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文 提 纲 第 七 季10篇.docx
《作 文 提 纲 第 七 季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 文 提 纲 第 七 季10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提纲第七季10篇
作文提纲第七季(10篇)
第七季
作文关键词:
(放下)
作文题:
美国作家梭罗说:
“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请以“放下”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作文提纲示例:
题目:
放下,只为走得更远
一、“放下”的正面阐述:
放下与其说是动词,不如说是一种心情。
放下其实是一种看淡。
徘徊在过去的人不会拥有未来。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往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有这样一则故事: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
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
师父怎么了?
竟敢背一女子过河?
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
师父,你犯戒了?
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叹道:
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君子坦荡,小人戚戚。
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释怀。
释怀是对人生的更高层次的领悟。
当你释怀了,你也就真正放下了。
就像苏轼在诗中写的那样: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犬儒派哲学家(犬儒主义者:
指愤世嫉俗者、玩世不恭者、好挖苦人的人)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相遇的时刻,他对大帝说: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第欧根尼安心地躺在土地上晒太阳,享受身体和心灵的自由,而对一切妨碍这样做的东西说: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
正如毕淑敏曾说过:
“执著是人之本性,而放下却是人之智慧。
”
过渡段:
放下并不意味着放弃。
二、对“放下”正面阐述的补充论述(辩证深入地论述):
放弃可能是多次尝试后却不成功想草草了事,可能是不想面对现实的残酷;放下则是为了暂时失去后,更好地在未来寻找自己再一次把握人生的机会。
放得下表现为对命运多舛时的一种坦然。
如苏在《黄州快哉亭记》一文这样写道: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张怀民而对贬谪,懂得自如地放下,正是这种坦然的表现。
学会放下,不代表我们无欲无求,也不是让你凡事说“不”,而是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中,更理智地去选择一条更好的道路。
放下是新的选择的开始,处处闪光着智慧的光芒。
放下眼前小小的快乐,以后也将获得更高的追求,这将会使你变得更加的富有。
这种放下便是一种智者的远见。
三、如何放下
不要在没有能力遵守规则的时候,大谈灵活性。
不要在没有能力拿起时,大谈放下。
有时,放下后得到的所谓的安然自在,只不过是被美化了的“安逸不思进取”罢了。
如果它不是基于:
我放下,只因我想走得更远。
放下是对正期望的必要补充,而不是全部。
作文范文:
放下,只为走得更远
《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或宗萨仁波切)一书中写到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鲜少真正地满足,我们心里有一种永不休止的唠叨,想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而这种不满足就导致了痛苦。
”很多人听后大以为然,到最后,竟促成了一种观念的风行,你若不够轻松幸福,便是你放下的还不够多。
诚然,执念自然是使人疲累的原因之一,放下一些执念也必然会使人更为轻松,可一味地强求放下,就能轻易真正地“放下”吗?
在我看来,这种只游走于口舌的放下,和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并没什么区别。
明明仍心心念念地想着,却不知是欺骗他人还是自我催眠地说着不在乎。
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轻松,反而会因那一丝不敢追求又愿放弃的纠结而无比沉重。
当然,这是那类自我催眠式的放下,如若是真正的放下了,就能轻易地获得坦荡释然吗?
我看也未必,这种所谓的坦荡释然或许与我们真正想要的幸福相距甚远。
如若放下对物质的追求,即可轻松一分,但同时也意味着永久失去了获得什么时所产生的喜悦;放下精神享受,,又轻松一分,但也意味着从此再也无法体味人生的百味;放下人生的追求,更是轻松一分,但从此你人生的一切意义,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从此随波逐流、漂泊无依。
这样看来,放下所得到坦然释怀,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只是被美化过的安逸不思进取罢了。
究其本质,更可能是对自我的否定:
无法拿起,更无从拿起。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此永不放下呢?
从此视放下如魔鬼呢?
