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384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3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3Word版含答案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1.重点:

慕尼黑阴谋的实质和影响。

2.难点:

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知识点一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

2.表现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联的迁就。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4)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也用不同方式帮助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

[教材互补]《慕尼黑协定》削弱了英、法两国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同时,该协定还给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打击,苏联对英、法的信任度大大下降。

(岳麓版)

知识点二 慕尼黑阴谋

1.背景

(1)德国加紧侵略扩张,1938年3月吞并奥地利后又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内容: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议》。

3.影响

(1)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2)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图解历史]理解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侵略扩张

知识点三 集体安全的落空

1.背景

(1)一战以后,一些欧洲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2)由于绥靖政策的推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没有被国际联盟制裁。

(3)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战争威胁。

2.概况

(1)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未达成一致。

(2)1939年8月,三国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

3.后果: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2)苏联与英法不能结盟,转而寻求避战自保,答应与德国改善关系。

(3)苏德双方于1939年8月在莫斯科签订条约。

4.影响:

西方大国的利己主义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日渐嚣张,世界大战日渐迫近。

[关键点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暂时避免两线作战的缓兵之计,对苏联来说带有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主义色彩,对波兰等国来说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主题一 英法绥靖政策

【史料探究】

史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

“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史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

“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

”“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思考

(1)史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

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办法?

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 

(1)不是“好心肠”:

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是“安全”的办法:

“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史论归纳】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

①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受到极大削弱,导致其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②1929年经济大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③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

④法西斯巧妙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⑤英、法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小国利益避战自保。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过分惩罚,使英法产生负罪感。

⑦英法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不愿破坏现状。

(2)实质:

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政策也是一种绥靖政策。

主题二 集体安全的落空

【史料探究】

史料一 1933年12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

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史料二 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

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史料三 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100。

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大幅度增加。

思考

(1)据史料一、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的相同点。

苏、法两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2)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3)史料三中,英国为什么要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4)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没有建立起来?

答案 

(1)相同点:

都主张在国联范围内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防御的主要对象是德国。

原因:

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面临德国侵略的威胁。

(2)互相承担抵制德国侵略的责任,形成对德国的包围;在德国进攻苏联时,有一个东方的屏障。

(3)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扶植德国,抑制法国。

(4)英、法、苏等大国矛盾重重,英、法有欧洲霸权之争,英国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英、法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互不信任。

德国采取灵活的外交,分化瓦解欧洲大国。

【史论归纳】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1)对苏联:

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区别。

(2)对德国: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对英法:

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英、法面临更加不利的局面,希特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英、法的安全无以保障。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战争威胁的主要表现

(1)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地扩军备战,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2)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3)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4)德国先后撕毁《凡尔赛和约》《洛迦诺公约》,吞并奥地利,利用慕尼黑协定侵吞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进而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

(5)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6)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1.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进行调查后,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是因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

李顿认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  )                    

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D.中国的革命运动

答案 D

解析 阅读材料可知:

虽然李顿调查团确认日本为侵略者,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裁,反而为日本侵略辩护,说中国的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

”(丘吉尔《二战回忆录》)这句话揭示了(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

B.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有重大责任

C.凡尔赛和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体现了正是由于英、法、美等国的“善良的软弱”而助长了德、意、日法西斯的“邪恶的刻毒”,从而没有阻止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故符合题意的为B项。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德国吞并奥地利 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③德意支持佛朗哥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 ④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

答案 C

解析 采用首位判断法,由德意支持佛朗哥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时间最早而确定C项为正确答案。

4.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这种结局(  )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英、法、苏谈判的破裂,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这种结局有利于德国侵略计划的实施,也促使苏联对英法更不信任,从而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5.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伸张正义B.助纣为虐

C.强权政治D.铸剑为犁

答案 B

解析 慕尼黑阴谋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实际中都起到了纵容法西斯侵略的作用。

基础巩固                   

1.西班牙内战期间,英国与法国实行的“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纵容侵略政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客观上限制了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进行援助

B.直接支持佛朗哥叛军

C.直接支持德意公开干涉西班牙

D.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取得武器援助

答案 D

解析 该政策是指不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

而当时力量对比上法西斯力量占上风,且法西斯力量可以从德意获得武器援助,故实际上起到了纵容侵略的作用,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从英法美获得武器援助。

2.观察右图漫画,该漫画(  )

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答案 B

解析 画面中的人物为希特勒,那只鸡象征着正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东欧小国。

从画面及上方的文字可判断出这是在讽刺英法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即绥靖政策。

3.1939年,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没有实质性结果,原因有(  )

①慕尼黑阴谋加深了英法与苏联的猜疑与分歧 ②双方在确定义务和履行义务的条件等一系问题上意见相左 ③苏联不愿与英法合作 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还未触及到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西斯严重的战争威胁下,苏联希望得到英法的安全保证,并非不愿合作,而是互不信任,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4.1939年,德国外交部长在但泽对获胜的德国人说:

“你们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补救那些严重的后果而已,这些后果是由历史上强加于一个国家……各种毫无道理的指令所导致的。

