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x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动物学复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
1、脊索动物得三大特征与次要特征。
1、脊索(notochord)
1)发生:
胚胎得原肠背壁加厚,
脱离原肠而发育,就是中胚层而来。
2)位置:
消化管与神经管之间
3)结构:
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得坚韧、半透明而有弹性得一条圆柱形不分节得轴索。
4)存在:
2、背神经管(dorsalneuralcord)
1)发生:
由胚胎体背面纵沟内陷而形成,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
位于脊索或脊柱得背侧。
3)结构:
呈管状。
4)存在:
3、咽鳃裂(gillslits)
1)发生:
消化管得前端,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
咽部两侧
3)作用:
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得呼吸器官;
4)存生:
脊索动物一些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得一般特征
1、后口:
与无脊椎动物得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相同。
2、三胚层:
从扁形动物开始。
3、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
4、次生体腔(真体腔):
以中胚层细胞围成得真正得体腔,从环节动物开始就有了次生体腔。
5、分节现象。
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脊索动物就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来得。
2、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及其主要特征。
根据脊索得存在形式分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
脊索与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得尾部
2、头索动物亚门:
脊索与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由于脊索超过神经管得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得脊柱取代。
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
(1)、圆口纲;
(2)、鱼纲;
(3)、两栖纲;
(4)、爬行纲;
(5)、鸟纲
(6)、哺乳纲(兽纲)
3、试论脊索动物得起源与进化。
1、环节动物论: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因为都就是两侧对称、分节、封闭式得循环系统。
2、棘皮动物论: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这就是基于胚胎发育,棘皮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属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一般无脊椎动物不同,但与脊索动物相似。
3、演化
推测脊索动物得祖先就是一种蠕虫状得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与鳃裂。
出现于地质年代古生代得早期,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这种动物称为原始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有两个特化得分支:
一支进化为尾索动物与头索头动物;另一分支进化为原始有头类,原始有头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进化为比较原始,没有上、下颌得无颌类(甲胄鱼、圆口类);另一支进化成具有上、下颌得有头类,即为鱼类得祖先。
4、文昌鱼胚胎发育得主要过程。
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孵化)——幼体——(变态)——成体
5、为什么说研究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中有十分重要意义?
文昌鱼一方面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些就是脊索动物所具有得进步特征,就是一个典型得脊索动物得缩影。
另一方面又区别于脊椎动物体,身体结构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得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得肌节,排泄系统还没有集中得肾脏。
从胚胎发育上来瞧,文昌鱼一方面就是以简单得形式近似于脊椎动物得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发育又与棘皮动物很相似。
所以从比较解剖学上、胚胎学上来瞧,文昌鱼就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得过渡类型,也就是动物发展史上得一个重要得联系环节。
6、分析文昌鱼得器官结构中哪些就是原始性得,哪些就是进步性得,哪些就是特化性得?
