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422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docx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的概念与质量要求

会计,产生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需要,信息需求者的需要是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会计人员只有认识到投资者、管理层和整个经济系统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才能提高会计职业的生存能力,会计学才能不断发展。

信息,是客观存在对事物特征、运动状态的反映。

会计信息,即反映资金运动状态的事物属性,是企业经济信息的核心部分,是一种特殊的重要资源。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会计,仅指财务会计,而非管理会计和非盈利组织的会计,相对应的会计信息也指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

(一)财务会计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狭义的会计信息仅指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有关信息;广义的会计信息指借助于会计信息系统可以生成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告信息以及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进一步整理、加工产生的衍生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决策信息,它至少有如下的功能:

传递一个企业有关资产以及这些资产来源方面的信息,传递一个企业收入及其与这些收入相对应的成本费用方面的信息,传递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信息,提供关于投资者权益的信息,根据上述信息进一步加工形成的一些衍生信息。

会计信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企业进行科学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它已受到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所以会计信息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会计数据,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企业经营管理生死相依的市场信息。

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主动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层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这些要求的具体解释如下: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

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明晰性。

明晰性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

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二、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企业进行科学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会计信息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它已受到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所以会计信息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会计数据,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与企业经营管理生死相依的市场信息。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主动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进步,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己显得非常突出,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增大增强,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事关企业的经营成败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科学决策。

质量较高的会计信息会促进经济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推动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维护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

分析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以及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对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极具指导意义。

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愈演愈烈。

层出不穷的虚假财务报告、会计报表粉饰等事件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并对宏观的经济决策和微观企业经营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它不仅违反了真实性原则,主张营私舞弊,同时误导财经信息,使决策部门失去准确的依据,造成决策失误,容易诱发经济和金融风险。

(二)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职业经理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信息媒介

所有以上市场的有效运作,离不开会计信息的信号传递功能。

会计信息市场本身涉及的是企业管理当局与外部集团之间的信息交换,这种信息交换

行为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不通集团的利益冲突与矛盾,以及通过会计信息的交换最终达到妥协的过程。

首先,企业为了生存和经营上的需要,必须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运营资金,而会计信息传递企业管理经营绩效、发展前景和预期投资报酬等信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通过这种信息和自己的风险承担态度来综合只等投资决策,通过市场机制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

没有会计信息的交换,投资者的决策必然是盲目的。

其次,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体现自身的利益,包括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必将努力提高企业的价值,这种利益趋向于投资者乃至整个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然而,企业价值的提高是通过公司股票价格反映的,而股票价格的变动直接反应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信息。

显然,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市场交换而实现的,任何偷懒和欺诈行为都可以从会计信息中直接或间接得到反映,也可以从会计信息中得以监督和控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会计目标之间的桥梁

会计信息主要回答:

使用者需要具有什么质量的信息,或者说什么样的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会计目标更具体地指导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传递。

正如FASB认为: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或质量的确定构成信息有用性的成分。

因此,它们是在进行会计选择时所应追求的质量标志。

”会计信息质量是连接财务报告目标和其他概念公告之间的“桥梁”,而且同会计目标一起,对一系列其他基本概念,如要素的确认、计量,起着指导作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在概念框架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会计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已成为改革发展的必然因素,会计信息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并受到国际经济学领域的高度重视。

会计信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逐渐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单位经营、企业发展以及债权投资机构了解市场的过去状况和现实情况并进行控制与决策的重要参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新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日益复杂,社会需求日益变化,会计信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失真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危害

(一)失真会计信息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1危害改革改制的深化。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财会监督可能失控,经济效益不真实,就会影响甚至破坏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使投资者无所适从,不符合深化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

 

(二)损害公众利益。

截留收入、虚报冒领、私设“小金库”等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单位和职工个人利益,特别是直接影响了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收益和债权利益。

增大了信息风险,提高了信息成本,常出现投资得不到回报,或回报率很低,债权人不能按时收回本息的情形。

同时,信息失真会误导社会公众对证券投资做出错误的抉择。

(三)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

少数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四)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错误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相关部门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依据缺乏可靠性、科学性,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长期下去,必将削弱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

(五)会计信息失真会带来行业不正之风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追逐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

《会计法》第4四条规定: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尽管实施了《会计法》,但这把利剑却似乎悬而难落。

由于业绩与利益驱动,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都与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密切相关,难免会产生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

企业领导的业绩通常与利润等考核指标挂钩,如何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单位员工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往往使企业领导费神费力。

同样,企业业绩好了,员工个人收入和福利待遇也能相应提高。

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为了夸大经营业绩,经营者会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一些企业人为对相关账务进行处理,通过在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使用以在会计要素确认、记录上弄虚作假、掩盖问题,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如记录伪造收入的收入。

它的性质是最为恶劣、欺骗性最大的一种制作失真的会计信息的方法。

伪造的交易是一场完全的骗局,是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践踏,是公然的违法违规行为。

还有比如提前去人并记录收入的行为。

会计信息加工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居于首要地位的是确认,只有正确的交易事项才能确认,在不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收入就是不合法的。

另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也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一些公司通过伪造、变造销售合同的交易日期,把交易截止期认为的提前或延期确认,达到改变收入确认日期的目的;或者通过伪造交易原始凭证,把非营业资金记录为营业收入,增加收入数额,从而增加了利润的数额。