当然也不是,我们要始终明确一个观念:
放下,只因我想更好地拿起。
没有人能面面俱到,将世间那么多事统统做到完美,这时,我们需要学会智慧地放下,学会止损,它意味着我们不应在明知没有前途的情况,继续坚持而虚度光阴。
放下一些执念,只为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现在与未来,放下是沉重而坚定的取舍,绝非儿戏般的撒手不管。
有些人的放下,是万念俱灰,是无可奈何,是丧失斗志后的妥协,如此,你将会一无所在。
而我更希望人们的放下都为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
我放下,只因我想走得更远。
如此,我们的生活方能进退有据,出入从容,成为一个真正的“富者”。
作文关键词:
(“我”是否“重要”)
作文题:
“我”到底重不重要?
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提示:
1、重要是否等同于独一无二?
重要是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存在的方式。
2、能被替代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重要?
我很重要的前提条件不仅应是我对于他人的价值,更在于自我价值的肯定。
提纲示例:
中心:
“我并不重要”让我知道自己的渺小,学会了谦卑,不宜妄自尊大;“我很重要”让我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会了自尊自爱,不宜妄自菲薄。
分一:
“我并不重要”,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一些,将会赢得别人的敬重。
布朗特的事例(见下)。
庄子《秋水》: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过渡:
把他人看得比自己重要,并不是以否定“我很重要”为前提的。
不同看法的可贵不在于它的正确性,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事件人生的另一种角度。
分二:
“我很重要”,其实是对个体价值与生命觉醒的呼喊。
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是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的。
“我很重要”这几个字,并非是对自我的夸大,而是对自我的认知。
如果一个人将自己定义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那就是未免活得太过卑微。
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丝毫不重要,那么这个世界的毁灭也就近在咫尺了。
因此,不论事业的成功与否,只要我们在迈向成功的步伐没有停止,为理想而奋斗,我们就一定是重要的。
“我不重要”有时其实是你在为自己的怯懦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借口,它源自于内心深处狡猾的骗子——自卑感,在人类面对逾越某种极限时,我们因自卑感而生的懦弱的一定就会跳出来,把我们塑造一个“不重要“的形象,引诱着我们不要逃离舒适区,它借机让你产生如此和谐而又理所当然的错觉。
当然,我很重要是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而非单纯地指“我”对“他人”来说很重要。
“重要”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并不仅是别人对你的看法。
重要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怎样看待你自己。
一个人首先得认识到自己很重要,才能真正认识到任何人都很重要。
我很重要,并不是说我最重要。
总结:
帕斯卡尔《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由于空间,宇宙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犹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整个宇宙。
”我想说:
由于无垠的空间,我并不重要,犹如一个质点;由于个人价值的自我确定,我很重要,我就是整个宇宙。
附:
布朗特的事例
我并不重要
哈佛大学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很多莘莘学子以就读于哈佛大学而为荣耀。
这所学校不仅以厚重的文化底蕴获得学生的向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大都有着博大的胸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一位曾就读于哈佛大学的朋友给我讲起这样一件事。
哈佛大学资深首席社会分析评价专业教授布朗特在参加一位学生论文答辩的时候,突然感到身体不适。
按他的资历,他的影响,完全可以宣布停止答辩,因为这个权力就在他的手上。
可他没有这么做,他坚持着一分一秒,还认真地做笔记,豆大的汗滴顺着额际和满是皱纹的脸颊慢慢滑落。
他的助手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写了一张纸条递过去,劝布朗特结束这场答辩会。
第一次,布朗特没有理会,仍然专心致志地听着学生的答辩。
随着布朗特脸上的神情越来越不对劲,他的助手再也坐不住了,又一次递了纸条过去。
这次,从布朗特不太高兴的脸上看出,他有些生气了。
迟疑了一下,布朗特在助手递过来的纸条上写了一行字,又将纸条递了回去。
他的助手展开一看,上面写了五个字:
我并不重要。
布朗特一直坚持听完了那场答辩才在助手的陪同下赶往医院治疗。
他的助手将那个纸条保存了下来,他就是布朗特的儿子,也是后来在社会分析评价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小布朗特。
而那一场答辩的,正是我的那位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的朋友。
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一些,他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
作文范文:
我是否重要?
