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4030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docx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

这是高等学校应有的办学理念。

这一理念对我们民办本科学校来讲更为贴切,更为重要。

在评估专家进校考察期间,傅大友教授在不同场合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既然是消费者,你们在服务上有哪些做法、想法。

这些问题的提出,对我们理解“教学以学生为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既要习惯于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感受和判断标准去评价我们的工作。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人才培养问题,我们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人才培养方式。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清楚各类学生的现状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其次要在人才市场中找准切入点,确定培养人才的层次定位,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即为社会输送哪一类、哪一个层次的人才,保证学生好就业,就好业,这既是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的要求,又是对学生负责的具体体现。

一、我校学生的现状和需求

综合我校学生入学成绩和学生毕业后的反馈意见可以较为清楚的知道我校学生的现状和真实需求。

(一)新生现状:

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语言能力不强

下面分析我校2014年在陕西本科录取学生的语文、外语、数学成绩和文综、理综成绩。

文史类专业684人,其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理工类专业958人,其成绩分布如表2所示。

表1文史类新生各科成绩统计

科目

总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百分制

语文

150

126

85

106.3

70.6

数学

150

137

20

84.2

56.1

外语

150

122

25

78.4

52.2

综合

300

222

115

166.8

55.6

合计

750

435.7

58.0

表2理工类新生各科成绩统计

科目

总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百分制

语文

150

124

65

102.5

68.3

数学

150

131

51

93.5

62.3

外语

150

119

21

70.0

46.6

综合

300

199

64

121.4

40.5

合计

750

387.4

51.6

比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平均成绩,我校学生的语言能力整体不强,平均分仅为70分,而且理工类考生(分差59分)的语言能力差异大于文史类考生(分差41分)。

数学成绩整体偏低,说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弱。

文综、理综成绩40-55分,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强。

整体而言,我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明显弱于公办院校,如与西安交通大学的考生相比,其学生考分换算成百分制在88分至92分之间,差距比较大;与同类民办院校相比较,我校学生录取的最低位次低于其他学校,说明与同类民办院校也有差距。

(二)毕业生需求:

就业能力结构不合理,培养方式、方法亟待改革

2014年11月,学院邀请专业调研机构新锦程公司对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

从学生反馈的统计数据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反映其就业能力结构不合理,就业竞争力不强,以及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不高。

图12014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均值

如图1所示,在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反馈中,“母校任课教师教学方法、方式满意度”、“母校任课教师教学内容满意度”、“母校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母校教师满意度”分值均在2.3分以下(以上分值最高分均为5分)。

说明我校现有的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有不足之处,不能使毕业生满意,或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表3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

平均满意度

满意度百分比(%)

专业能力

6.86

68.58%

问题解决能力

4.85

48.45%

计算机应用能力

4.56

45.61%

团队协作能力

4.53

45.33%

动手能力

4.50

44.97%

分析能力

4.46

44.57%

信息收集

4.46

44.59%

时间管理

4.45

44.48%

人际沟通能力

4.44

44.43%

实干与执行能力

4.42

44.22%

组织与协调能力

4.42

44.24%

外语能力

4.33

43.26%

领导能力

4.31

43.06%

书面表达能力

4.22

42.22%

此次调查中还让毕业生对自身包括专业能力在内的18项能力进行自我评估。

如表3所示,除了专业能力突出之外,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17项能力的均值均属中等偏下,且各项能力之间无较大差异,均低于5分。

用人单位看重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都较弱。

说明我校学生除专业能力之外的其它能力普遍较弱,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就业竞争力,即缺乏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地应用于所从事的工作之中的必备素质。

图22014届毕业生目前工作适应度

图2所示表明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不合理,工作适应度和稳定性也会较差。

从此次评估的整个过程来看,虽然我们逐步认识到要以教学为中心,但是无论从学生视角还是社会视角,都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所以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必须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重视均衡学生的能力结构。

二、我们的学生适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我校学生的入学成绩反映出以下问题,一是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掌握的全面、准确及深入程度处于群体末等位置;二是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逊色于较高层次高校的学生。

