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3066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

《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体心理学笔记.docx

本体心理学笔记

本体心理学和本体心理疗法疗法学习笔记

 

《本体心理疗法》(意大利,安东尼奥·梅内盖蒂著)

一什么是本体心理学和本体心理疗法。

本体心理学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国际本体心理学会主席安东尼奥·梅内盖蒂教授开创的心理学流派,它的诞生和形成始于1971年其著作《探索人的本体心理学》一书的发表。

本体心理学是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进行全面剖析的一门科学,旨在探索人的内心世界深层次的活动,即无意识活动。

它是梅内盖蒂在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的基础上,从哲学高度将本体论同临床心理学进行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

本体心理学因其三大发现而能够更加容易地找到人的心身疾病的原因,使人恢复健康。

本体心理疗法就是把本体心理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为病人治疗疾病的方法。

对于本体心理学来说,治疗身心疾病只不过是手段而已,实际上,这门科学的目的在于造就领导人才。

领导人才指的是那种能够凭敏锐的直觉为群体解决问题的人。

这种造就是指把本体心理学应用到艺术、政治、经济领域,通过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领导人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摆脱那种模式化(或者说是刻板的文化)的思维,直到获得一种本体的意识,即从本体意义上掌握生活的鲜活文化。

本体心理学认为,具有全面能力的领导人才的标准是能从认知领域的研究达到对“内心世界”的审视。

二在这里要明确本体心理学的三个基本概念:

1、本体自在。

是人天生就有的,是大自然为人设计的生命编码。

它是人体健康的普遍性的基本准则。

一切健康的动力均来自本体自在。

本体自在是生命载体的核心,它又是人体本能的、感觉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心理秩序的基本准则。

如果这个核心顺畅地存在,人体就健康;如果这个核心受阻,人体就出问题。

这个准则有它自己的蓝图并散发出特殊的波。

比如,一个病变的器官发出的波与一个健康器官发出的波是不同的。

2、倾斜屏。

一种干扰人的异化机制,它就像个过滤网,将外界的信息扭曲后传达到人的大脑,干扰头脑正确地接受和处理信息。

当受压抑的能量返回机体时,就形成了情结。

情结积压在那里,倾斜屏就容易进入。

倾斜屏是在许多病理动力中,最突出、最集中的那个,它似乎是其他动力的基础,它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而是以扭曲的方式反映。

它是一种使信息失真的反应形式。

3、心理感应场。

自然界生命之间交流的基本工具,不管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生物、动物之间都有信息和能量的交流,并且有交流的代码。

这使得我们能借用这种代码或者说符号来解读本体自在所发出的信息。

当本体自在想向主休传达信息和发出警告时,就使用意象或梦的语言——影像和一些符号来传递。

所以,如果我们学会了解读影像的方法,就能找到治疗身心疾病的钥匙。

生命世界的个体是在运动的作用中相互感知的,就如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存活于有机整体里一样,自我就是生存于生命世界中的一个微粒,在运动中自我感知其他的个体,其他的个体也在感知自我。

感知性诊断称之为“心理感应场”。

心理感应场是接受信息的能量的活动,是有结构的活动,是一种有影响力的信息,不仅能够改变能量的动力,也能够改变机体的形态。

就如物理学的磁场、电场、热场都是物质运动产生的场,这些场既能创造改变结构,也能改变功能。

谚语“说曹操,曹操到”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多年前的小品《好人张三》,也形像地说明了人在心理感应场中,个体思维的改变影响了别人的思维,从而出现了张三越不想让别人这么认识他的行为,而别人偏偏这么认识的现象。

在疾病的后面,总隐藏着一个首要的意向。

这其中,病人既是疾病的建筑师又充当了工具:

这是幼稚和高傲的主体在滥用职权,在反对自身,甚至为自己设计了死亡。

就当前的观点来说,疾病被鉴定为两种: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

所谓“心身疾病”,就是说,不管哪种疾病或躯体症状的起因,都有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对主体症状的治疗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谨慎地从心理原因入手。

相反,当人们谈及“身心疾病”是指病因源于身体,但这种身体症状导致了主体的抑郁,削弱了主体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躯体能量的消损钝化了主体的某些心理反应,。

