形风管

中、底压系统

高压系统

中、底压系统

高压系统

D(b)≦320

0.50

0.5.

0.75

1000<D(b)≦1250

1.00

1.00

1.00

320<D(b)≦450

0.60

0.60

0.75

1250<D(b)≦2000

1.20

1.00

1.20

450<D(b)≦630

0.75

0.60

0.75

2000<D(b)≦4000

1.50

1.20

1.50

630<D(b)≦1000

0.75

0.75

1.00

1.5.2穿越沉降缝或变形缝处的风管,以及与通风机进出口相连之处,应设置长度为150mm不燃材料的软接,软接处的借口应牢固、严密。

在软接处禁止变径。

排烟风机进出软接为不然材料。

1.5.3风管上的可拆借口,不得设置在墙或楼板内。

1.5.4所有水平或垂直的风管,必须设置必要的支、吊或托架,其构造形式由安装单位在保证牢固。

可靠的原则下根据现场情况选定。

间距原则管道直径或大边长小于400mm的间距小于4m,大于400mm的不超过3米。

1.5.5风管支、吊或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并在支、吊、托架

与风管间镶以防腐垫木,同时应避免在法兰,测定孔,调节阀等部件

处设置支、吊、托架。

此外,防火阀必须单独配置支、吊架。

1.5.6安装调节阀等调节配件时,必须注意将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

作的部分。

安装在吊顶内时,预留检修口。

1.5.7安装防火阀和排烟阀时,应先对其外观质量和工作的灵活性与

可靠性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再行安装。

1,5.8防火阀的安装位置必须与设计相符,气流方向务必与阀体上标

志的箭头相一致,严禁反向。

1.5.9空调风管采用镀锌钢板时以闭孔橡塑海绵(难燃B级,传热系

数≤0.034W/m.℃,湿阻因子≥10000)进行保温,厚度不小于28mm。

在穿越楼板和防火分区处两侧2m范围内用容量不小于48kg/m3的不

燃材料离心玻璃棉保温,厚度不小于50mm。

所有空调风管保温最刁、

热阻必须大于0.74m2.K/W。

同时,空调风管阀门、空调静压箱以及

空调风管法兰连接处不得漏保。

1.5.10穿越楼梯或前室的风管耐火极限不小于2h。

 

2.施工程序

防腐处理

系统安装

预制加工

施工配套

风系统管系统

系统调整

交工验收

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

空调设备安装

施工准备

 

说明:

(1)本示意图把施工全过程划分为几个主要施工阶段加以排列。

(2)视施工条件的不同而变动,各施工阶段可以进行调整和交叉。

(3)风系统包括消防送风排烟系统及普通通风系统和空调风系统。

(4)管系统包括空调水系统中所有管道。

(5)空调设备主要指冷水机组、冷却塔备。

2.1施工准备阶段

2.1.1督促甲方组织好图纸会审。

2.1.2提出现场临时工棚的搭设意见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总包

单位的认可。

组织人员、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与设备进场。

2.1.3做好材料预算,做好技术及安全交底工作。

2.2施工阶段

2.2.1增强施工人员责任心,提高工人的施工技能。

2.2.2配备精明强干的施工员和经验丰富的施工班长,派专职技监人

员把好质量关。

2.2.3根据土建的进度,紧密配合,互相促进,使工程进度顺利进行。

 

Ⅲ-空调水管道施工技术方案

1、工程简介

1.1空调水管及配件

1.1.1空调供回水管,膨胀水管均采用无缝钢管,凝视管可采用镀锌钢管。

公称直径

外径×壁厚

管材及应用标准

公称直径

外径×壁厚

管材及应用标准

DN15

D21.3×3.5

 

加厚镀锌钢管

GB/T3091-2088

DN65

D76×4.5

无缝钢管

GB/T8163-2008

DN20

D26.9×3.5

DN80

D89×4.5

DN25

D33.7×4.0

DN100

D108×5.0

 

无缝钢管

GB/T8163-2008

DN32

D42.4×4.0

DN125

D133×5.0

DN40

D48.3×4.5

DN150

D159×5.6

DN50

D60.3×4.5

DN200

D219×6.3

DN65

D76.1×4.5

DN250

D273×7.8

DN80

D88.9×5.0

DN300

D325×8.8

DN15

D18×2.6

 

无缝钢管

GB/T8163-2088

DN350

D377×10

DN20

D25×2.6

DN400

D426×10

DN25

D32×3.2

DN500

D530×10

DN40

D45×3.2

DN600

D630×10

DN50

D57×3.6

1.1.2水系统低压管道(包括管道、管件、阀门等)公称压力不小于2.0Mpa,高区管道(包括管道、管件、阀门等)公称压力不小于1.6Mpa。

1.1.3管道支吊架的最大跨距不应超过图集05R417—1的数值。

支吊托m的具体形式和设置位置由安装单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1.1.4管道支吊托架必须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在穿过支吊托架处应镶以垫木。

1.1.5空调供回水管,凝水管与膨胀水管均以闭孔橡塑海绵保温材料进行保温(难燃B级,传热系数≤0.034W/m.℃,湿阻因子≥10000)

室外管道保温后外包0.5mm铝皮保护。

当保温过防火分隔时,用不

燃材料进行保温。

 

室内管道

管径

厚度(mm)

 

室外管道

管径

厚度(mm)

DN20~DN50

25

DN20~DN50

25

DN65~DN175

32

DN65~DN175

40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