然而,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

不代表我们的同学不能成才,而是该引导和培养他们在那一方面成才。

清华、北大、西安交大的学生有他们成才途径和方向,其他层次、类型的学校的学生也有成才的途径,并非不能成才。

马云,当今的亚洲首富。

他的简历如下:

马云,汉族,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杭州,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

曾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一手缔造了电商帝国,是《福布斯》杂志创办50多年来成为封面人物的首位大陆企业家,曾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

201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于10月27日发布,马云以195亿美元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2014年12月11日更新的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马云身家超李嘉诚,成为亚洲新首富。

成名以前的马云。

马云从小就是一个傻孩子。

小时候爱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没有一次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

“义气,最讲义气”。

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

他说:

“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

”从小,马云功课就不好,数学考过1分。

只有英语特别好,原因竟然是:

“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

”从13岁起,马云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

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

数学31分。

1982年,当18岁的马云想上北大,高考数学第一次考了1分他经历了第一次高考落榜;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

1983年,马云再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直到1984年,第三次高考,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

当时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

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及格。

马云就这样凑巧地上了本科,到了大学时期,因为他的英语太好了,总是班上前五名,闲得没什么事可做,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马云就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广交朋友。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

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HOPE,希望的中文译音)。

结果第一个月收入是700元,房租是2000元。

他参加过两次高考。

第一次,梦想考北大,数学只考了一分,成绩还不如我们的同学;第二次,勉强被杭州一所二本高校录取到英语专业,毕业后做过教师、搞过翻译。

成为首富的原因之一就是敢想、敢做,不甘平庸。

他经营的是民企,却立志要做国家企业,比大型国企的老总还有担当。

像马云一样,我们的同学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必然会在另外一些方面优秀于他人。

因为在其他同学专心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他们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发展另外的知识或技能。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我们的同学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思想禁锢少、敢作敢当;感情丰富,有情有义,愿意与他人交往;喜欢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的事情。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我们的同学适合做既与技术设备打交道、又频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具有典型的应用型人才的潜质。

而不适合做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强,语言表达要求过高的学术研究比重高的工作。

三、我们的应用型定位

作为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我们必须清楚知道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怎样使我校学生达到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义及内涵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是指:

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练地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效益,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均全面发展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

所以,应用型人才除了有“知识”和“能力”外,更要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应当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四个突出特点,尤其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马云就是典型的应用型人才。

2.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定位

从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能力”、“素质”是应用型人才的三大要素。

按照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三要素侧重点的不同,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知识应用型人才、创造应用型人才等三个层次。

(一般而言,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侧重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技术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技术和技能的操作,一般在基层或一线岗位从事技术管理或操作的工作,是基础层次,相当于高职层次;知识应用型人才侧重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宽的知识面,扎实的技术技能,一般在基层或一线岗位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是中间层次,相当于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创造应用型人才侧重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知识面宽,还要有扎实的技术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具备创造和创新的能力,一般从事创造性的岗位或更高层的管理岗位,是最高层次。

无论哪个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无一例外地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即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工作实践之中应具备的各项能力。

对应用型人才而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转化能力,才能称其为应用型。

根据我校生源状况,和国家、社会对人才的结构型需求,我们应该将本科教育定位在能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多机会、多途径、多平台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

我校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大,个人能力的差异大且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我们需要因材施教,给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群体创造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的空间,尽可能多的照顾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非正式学习的机会和资源,促进他们通过不同渠道发展成才。

这应该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改革的重点。

(一)因材施教,将发展、成长路径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以往固定科目,多且全,课时量大,追求理论体系完整的教学安排,把教师和学生束缚在课堂上、教室内。

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不管你的胃口,“我做啥,你吃啥”。

教学内容与方式没有针对性,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个人潜质与兴趣。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毕业后一般分成创业、升学、就业三种去向,正好对应着我校学生的群体特点既偏创新型、学术型的少、技能技术型多。