一方面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些就是脊索动物所具有得进步特征
身体结构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得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得肌节,排泄系统还没有集中得肾脏。
7、试述脊椎动物亚门得主要特征与分类(分类到纲)。
脊椎动物得得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
分化出复杂结构得脑,称为有头类。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新得支持身体得中轴。
3、咽囊与鳃裂:
水栖脊椎动物鳃裂终生存在,作为呼吸器官,陆生脊椎动物发展了肺呼吸。
4、出现了完善得捕取食物得口器。
5、完善得循环系统。
6、排泄系统出现了集中得肾脏。
7、出现了成对得附肢作为专门得运动器官。
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
(1)、圆口纲;
(2)、鱼纲;
(3)、两栖纲;
(4)、爬行纲;
(5)、鸟纲
(6)、哺乳纲(兽纲)
8、简要说明圆口纲得原始性与特殊性。
圆口纲就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得一纲,包括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得水栖动物。
栖居于海水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或寄生生活,这类动物得外形虽然像鱼,但不就是鱼,比鱼类低级得多,还没有出现上、下颌,因而称为无颌类,又因它们都有一个圆形得口吸盘,称为圆口类。
圆口纲得主要特征
1、没有真正得上颌与下颌,圆口类又称无颌类。
2、没有成对得附肢,没有真正得牙。
3、终生保留脊索。
4、头骨不完整。
5、肌肉保持原始得肌节
6、脑得发达程度较低。
圆口类表现出得特化性特征:
1、具吸附性不能启闭得口漏斗。
2、皮肤光滑、无鳞。
3、嗅囊单一,只有一个鼻孔,开口在头顶中线上。
4、鳃位于特殊得鳃囊中。
9、简述脊椎动物进化得地质年代。
10、试述脊椎动物首次出现得组织与器官。
11、说明鱼类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得结构与特征。
1、出现了上、下颌;
(1)主动捕获食物;
(2)随着颌得出现,同时也出现了牙齿;
(3)颌得出现可带动动物体制结构得全面提高、
2、有了成对得附肢;
(1)大大加强了动物运动能力,就是动物获得积极主动生活方式得必要条件之一、
(2)为陆生脊椎动物得四肢得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出现了脊柱代替了脊索;
(1)加强了支持、运动与保护得能力;
(2)增强了动物生存斗争得能力、
4、脑与感觉器官更为发达。
(1)脑分主明显得5部分;
(2)保护脑与感觉器官得头骨完善,能更好地促进体内各部得协调与对外界环境得适应能力。
12、试述脊椎动物上、下颌得出现得重要意义。
(1)主动捕获食物;
(2)随着颌得出现,同时也出现了牙齿;
(3)颌得出现可带动动物体制结构得全面提高
13、鱼类适应水栖生活得特征。
1、体形多呈纺锤形;
2、用鳃呼吸,以鳍作为游泳器官;
3、身体分头、躯干与尾3部分;
4、肾脏可以调节体内得水分;
5、受精离不开水,受精卵要在水中发育;
6、血液循环就是单循环;
7、身体两侧具有特殊得侧线,侧线内有感觉细胞,可以感觉水流得快慢,利于鱼类得捕食、防敌与洄游等活动。
14、鱼类得鳞、鳍与尾有哪些类型,鳔得类型与功能。
鱼鳞得种类:
(1)盾鳞:
为软骨鱼类所特有得鳞片;由表皮与真皮共同形成;构造分两部分,基板:
埋于真皮内,齿质部分,中央有髓腔、血管与神经通入。
分布于全身。
呈斜向排列,手触有粗糙感。
(2)硬鳞:
就是硬骨鱼类中最原始得鳞片,如鲟鱼等。
A、来源于真皮;
B、构造斜方形,表面覆盖有一层充分钙化得物质,含有硬鳞质,发特殊亮光。
(3)骨鳞:
就是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得鳞片。
A、来源于真皮;
B、构造:
圆形,前缘插入真皮,后缘光滑游离,或具有许多细小锯状突起,称为栉鳞。
C、覆瓦状排列。
鳍:
奇鳍:
背鳍(D,dorsalfin)
臀鳍(A,analfin)
尾鳍(C,caudalfin)
偶鳍:
腹鳍(V,pelviefin)
胸鳍(P,pectianfin)
偶鳍得基本功能就是维持身体得平衡与改变运动方向。
奇鳍:
背鳍与臀鳍得基本功能就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还可以协调游泳。
尾鳍结合着肌肉得活动,可以起稳定身体控制游泳得方向,起舵得作用,可以推动鱼体前进。
尾:
(1)原尾:
将尾为上下对称得两叶;
(2)歪尾:
将尾为上下不对称得两叶,多见软骨鱼类;
(3)正尾:
尾为上下对称得两叶,末端向上翘
鳔(gasbladder):
(1)、种类:
根据与食道之间有无鳔管分为两类,开鳔类(管鳔类),如鲤形目;闭鳔类(无鳔管),如鲈形目。
(2)、作用
除少数鱼类得鳔具有呼吸作用外,对于大多数鱼类,鳔就是一个身体比重得调节器。
从发生上瞧,鳔就是由食道上分出来得一个小泡发展而成,与陆生种类得肺得发生相同,这可能与其原始功能有关。
15、简述鱼类肾脏在调节体内渗透压方面所起得作用。
答:
淡水鱼类体液得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按渗透原理,体外得淡水将不断地通过半渗性得鳃与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但肾脏可借助众多肾小球得泌尿作用,及时排出浓度极低几乎等于清水得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
淡水鱼类在尿液得滤泌与排泄过程中,丧失得盐分很少,这就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将滤泌尿液中得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内。
海洋鱼类肾脏内得肾小体数量比淡水鱼类少得多,甚至完全消失,以此达到节缩泌尿量与水分消耗得目得。
16、为么说两栖类就是水生到陆生得过渡类型?