还有诸如利用会计方法、会计原则造假,通过费用会计处理的灵活性操纵利润等等造假方法。

种种造假说明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还缺乏诚信。

同时,由于企业领导人缺乏诚信也使我国虽然有法律,却在很多时候无人执法,形成人治而不是法制。

经济利益这一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使一些单位的管理者,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不惜铤而走险,采用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一些单位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的职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中介机构为了“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

他们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错误核算、滥用会计政策、错误确认费用、资产造假等。

就其动因无非是他们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其造假成本,这样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可见,见利忘“义”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部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要原因。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

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

有少数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利用职务之便编造、篡改会计数据,进行贪污等违法活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法律法规在逐渐完善,这样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不断地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

特别是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发布实施后,需要广大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业务理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根据制度及准则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对会计实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但目前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职业判断的要求还有差距,这样也会带

来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监督力度不够,法律制度不健全

审计部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起着监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搞私人交易,走过场,甚至违反职业道德为企业作弊,出具假报告,对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比如,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核,但有些注册会计师受自身利益驱使,执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为了招揽业务,放松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出具了不符合实际的财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没有真正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

而且在有些会计领域法规不健全;有些会计领域有法规、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在某些方面相对较难,有些会计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执行起来还可以“变通”,有些会计方面的法规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会计道德规范还不够健全,宣传教育不够到位,导致会计造假者有机可乘、有空可钻,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四)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

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但是它们没有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内部会计控制,而是照搬照抄了大公司的内控制度。

碍于规模及成本因素,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样分工细密,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差,最后形同虚设。

遇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大事小事领导说了算;有时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集体的利益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使会计控制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

近年来,很多企业都采用了计算机来处理会计账务,也就是会计信息电算化但从总体来看,仍然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致使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快捷的无纸化办公为会计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但随之而来的是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内部控制措施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会计电算化中的会计信息失真。

如有的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只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这样就导致内部成本较高。

五、会计信息是真的治理

(一)从利益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根基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由于企业者和经营者利益的驱使,其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人性的典型特征就是自利性。

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当局、供应商、一般雇员、政府官员,都有自利性的一面,他们中的每一个群体都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获得自身利益。

经纪人在行为中的每个动作都基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判断:

寻找效用最大化的平衡点。

理性经济人如果认为制作失真会计信息的效用小于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效用的时候,他们就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企业主管人员是否有会计舞弊的冲动,要看其舞弊收益与成本利益的关系。

会计舞弊成本,指舞弊当事人所承担的由舞弊带来的损失和代价,包括经济上得到的处罚、个人名誉、地位等损失。

每个失真会计信息的背后都尊在这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逐。

而在我国会计舞弊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惩罚乏力与舞弊发现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低预成本。

所以,为了了解会计舞弊问题,应加大会计舞弊成本,真正追究舞弊当事人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

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是无条件的遵守现行有关财务法规和会计准则,只有在法律、法规和准则没有规定,允许某些事项、交易可以进行会计方法的选择时,会计人员才能充分发挥其职业判断能力作出选择。

加强法制建设,这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

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

如现在试行中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就是降低这种影响的尝试。

《会计法》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首要责任,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并促使其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

责、权、利是系统的统一,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都要对会计行为承担应负的法律责任。

要使违法违纪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政治的、经济的代价,把企业会计行为真正引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来。

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机制。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提高财会监督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承担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主体的责任,必须做到职责明确、措施到位、反应及时、应对有效,力戒优柔寡断、办事拖拉或推诿扯皮,确保会计监督机制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开展。

(三)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经营者以及为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参与经营决策的会计人员一方面是增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是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人的道德水准的双重提升。

同时,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的检查,促进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

其次要树立合理依法经营管理的观念。

“合理”经营管理就是按客观经济规律、会计管理规律办事,不搞“长官意志”,不玩“数字游戏”,不做伪不虚惊,不虚增也不虚减。

“依法”就是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规范,依法经营、照章理财,不搞“越界击比”,也不打“擦边球”。

同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技术水平。

做为行为主体,每一个经营者和会计人员都应承担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责任。

最后是充实现代经营管理知识。

现代科技知识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需要每一个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同时要努力学习掌程现代管理经营知识和手段,缺少相应的知识和素养,同样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同样会影响企业经营决策质量和科学程序。

(四)逐步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机制。

首先,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委派制。

同时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能正确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为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出谋划策当好参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企业应分别制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实,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同时要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的干扰和压力。

其次,外部监督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外部监督,首先在监督范围上、监督内容上应有合理的分工,各司其责。

各监督部门应认真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处理好监督检查的交叉、重复和执法疏漏的矛盾,要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

会计信息失真会产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破坏投资环境等不良后果。

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会计人员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勤奋钻研业务,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会计岗位上真正发挥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使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霞.《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政策的博弈浅谈》.《财税金融》,2010年,第2期

[2]李孙珊.《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思考》.《财会研究》,2009年,第1期

[3]宋萍,贾静.《高度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现代会计》,2007年,第1期

[4]梁运昌.《从会计信息失真谈加强会计工作管理》.《安徽水利财会》,2007年,第1期

[5]杨翠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的探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6]弭元英,姜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究及治理对策》.《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7]丁娇.《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机械管理开发》,2010年,第2期

[8]张丽华.《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第16期

[9]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政府监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0]夏冬林.《会计信息有用性与市场监督》.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