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3407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要点实务案例分析概要

应急预案的定义:

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环境、财产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应急预案概况;

2.事故预防;

3.准备程序;

4.应急程序;

5.现场恢复;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

1.成立工作组;

2.收集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应急能力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应急预案危险辨识与评价部分应确认的内容:

1.事故可能的类型、地点;

2.事故的范围和影响人数;

3.按所需应急反应级别,预测事故严重度等内容。

应急救援体系包括:

1.组织体系;

2.运行机制;

3.法律法规体系;

4.支援保障系统。

应急救援危险分析应该提供的结果:

1.地理、地质、人文、气象等信息;

2.功能布局及交通情况;

3.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危险物质的数量、特性等;

4.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及对周边的影响;

5.特定的时间段;

6.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应急演练中的应急措施/基本任务:

1.紧急疏散现场人员,做好急救和医疗准备;

2.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保护其他人员;

3.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扩大;

4.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5.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应急救援演练中常见的不足:

1.未进行应急演练的相关培训;

2.未进行应急救援演练策划;

3.负责人未向其他部门报告事故;

4.未通知相邻单位;

5.未控制和疏散周边行人和群众;

6.未安排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效果的评估和书面报告。

应急演练采用的方法:

1.按目标:

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2.按内容:

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3.按作用:

检验、示范、研究演练。

应急恢复阶段的主要工作:

1.现场清理;

2.人员清点和撤离;

3.警戒解除;

4.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

一般应急演练方案:

1.报警;

2.应急响应;

3.应急处置;

4.应急恢复;

5.应急结束。

事故调查组的构成:

1.人民政府;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监察机关;

5.公安机关;

6.工会;

7.人民检察院;

8.有关专家。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遵守的规范:

1.品德操守;

2.工作操守;

3.守纪律、保密;

4.事故发布统一部署。

未经允许,严禁私自发布。

事故树分析方法的程序:

1.熟悉系统;

2.调查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值;

5.调查原因事件;

6.画出事故图;

7.定性分析;

8.事故发生的概率;

9.比较;10.分析。

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处理;

3.物证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5.证人材料搜集;

6.现场摄影;

7.事故图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处理遵守的原则及事故调查四不放过: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及时准确的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1.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4.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事故调查报告概要: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7.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的有关证据材料。

事故处理期限:

1.事故调查报告处理期限:

60天,最长不能延长超过60天;

2.事故处理期限: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15日内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延长,但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事故现场处理原则:

1.救护受伤者,采取措施方式事故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不得破坏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做好标识;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不要破坏现场,除非还有危险存在;准备必要的草图梗概和图片,仔细记录进行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事故结案归档材料: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

验报告;5.物证、人证材料;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论断书;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的人员的检查材料;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12.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事故发生后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责任人处理规定是什么:

1.各级人民政府未履行职责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处以降职、撤职的行政处分;

2.负责行政审批、负责安全监督的政府有关部门,未履行职责的,对部分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公职的行政处罚;

3.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影响十分恶劣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职工死亡,亲属可获得的待遇:

1.丧葬抚恤金;

2.供养亲属抚恤金;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包含哪些内容:

1.方针和目标;

2.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

3.风险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4.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及其他文件。

常见的机械伤害:

卷入,碰撞,刺伤,烫伤,接触伤害,打击,撞击,挤压,触电

容器管道破裂物料泄漏的原因:

1.材料强度不够;

2.外力破坏;

3.内压失控超高;

4.焊缝开裂或其他连接部位密封不严;

5.误操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行使的权利有:

1.现场检查权;

2.当场处理权;

3.紧急处置权。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

1.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类型、性质、影响范围、严重后果等分等级制定应急预案。

为了预案能更有针对性和能迅速应用,一般要制定出不同类型的预案;

2.一个单位的不同应急预案要形成整体,救援力量要统筹使用;

3.要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4.制定的预案要有权威性,各级应急组织要职责明确,通力合作;

5.预案要定期演习和复查,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修正;

6.应急救援队伍要进行专业培训,并有培训记录和档案,应急救援人员要通过考核证实确实能胜任应急救援的所有工作之后才能上岗;

7.各专业队伍平时就要组建落实,并配有相应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性能完好。

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5.特种操作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6.从业人员经过安全培训和教育合格;

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等;

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资料:

1.设备出厂技术文件;

2.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

3.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

4.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

5.设备及人身事故记录;

6.设备的问题分析及评价记录。

粉尘爆炸条件:

1.粉尘浓度在爆炸范围内;

2.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3.充足的氧气。

粉尘爆炸和气体爆炸的区别:

1.粉尘爆炸的感应时间比气体爆炸的时间长;

2.粉尘爆炸可能发生二次爆炸;

3.粉尘爆炸需要比气体爆炸更大的点火能量。

可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1.温度;

2.含氧量;

3.惰性介质;

4.压力;

5.容器;

6.点火源。

爆炸性物质的定义:

爆炸性物质是指受到高热、摩擦、撞击或受一定物质的激发能瞬间起单分解或者复杂分解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统称为爆炸性物质。

物质发生爆炸的过程是其化学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质状态的变化,爆炸点周围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瞬间发生气体膨胀和巨大声响,同时对周围环境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

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措施: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替代、密闭、惰性气体保护、通风置换、安全监测和连锁;

2.消除点火源(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威力、蔓延扩散的措施。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该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安全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

1.辨识、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

2.发生事故与职业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

3.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符合性评价;

