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docx
《四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
2010年广东历史
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
.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O.80
其他各洲
O.80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2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
“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2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
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美
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23."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
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B.毕加索C.贝多芬D.巴尔扎克
38.(28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6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
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
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
(8分)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9分)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美]彭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二:
l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据[差]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
“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9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7分)
2011年广东历史
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5.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
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表1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年6月
647,766
8144
38,150
4120
1153
284
1342
270,000
1927年6月
700,000
8144
4,517,140
2,502,600
382,617
284
360
245,500
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
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19.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20.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图6
A.1787年美国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有学者认为:
“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
22.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
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
——据(唐)刘知几《史通》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
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主要内容是什么?
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8分)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6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8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
谈谈你的理解。
(3分)
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
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8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3分)
2012年广东历史
12.有学者认为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对他最有力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总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成、牛牵引犁头府士状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致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消弱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14.有人这样说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
A.限制君权
B.消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限制
D.废除三审六部制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买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党从新诠释了三民主义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是
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D.社会科学主义
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22.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特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
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8.(23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
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剂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
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因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
尽试任人一家人,观其日常所服用要品位奢饰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饮冰宣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
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9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
中国产品是怎么进入美国普通人家庭的?
(10分)
39.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a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学科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ae意译为“格致”。
19世纪中叶后,“严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ae译为“科学”,呼吁。
民国初年,译作“赛园斯”的科学思想。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造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星城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中国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统一形成,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中国古代“科学”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中人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
(3分)
2013年广东历史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州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翻地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
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
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
23.杜鲁门在敦促过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
“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8.(27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实际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12分)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9分)
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