答:
一、初步适应性得特征:
基体上解决了在陆上运动,支持体重,防止水蒸发,呼吸等生存得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发展了五趾型得附肢;2、成体用肺呼吸;3、循环系统改变为不完全得双循环;4、脊柱坚固程度加强,出现了荐椎与颈椎,提高了体重得受重力与头部得灵活性。
5、皮肤开始出现轻度得角质化,可防止在陆地减少体内水分蒸发;6、大脑半球完全分开,顶部也有了神经细胞;7、具有适应陆地生活得感觉器官,特别就是听觉,出现了鼓膜与耳柱骨等。
二、不完善得地方:
1、附肢还处于比较原始得地位;2、肺发展还不完善,以皮肤等作为辅助呼吸器官;3、皮肤角质化程度不高,体内水分蒸发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4、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不能远离水环境生活;5、皮肤透性大,不能生活于盐水或盐分较大得环境中;6、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为变温动物。
在高寒地区很难生存。
7、卵得受精与幼体必需在水中进行。
还没有能彻底摆脱水得束缚。
17、两栖类循环系统与鱼类相比有何进步?
循环:
由鱼类单循环演变为不完善得双循环。
提高了血液得循环得压力与速度。
18、两栖类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有何重大变化?
大脑:
两个半球已完全分开,左右脑室已分开;两半球顶部有了零散得神经细胞,即出现了大脑皮层,称为原脑皮,这就是在鱼类中所没有得进步。
间脑:
顶部有一个不发达得松果体;底部有一个漏斗体与一个脑下垂体;间脑得脑室外为第三脑室,与大脑相连。
中脑:
顶部为1对圆形得视叶,左右中脑室彼此相通。
小脑:
不发达,不如鱼类发达,这就是与它们得活动范围狭窄,运动方式简单相联系。
延脑:
位于小脑下方,其空腔称为第四脑室,延脑后面与脊髓相连。
分开视觉、嗅觉、听觉与侧线等
19、两栖类得肩带、腰带与四肢得结构与组成。
(1)肩带(由上肩胛骨、肩胛骨、锁骨、乌喙骨与上乌喙骨组成):
两栖类肩带脱离与头骨得联系加强了前肢得活动,通过肩臼与上肢相连。
(2)腰带(由髂骨、坐骨与耻骨三骨组成):
通过荐椎与脊椎相连,通过髂臼与后肢相连。
(3)上肢骨:
肱、桡、尺、腕、掌、指骨。
(4)下肢骨:
股、胫、腓、跗蟅、趾骨。
20、试述两栖类得起源与进化。
可能起源于距今3、5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得某些具有“肺”得古总鳍鱼。
最早发现得两栖类化石鱼头螈已经具备了与头骨失去连接得肩带、五趾型得四肢等两栖类得特征。
这些古两栖动物与大约1。
5亿年间在征服新得陆生环境得同时,迅速地向个方面辐射演化,但以后相继灭绝。
现存两栖动物出现在侏罗纪以后,它们得身体结构与机能既保留着远祖得水栖特性,又获得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得进步特征。
21、为什么说爬行动物就是真正得陆生脊椎动物?
答:
脊椎动物中首先出现羊膜卵得就是爬行类。
由此,动物得生殖可以摆脱水得束缚,确保了动物陆上生殖成为可能。
羊膜卵得最大特点就是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羊膜围成一个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