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姜文学37页word资料.docx
《国际贸易姜文学37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姜文学37页word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姜文学37页word资料
教学大纲(参考)
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变化的规律,主要介绍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和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总学时和总学分:
本课程为54学时,3学分。
指导性学时分配表
课程总学时数
54
章、节
学时数
第1章(共4节)
3
第2章(共3节)
12
第3章(共3节)
3
第4章(共3节)
9
第5章(共3节)
12
第6章(共3节)
3
第7章(共4节)
3
第8章(共2节)
3
第9章(共2节)
3
第10章(共3节)
3
第1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历程、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
课程内容
1.1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1.1.1国际贸易的含义
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2)贸易额与贸易差额
3)狭义的国际贸易与广义的国际贸易
1.1.2国际分工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1)国际分工的含义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①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③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深度和广度
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2)自然条件——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政府的政策——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1.1.3世界市场的含义
1)市场
2)世界市场
1.1.4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
1)分工与交换、市场的关系
2)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关系
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2)影响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3)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4)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1.2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
1.2.1国际贸易的产生
1.2.2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1.2.3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1.3.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
2)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1.3.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3.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1.4.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特征
(1)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是促使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是推动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另一股重要力量
(3)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有助于国际分工的发展
1.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及其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
(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3)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4)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5)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2)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及其原因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的原因是:
(1)能源危机的爆发
(2)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
(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
(3)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
(5)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6)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7)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
1.4.3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
2)不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变化
1.4.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1)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2)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商品结构变化
(1)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制成品与初级产品
(2)国际制成品贸易
(3)国际初级产品贸易
3)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结构变化
考核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的关系。
重点掌握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对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一些国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贸易思想和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贸易现象和解决贸易政策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2.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1.1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1)重商主义认为只有货币或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
2)重商主义的两个阶段
(1)早期的重商主义又称为重金主义,其理论基础是“货币差额论”
(2)后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贸易差额论”
2.1.2绝对优势理论
1)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
(2)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
(3)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
(4)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
2)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理论假设
(2)理论内容
(3)理论评价
2.1.3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2)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1)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2)多边贸易与多种产品贸易
2.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2.1要素禀赋理论
1)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
(1)要素密集度
(2)要素丰裕度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1)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
3)要素禀赋理论的现代分析
2.2.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2.2.3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1)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人力技能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否定
(4)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
(5)要素密集度逆转
(6)需求逆转
2.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2.3.1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
2.3.2产业内贸易理论
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测度
(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
(2)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指数
2)产业内贸易理论
(1)差异产品、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2)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
2.3.3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1)技术差距理论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考核要求
熟悉和掌握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绝对优势理论、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的含义、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和技术差距理论。
重点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现代分析、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是说明国际间商品的交换比率的确定,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家的相互需求原理。
课程内容
3.1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理论