”材料中“毫无道理的指令”主要应出自于下列条约中的(  )

A.《布列斯特和约》B.《国际联盟盟约》

C.《凡尔赛和约》D.《四国条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

结合材料,此条约应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

A项是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的条约;B项指1919年4月国联的成立;D项是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的《四国条约》,A、B、D三项与题意内容不吻合。

5.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

“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

……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

”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发生了一些动摇,但根本上仍推行绥靖政策。

A项叙述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6.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

“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

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

”这表明丘吉尔(  )

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 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

A.①④B.①②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丘吉尔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也是反苏的,因此③不是丘吉尔的本意。

能力提升

7.《慕尼黑协定》后张伯伦和达拉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和平的使者。

罗斯福总统也向张伯伦道贺,对他说:

“做得好。

”英联邦各国领袖更是喜形于色。

加拿大总理写道:

“容我向您转达加拿大人民热诚的贺意……我与僚属及政府,对您对人类的贡献表示无尽感佩。

”二战前这种情况反映了(  )

①以为妥协可以维护和平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 ②当时的欧美人士对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尚未形成清醒认识 ③北美的政客希望通过战争拖垮欧洲 ④罗斯福、张伯伦和达拉第都是战争狂徒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答案 A

8.右边漫画上有两个人物:

希特勒和斯大林。

图中的文字是:

“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这时斯大林手中还握着某份协议。

这份协议的签订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是(  )

A.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建立了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C.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D.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 D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希特勒和斯大林”“这时斯大林手中还握着某份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该协议是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该协议签订后,德国暂时解决了东线问题,从而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年以后,当德国军队违反上述条约而大举侵入俄国的时候,斯大林仍然认为他背着到莫斯科谈判的英法军事代表团而同希特勒进行的这笔丑恶的交易是有理的。

1941年7月3日他在对俄国人民的广播中自吹自擂地说:

“我们保证了我国获得一年半的和平及准备自己的力量来回击敌人的可能,如果法西斯德国敢于冒险违反条约来进犯我国的话,因此这毫无疑义,是我们赢了,而法西斯德国输了。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百年潮》

材料二 俄罗斯总理普京指出:

“毫无疑问,完全有理由可以谴责1939年8月签署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我国该条约的非道德性质得到了单一的议会评价。

……(但是)就此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扣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唯一的扳机’并不准确,因为之前一年法国和英国在慕尼黑和希特勒签署了著名的绥靖条约,使建立统一的反法西斯同盟的所有希望全部破坏。

况且,当时的苏联外交界完全有理由认为,拒绝德国提出的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至少是不理智的。

——2009年8月31日俄罗斯《晨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斯大林和普京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有何异同?

为何会有不同?

答案 

(1)欧洲局势紧张,英、法、苏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利用英法与苏联社会制度的矛盾,积极进行外交活动;苏联为了避战自保和赢得备战时间,单独与德国结盟;斯大林幻想运用条约的道德性约束德国的侵略行为。

(2)相同点:

都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有积极性,为苏联赢得了充足的备战时间。

不同点:

斯大林认为条约的签订是正确的;普京认为条约的签订是非道德的,应该遭到谴责;但是其签订的主要原因是英法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破坏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希望。

不同原因:

斯大林是条约的决定者,具有自我辩护性质,对条约的评价具有片面性;普京站在客观角度,能够辩证全面、较客观地认识条约的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

解析 第

(1)问要结合材料并联系当时国际和苏联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问要根据材料信息,分别提炼出斯大林和普京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认识,然后从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评价不同的原因。

【学思之窗】(教材第57页)

请思考:

为什么丘吉尔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

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什么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提示 

(1)法西斯国家的最初扩张带有很大冒险性质,如果当时具有反法西斯倾向的国际力量能尽早作出强硬反应,是可以遏止法西斯的冒险行径的。

(2)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问题是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斗争。

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国力衰弱,无力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而英法美苏等大国或绥靖纵容,或中立自保,未能及时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遂使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或归于失败,或勉强支撑,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57页)

一、本课测评

1.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

产生了什么结果?

提示 

(1)绥靖政策的表现:

对希特勒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为视而不见;对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听之任之;在埃塞俄比亚问题上对意大利实行有名无实的“制裁”;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置若罔闻;在慕尼黑与侵略者进行公开交易。

(2)结果: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其实力;干扰或葬送了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暴露了英法等国的软弱,最终将作茧自缚。

2.慕尼黑阴谋为什么是绥靖政策的顶点?

请试说明理由。

提示 绥靖政策是用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换取苟安局面并将祸水东引。

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问题上,英、法等国或貌似公允,或置身事外,但在慕尼黑,英法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不惜从幕后走上前台,抛开当事国,公开把捷克斯洛伐克送到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这是大国强权主义和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

二、学习延伸

你认为苏联是否应该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应如何看待其“秘密议定书”?

这个条约的签订对欧洲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秘密议定书”是苏联与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的丑恶行径,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形象,应予以否定。

该条约的签订使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破产;苏联不至于首先与德国单独作战,赢得了加强备战的宝贵时间;德国得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按既定计划对波兰发动进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