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作者:
———————————————————————————————— 日期:
ﻩ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选择题Ⅰ: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马克思说: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这段话表明:
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 B.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性质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 D.生产关系可能阻碍生产力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内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时,旧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为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生产关系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生产力的现有状况而发生变化,如果超越了现有生产力状况,人为地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反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具体表现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它能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它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AB两项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两项内容,但不符合题意。
而C项的说法过于笼统。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3页;《大纲解析》第75页。
2.马克思指出:
“只在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
”恩格斯也指出:
产品之所以“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在这个物中、在这个产品中结合着两个人或两个公社之间的关系”。
这段话表示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
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以交换为目的的市场的出现 D.社会化大生产及资本主义私有制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首先,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这是产生商品交换的生产力方面的原因。
其次,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这是产生商品交换的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
正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各方是不同的所有者(私人或者集体),对各自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所有权,才决定产品的交换必须按等价的原则进行,从而形成商品关系和商品经济。
D项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不可能构成商品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有商品就有市场,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只存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才在资源中起基础性或主导性的作用,所以BC不是正确选项。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4页;《大纲解析》第77页。
3.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
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自然经济 B.简单商品经济 C.发达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首先,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特征。
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
而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因此,ACD均为错误选项。
只有简单的商品经济才是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的经济形态。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 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4页;《大纲解析》第77页。
4.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方式,包括连接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方式、人们相互交换活动的方式,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经济形态是: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D.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
5.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它是指:
A.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B.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C.发挥资源配置基础作用的经济形式 D.由国家统一分配商品的经济形式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社会的两种经济形态。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活动方式和经济联系形式,从而形成不同的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即自给自足的经济。
在自然经济形态中,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几乎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基本不存在产品的交换活动。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或者说,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进行劳动联系的特定方式,即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劳动交换的经济形态。
因此,4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5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3页;《大纲解析》第76页。
6.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A.社会经济形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B.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发展
C.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D.社会经济制度由落后向先进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
社会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社会形态就不同。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3页;《大纲解析》第76页。
7.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阶级斗争与武装革命 D.科学技术和管理的根本性变革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进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的作用,它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突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了上层建筑的变革。
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使了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
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3页;《大纲解析》第76页。
8.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B.小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C.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 D.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简单商品经济到发达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处于简单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到其发达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4页;《大纲解析》第77页。
9.“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使用价值的本质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
各种物品的不同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也就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体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它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的生产关系,它在一切人类社会中都存在,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5页;《大纲解析》第77页。
10.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和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的是:
A.劳动产品的出现 B.雇佣劳动的存在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 D.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资本主义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本经济制度、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采取商品经济形式的社会经济。
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要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须从对商品的研究开始。
这是因为:
第一,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现象。
第二,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抽象、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这就是马克思所讲的: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细胞形式”。
第三,商品内部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矛盾的胚芽。
列宁曾经指出:
马克思是从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商品的分析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或其胚芽。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本题还可以改造为:
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这段说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具体方法是:
(ABCD)
A.从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事物出发来考察问题的唯物辩证法
B.从抽象的简单关系出发上升为具体的复杂关系的逻辑方法
C.从事物的特殊矛盾到事物的普遍矛盾的矛盾分析方法
D.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5页;《大纲解析》第77页。
*11.马克思指出: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的含义是:
A.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B.商品生产者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C.一切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不一定有价值
D.一切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内涵。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任何商品对商品所有者而言都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
否则,商品所有者就不会把它拿到市场上去交换。
他的商品仅对别人(消费者)有使用价值。
所以,马克思指出: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就商品本身而言,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这是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同一商品都不能既占有它的价值,又占有它的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对他来说,只具有这样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从而是交换手段,也就是说商品生产者只拥有商品的价值或交换价值。
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并将它让渡给消费者;但对商品的消费者而言,他通过购买商品从而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5页;《大纲解析》第77页。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是商品学、技术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而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其目的是要揭示商品交换中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交换的社会属性,它反映的就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具有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的能力,即具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这里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内容,也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5页;《大纲解析》第78页。
*13.不论在任何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并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
A.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 B.金银和货币
C.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D.土地等自然资源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价值、使用价值和社会财富之间的关系。
社会财富是指物本身,凡是能满足人类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东西,都构成社会财富。
财富与社会制度性质无关,例如自然界提供的阳光、空气、土地和人类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工具、生活资料等,不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构成社会财富的内容。
价值是财富所采取的社会形式,它不能等同于财富。
因为不是在任何社会制度下财富都具有价值这种形式,只有在商品生产社会里,财富才获得了价值这种社会形式。
马克思曾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财富表现为一个庞大的商品堆集。
就是说,财富在这里采取了商品的形式。
财富一旦取得商品形式,它就具有两个组成因素:
使用价值与价值。
对人类来说,财富的物质内容即使用价值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都是如此。
因此,马克思指出: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内容,而这个内容最初是同这种形式无关。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在商品社会里,由于人们只能借助价值这个中介才能获得使用价值,因此,价值便由此获得了突出的重要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价值的地位也就日益凸显出来。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形式的重要地位升到了极点。
一旦离开商品社会,商品、价值这些社会形式的重要性将不复存在,这些形式本身也将消失,人们将直接在使用价值上来看待财富。
可见,财富是与生产关系特殊形式无关,是永恒的存在。
而价值则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是一定特殊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是一个历史范畴。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6页;《大纲解析》第78页。
1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命题分析]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是根据劳动的目的、对象、操作方法、劳动资料和劳动结果来区分的。
作为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同人类社会一起存在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作为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因此,14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15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6页;《大纲解析》第78页。
16.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价值的本质属性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交换价值
C.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D.体现着资本家对劳动者的雇佣剥削关系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价值的本质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重属性。
在商品的二重性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价值范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点。
价值的质的规定性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或本质属性。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的本质属性就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5页;《大纲解析》第78页。
17.生产商品中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B.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的劳动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形式D.生产商品中的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18.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 B.社会劳动 C.个别劳动 D.剩余劳动
1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同 B.劳动过程不同
C.在生产商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劳动支出不同
20.生产商品的劳动由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构成,其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就在于两者在生产商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具体表现在: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D.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命题分析]这三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就在于在生产商品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起的作用不同。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既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也不是两次不同的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17题A选项;18题A选项;19题C选项;20题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6页;《大纲解析》第78页。
21.马克思指出,“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
”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个别劳动 D.社会劳动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抽象劳动的内涵。
商品生产者总是用一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各种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体。
如果把生产活动的特定性质和劳动的具体形式撇开,那么,生产活动只剩下一点,它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耗费,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抽象劳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作为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不管劳动生产力从而劳动生产率发生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等的,即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总是相等的。
这种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6页;《大纲解析》第78页。
22.交换价值是指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其基础或内容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价格 D.价格标准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价值是交换价值基础或内容。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
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各种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表明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同质的东西。
这个同质的东西不可能是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比较。
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的具体形态,那么劳动产品剩下的东西,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
这种相同的抽象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价值。
各种商品所以能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们有同质等量的价值。
所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
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可以由商品体本身得到表现。
而价值则不能由自身来表现,它必须通过交换,在其他商品体上得到表现,即表现为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也就是说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而得到独立表现。
交换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或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简单的价值形式,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直到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05页;《大纲解析》第78页。
23.马克思指出:
商品价值“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商品价值的本质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B.一个商品的价值只有在同另一个商品相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
C.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人类无差别的社会劳动
D.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交换价值。
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它有二重表现形式:
它作为使用价值,以商品体而存在,这是自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