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4779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docx

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0009710章

第七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1、产业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

  如果用G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A表示劳动力,Pm表示生产资料,那么,购买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

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如果用P表示生产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那么,生产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

从生产领域回到流通领域,把由生产阶段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

如果以W'、G'分别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货币,则售卖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W'一G'

  3、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并分别执行着三种职能: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用公式表示是: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所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5、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具有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继起性。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与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相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继起性是由并存性决定的,没有并存性也就没有继起性。

同样,并存性是继起性的结果,如果继起性受到阻碍,并存性也成为不可能。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2)生产资本的构成(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围速度

  7、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阶段内的时间,也就是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直接生产领域开始到生产出产品为止的时间。

它又可根据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是否结合,再分为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两部分。

  8、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决定劳动时间长短的因素,首先是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性质,其次是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

  9、生产时间还包括非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没有与劳动力结合的时间。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停工时间等。

  10、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需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运输和信息等。

 

 11、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12、劳动力的资本属于流动资本。

  1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

  首先,划分的根据不同。

前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划分则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其次,划分的内容不同。

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

可变资本只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再次,划分的目的不同。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4、固定资本的损耗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

  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

这种损耗都是物质上的损耗,所以又叫做物质损耗。

  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价值贬值而造成的损耗。

无形损耗也叫精神损耗。

  15、而根据固定资本损耗程度以货币形式逐年提取的固定资本补偿金,叫做折旧基金或折旧费,它通常以一年为单位提取。

折旧费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产平均使用年限

  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折旧率。

折旧率的计算公式是:

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16、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变化; 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17、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18、产业资本家总是力求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因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以下影响:

  首先,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成正比变化。

  其次,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年剩余价值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

  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还可表示为:

  M'=m'vn/v=m'n

  19、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20、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相同的,

  首先,它们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其次,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21、单个资本,就是各自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

  22、社会总产品的补偿有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23、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来看,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

  24、依据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

  2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Ⅰ(c+m)=Ⅱc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Ⅰ(c+v+m)=Ⅰc+Ⅱc

  Ⅱ(c+v+m)=Ⅰ(v+m)+Ⅱ(v+m)

  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26、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的生产资料是第一部类生产的,因此,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用公式表示就是:

 I(c+v+m)>Ic+IIc,

  把公式两端的Ic都减去,这个公式就表示为:

 Ⅰ(v+m)>Ⅱc

  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用公式表示就是:

II(c+v+m)>I(v+m/x)+II(v+m/x),把公式两端各减去II(v+m/x),这个公式就表示为:

Ⅱ(c+m-m/x)>Ⅰ(v+m/x)

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另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2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Ⅰ(v+Δv+m/x)=Ⅱ(c+Δc)

  (c+v+m)=Ⅰ(c+Δc)+Ⅱ(c+Δc)

  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28、所谓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就是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比第二部类生产增长得快的现象,即生产资料必然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

  29、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这表现在:

(1)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要依靠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来提供。

(2)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为满足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需要。

(3)第一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最终也受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

  30、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

  3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通过这一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可清楚说明。

 首先,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其次,这一基本矛盾又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34、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地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本身的阶段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时趋向缓和,有时趋于激化。

  35、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也具有周期性质。

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为: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危机阶段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

  3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主要特点是:

(1)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2)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重;(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4)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 (5)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等。

第八章

  1、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2、有K代表生产成本,那么商品价值W=c+v+m变成W=k+m。

  3、资本主义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是什么?