这种情况完全取决于医生的态度。

生命能量是不变的,关键是我们怎样体现它。

对于本体心理学来说,只存在心身症状。

所有的慢性疾病,包括那些所谓无法攻克的疾病(比如肿瘤、吸毒和艾滋病),其致病的动能是心理因素。

只有当对心理活动干预时,症状才会消失。

功能需求创造器官。

本体自在是一个活动实体。

这里的活动指的是能量。

“活动”、“发生”、这意思是正在发生的,正在做的,正在行动的。

活动的另一个意思是,使冲动力、存在、本能、能量和“发电机”即时启动。

这个“发电机”,即启动力,如果没有能量的话,他是不能存在的。

任何促使信息变化的第一个动因是活动实体。

三是生理医学和心理医学的差异与互补

他们各自有独特的研究客体、方法和目的。

医学研究的客体有:

由感觉器官所展示的物质性的身体,一切属于有机体现象的,有机体器官的功能及其构造和病变。

医学使用的方法是外部技术,共分三类:

机械性的、化学性的和物理的。

医生不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随意行医,如果他的这些经验没有得到难和传统治疗方法所允许的话。

医生这个特殊职业迫使他以法律允许的技术方法行医。

心理学研究的客体是心理活动,是心理感应力以及人在生存中的心理意向性,是后来表现为激动、情感和情结的原因。

心理治疗的方法是对主体一切与内心世界(构思、梦、爱、恨等等)有关的现象所进行的双重逻辑的分析。

工具是对话和测试。

然而,真正的、唯一的、首要的工具是心理工作者本人。

为了从事心理治疗这一工作,他应该做到自身正确,否则他就掌握不了准确的工具。

医生是通过学习外部技术来更新知识的,心理治疗工作者不断地进行自我矫正的和自我训练,从而更好地对求治者治疗。

医生可以给所有人看病,可以治疗各种病。

心理治疗只能医治某些主体,少数幸运者。

医生是社会救济的模范,但是我们不能把社会建立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却能建立在医学的基础上。

医学和心理学在目的上也有区别。

前者力求达到口才症状的消失,特别是要使患者康复,心理学则是以特殊的方法去理解人,理解人的自我实现或者说人的成熟。

四是本体心理学家使用的分析工具

1、对话的回忆和对既往的病史分析。

2、肢体语言:

反射性肢体语言——体语、手语(哑语)。

当身体语言和思维的自我的语言吻合时,主体就是真实的,如果身体的语言和自我的语言不相符合时,那说明主体是不真诚的。

即使是一个人的着装也是一种精确的语言:

通过衣着可以表现出其进攻性、爱情、可支配性、可爱、聪明、暴躁、性。

为了了解一个人的无意识,只须注意他的身体如何运动就足够了。

肢体语言是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用语。

每个人都会根据其交流对象而改变姿态。

3、梦的语言。

主体自认为梦是一种没有意义没有用的语言。

而梦对心理工作者来说就大有处。

梦告诉治疗师如何准确地对病理进行干预。

梦不仅说明了主体何处患病和生病的原因,而且还根据自然规律指出了解决的方法。

梦中的意象属于形态,与物质和身体没有任何关系。

4、心理感应场。

5、疾病或者问题的语言。

我们应该找到无意识正在通过那个症状要表达的是什么。

有时在治疗一种行为时,有可能是在破坏主体为了生存而必须使用的交流语言。

五是与医生职业相关的社会现象

1、病人总是用某些东西攻击人。

即使是医生,如果没有心理预防,也难免不受到病人的伤害。

这种伤害不是躯体的传染,而是指病人的心理污染,有些病人可以对医生的内心世界实施心理污染。

2、公众认为医生有义务治好所有病人。

3、那些大的制药公司并不想为治好疾病而进行研究,相反,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也就是说把病人养起来。

六是身体结构揭示了心理意向。

医学对于清除机体内的累积物所引起的致病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体为了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甚至幼稚地把疾病变成了一种武器。

(癫痫病例)

七是生命问题

要理解身心症状的现象,必须知道本质动力与表层动力的互为性。

很多疾病,尤其是肿瘤,其成因可以从心理找到病源。

心理是生命指向和生命机理的真正动力。

心理活动是生命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生理机能的导向性动力学,是人最基本的能量,是可以与生理变化相互转化的,正是这种心理与身体能量的互动特性,使心理与身体可以相互影响。