3.1.1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
1)商品国际价值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2)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别性
3)产生国别价值量和国际价值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4)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各种因素
(1)国际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反比变化
(2)国际价值量与劳动强度:
正比变化
(3)国际价值量与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3.1.2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1)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
2)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3)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
3.2贸易条件
3.2.1贸易条件的含义
3.2.2贸易条件的种类
1)商品贸易条件
2)收入贸易条件
3)单项要素贸易条件
4)双项要素贸易条件
3.3相互需求原理
附录3—1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
附录3—2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
1)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形状
2)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
考核要求
了解国际市场价格与国际价值的关系,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掌握贸易条件和相互需求原理。
第4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基础知识,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贸易现象和解决贸易政策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4.1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4.1.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构成
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
2)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1)对外贸易总政策
(2)进出口商品政策
(3)国别或地区政策
4.1.2对外贸易政策的性质
一个国家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1.3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1)自由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
4.2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4.2.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政策,其理论基础是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
4.2.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
其理论基础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理论。
2)保护贸易政策
其理论基础是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4.2.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对外贸易
超保护贸易政策,其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
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保护幼稚工业——保护国内已经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
培植国内工业自由竞争的能力——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由保护转为进攻。
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关税措施——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限入的措施。
4.2.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贸易政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
4.2.5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对外贸易政策
1)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与加强的原因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1)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2)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3)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的管理贸易。
4.3对外贸易政策理论
4.3.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1)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思想
2)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1)李斯特对流行学派的理论批判
①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不承认国家原则,也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
②只考虑交换价值,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
③混淆了私人经济原则和国家经济原则,完全抹杀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
(2)李斯特的贸易政策主张
①对外贸易政策具有动态性。
②贸易保护必须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
③政府对工业的保护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
④保护政策是大国可以采取的政策。
3)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
(1)穆勒标准
(2)巴斯塔布尔标准
(3)肯普标准
4)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质疑
4.3.2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1)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2)马克卢普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4.3.3中心—外围理论
1)中心—外围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处在不平等的地位
(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①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
②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
③中心国家的工资刚性得到工会组织的强化。
(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
2)对普雷维什理论的异议
4.3.4战略性贸易理论
1)不完全竞争
2)规模经济
3)外部经济
4.3.5其他保护贸易理论
1)改善国际收支论
2)改善贸易条件论
3)增加政府收入论
4)夕阳产业保护论
5)保护公平贸易论
6)社会公平论
7)国家安全论
考核要求
了解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熟悉和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构成、性质及类型。
重点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理论。
第5章对外贸易措施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的是各国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和管理主要手段,包括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对外贸易措施。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家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和管理手段的基础知识,并能对其政策效果进行分析。
课程内容
5.1关税措施
5.1.1关税概述
1)关税的含义
(1)关税
(2)海关
(3)关境
2)关税的性质
3)关税的作用
(1)增加财政收入
(2)保护国内的产业和市场
(3)调节进出口贸易
4)关税的征收方法
(1)从量税
(2)从价税
(3)混合税
(4)选择税
5)海关税则
(1)海关税则的含义、内容与分类
①海关税则的含义
②海关税则的内容
③海关税则的分类
(2)海关税则中的商品分类
①《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②《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
③《协调制度》(HS)
5.1.2关税的主要种类
1)一般关税
(1)进口税
(2)出口税
(3)过境税
2)特别关税
(1)进口附加税
①反倾销税
②反补贴税
(2)差价税
3)优惠关税
(1)“洛美协定”国家之间的特惠税
(2)普遍优惠制
①含义
②主要原则
A.普遍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非互惠原则
5.1.3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1)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2)大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5.1.4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1)小国出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2)大国出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5.2非关税壁垒
5.2.1非关税壁垒概述
1)非关税壁垒的含义
2)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1)直接的非关税壁垒
(2)间接的非关税壁垒
3)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5.2.2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
1)进口配额制
(1)进口配额的概念
(2)进口配额的种类
2)“自动”出口配额制
3)进口许可制
4)外汇管制
(1)外汇管制的含义
(2)外汇管制的方式
5)国营贸易
6)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7)各种国内税
8)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
9)进口押金制
10)专断的海关估价
11)技术性贸易壁垒