  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现实经济活动的影响:

(1)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2)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赢利或亏本的标志。

 (3)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4、生产成本的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5、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6、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用公式表示W=k+p

  7、用P代表利润率,用C表示预付总资本(c+v)那么,利润率的公式是P'=m/c。

  8、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们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

  9、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之间的关系:

 

(1)联系:

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2)两者又是有区别的:

 第一,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第二,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

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第三,表明的剩余价值的来源不同。

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10、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关系。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年利润率与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变化。

年利润率=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总资本。

 第四,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1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2、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

  13、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14、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15、平均利润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6、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不一致是否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就开始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而不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但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只不过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第二,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第三,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17、平均利润的开成,并不排除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超额利润就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从阶级整体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阐明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是个别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是两个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

  19、商业资本就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

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

20、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客观可能性在于:

 第一,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经常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的形式而存在,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1、商品资本的职能要能够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已经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去完成,而是专门由商人来担任。

 第二,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22、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对于产业资本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些作用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第二,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

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2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4、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具体途径是通过价格差额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将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按商品的生产价格出售给消费者,由此获得商业利润。

  25、剩余价值分解为产业利润(p)+商业利润(h)。

商品的生产价格也就成为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即k+p+h

  26、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便是:

剩余价值总量/(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27、商业流通费用,它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28、生产性流通费用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

它包括商品的包装费、保管费、运输费等。

  29、纯粹流通费用是同纯粹的商品买卖有关的费用。

它属于非生产性的支出,所以也叫非生产性流通费用。

  30、纯粹流通费用,作为投资人,不仅要收回成本,还要取得平均利润。

  31、商业店员不仅没有参与对产业工人的剥削,恰恰相反,他们自己也遭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

  32、商业店员从事商品买卖的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它却能够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3、借贷资本的形成: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包括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34、借贷资本的本质就是:

它是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产生、并且在职能资本运动的基础上形成和服务于职能资本。

  35、借贷资本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的大量的闲置货币资本。

它包括:

(1)固定资本的折旧费;

(2)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部分;(3)用于积累而没有马上投资的剩余价值。

  36、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37、平均利润就不能由任何一方独占,而要分割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让出资本使用权而得到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得到的企业利润。

  38、利息的本质:

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39、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是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即:

利息率=一定时期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

利息的数量则取决于借贷资本总量和利息率两个因素,即:

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利息率。

利息率的高低是有一定界限的。

它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

  40、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41、在一定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利息率由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

  42、资本主义信用分为两类: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43、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44、资本主义商业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45、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

其次,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

  46、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47、银行银行信用的特点是:

第一,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

 第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

第三,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是职能资本家。

即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债权人是货币资本家。

48、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首先,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其次,银行信用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49、银行信用业务分为两个方面:

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50、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方式有:

票据贴现;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投资业务。

  51、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即银行资本家吸收的存款。

后者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

  52、银行利润在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53、银行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54、银行资本家既剥削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又直接剥削银行雇员的剩余劳动发。

  55、股票价格就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股息,另一个是银行存款利息率。

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变化,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

  56、股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57、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58、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超经济强制,即存在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并且不存在农业工人对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他们之间完全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第二,封建地租无论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还是货币地租,在数量上一般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而资本主义地租则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第三,封建地租体现着封建地主同农民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

  59、租金=地租+土地上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及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60、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使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交纳的货币额,它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61、级差地租分为:

级差地租一和级差地租二。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

  62、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是:

土地有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

  63、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4、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之所以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

 第一,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

 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

这是因为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与工业不同。

  65、级差地租的源泉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66、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I)是由不同地块的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等条件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67、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68、租种任何土地,包括租种劣等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叫做绝对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

  69、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

70、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土地的私有权垄断之所以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

 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第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71、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的一部分。

它所体现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地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

  72、土地价格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的:

一是地租数量的高低;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

  73、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

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必然有利于资产阶段,而不利于无产阶段和其他劳动者。

  74、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与生产领域有直接联系的各个阶段、阶层及其成员中进行的。

  75、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预算,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途径。

 第二,各种服务费用的支付。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经历其自身发展的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

  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之所以必然引起垄断,这是因为:

首先,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

其次,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一定的程度,又产生垄断的必要性。

  3、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垄断,垄断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居于统治地位,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价格、垄断利润、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等等。

4、垄断组织有哪些形式,它们的实质是什么?

(1)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