个体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自有很强的适应力,以维系人类生息繁衍。

如果个体不能从自身的生存环境中找到生存发展的出路,就会在与环境的冲突中受到伤害。

个体的出现(发生)与存在必然形成个体与周身环境的互动,包括矛盾式互动。

如果将个体置于人类进化的大背影中,就能够懂得,个体的物质性存在,本来就是完整与连续的生命现象,只不过作为个体生命,当下的实体与其原初的实体在成长的历程中始终发生着同一的、类比的、差异的、符号的、辩证的变化。

个体化生存的属性自有其规定性,所谓自由意志也只能在个体化属性之内徜徉,如,具有人的属性的胃,就没有吃石头的自由(能力)。

法律和道德都应符合人类的个体化生存属性,而那些无视人类本能属性的法律、宗教都是反人类的。

人不能与其自身相矛盾。

人对矛盾的容忍是有耐受底线的,一旦走出这个缓冲矛盾的容忍底线,个体就会衰退甚至死去。

如果人的生存是一种对环境反应的投射,其存在的目的和行为就是自我保存。

自我保存首先体现在身体的各种器官。

如果主体能量不足,不能与生命原理同步成长,个体化就会对主体发出无意识的干预,生命本能可以自发采取拯救生存的行为。

因此个体化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存。

在自我保存的历程里,个体化决定着主体自身的成长,而自我成长又是自我保存的基本动势。

但是当主体已不能自我保存时,就开始衰亡。

所以,自我成长只是生命的必要形态,而自我保存才是生命的终极追求。

最强势最纯粹的能量结点更易经历生命的危险与成功,是最具风险的动力。

生命的本质是追求效益的,所谓自我实现必定要呈示生命能量的功效——自我保存。

在必要(遭遇风险)时,自我保存的原则是舍车保帅,即次要能量结点要先于主要能量结点作出牺牲。

生命的个体化在普遍存在的同类事物中,在语言、环境和刻板定型不断克隆中形成生命能量的结点,而这一切构成了生命能量的磁场。

个体是那种微观能量结点经无数次克隆出的生命存在形态。

人,也会因受另一个人的负性心理的影响而生病。

(负性心理指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退化状况与另一个人共生的现象,前者将退化寄生在另一个人身上。

任何在生存中遭遇过的挫折随后又没有具体地得到补偿的情况都会产生负性心理。

人说谎只不过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生物光场的动力学。

光场从现象方面来说是心灵对躯体的第一个中介媒体。

通过手的触摸,可以对一个病人的光场进行干预,改善他的躯体和心理。

有时也会出现光阻滞的现象,于是肌体内光停留不动的地方,由于不能忍受强光流,时间长了就会发生变异。

只有这个结化解以后这一部分才能恢复健康,也就是说,等离子能量恢复自由流动状态时才能恢复健康。

尽管表面上是不稳定的,正是由于游乐场的流动性的相互作用,所以,每一个个体都因外部世界而受到刺激。

很多心灵治疗师被病人所感染就是因为没有以自身强大的优势来引导这种能量。

八是意向。

意向是指行动中蕴含的方向,以及这一行动能量系统的整合形态。

能量结点的整体在这种常规的统一体中有即定的指向性,有即定的推动力,即意向。

人文科学因同自然意向相符合才会有效。

心理感应场是一种波,意向在这种波中涌动。

心理治疗就是要具有心灵意向的能力。

梦总是诚实的,我们能从梦里发现意向。

意向分为四类,即自然意向、自我意向或主体意向、情绪意向、社会环境-集体意向。

九是情结—心身症状的病理。

什么是情结。

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已经将症状躯体化了。

情绪在无法以合理方式释放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或神经症的产生。

当高级智慧(心理动能)没有得到生活学校的修炼时,第二智慧(躯体动能)必须保护个体。

躯体能量始终是一种替代办法,在心理无法解决时,它便以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形式进行干预。

躯体动能和心理动能的区别是速度不同:

躯体能量行动缓慢。

从这个意义上说,器质性的疾病是一种对刺激的适应方式。

躯体症状化的发生通常是由于自我的幼稚性的反应。

在主体与外界或社会现实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时能量的释放模式是:

理智—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功能性神经症—器质性神经症—死亡。

十是解读心身阅历。

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神经症的特等和精神分裂症的原理也会随之形成。

性格是指人在面对一定的环境和事物时通过不断重复的反应形成的一种心理秩序的模式,躯体化是机体出现的所有异常反应。

疾病是个体在其处于自认为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反应之一。

心身症状和身心症状对个体产生的影响是同样的。

但是对于传染病、营养不良等病例在个体的心理冲突方面寻找病因是非常荒谬的。

(至第72页)

十一是关于心身症状的历史透视

对疾病与生病的人来说,重要的存在是人,当我们想要从躯体意义上对人做严格的病理检查时,不要忘记一直以来,都是人自己助长了病痛。

物质是基本的存在,形式(形态)将它具体化。

通过对形式(形态)的认识,人们有了认识身体的能力。

当人们洞察到病理动力,就可以预见这种动力并控制它的后果,也就是说,在物质呈现为最终的形态之前就截获到它的动力,这就如在病发前就已判别出它的病理动力,就开始研究它。

就当前的观点来说,疾病被鉴定为两种: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

所谓“心身疾病”,就是说,不管哪种疾病或躯体症状的起因,都有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对主体症状的治疗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谨慎地从心理原因入手。

所谓“身心疾病”,就是说,病因起源于躯体,但是这种躯体症状导致了主体的抑郁,削弱了主体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躯体能量的消损钝化了主体的某些心理反应。

对于本体心理学来说,只存在心身症状。

所有的慢性疾病,包括那些所谓无法攻克的疾病(比如肿瘤、吸毒和艾滋病),其致病的动能是心理因素。

只有当对心理活动干预时,症状才会消失。

科学的分支越来越细,过度讲究科学的完美性,就破坏了人类天性中活动元素的统一性。

这样一来,在医学界就发生了危机:

由于恪守严谨,就不能从完整性上来理解疾病的动因。

1600-1700年间,医学因不被视为科学而不得不一些残酷的斗争,这期间发生了多起针对医生的迫害活动。

1700年之后,顺势疗法和有医学倾向的心理学流派—如弗洛伊德、荣格等—都提示了这种学科过度分化的危机。

1920—1930年间,巴林特认为要理解疾病,必须回归到人类的同一的实体状态。

心理学家不能代替医生,医生也不能代替心理学家,当疾病的病源在医学范围内,心理学家就该退出了。

一名医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很重要。

真正的心理学是其他科学的基础。

科学家也不能离开他个人的心理去做研究。

心理是病因内在的固有联系,而这些病因又总是游离于它们所造成的后果之外;心理是大脑活动的逻辑,是所有变量存在的首要的基础逻辑,是大脑活动的因果结构。

十二是功能的需求创造器官。

任何心理意向都有具体的功能。

这种意向会存在于主体生命力积极行动时,在心理压抑的冲动时,以及某种情结的自主行为时。

这种情结—做为压抑的自主心理能量,会投射于躯体内,病痛正是这种心理意向的确切表达,而情结同自我的意识无关—通常能够在器官上塑出各种沉淀物(梗塞、肿瘤、神经内分泌的病变等)。

对必须要解决的压抑问题,主体会用健康自然的心理机体能量做出自己的回应。

(P80)需求创造器官告诉我们:

并非肿瘤、艾滋病、肺部感染、梗塞、关节病、溃疡等,使人身心疲惫,削弱了人的身心活力,而是一些特定的思维模式引起了这些身体病因的形成。

刻板定型决定了一个人的症状,其性格特点、心理结构方式、生活风格创建了人的现实结果。

生活和品行的刻板会引发疾病,如焦虑,往往导致企业破产。

如果我们不喜欢这样的结果,就必须改变生活的格调和节奏,也就是改变刻板定型。

十三是生命的自发意向

形态是具有意向性的,既是客体生成的动力,又是客体行为的结果。

譬如一个人、一只兔子和一只鹅,都吃玉米,但是都是分别在不同机体里新陈代谢。

宗教、朋友、爱人会原谅我们的错误,但是大自然,人类精确的生命科学不会原谅我们,因为其中的规则是不能违背的。

一个人不可避免地将其从外部遭受的挫败感转移到自己作为活动实体最易转移的部分—躯体。

在许多时候,肿瘤就是主体想报复外来的挫折感的意向在躯体上的呈现。

要治愈这种肿瘤,就需要唤醒主体的警觉,帮助主体自我归位。

我们通常对自己生活现实没有清醒的认识,因为作为主体的自我是隐形的,其中的本体自在也是隐形的,我们终归是自己的责任人,所以应该学会去发现自己的隐形心理活动。

心身状态是一个存在的现实,我们不可能静止不动,或发展或挫折,或产出硕果或结出恶果。

梦的作用,弗洛伊德。

十四患者是疾病的同谋。

只要病人不反抗,即病人不形成阻抗,以本体心理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是可能的。

一个人的意向性、刻板定型和情结是结构体。

大众始终都有医学陪伴,但是健康却是内在人格的一大战利品。

疾病是病人生活方式在身体上的表现。

一般心身疾病的症状是:

1、长期性,症状的顽固性。

2、主体的张力障碍因素,神经紧张,主体过分敏感,过分担心与其症状有关的一切。

3、从病人角度来说,他需要引起别人和其他社会层面对他的关注。

疾病总是对主体需求的一种战略性答复。

例如,一个不孕者为了见妇科医生,于是扼杀了精子的生命力。

很多病人把疾病作为生存的自卫手段。

疾病是一种语言,是主体说话的方式,对自然进程来说,一直是一种暴力。

心理活动能够改变生物系统的结构,并会微观地改变分子结构。

十五是心理疾病的纲要原则

1、疾病源于一个整体性形态。

总是存在于病人体内,而病人就是一个实体形态。

2、疾病是病人自卫的一种工具。

3、疾病是为了报复主体幼年时期违背自己天性的行为。

4、由于身体也是心灵的一种话语,那么躯体疾病就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态。

疾病是病人正在进行的一场演讲。

5、疾病从来不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也不只是外部意义上的创伤结果。

病人自己就是疾病的同谋,因为他不承担对自己的责任,说白了,就是主体在心理上参与者了自身的疾病。

即使最出色的医生也无法占用病人的这种与疾病的意向性的合作。

能量的不同方式,归根到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性动力和攻击性。

1、性动力:

爱情、愉悦、机体的满足感,即以自我为中心的对自身开放的激情。

首要。

2、攻击性;对“危险”的警视性的识别系统和自卫性的反击行为。

次要。

十六性的心身动力与性文化

从人类学看性的动力

女性心理和男性心理

女性的性自卑

两性性动力的症状对下一代的影响

女性性行为为什么被动

妇科症状的潜意识动因

对性欲的意向负责

性欲的生命灵性

性使精神成为真实

对各种性行为的社会分析

身体是社会文化存在的圣餐

性是节日

十七攻击性是生命的动力(P119)

攻击性存在的机理,攻击性是个体新陈代谢的原则,是对个体自身的忠诚,能够使整体的各个部分得到必要的修复。

攻击性与爱的同一性,是生命代谢的方式。

爱情与攻击性,在它们最初的阶段,相互协调一致,就像生命自在的同一生物知觉。

攻击性可分为积极的攻击性和消极的攻击性。

当这个攻击性是自我防卫的,自我确认的,是有机体部分或者机体特殊部分做出自我维护的本能的行为时,物们就把它定义为积极的攻击性。

当它与破坏性完全成为一体或者把力量集中到破坏性时,我们就把它定义为恶化的或者恶意的攻击性,此时会有一个猛烈的爆破,它最初是由挫败感引发的。

爆破是指被束缚或者过分封闭的能量获得释放。

攻击性永远是有机体的一个现象。

它的次级形式可以理解为对挫败感的反应。

大部分人都是在童年养成了攻击性。

成熟的人,会以自我利益为目标,但是为了他人成长,有必要相互交换爱心,因为他知道别人的成长于他自身来说,是快乐的共鸣。

特殊表现形式:

安静、僵化、艺术家设计图、雕塑、独裁者发动战争。

十八心身症状的病理诊断

病理是由情结的逻辑、倾斜屏而造成的,裨上是由刻板定型或者说是由逻辑历史的‘我’造成的,四个系统所形成的结构正是由此而来,这些正是思维的自我或意志的自我的体现。

疾病的根源在哪里:

个体症状的社会病理。

家庭是出现所有病理倾向的唯一根源!