每个人都对自己存在意义疑惑过,然而每个人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对自己的定义取决于许多方面。
思前想后这些问题良久,人们总是会想到关于自身最密切的问题:
我重要与否?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对自身的拙见仅仅在于我是一个不重要的个体。
这个不重要体现在许多方面,从最浅显的地方来讲,我最重要的身份,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往低处讲,我只是一堆普通的有机质罢了。
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一文中曾经提到过的论点在于:
“我”是极其重要的,诚然,无论是从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概率学中。
“我”的诞生是极其偶然的。
然而,这就代表了重要吗?
我认为这很显然是不对的,每个有机体的诞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没必要通归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从宏观的社会上来说,你创造社会价值,又或者是社会身份,被替代起来是极其容易的,同时也是极其容易被复制的。
社会少了谁会停止运作呢?
再往大里说,我们每个个体,在整个世界中,也许只是一串信息,在宇宙中,我们与尘埃并没有太大区别。
个人的意志再辉煌,再伟大,终究逃不过被抹去的命运。
与这相比,你对于朋友,家人的重要性便显得十分局限,这种重要性,仅仅局限于我们这些渺小的个体。
如果还是要强调这种重要性在人文的方面有多么宏大的话,那么想法未必有些过于感性了吧。
我们应时常保持谦逊,在自然乃至宇宙中,我们的诞生是不值一提的,古往今来,人们所达到的理想乃至妄想,都仅仅是为了发展而做的本职工作罢了。
我们要做的是,在发展中一步步去寻找我们存在的意义。
直到真理被洞悉,我们的重要方才显露。
换而言之,如果一个人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自身的重要性上,那么他与市侩小民有什么区别呢?
这种着眼于小节的自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假如真如毕淑敏所言,我们因自己的躯体是由千万精华所凝结而自言重要的话。
那么这算不算代表了我们日益膨胀的物欲遮蔽了我们的眼界呢。
要是一个人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的情况下便断言自己的重要,那么这种价值观无疑是可怕的。
可怕在于,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自身所谓重要的标签而洋洋自得,满足于现状。
正因为我们是渺小的,我们才要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意义。
正因为我们是渺小的,我们才不会去轻易去否定自己的努力。
渺小并不代表卑微,相反,渺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历史上无数伟人在面对星空时感到自身的渺小,而他们则以百倍热情致力于人类发展。
纯感性的思考问题是极其容易误入歧途的。
而理性地意识到自身的渺小是人类的种族天赋,也是我们接近真理的大道。
因而,纯感性地去说明我们这些个体的重要,那么我们客观上就有多么的渺小。
重要的力量
肯定重要的自我,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序言
相信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完美主义倾向吧。
而完美主义者经常抱有这样的想法:
如果我们过着完美的生活,表现得很重要很完美,就能减轻或躲避由他人或内心所引来的责怪、评判和羞耻感带来的痛苦。
但是,真实却往往出人意料,有完美主义,就有羞耻感。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为了在他人眼中显示出我很重要,害怕没有达到他人所期望的风气在当今社会悄然传播了。
而恰逢其时,完美主义与其完美地连合在了一起。
当我们受到他人批评、责骂时,完美主义就像显微镜般放大着我们的不完美,自卑感也不请自来地告诉我们并不重要,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巨大的卑微感。
当然,肯定会有人对我的说法产生质疑。
比如:
为什么不尽力按照别人所说的那样去做呢?
完美主义不应是督促自己变得更重要的有力帮手吗?
首先,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爱与归属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把适应,通俗点来说活成别人想象的样子与归属感混为一体。
我们知道如何努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可,知道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样的话,知道怎样服务他人——也正如变色龙般适应环境。
但是,适应是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
而认识到“自己”——真实自我的重要并且保持它,这才是归属感。
明白到我很重要,并且允诺对真实自我的保持,才足以支撑我们清醒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非成为如操线木偶般的傀儡。
而第二个问题则可以借由美国著名TED演讲家布琳·布朗对于自己减肥计划的例子:
完美主义与重视自己的区别。
完美主义倾向的自我对话:
“啊!
