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3400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docx

《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docx

孩子良好习惯有哪些

孩子良好的习惯有哪些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乃至学校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魏书生也说: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所以,家庭教育应当特别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且会不断地增值,让孩子一生都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良好的习惯,也是一个优秀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良好的习惯有很多,家庭教育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我认为主要的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

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

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

 三、良好的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

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

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本人认为以下十个方面对你的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1、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

有的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或转向父母寻求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

所以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

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例如,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

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功课,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情绪。

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

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3、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4、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

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

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

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5、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

做作业时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做完作业之后,应该教孩子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

因此,家长应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6、记忆的习惯。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

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

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

7、阅读的习惯。

让孩子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中外名著、寓言童话、散文诗歌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日积月累,反复消化吸收,对以后的写作大有裨益。

8、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写感受,切忌平铺直叙,坚持住、写下去,写作水平肯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9、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孩子定计划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

10、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做作业或考试时做错的题目,专门用一个本子抄录下来,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力求下次遇有同类型的题目不再出错。

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五、良好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

如:

感觉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良好的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另外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如:

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

前面我们清楚了应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习惯,但良好的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

因此应抓住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通过奖励和惩罚(注意:

绝不是体罚,“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

),反复几次,一个好的习惯就可形成了。

2、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

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

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

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3、以身作则,严格要求。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每当我上网游戏的时候,儿子就为其贪玩找到了理由,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本人虽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因缺乏耐心与毅力,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一定要坚持不懈,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总之,家庭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可以这样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