“母亲”情结和孩子的社会体验。

母亲的行为为孩子提供了榜样。

在双方争执中,生物需要促使孩子反抗,养育子女的义务成了母亲的适应方式。

人是环境,环境即是人。

两价人格—亲子关系的心理动力。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不自觉地坚持两价人格,当不能解决问题时,他不是寻找新办法,而是重复旧办法。

只有逐步消除顽固的刻板定型、自卫机制,只有使主体的生命的一极重新统一之后,才能治病或者进行矫正。

心身症状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主体问题的爆发,主体对问题有极大痛苦的体验。

第二阶段,主体为了摆脱痛苦将问题的心理动能压抑潜意识。

他尽力想把事情忘记,因此他把一切都压抑下去了。

第三阶段是主体问题的心理从无意识态转化为躯体症状。

两天或者三十年以后,主体对问题已经无意识了,于是问题演绎成躯体化,最后的效应出现了。

只有意识正确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心身症状转移的三种方式:

一是主体往自己身体上转移。

这就是最普通的临床疑难症的领域。

二是主体将症状转移到一个被动的下属身上。

他们尽管在外部被主体心理视为亲密者,但他们仍然是主体的投射目标。

比如,母亲不应当为儿子过分担忧,相反,而是为自己着想,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孩子健康发展。

三是主体将症状转移到自己的经济、私生活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

心身症状不是应激的结果。

应激反应或者说焦虑是一种效应,是我们所见到的器官行为的结果。

没有哪种心身疾病是由任何应激反应(即焦虑)造成的。

焦虑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个好大夫都会向他提出建议,如何恢复躯体的自然秩序。

应激反应是一种外部现象,它不属于那种病毒程序。

心身疾病是主体的谎言的表现,或者说是一个反对自身自然本性的、自身利益的一种错误蓝图的表现。

疾病恶化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正常的本能得到了补充或者一种积极的动力引起的。

心身症状活动的那一切赤裸裸的方式,在成年阶段(27-40岁)加固并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只要我们没有截获到疾病的基本蓝图,那么医学的伟大行动就是那种同病理动力的相对峙的活动。

十九心身症状的本体心理治疗(P169)

意向形态的特指性。

能量是在行动或者动作之中的整体的人的多种形态,或者是正在变化中的整体人。

整体人在环境联系中是不可分的,特有的。

行动产生意向

只是埋怨多年来以幼稚的懒惰所规划的一切并不理性。

犯罪、吸毒、恶习、艾滋病、表现为阳痿的70%的疾病、性冷淡、精神分裂症、心脏病、一般的肝病和内科疾病、脊柱侧凸、关节病、偏头痛、头疼、失眠、焦虑、神经官能症、皮炎和其他很多疾病,由于它们之间严重的相互关联,实际上都可以从中感觉到科学和个人在一个简单的事实上的实实在在的无知,这一简单事实就是,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过错是心理意向有意行动的结果。

心身症状本体治疗的四个原则:

1、身心症状治疗诊断意味着寻找造成疾病的动机性的原因。

在意向中目的是第一位的,在实施过程中则排在最后一位。

那种疾病可以是对那个人的生存目的的回应,所谓生存,在这里指的是一个人为了使自己这个人生活下去所拥有的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所有实实在在的要素:

爱情、性、热情、友谊、金钱、情结,如此等等。

如果不能把心理压力释放到外人身上,就会释放到自己的肌体。

2、心理活动是总体的、整体的,对外开放的能量的瞬间。

每种选择都是自然的潜在力量的表现,但是同时也制约这种潜在力量,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以一种并非最好的方式被确定下来,生命的潜在活动有一部分并混同有表现出来,但是始终以某种方式存在,随时准备报复,随时准备成为主角。

3、心理活动的行动褓与肌体一的各个不同部分相互交流。

最容易病的器官是个体的最聪慧、最敏感的器官。

潜意识的逻辑是实现其目的。

例如一个病人性冲动转化为严重的足痛病。

4、潜意识可以通过疾病重复自己的意图,因此疾病是未发育的一个心理侧面,疾病是希望和爱的一种形式,是自然秩序没有事先确定到的一种形式。

只要我人民产没有让病人在心理方面正常发展,这样的疾病就永远不会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