什么都穿不上,我又胖又丑。
我只有变得跟现在不一样才能获得满足感。
”
肯定重要的自己,肯定自我价值倾向的自我对话:
“我想为自己制定计划,我希望自己变得更快乐、更健康。
胖、瘦并不能决定我是否能获得爱与归属感。
我期望自己能实现这一目标,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
前者一目了然,它不仅没能帮助你变得更好,反而将你拖入自我否定的泥潭,而后者则会彻底改变人的生活,并且也把完美主义这个打着“尽力做到最好”的骗子送回了牢笼。
肯定自身的重要就是选择了真实的自我、拥抱了不完美的自己。
即使前路如美国诗人卡明斯所描绘的那样:
“做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在这个竭尽全力、夜以继日想把你变得和其他人一样的社会里,做回你自己,这意味着你得打一场人类最艰苦的战役,一场永无休止的战役。
”但清楚意识到自身的重要,并保持“真我”,将会是我们经历过的最勇敢的战斗之一。
我是否重要
人是可以分成很多种自己的,而每个自己重要程度都是不同的。
我并不重要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些,这回赢得别人的尊重。
前有庄子在《秋水》中写道: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后有小布朗在哈弗大学,突然身体不适,却并未打断正在进行的辩论赛,而是强忍不适,依旧专心地听完辩论赛。
从古至今,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就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之所以受到别人尊敬的原因。
然而,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并不是以否定我很重要为前提的,不同的看法的可贵性不在于它的正确性,而在于它为我们看待人生提供了新的角度。
我很重要,这是对个体价值和生命觉醒的呼喊,是对生命的允诺,只要我们时刻努力着,为着希望奋斗着,我们就可以是重要地活着。
我们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寻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自身的意义创造与他人眼中的价值并不划等号。
我很重要是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非单纯地指我对他人的重要。
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并不是去感受尼采“站在山顶上俯视苍茫众生”的孤独,而是学会自我实现。
当你充实地过了一整天,并且在这一天你完成了自己给自己设立的目标,你就会有自我满足感,然后发自内心的肯定了自我价值。
帕斯卡尔在《人因为思想而伟大》一书中说:
“由空间,宇宙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犹如一个质点;由思想,我囊括了整个宇宙。
”所以,由于无垠的宇宙,我并不重要,由于自我价值的肯定,我很重要,我就是整个宇宙。
我并不重要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渺小,学会了谦卑,不宜妄尊自大,我很重要让我明白了个人的价值,学会了自尊自爱,不宜妄自菲薄。
作文关键词:
(规矩)
作文题:
《孟子》有言: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而俗话却常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悟?
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
构思提示:
一、规矩成方圆(规矩的作用):
(遵守)规矩的重要意义。
孔子云:
随心所欲不逾矩。
二、在规矩面前,除了“立”,还应该有“破”的原因:
原因有二:
一是规矩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局限性;二是规矩本身存在的缺陷。
规矩应在“立”与“破”的循环往复中逐步完善发展,这样,规矩才不会死。
在这样的“死”规矩面前,要充分展现人的能动性。
三、“破”规矩的前提:
如果以“规矩是死的”为借口,随意违反践踏规矩,无视规矩,这是我们应高度警戒的,因为这很有可能使我们误入“目无法纪”的歧途,置身于“随心所欲”而“目无王法”的危险境地。
作文范文:
请在守法的基础上善用法律(35分)
儒学大师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俗语却常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两者的观点看似截然相反,实则不然,其实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晋代皇甫谧《高士传》中有一篇文章《申屠蟠重节义》,文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我印象深刻:
有一名与申屠蟠同县的女子叫做缑玉,她为了给父亲报仇而杀了害死他父亲的仇人,外黄县的县令梁配想要判罪处死缑玉。
当我看到这里十分想为缑玉鸣不平:
缑玉只是为了给他的父亲报仇而已,凭什么要被处以死刑?