4.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分析;

5.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

1.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

2.对动作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临电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3.对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4.在有较大的危险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方面: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安全生产标准化及评审等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能力,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一二三级,一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标准的分类和制定标准:

1.基础标准;

2.管理标准;

3.技术标准;

4.方法标准;

5.产品标准。

国家标准:

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复审、废止。

行业标准有一个备案阶段,需要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安全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3.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矿山安全法对矿山安全管理的规定有: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矿山安全的内部监督;

3.安全培训;

4.未成年人和女工的保护;

5.矿山事故防范和救护;

6.安全基础措施专项费用。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对矿山安全生产进行管理。

1.检查矿山企业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

2.审查批准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

3.负责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

4.组织矿长和矿山企业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5.调查和处理重大矿山安全事故;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

1.设备内安全作业证;2.安全隔离、盲板等;3.30分钟取样分析,后续每2小时一次;4.通风;5.照明,36V,特别潮湿,12V;6.腐蚀、易燃易爆、窒息、有毒物料等,个体防护;7.动火作业办理动火证;8.要设置专人监护;9.检修条件发生变化,必须立即撤出人员,如果需要继续施工,要重新办理审批手续;10.检修完成后检查内部无遗留工具、人员遗留,可封闭设备孔。

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1.防护性能分为一般防护用品和特种防护用品;2.按部位可分为头部、呼吸器官、眼面部、听觉、手部、足部、躯干、护肤防护用品;3.按劳动防护用品用途可分为防止伤亡的和防止预防职业病的。

安全生产检查的分类:

定期、不定期、季节、专业、综合性、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1.检查前的准备:

确定目的、对象、任务;查阅法律法规要求;了解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害的情况、编制安全计划、提纲、准备检查工具、仪器、书写本、挑选检查人员和分工;2.实施安全检查:

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3.综合分析:

提出检查意见。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从致害物、诱导性原因、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分别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危险化学品经营具备的条件:

1.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经营场所,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储存设施;2.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3.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4.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5.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风险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2.预先危险分析;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4.危险可操作研究;5.危险指数方法;6.事件树分析;6

7.事故树分析等。

危险化学品管控的六个环节和八个分类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处置。

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5.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6.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7.有毒品;8腐蚀品。

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

1.直接接触防护措施:

绝缘、屏护、间距;2.间接接触防护措施:

主要是指接地系统,IT(保护接地)/TT/TN(保护接零)系统。

机械安全设计和机器安全装置:

机械设计阶段,从零部件材料到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和速度减少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和动力源,应用零部件间的强制机械作用原理,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等多项措施,通过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危险。

也可通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以及采取在危险区之外的调整、维修等措施,避免或减少危险。

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固定、连锁、控制、自动、隔离、可调、自动调节、跳闸、双手控制安全装置等。

机械安全的含义和特性:

机器在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不致对操作者造成损伤和危害其健康的能力。

包括两个方面:

1.在机械产品预定使用期间执行预定功能和在可遇见的误用时,不会给人带来伤害;2.机械产品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可预见的非正常情况下任何风险事故时机器是安全的。

机械安全的特性包含:

系统性、防护性、友善性、整体性。

人机系统的功能分配和原则:

人的作用:

传感功能、信息处理能力、操作功能。

分配原则:

机器适合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规律的、单调的、高价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差的工作;人适合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排、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及应付不测等工作。

机械厂危险因素辨识方面:

1.厂址;2.总平面布置;3.建筑构筑物;4.道路及运输;5.工艺过程;6.生产设备、装置;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及有害因素:

1.人的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物的因素: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环境因素:

室内、室外、地下、其他作业环境不良;4.管理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船舶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1.严重违章;2.操作人员过失;3.机电设备故障;4.其他因素。

水运交通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

1.外界条件;2.技术故障;3.不良的航行条件;4.导航的失误。

7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的程序:

1.考察现场情况;2.保护事故现场;3.检查和急救受伤人员;4.拨打紧急救援电话;5.清理现场。

安全评价的程序:

1.前期准备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3.划分评价单元;4.定性、定量评价;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6.安全评价结论;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安全验收/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应全面、概括得反映安全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提出的资料清楚可靠,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职业中毒的定义和生产性毒物存在的方式: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职业中毒并不都是急性中毒,还有慢性中毒,其表现多种多样。

生产性毒物存在的方式有:

气态、蒸汽、雾、烟、尘。

职业中毒类型:

1.急性中毒;2.慢性中毒;3.亚急性中毒。

保证冲压安全采用的技术措施:

改进冲压作业方式、改革冲模结构、实现机械自动化、设置模具、设备的防护装置等。

1.使用安全工具;2.模具作业区防护措施;3.安装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1.工程控制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等措施。

职业危害申报提交的材料: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要求:

1.上岗前检查;2.在岗间检查;3.离岗时检查;4.禁止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禁忌的职业活动;5.调离并妥善安置有职业健康损害的作业人员;6.未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解除合同;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8.无偿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特大安全事故包括:

1.特大火灾事故;2.特大交通安全事故;3.特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4.民用爆炸品和化学危险品特大安全事故;5.煤矿和其他矿山特大安全事故;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特大安全事故;7.其他特大安全事故。

矿山救护队的基本职责:

1.抢救遇险人员;2.对充满爆炸烟气的巷道恢复通风;3.抢救人员时清理堵塞物;4.扑灭因爆炸而产生的火灾。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