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285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清涧县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主要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

清涧县涧水蓝农业示范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项目建设背景

目前,清涧县目前虽有很多蔬菜种植基地,但是规模优势显然不够明显,经济效益相对较差。

但在棚体结构上,灌溉条件上,控温设施上等方面尚不够科学先进,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及其反季节性也就体现的不很明显;因信息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蔬菜品种单一化,低档化,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针对清涧县悄然兴起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因产品的质量、产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不很理想的发展现状,让无公害蔬菜进棚不失为一明智之举。

由于目前的温室大棚绝大多数为农户自发性建设,具有独立性,乱用、滥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产品残毒高,在绿色健康食品盛行的今天,进入大中城市的消费市场,销路将受到限制;受到诸如此类因素的影响,也就大大地降低了温室大棚菜的生产效益。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适应市场的经济发展需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清涧县涧水蓝农业示范有限公司实施清涧县涧水蓝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以带动全县的蔬菜产业向标准、绿色、规模化方向发展。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和质量,改善人们膳食结构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营养知识的普及,人们对饮食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农产品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农产品,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必需品。

(2)是满足市场供求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对饮食习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饮食的营养性与健康性的要求也自然而然越来越高。

无公害蔬菜是发展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的基础,作为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市场供求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为了满足市场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为了推动清涧县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清涧县委、县政府狠抓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引进黄瓜、蕃茄、辣椒、茄子等新品种蔬菜,并邀请农业专家对县蔬菜开发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和大棚种植户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同时,清涧县蔬菜开发服务中心建立了单位技术员与大棚种植户在技术上的对口帮扶制,在蔬菜栽培管理上实行全程服务,使蔬菜在栽培管理上形成了科学选种、育苗、选苗。

在病虫害防治上,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生态防治法的高效优质管理模式。

而且大棚种植效益好,收入高, 一个大棚一年收入至少有1万多元。

2010年,清涧县新建蔬菜大棚200多个,全县蔬菜大棚共达到1370个,主要分布在离县城较近的乡镇,冬季栽植黄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有效缓解了蔬菜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均衡性矛盾,成了群众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4)是清涧县涧水蓝农业示范有限公司谋求发展的需要。

清涧县涧水蓝农业示范有限公司为了满足市场及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建设清涧县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

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无公害蔬菜,对于清涧县涧水蓝农业示范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清涧县涧水蓝农业示范有限公司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清涧县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生产环境条件具备。

省农业厅和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公司生产地环境设施实地测试认为符合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条件。

(2)公司初具规模。

公司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职工队伍;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发展潜力。

(3)有坚强的技术支撑。

清涧县有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广大大棚种植户提供服务,各种科学种植技术均可获得。

另外,榆林市有不少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技术均成熟,本项目运行之后,种植技术也可从别的基地引进。

总之,本项目的技术均来自于国内成熟的技术。

(4)效益良好。

除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可安置就业人员数名,带动农户数户,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化发挥一定作用,为改善城郊环境景观也大有益处。

(5)利用养猪场的沼气粪渣种植无公害蔬菜,经加工、包装后投放市场,可以满足市场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同时也对基地养猪场的粪便进行有效的利用,既实现了环保,又创造了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以后,可以示范带动全县菜农发展优质高效蔬菜,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促使清涧县乃至榆林市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2项目建设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清涧县师家园子乡牛家湾村

1.2.2建设规模与建设目标

1、建设规模:

本项目占地50亩,建设投资2422.33万元。

其中保温大棚建设50座,每座500平方米,养猪场猪舍建设40间,每间3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占地480平方米,气调库占地800平方米,道路、围墙、大门建设占地6375平方米,沼气池占地80平方米。

具体见下表:

序号

建设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保温大棚

25000

50座

2

猪舍

600

20个

3

综合办公楼

480

1座,包括职工宿舍,食堂(含锅炉房),后勤服务处等

4

气调库

800

高8m

5

道路、围墙、大门、绿化等

6375

道路宽为4m

6

沼气池

80

1座

2、技术依托:

本项目技术来源于国内成熟技术。

3、建设目标:

本项目以清涧县涧水蓝农业示范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通过建设清涧县涧水蓝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引进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国内外名特优稀蔬菜新品种以及无公害生产高新技术和标准,应用现代农业新设施和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优质化、国际化,同时配套建设蔬菜加工企业和流通设施。

1.3主要建设条件

1、政策环境

蔬菜生产项目属于“三农”项目,实施该项目,可以解决当地设施农业技术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带动全县菜农发展蔬菜产业,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活跃地方经济,复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充分发挥了清涧县的资源优势,符合清涧县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2、市场优势

无公害农产品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书并允许加帖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领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发展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的基础,是作为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

但目前市场上的农产品,要么有农肥、农药残留,要么是亚硝酸盐、病菌等污染物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

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全国大、中城市逐步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技术保障

为了推动清涧县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清涧县委、县政府狠抓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引进黄瓜、蕃茄、辣椒、茄子等新品种蔬菜,并邀请农业专家对县蔬菜开发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和大棚种植户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为广大大棚种植户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1.4.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和陕西省“十二五”计划和2011年远景目标纲要;

2、《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要点》;

3、《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决定》;

4、国家《山区经济产业化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稿)》;

5、《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及技术目录》;

6、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

7、《陕西省榆林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8、《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十二五”规划纲要》;

9、《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

10、《清涧县“十二五”规划纲要》;

1.4.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按照国家和行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和深度要求,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编制范围拟为:

1、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及项目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2、对蔬菜市场进行分析预测;

3、分析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4、以市场分析为基础,在充分把握项目区蔬菜生产的资源配置、生产现状、制约因素的情况下,确定具体的建设内容,做出方案设计;

5、分析项目建设及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提出项目的节能措施;

6、初拟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确定项目的招标方式和范围;

7、提出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计划;

8、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确定资金筹措方案;

9、对项目建成后的效益进行分析,做出可行性研究结论,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1.5可行性研究结论

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任务重大而意义深远,本项目的建设以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为手段,优化无公害蔬菜品种结构,发展优质品种,实现优质稳产、高产为目的,是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关于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工作总体部署的体现,对提高清涧县以及榆林市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能力和优质无公害蔬菜的供应能力作用巨大。

2、清涧县拥有丰富的蔬菜生产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蔬菜的种植技术先进,种植规模较大。

蔬菜生产的基础扎实,十分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特别是项目区拥有的蔬菜生产比较优势,更使该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部分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制约因素,使项目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比较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对清涧县以及榆林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重大意义。

3、项目建设对清涧以及榆林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推动作用。

项目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种植,所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对周边农民有示范带头作用。

同时随着现代产业关联度的提高,可带动蔬菜加工、现代物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学技术进步,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4、通过项目的技术引进、技术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将有力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普及,带动清涧县乃至全榆林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项目建成后,通过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解决数百名农业劳动力就业,增加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5、未来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主导食品是绿色安全食品。

项目区引进现代生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进行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生产,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药,利用高新生态农业技术进行蔬菜加工,同时对项目内粪肥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园区环境的水质、空气、土壤进行监测。

因此,项目区的建设不仅不会影响或破坏生态环境,而是更加有利于推进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项目的各项财务评价指标显示,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看好,抗风险能力较强,项目前景良好,项目建设各项条件具备,应尽快落实建设资金,早日立项兴建。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数据

1

项目总投资

2562.33

 

其中计算注册资本的总投资

2422.33

1.1

建设投资

2323.74

1.2

建设期利息

38.59

1.3

流动资金

200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

60

2

资金筹措

2562.33

2.1

项目资本金

1253.02

 

其中注册资本

1211.02

2.2

项目债务资金

1309.31

 

其中与注册资本匹配资金

1211.31

2.3

其他资金

3

年均销售收入

548.98

4

年均总成本费用

317.52

5

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

6

年均增值税

7

年均息税前利润(EBIT)

265.15

8

年均利润总额

231.46

9

年均所得税

57.87

10

年均净利润

173.6

11

总投资收益率(%)

10.35

12

投资利税率(%)

9.03

13

项目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