但是转念一想:
县令只是依法断案,他秉公执法,没有加入私人情感,难道不是该被赞扬的吗?
缑玉犯法杀人的行为就是该被处以死刑,对于此,我无法反驳。
这个故事当然不会以缑玉之死作为结尾。
这时申屠蟠出现了,他向县令进言规劝说:
“缑玉的贞节和无畏,足以能够感动和激励那些不知反抗而甘受羞辱的后辈了。
她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碑石来表彰她正义的行为,为何在耳聪善听,从谏如流的时代,反而却不加以怜悯同情了呢?
”县令梁配听了他这番话,认为言之有理,于是替缑氏女子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
正是因为申屠蟠能明辨是非,善用法律活用法律,才使这个故事算是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见到了活用法律的好处,就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也出来“善用法律”,就算对簿公堂,他也有一大堆的理由来让你无法反驳他,毕竟他“碰巧”没有犯法啊。
一些不法之人就这样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对此我必须声明,善用法律和钻法律的空子,歪曲事实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善用法律其实是在守法的基础上,近人情的合理地进行裁决。
这两者是处于完全相反的对立面。
前者是狡猾,而后者是智慧。
前者是邪恶,而后者是正义。
那很多人都会感到迷茫:
是守法,还是活用法律呢?
其实它们并不冲突,孟子说的话自是有他的道理才会被沿用至今,“规矩”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孟子的话其实是在教你如何去“做人”,而俗语就是在教你如何去“做好人”。
人人都应当在“守法律”的前提下再去想怎样“活用法律”。
在做好“人”的前提下再去想怎样做个“好人”。
不要把邪恶的事情当做正义的事来发扬。
有思想的规矩(34分)
《孟子》一书中写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想而知,在那个时代,“规矩”这一词是有多么“神圣”,无论什么事都得按照规矩来,若是没有了规矩,便没有了形态。
这是古人的看法。
而如今,人们的思想已有了很大的不用。
“规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是当今人们对于《孟子》一书中看法的对立面,现代人认为,规矩是被定死的,但我们可以去变通,没有必要一定按照规矩来。
在古与今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中,我还是更倾向于两者观点的结合,即我们需要规矩来给予我们一个“限定”,但却又不能一昧地去顺从规矩。
应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
“红灯停,绿灯行”,这怕是最广为熟知的一个规矩了吧,这个规矩使我们城市的交通可以得以顺利治理,减少了受到伤害的概率。
那么如果没有这一规矩,又会怎样呢?
拿我自己来说吧,有次在上学路上,马路上的信号灯坏了,一直显示是黄灯,路上呢则是乱了套,车与人交杂。
过马路则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时刻注意着,防止自己被混乱的机动车碰撞。
尽是小小的信号灯坏,便能如此混乱,更不要说是没有这一规矩了。
所以我们需要规矩,它可以给予安全及“限定”。
但不能一味地去遵循所有的规矩。
前些日子很火的豫章书院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一些家长由于孩子的叛逆不听话而想送他们去学规矩,便把他们送至了豫章书院,亲手把孩子们推入了深渊。
从书院出来的孩子们仿佛都与家长有了层不可碰触的屏障,变得沉默少语,又或是暴躁地把父母当作敌人,一心想脱离血缘关系。
一位家长说过做过的最后悔的事便是把孩子送进了豫章书院。
豫章书院是会给你学规矩,学所有的规矩,但让你学的方式,却是无比的令人惊叹。
如果你不去完全的听从书院里的人的安排,那么迎接你的,便是严厉地惩罚,这无疑是将这群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逼上绝路。
所以,对于规矩,不可以全盘顺从,执行好的,排斥差的。
