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课件(1).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032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美学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设计美学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设计美学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设计美学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设计美学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美学课件(1).ppt

《设计美学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美学课件(1).ppt(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美学课件(1).ppt

设计美学,主讲人:

刘明玉,课程大纲,第一章设计艺术和美的关系第二章美的本源第三章中西方对美的寻找第四章设计为人造物的艺术第五章设计美感第六章设计美的构成要素第七章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思想第八章工业时代西方现代设计美学观点第九章设计的审美评价,第一讲设计艺术和美的关系,本讲主要内容:

一.美是什么的问题二美学三什么是艺术四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开场白讨论:

你理解的“美”是什么?

一.美是什么的问题1从苏格拉底、柏拉图提出这个问题以来没有答案的问题但“美”仍然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主要课题。

2因而美是什么的问题决非无意义的问题,它仍然是美学保持自身和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因。

在当代分析美学中被最终定论为一个错误的问题形式。

3当代人们可以不再试图给出一个本质的“美”的定义,但可以从经验水平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把美(形式美)规定为和谐、对称、均衡、小巧、柔和、波浪线等,也可以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给出一种解答,如“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海德格尔)。

4美是主观相对的,因人而已,没有共同标准“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丑者自丑,吾不知其丑也”。

庄子“各美其美”。

5中国古代对“美”的理解:

(一)“美”字从字源来看,“羊大则美”,认为羊长得很肥很大就是“美”。

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

(二)另种看法“羊人为美”。

人戴着羊头跳舞才是美,这与原始巫术礼仪活动有关,具有某种社会含义在内,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这就使“美”与“善”联系在一起。

6美在今天至少有三种含义:

(1)表示感观愉快的强形式(羊大则美)

(2)表示伦理判断的弱形式(羊人则美“美”“善”合一)(3)专指审美对象,这就属于美学的范围了。

二、美学1最初,美学依附于哲学,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美学家。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Aesthetics)这个名称和美学的第一个较完整地理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的。

他被称为美学之父,也被称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

3Aesthetics希腊字根原意是“感觉学”,鲍姆嘉通把审美当成一种感性认识,“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鲍姆嘉通认为美和艺术都属于认识论,科学、逻辑思维属于高级的认识论,是对世界的理性认识,艺术和审美是对世界的低级认识论,是对世界的感性认识。

4传统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三什么是艺术1我们考察设计史,可以认为,设计始终属于艺术的范畴。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一般都“技”、“艺”不分。

可以说设计或者等同于艺术,或者属于艺术之列。

2宽泛地讲,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制作活动和其产品,这种产品必须是首先诉诸人类感性的,是一种技术。

但并不是所有制作出来的东西都是艺术,只有那些达到极高水准、引起人们欣赏的作品才是艺术作品。

4.艺术品的三个基础性条件是:

(1)它是人的技艺的制作物而不能是自然物;

(2)它是诉诸人类感性的(3)它达到了极高水准、能引起人们欣赏。

四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1美学研究美(或审美)的问题,艺术学则研究艺术。

2艺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具体科学,它既可能是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可能针对艺术品作文本分析和某种动态调查,也可能是对“艺术”本身作的历史考察和定性或定量分析。

3美学则有所不同,虽然它也要研究艺术,但主要是围绕着该“艺术品”是否“美”,是否调动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来展开。

准确地说,美学是一门精神性的、抽象的人文学科,它主要借助于哲学的思辨手段研究美的问题。

4.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一篇名为美学与艺术略谈的短文中曾说过: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艺术是创造美的技能。

当然是两件事。

不过艺术也正是美学所研究的对象之一,美学同艺术的关系,比如生物同生物学罢了”,5.美学其实是一门体悟的学问,它融创造于欣赏,它于欣赏艺术之“美”中去复现人类自身并借以表现和传达人类情感;艺术则是一门创造并用形式来内化情感的学科,于创造之中去表现并欣赏人类自身的价值。

6美学艺术哲学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艺术,在许多美学家那里艺术甚至是美学研究的唯一对象,美学变成了艺术哲学谢林、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差不多都如此(虽然现在又有一种回流的趋势)。

宗白华先生也认为研究美学不能撇开艺术,必须紧密地联系艺术。

美学把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改为艺术。

7黑格尔的观点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认为人类理念世界有三个阶段,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认识方式,由低到高依次为:

艺术方式、宗教方式、哲学方式他把艺术当成了认识论,当成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本源的一种方式之一。

第二讲美的本源,本讲主要内容:

一、审美现象的发生机理二、人类的审美活动三、美的根源,课前讨论:

审美现象(对美的、正价值的事物做出反映的现象)和审美活动是否是人类专有?

美是人类出现之后才有的吗?

一、审美现象的发生机理,1美不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它存在于和人相关的世界中。

审美价值的独特性在于,它的本源在人本身,它是人的生命、人格、力量和理想的感性表现。

2生命物质生存活动的第一种动力,也是普遍具有的基本的动力就是生理动力。

(如摄取食物,获得能量);第二种动力是心理动力,这种心理动力便是感情和欲望。

3感情和欲望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低级的感情叫情绪,高级的感情叫做情感二者合称为感情。

情绪人和动物都有,情感是人类专有。

“情”作为心理动力所驱动的行为,本来就带有方向性和指向性。

负价值事物所造成的痛感、惊恐、厌恶等等负性感情,使人或动物本能的躲避这些事物;正价值事物所引起的舒服、愉快、满足等顺的感情,使人和动物本能的亲和、追逐这类事物。

认知在人的审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通过认知参与其中的审美活动,把人类本身的那些正价值的、高级的甚至理想化的的东西感受为美,把人类本身那些负价值的、低级的东西感受为丑,以启动自己的感情,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精神境界,铸造自己的人格,影响自己的行为。

受惊的小狗,开心的小狗,动物情绪,4审美现象的历史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早在人类祖先进化的动物阶段,审美现象就产生了。

动物的审美现象和人的审美现象

(1)动物的审美现象只有纯粹的生物性(在物种的生存与发展中起推动和调控的积极作用)

(2)人的审美现象具有社会性的内容,人类的审美活动是在动物生物性审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保留着动物审美直感性的特点和部分内容。

章子怡美不美?