不妨根据学生毕业去向确定三类因材施教方案。

针对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设计的培养方式供学生选择。

要改变以往“我做啥,你吃啥”的教育方式,做到“你要吃啥,我就给你做啥”。

1.创业型

每届毕业生中总会有少数人借助父母或亲戚朋友的支持独立创业,但受其个人知识和技术技能限制,其创办的企业多为小微企业,企业的创新、创造的技术含量都较低。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加强创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训、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培育。

一是,在学校层面整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各部门的职能,明确分工,配套充足经费;以创新创业文化节为平台,提升创新工作水平,开创创业工作局面,把思源学院创新文化发展好,让创新特色更加明显。

二是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为学生构建孵化创业的工作平台和通道。

三是鼓励、扶持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创业,为其专业知识学习开绿灯,可考虑依据其创业过程置换某几门课程。

2.升学型

升学的学生,为数也不多,但文化基础知识较为扎实。

任课教师反映如果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升学比例可达5%至7%(2014届升学人数最多,但升学比例只有1.58%);针对这一群体要鼓励其选择升学,并当增加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相对加大学术能力培养力度。

具体做法,对基础知识扎实,能继续深造的学生,一是要求任课教师发现苗子、推荐苗子,做思想工作,鼓励其升学。

二是应按照考研大纲要求加强其高等数学和英语的学习,开考研辅导班,及早规划,高要求、严管理。

甚至将考研辅导班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对待,专人管理,还需要给升学类学生分班教学,着重加强其考研专业课学习,降低其它课程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为其到更高层次深造保驾护航。

3.直接就业型

就业类的学生人数最多。

这部分学生就业需求明确,应侧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技术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良好的与人交往交流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所以要把固定的、必须的教学内容降下来,给学生腾出时间与精力,多给他们提供非正式学习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擅长、有兴趣的方向发展,让他们更多地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

具体来讲,对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完最基本、最必须的知识技能之后,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深的发展。

比如,对所学专业某一领域有兴趣的同学,创造条件让其深入发展,而对其他方面要求降低;对所学专业以外,其他专业领域或其他技能方面有潜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技能。

多开选修课,多引进电子课程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对教师而言,要适应就业型学生。

在压缩了理论教学课时后,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多参与科研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教得实、学生学得实、才能事半功倍。

(二)以社团建设为抓手,锻炼学生群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大力支持专业性、学术型社团,创业团体的建设和发展。

摒弃放养式的社团管理,鼓励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参与学生社团建设,指导甚至负责学生社团,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聘请校外社团指导老师组建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社团,引进前沿项目,使学生不但在校内即能获得实践锻炼,还能获得指导老师的就业指导;要强化社团的项目考核,指导老师要找项目,学生也要找项目,有了项目,学生才能在团体活动中提升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等等就业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校对外进行校企合作的一个窗口,有了社团,才有了能履行校企合作项目的团队。

因此,还应加快校外实训、就业基地建设,依据专业设置要有合理的布局,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到钟意的基地实习实训,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锻炼学习。

要充分利用省政府对民办院校资金扶持的机遇,依据各类各层次学生实际需求,统筹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场地建设,搭建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尽可能多的开放校内实验室,为各层次学生提供实验、实践条件。

另外,可以借鉴西安交通大学和国外一些高校的经验,在夏季开辟“第三学期”做为学生的实践学期,为期3个月(一般单位都要求学生至少连续在岗3个月)。

在第三学期之始,召开专门的校园招聘会,让学生和用人单位自主选择,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充分参加社会实践,也能保证学生在参加实践后有时间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或就业目标做出修正。

(三)组织与制度支持

学校在组织建设,资源配置及信息化建设上,要不断适应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实际需要,做出积极安排;在教学管理、第二课堂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实验室管理就业管理等方面制度上都要有所调整和突破,全面支持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随着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原则、制度以及工作重点、工作方法也要随之变革。

辅导员要适应对学生的动态管理,要主动提高指导与服务意识,要修改学生管理、辅导员工作规范、辅导员考核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