(1)技术性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①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优于其他非关税壁垒
②名义上的公开性和实际上的隐蔽性
③涉及领域的广泛性
④不同类型国家受影响的不平衡性和扩散性
⑤易变性和差异性
⑥合理与不合理界限的模糊性和争议性
(3)技术性贸易壁垒迅猛发展的原因
5.2.3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
1)小国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
2)小国进口配额与小国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比较
(1)对进口数量的限制效果
(2)对进口国价格、生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影响效果
(3)进口配额容易导致国内生产部门形成垄断
(4)进口配额易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
5.3其他对外贸易措施
5.3.1鼓励出口的措施
1)出口信贷
(1)出口信贷的概念
(2)出口信贷的分类
①按借贷关系划分为:
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②按贷款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
短期出口信贷、中期出口信贷和长期出口信贷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1)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的概念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的主要内容
①担保的项目与金额
②担保对象
③担保期限与费用
3)出口补贴
4)外汇倾销
(1)外汇倾销的概念
(2)外汇倾销能起到扩大出口作用的条件
①货币贬值的程度要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
②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或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
5)其他措施
6)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7)生产补贴对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的影响
(1)对出口工业的生产补贴
(2)对进口竞争工业的生产补贴
5.3.2管制出口的措施
1)出口管制的商品
2)出口管制的形式与措施
5.3.3贸易条约与协定
1)贸易条约与协定中的法律待遇条款
(1)最惠国待遇条款
①最惠国待遇的含义
②最惠国待遇的种类
③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
④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例外
(2)国民待遇条款
①国民待遇的含义
②国民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
③国民待遇条款适用的例外
2)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
(1)通商航海条约
(2)贸易协定和贸易议定书
(3)支付协定
(4)国际商品协定
(5)商品综合方案
5.3.4经济特区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
2)工贸型的经济特区
3)科技型的经济特区
考核要求
了解管制出口的措施、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经济特区的类型。
熟悉和掌握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含义、性质、作用等基础知识。
重点掌握关税的作用、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普遍优惠制、关税的经济效应、非关税壁垒的特点、非关税壁垒种类、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鼓励出口的措施、生产补贴的经济效应、贸易条约与协定中的法律待遇条款、经济特区的含义与类型等。
第6章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并能够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进行分析和评价。
课程内容
6.1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6.1.1经济增长的原因
1)生产要素的增长
2)技术进步
(1)技术进步的类型
①中性技术进步
②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③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2)技术进步与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6.1.2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1)经济增长的类型
(1)顺贸易型增长
(2)逆贸易型增长
(3)贸易中性增长
2)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1)小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①罗布津斯基定理
②小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2)大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①出口大国的顺贸易型增长与贸易变动
②进口大国的逆贸易型增长与贸易变动
3)两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
6.2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6.2.1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2)实现规模经济
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5)协调国民经济发展
6)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
7)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8)调整要素收入的分配
9)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6.2.2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1)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
(1)亚当·斯密的观点
(2)大卫·李嘉图的观点
(3)约翰·穆勒的观点
2)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学说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4)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争论
5)内生性增长理论
6.3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
6.3.1贸易战略的内涵
6.3.2贸易战略的分类
1)钱纳里分类法
2)克鲁格分类法
3)世界银行分类法
6.3.3进口替代战略
1)进口替代战略的含义
2)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
(1)贸易政策
(2)外汇政策
(3)投资政策
3)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
4)进口替代战略的缺点
6.3.4出口替代战略
1)出口替代战略的含义
2)出口替代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
(1)贸易政策
(2)外汇政策
(3)投资政策
(4)外资政策
3)出口替代战略的优点
4)出口替代战略的缺点
6.3.5进口替代还是出口替代
考核要求
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类型和贸易战略的分类。
熟悉和掌握小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贸易战略的内涵。
重点掌握罗布津斯基定理、大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
第7章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
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前几章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缺乏流动性。
然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交流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资本、劳动和技术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对经济与贸易产生的影响,以及要素流动的载体和产物——跨国公司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内容
7.1资本的国际流动
7.1.1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因
1)追逐高额利润
(1)追逐高的资本预期收益率
(2)降低成本
2)规避各种风险
3)争夺国际市场
4)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济信息
7.1.2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
7.2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7.2.1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原因
7.2.2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
7.3技术的国际转移
7.3.1技术国际转移含义、方式与特征
7.3.2技术国际转移的经济效应
1)技术国际转移对技术输出国的经济效应
(1)补偿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本,并取得较高收益
(2)延长技术生命,增加收入
(3)带动产品出口,扩大对外贸易
(4)改善国际收支
(5)可能培育出与自己势均力敌或强于自己的竞争对手
(6)可能丧失自己的某些专有权,如以保密为存在条件的专有技术
2)技术国际转移对技术引进国的经济效应
(1)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
(2)节省研究与开发费用,降低研究与应用风险
(3)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4)造成对先进国家的技术依赖
(5)在技术交易中处于劣势地位
7.4跨国公司
7.4.1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1)跨国公司的定义
2)跨国公司的特征
(1)规模庞大,实力雄厚
(2)实行全球战略
(3)公司内部实行“一体化”
(4)经营多样化
7.4.2跨国公司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2)内部化理论
3)区位优势理论
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考核要求
了解资本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动因、技术国际转移的含义、方式与特征。
熟悉和掌握资本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其他影响、技术国际转移的经济效应。
重点掌握资本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及跨国公司理论。
第8章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学习目的与要求
战后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曾以关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