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139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

《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docx

北航计算流体力学大作业

汽车气动特性分析

1.汽车模型

图1为原设计图,图2为二维简化模型示意图:

图1汽车模型设计图

图2简化模型示意图

 

2.题目要求

流体属性:

空气静温T=300K、静压

、气体常数R=8314./29.、比热比

,只计算层流。

(1)工况一:

汽车在地面行驶,速度分别为:

12、120、240km/h,对应马赫数取为Ma=0.01、0.1、0.2。

(2)工况二:

假设汽车在天空飞行,速度分别为:

Ma=0.2、0.8、2.0。

(3)分别采用基于密度的算法和基于压力的算法。

输出结果:

(1)网格生成推荐采用ICEM,要求在Tecplot中显示温度场、压力场、马赫数分布、流线图;

(2)对比分析当Ma=0.2时工况1和工况2流场的差别。

(3)对于工况二,Ma=2.0,基于密度的算例在原网格(大约100*80)基础上加密1倍(200*160),分析网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4)比较采用基于密度的算法和基于压力的算法的收敛情况。

(5)分析汽车的阻力和升力随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

(6)在完成二维计算的基础上,尝试采用三维模型计算可获得加分(工况1或者工况2,Ma=0.2)。

3.输出结果

3.1.工况一

网格如图3所示(140*80):

图3工况一网格

3.1.1.温度场

图4基于密度0.01马赫

图5基于密度0.1马赫

图6基于密度0.2马赫

注:

初始温度设置为300K

图7基于压力0.01马赫

图8基于压力0.1马赫

图9基于压力0.2马赫

3.1.2.压力场

图10基于密度0.01马赫

图11基于密度0.1马赫

图12基于密度0.2马赫

注:

初始压强设置为101325Pa

图13基于压力0.01马赫

图14基于压力0.1马赫

图15基于压力0.2马赫

 

3.1.3.马赫数分布

图16基于密度0.01马赫

图17基于密度0.1马赫

图18基于密度0.2马赫

图19基于压力0.01马赫

图20基于压力0.1马赫

图21基于压力0.2马赫

 

3.1.4.流线图

图22基于密度0.01马赫

图23基于密度0.1马赫

图24基于密度0.2马赫

图25基于压力0.01马赫

图26基于压力0.1马赫

图27基于压力0.2马赫

3.2.工况二

网格如图28所示(100*80):

图28工况二网格

(计算结果图见下一页)

 

3.2.1.温度场

图29基于密度0.2马赫

图30基于密度0.8马赫

图31基于密度2马赫

注:

初始温度设置为300K

图32基于压力0.2马赫

图33基于压力0.8马赫

图34基于压力2马赫

 

3.2.2.压力场

图35基于密度0.2马赫

图36基于密度0.8马赫

图37基于密度2.0马赫

注:

初始压强设置为101325Pa

图38基于压力0.2马赫

图39基于压力0.8马赫

图40基于压力2.0马赫

 

3.2.3.马赫数分布

图41基于密度0.2马赫

图42基于密度0.8马赫

图43基于密度2.0马赫

图44基于压力0.2马赫

图45基于压力0.8马赫

图46基于压力2.0马赫

 

3.2.4.流线图

图47基于密度0.2马赫

图48基于密度0.8马赫

图49基于密度2.0马赫

图50基于压力0.2马赫

图51基于压力0.8马赫

图52基于压力2.0马赫

 

3.3.对比分析当Ma=0.2时工况1和工况2流场的差别

工况1(基于压力)

工况2(基于压力)

温度

分析

相同点:

①最高温度均为302K,最低温度均为292K左右;②在车前0.5m内的圆形区域内,温度都上升了1~2K;③车底的圆形区域内,温度均大幅度下降,约下降10K左右;④挡风玻璃处有一个明显的高温区;

不同点:

工况1车的后方,只有1m左右的区域内温度上升,车后1~2米温度上升不明显;

工况2车的后方3m范围内温度均有明显的上升,温升区域为长条状。

压强

分析

工况1:

车后方有一个圆形低压区,最低为86000Pa左右;车前0.5m内有一个圆形高压区,最高为116000Pa左右;车底压强也较低,约为92000Pa左右;

工况2:

车下方有一个圆形低压区,最低为74000Pa左右;车前1m内有一个圆形高压区,最高为10800Pa;车后方压强下降不明显。

马赫数

分析

相同点:

两者马赫数最大均为0.42,最小均为0.02;车前0.25m的圆形区域内,马赫数均下降到0.02左右;车底的圆形区域内,马赫数均上升至0.42左右;

不同点:

工况1,车后1m处,靠上的位置有一个圆形区域速度显著上升,最高升至0.42马赫,而车后1m到3m处,靠下的位置,有一个长条状区域,速度明显降低,最低降至0.02马赫;

工况2,车后方1m处,靠上的位置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圆形区域,速度稍微有些上升,最高为0.3马赫左右,而车后4m的长条状区域内,速度均显著下降,最低为0.02马赫。

流线

分析

工况1,车前挡风玻璃处,有一个较小的涡,车后3m内也有明显的涡,车下方则没有涡;

工况2,车前挡风玻璃处没有涡,车后方4m内有明显的涡,车下方1米内有明显的涡。

3.4.对于工况2,Ma=2.0,基于密度的算例在原网格(大约100*80)基础上加密1倍(200*160),分析网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网格对比如下:

图53100*80网格

图54200*160网格

 

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100*80基于密度

200*160基于密度

温度

分析

①温度场的整体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差别较大的地方主要是车后的大部分区域,对于100*80,车后的温度变化较小,基本保持在340K左右,而对于200*160,车后温度变化较大,从360K下降至300K;

②对于100*80,最高温度为520K,最低温度为初始温度300K,对于200*160,最高温度为540K,最低温度为初始温度300K。

③温度最高区域均为车头和挡风玻璃处。

压强

分析

两者压强分布基本一致,车后方的压强变化略有差异。

马赫数

分析

①马赫数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车身上方和下方的马赫数存在一些差异;

②同样的参数下,100*80的马赫数最高为1.9马赫,最低为0.1马赫,200*160马赫数最高为2.0马赫,最低为0.2马赫;

③100*80的网格,结果的连续性更好。

流线

分析

①流线分布情况基本相同,但存在一定的差异,100*80的,挡风玻璃处有一个明显的涡,200*160的,挡风玻璃处则没有涡;

②100*80的,车后方流线连续性较好,比较平稳,200*160的,车后方流线比较凌乱。

总结:

加密网格后结果的连续性较差。

3.5.比较采用基于密度的算法和基于压力的算法的收敛情况

1基于密度的算法都可以收敛,收敛情况较好;

2对于速度过高或者速度过低,如2.0马赫、0.01马赫,基于压力的算法如果采用默认松弛因子很容易出现发散,必须将松弛因子调小一些才能收敛;

3对于亚声速,如0.8马赫,由于流场情况比较复杂,基于压力的算法也很难收敛,采用二阶精度几乎没办法计算,采用一阶精度并且调小松弛因子才能收敛。

3.6.分析汽车的阻力和升力随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

阻力(N)

升力(N)

基于密度

基于压力

基于密度

基于压力

工况1

0.01马赫

23.079378

15.084863

-19.2991

-41.18202

0.1马赫

1856.3383

2681.9011

-479.45033

-3801.8013

0.2马赫

8539.9915

13350.321

-3119.2704

-22040.155

工况2

0.2马赫

5411.5733

4749.7693

-16705.816

-41693.292

0.8马赫

3.2923228e+10

555440.93

-2.3398152e+10

-416267.07

2马赫

586022.27

725634.17

-509540.23

-442615.92

基于密度的算法存在两个异常数据3.2923228e+10和-2.3398152e+10,因此采用基于压力的算法进行分析。

①将工况1的阻力数据拟合如下,发现阻力和马赫数之间基本是一个幂函数关系,公式如图所示,判定系数近似为1,表明拟合度非常好,分析原因为:

速度比较小,压强分布相似,故而压差阻力的变化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摩擦阻力较小,几乎忽略不计。

图55工况1阻力和马赫数的关系

②对于工况2,阻力随着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

这是由于马赫数变化幅度较大,从很小的速度,变化为亚音速,又变化为超音速,压强分布差异很大,阻力变化也不规律。

③工况1和工况2,升力随马赫数的变化也不满足函数关系,升力均为负值,力的方向垂直向下;其绝对值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3.7.三维模型计算

3.7.1.网格

如下图所示:

图56立体网格

图57X方向网格

图58Y方向网格

图59Z方向网格

注:

为简化模型,车的各部分宽度均相等,为1.4m。

3.7.2.计算结果

工况2,马赫数为0.2,采用基于密度的算法:

分别截取了温度场、压力场、马赫数在x,y,z方向的切片云图

 

车对称轴所在截面云图:

(Z=0)

图60温度场

图61压力场

图62马赫数

车侧表面所在截面分布云图:

(Z=0.7,车宽度为1.4,各部分宽度均相等)

图63温度场

图64压力场

图65马赫数

立体温度场、压力场:

图66压力场

图67温度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