人的审美现象具有社会性的内容,二、人类的审美活动,1一处风景,一首音乐、一件彩陶等都是人们审美活动中具体的审美对象,但是这些对象如果没有人欣赏,就失去了美的价值。

所以说审美对象是由人的审美态度、审美感受所创造出来的。

2美作为审美对象离不开人的主观的意识条件:

包括人的审美态度、人生经验、文化教养等。

但是只有主观的意识条件,没有审美对象客观的审美性质(美的性质)人类的审美活动也无法进行。

审美对象,审美者的主观意识条件审美对象的客观审美性质,人,审美活动,3审美对象身上客观的因素如何成为审美性质?

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格式塔心理学派从物理学和心理学出发,提出由于外在世界(物理)与内在世界(心理)的“力”在形式结构上有“同形同构”或者说“异质同构”关系,即他们之间有一种结构上的相互对应。

由于事物的形式结构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在大脑中引起相同的电脉冲,所以外在对象和内在情感合拍一致,主客协调,物我同一,从而,人在各种对称、比例、均衡、节奏、韵律中,产生相互映对符合的知觉感受,便产生美感愉快。

格式塔心理学用主客体的同构说来解释审美性质的根源和来由,具有一定的道理,但其缺点是把人生物学化了。

4动物的审美现象

(1)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动物听音乐能感到愉快,蜜蜂喜爱漂亮的花,也同样是适用的。

但是动物并不能分辨出音乐的情感,花的有毒与否,它的审美现象是生物性本能,和人的审美活动有本质区别。

(2)人的生物性同构反应是人类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的历史成果。

人类审美感知的形成,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文化传统的影响。

所以只有把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建立在主题性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使“同构对应”具有社会历史的内容和性质,才能更确切的解释人类的审美活动。

三、美的根源1美的根源是自然的人化。

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人的“烙印”而“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求、感知以至器官的人化。

2动物界有审美现象,但动物却没有审美活动,没有审美感知。

究其原因在于动物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社会性。

3因为人类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所以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同构说,自然形式与人的身心结构发生同构反应,便产生了审美感受。

4外在自然事物的性能和形式,既不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是美的存在,就具有审美性质;也不是由于主体感知到它,才能成为美;也不只是它们与人的生物生理存在有同构对应关系而成为美;而是由于它们跟人类的客观物质性的社会实践合规律的性能、形式同构对应才成为美。

第三讲西方对美的寻找,本讲主要内容:

一、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二、亚历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三、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四、鲍姆加通的美学思想五、康德的美学思想六、席勒的美学思想七、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八、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九、尼采的美学思想十、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一、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一)柏拉图简介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他是第一个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的人。

他以“理念论”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地位。

(二)大希庇阿斯1大希庇阿斯是柏拉图早期的著作,以对话形式写成,对话双方是苏格拉底和诡辩家希庇阿斯,这篇对话是他所有著作中唯独专以美为主题的一篇,也是现在所知西方第一篇系统探讨美的文章。

2这篇文章中苏格拉底和诡辩家希庇阿斯对于“什么是美”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请教“什么是美”希庇阿斯:

第一个回答“美是一位漂亮姑娘”,苏反驳此说法不成立,因为一匹母马和一个汤罐也可以是美的。

第二个回答“美是黄金”,反驳“雕刻家雕的雅典娜女神的面孔和眼睛不是黄金,而是象牙和云石,但这个谁又能说这个雕像不美呢?

”第三个回答“使每件东西恰当的就是美”,反驳“要煮蔬菜,美人与汤罐,金汤勺与木汤勺,哪个更恰当,更美?

”辩论的最终结果始终没有找到完美的关于美的定义,解决“什么是美”的问题,最后,苏格拉底只能以“美是难的”来结束讨论。

3通过大希庇阿斯这篇文章,柏拉图在历史上第一次区别了“美的事物”和“美本身”。

在柏拉图看来美的事物是个别的,是现象,而美和美本身则是一般,是本质。

(三)柏拉图美学观点1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美是理念”说,建立了他的本体论美学。

2“美是理念”认为个别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模仿了美的理念,由此,柏拉图建立了最早的唯心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体系。

二、亚历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一)亚历士多德简介亚历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它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心理学、物理学、政治学和美学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亚历士多德美学观点1亚历士多德认为模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也是以是否属于模仿作为标志,模仿不仅具有了再现的含义,而且包含创造的意义。

2亚历士多德主张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本身去寻求美和艺术的本质。

3亚历士多德认为艺术不是简单的再现事物的外形,而是应当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因而艺术比现实生活更真实、更美。

4他不仅肯定了艺术的作用,而且也肯定了艺术的审美作用。

模仿是人类特有的天性,借助艺术形式,人们在模仿中满足求知的本能,同时艺术的具体形式可以引起人们的快感,从模仿中得到审美的满足。

三、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一)狄德罗简介1.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领袖,唯物主义哲学家,著名文学家,也是法国启蒙主义美学最主要代表。

他把唯物主义运用到美学,创造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

2他试图寻找美的客观基础和根源,强调要在关系中,即在事物和现象的相互关系中去把握美,并肯定人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