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2620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7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docx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试题全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全集

1、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2、等效剪切波速:

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其中ζa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a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

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5、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其中fv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6、剪压比:

剪压比为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7、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利波和勒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类。

9.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10.《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11.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12.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13.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反弯点法和D值法。

14.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1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16.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一般包括结构抗震计算、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17.《抗震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18.一般情况下,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可取地面至土层的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或岩石顶面的距离。

19.从地基变形方面考虑,地震作用下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比地基土的静承载力大。

20.地震时容易发生场地土液化的土是: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

21.目前,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拟静力方法,另一类为直接动力分析法。

22.对砌体结构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墙体中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

23.用地震烈度来衡量一个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24.一般来讲,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应高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的延性要求,应高于对整个构件的延性要求。

25.抗震等级共分4级,其中一级抗震要求最高,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的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26.根据土层剪切波速的范围把土划分为坚硬土、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四类。

27.地震波中的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

用来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的大小和尺度的是震级,其为一种定量的指标。

28.在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中,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应>1.0。

29.当建筑物的地基有饱和的砂土和粉土的土时,应经过勘察试验预测在地震时是否会出现液化现象。

30.对于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体系,应着重提高第一道抗震防线中构件的延性。

31.未经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在梁柱的节点区,柱与梁相比,震害比较重的构件是柱。

32.剪压比用来说明梁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其概念为:

剪压比为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33、在确定结构体系时,需要在结构的刚度、 延性 及承载力之间寻求一种较好的匹配关系。

34、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宜采用横墙承重的结构体系。

1、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

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

(峰值);(频率);(持续时间)。

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覆盖土层厚度)(剪切波速)(阻尼比)。

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

(自振周期)(振型)(岩土阻抗比)。

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梁铰机制)(柱铰机制)。

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

(n=N/(fcAc))。

1、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

3、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查表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4、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6.45度,罕遇地震烈度为9度。

5、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70mm。

6、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1米,层数不宜超过7层。

1.地震反应谱的定义为:

在给定的地震作用期间,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最大速度反应、最大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

2、构造地震的定义是: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运动。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13%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63%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

n=N/fc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5、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6、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中,关于抗震墙的布置,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D)A、抗震墙在结构平面的布置应对称均匀B、抗震墙应沿结构的纵横向设置C、抗震墙宜于中线重合D、抗震墙宜布置在两端的外墙

2、地震系数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一般,地面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则地震烈度:

(C)A、越低B、不变C、越高D、不能判定

3、框架结构侧移曲线为(d)。

A、弯曲型B、复合型C、弯剪型D、剪切型

4、抗震设防结构布置原则(c)A、合理设置沉降缝B、增加基础埋深C、足够的变形能力D、增大自重

5、6度设防的35m高的框架结构,其防震缝的宽度应为:

(B)A、100mmB、150mmC、200mmD、250mm

6、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控制柱轴压比的目的:

(C)A、控制柱在轴压范围内破坏B、控制柱在小偏压范围内破坏C、控制柱在大偏压范围内破坏D、控制柱在双向偏压范围内破坏

7、《规范》规定:

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防震缝宽度是框架结构房屋的:

(b)A、80%,且不宜小于70mmB、70%,且不宜小于70mmC、60%,且不宜小于70mmD、90%,且不宜小于70mm

8、在求解多自由度体系的频率和振型时,既可以计算基本频率也可以计算高阶频率的方法是:

(a)A、矩阵迭代法B、等效质量法C、能量法D、顶点位移法

9、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c)。

A、弯曲型B、剪切型C、弯剪型D、复合型

10、不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是(c)。

A.正确合理地进行选址B.结构总体布置C.承载力验算D.良好的变形能力设计

 

1.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A.建筑物类型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D.城市大小

2.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C)

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3.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

4.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C)

A.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B.0.85(GK+Qk)

C.0.75(GK+0.5QK)D.0.85(GK+0.5QK)

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有何变化?

(A)

A.T1↓,Fe↑B.T1↑,Fe↑C.T1↑,Fe↓D.T1↓,Fe↓

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A)

A.柱宽的1/4B.柱宽的1/8C.梁宽的1/4D.梁宽的1/8

7.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

8.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C

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1

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D)A.最顶层B.中间楼层C.第二层D.底层

10.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B

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

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11.场地特征周期T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

C.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

12.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D)

A.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C.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1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14、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

1.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B)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B.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C.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D.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

2.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A)

A.VP>VS>VLB.VS>VP>VLC.VL>VP>VSD.VP>VL>VS

3.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D)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

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

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

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

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

5.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6.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B)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7.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

8.《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A)A.水平直线B.斜直线C.抛物线D.指数曲线

9.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D)

A.加速度峰值B.频谱特性C.地震持时D.地震烈度

10.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k有何变化?

(A)A.T1↓,Fek↑B.T1↑,Fek↑C.T1↑,Fek↓D.T1↓,Fek↓

1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D)A.最顶层B.中间楼层C.第二层D.底层

1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

1.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2.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

3.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4.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5.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6.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7.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8.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

(×)

9、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

10、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X)

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

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

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

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

6、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X)

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

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

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X)

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

 

一、名词解释

(1)地震波: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2)地震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

(3)地震烈度:

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的尺度;

(4)震中: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

(5)震中距:

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6)震源:

发生地震的地方;

(7)震源深度:

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8)极震区:

震中附近的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9)等震线:

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

(10)建筑场地:

建造建筑物的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

(11)沙土液化:

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的趋势,使孔隙水的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的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

(12)结构的地震反应:

地震引起的结构运动;

(13)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

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15)动力系数:

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16)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17)振型分解法:

以结构的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的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的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的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

(18)基本烈度:

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19)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0)罕遇烈度:

50年期限内相应的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的地震。

(21)设防烈度

(22)多道抗震防线:

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

(24)鞭梢效应;

(2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26)重力荷载代表值:

建筑抗震设计用的重力性质的荷载,为结构构件的永久荷载(包括自重)标准值和各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27)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28)轴压比:

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

(29)强柱弱梁:

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

(30)非结构部件:

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的部件

二、填空题

2.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5.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

16.《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7.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18.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19.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20.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1.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22.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

23.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24.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关系。

25.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

26.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27.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D值法)和(反弯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

28.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

29.框架结构最佳的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

30.框架体系的节点常采用(刚接)节点。

31.结构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温度缝)和(沉降缝)。

32.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及(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

33.(防止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

34.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筒体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35.框架-支撑体系的支撑类型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

36.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高厚比)。

37.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

三、判断题

1.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

2.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

(X)

3.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

4.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X)

5.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

(X)

6.纵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X)

7.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

8.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X)

9.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

10.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

(X)

11.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X)

12.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

(X)

13.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

14.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X)

15.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

16.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X)

17.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

(X)

18.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

(X)

19.地震时内框架房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

(X)

20.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

(X)

21.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

(X)

四、简答题

1.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

实现此目标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答:

目标是对建筑结构应具有的抗震安全性能的总要求。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的设防要求,概括起来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一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频度较高、强度较低的多遇地震时,一般不损坏也不需要修理。

第二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允许结构部分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