这样一些值得传承的规矩便会传承百年,而那些毫无价值的规矩,便会逐渐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了。
在不断地提升改善中,社会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我曾在书中读到过一句话: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所以,现在我想说,我们应给规矩以思想,而不是给思想以规矩。
被“囚禁”的蝴蝶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诚然,规矩确立极为重要,它约束了人的诸多罪恶行为。
“规矩是死的,人灵活的”也很对,教导我们不能死板。
这两句中的“规矩”其实并不等同。
孟子所言“规矩”是基本准则,底线,坚决可以逾越,而俗言中“矩规”则有死板之意,不可一概而论之。
人之生于世,有如蝴蝶般,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千木万水,一草一木,都是自然无私的馈赠,人们可以尽情使用,并依此建立起自己的文明文化。
改变世界的大抵是那些创敢于实践,又不被死析“规矩”所困的人。
如果当时光绪,不只百日维新,而是一直维新,那历史极有可能被重新书写,中国极有可能更为强大繁荣昌盛。
再以登山为例,如果只是按图索骥,不肯转弯,认准一个方向,那等到终于爬到山顶时,还会被人笑为愚笨、古板,“规矩是的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我们不妨做一只自由自在的蝴蝶,去看千山万水,去开拓去创新,不要固步自封。
是的,我们是要像蝴蝶般自由。
但是请千万要记得,这里的“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
即使是蝴蝶也受着地球引力的“囚禁”,如果曲解了自由,突破了孟子所言之“规矩”,想要一飞冲天,去和太阳见个面,那结局必定是缺氧而死,自由并不等于无法无天。
世界是自有其原则的。
这份原则绝不可突破。
想起《绝命海拔》中登山队员勇攀珠峰,天气已经变坏,但是由于攀珠峰是一名队员梦想,错过这次机会就不可能再实现,队长心软了,与他一起登上珠峰,结果导致没领队的队伍在暴风雪中几乎全被冻死,自己也命丧珠峰。
结局很悲惨,也引人沉思。
不管有多么充分的理由,也绝不可触犯世界之原则。
应该遵守时一定要恪守。
自然的规则是铁打的,绝不可动。
孟子所言之“规矩”,就是这类大规则,并不与俗语矛盾。
而是与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
当然,世界之规则,不只包括自然的原则,还包括许许多多普世准则。
但是无论怎样自由,都必须是在遵照世界原则之前提下的。
我们要做自由自在飞翔的蝴蝶,不拘泥于小规则;我们更要做被“囚禁”的蝴蝶,严以律己,恪以自守,不逾越孟子所言之大规则。
作文关键词:
(负面报道)
作文题:
作文题:
2017年11月6日,一则“上海一小学生自带桌板地铁里写作业”的视频在网上传开,视频中一位带着红领巾的男孩正在嘈杂的地铁上奋笔疾书,面前的一张黄色桌板格外醒目,坐在一旁的家长神色淡定。
就此事,负面说法接踵而至。
网友评论:
“瞧把孩子逼的,有点心酸。
”专家解读:
“学业压力大,家长焦虑,追赶高分的无奈。
”……
当事人却说:
“儿子临时起意,学校每天布置的作业并不多,所以网上说的那些学校布置作业太多真的是胡说。
”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时有发生,请“负面报道”为话题,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作文提纲示例:
一、基于事实真相和正面期待的负面报道的价值:
负面新闻的报道初心,是为了让人们清醒认识到社会并不总是真善美的,而是警示人们不仅应当看到当下社会残酷的现实而哀伤悲叹,更应正视这现实的丑陋。
例证:
方凤美、阿米拉·哈丝
这些充满正义感,有着新闻人的良知的记者们,在这个时代,做着与鲁迅先生相同的事,用笔作为自己的武器,毫不犹豫地面对,直击权利阶层。
如果我们一辈子活在由正面报道和虚假消息组成的温柔乡里,那最底层的黑暗只会繁殖地更快,直到把光明吞噬。
二、基于臆断或博眼球的负面报道:
现今,媒体记者们越来越喜欢以一些语言劲爆的标题来吸引眼球,而越来越忽略新闻本身最初的价值追求,置事件的真实性不顾。
为什么这些对事件加以评论的人明明不知道真相却还能如此理直气壮?
为了博眼球而不顾事件真实性就传播负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