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2342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观潮》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观潮》人教(部编版)

1 观 潮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观 潮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析题解题(用时:

3分钟)

1.解析课题。

2.板书课题,设疑引读。

1.交流汇报:

观潮就是指观看、观赏钱塘江大潮。

2.齐读课题,思考: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被称为“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解读课题,一是从字面入手,二是从内容入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

12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重点考查“震”“霎”“逐”的读音;指导“贯”“昂”“鼎”的结构。

3.指导集体交流书写要点:

“盼”右上部是“八”,不是“人”;“堤”和“堵”左边都是“

”,不是“

”;“犹”右边是“尤”,不是“龙”。

4.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交流。

5.检查朗读情况。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4.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5.指名逐段朗读,同桌合作读。

1.在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师可让学生造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便于集中指导。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

10分钟)

1.指导学生分段。

2.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1.朗读课文:

个人读,同桌互读。

2.小组合作: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给课文分段。

(2)同桌之间运用“合并相同意思的自然段”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要抓住文章的文路,这一点在指导学生时要明确。

四、学习课文,感悟特点(用时:

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3.指导学生抓住第1、2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读文,体会文章写法。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

2.交流汇报:

学生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钱塘江的特点及人们等待潮来时的心情。

3.有感情地读文,体会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表现。

  学生在感受潮来前的特点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江面景物的特点,如“薄雾”“若隐若现”等。

抓住“人山人海”“盼着”体会人们期盼潮来时的心情。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

5分钟)

1.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有感情。

  总结全文更多的是从课堂习得的角度出发的,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也可以是习得的其他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用时:

3分钟)

1.复习词语。

2.引导学生读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开火车读词语,小老师领读。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观看到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来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用时:

18分钟)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大潮奇特的句子,体会观潮者的感受。

2.小组合作,体会大潮特点。

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潮来时的壮观、奇特。

4.指导朗读。

5.播放潮来时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谈感受。

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2.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交流汇报。

(1)汇报听到的响声:

结合“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风号浪吼”这些词语谈感受。

(2)汇报看到的情景:

结合“一条白线、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来体会大潮的壮观。

4.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的重点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看视频感受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惊心动魄、壮观奇特。

1.默读课文时应指导学生批注,要批注对关键词的看法,或者对句子的整体表述谈谈感受。

2.抓重点词语朗读要有方法,“有感也不在声高”。

丰富的情感就需要用丰富的方式去演绎,朗读的技法应该要有所介绍。

3.在观看视频之后感受会更加丰富,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表达感受,然后再读。

尽量个别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资料链接,深悟奇观(用时:

10分钟)

1.出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引导学生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2.指导学生自读资料袋的内容,结合课件中的地图演示,帮助学生了解。

3.借助多媒体课件,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指导背诵。

1.自由诵读《浪淘沙》(其七),找出课文中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2.自读资料袋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3.结合课件出示的画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4.练习背诵第3~4自然段。

  在背诵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写作顺序,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四、课外拓展,积累延伸(用时:

9分钟)

1.师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2.组织学生进行诗句展示。

3.布置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与图片。

2.展示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背诵、摘抄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师应该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名人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3、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

见过大海涨潮吗?

其实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你们想不想看一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观潮》一课,去观赏那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把我会认的字在课文中找出并圈出,并读三遍。

2、出示词语

观潮屹立昂首东望顿时人声鼎沸横贯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震动霎时余波

①自由读词语,不会的字查一下、问同学或者问老师。

②指名读词语

③指名领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江大潮写具体的。

第1自然度:

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2自然段:

写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和观潮的人数之多。

第3、4自然段:

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5自然段:

写潮去后的景象。

三、指导书写

①左右结构:

潮、据、堤、盼、滚、顿、渐、堵、犹。

②上下结构:

崩、震、霎、余。

③半包围:

阔、逐

1)分析字形和结构,老师示范。

2)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3)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评价,修改。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读熟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色。

今天我接着学习本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的关键词是什么?

(天下奇观)

2、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句,写出钱塘江大潮的“奇”。

那么钱塘江大潮有哪些“奇”?

我们一起往下看。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是什么样的?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笼罩、蒙蒙、若隐若现”这几个词凸显出钱塘江的仙境及神秘感。

“屹立”显示出钱塘江一种又高又稳的力量感。

2)这时观潮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非常多?

(人山人海)

从哪里看出人们迫切地想看到钱塘江大潮?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写人们急切地想看到钱塘江大潮,也衬托出钱塘江大潮非常的壮观。

2、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的情景。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

1)用直线划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变化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形态变化的句子。

2)钱塘江大潮声音变化: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比喻句,把响声比喻成闷雷。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比喻和夸张突显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钱塘江大潮形态变化: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从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变化和形态变化可以看出作者这两个自然段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

3、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师指导。

(潮来了观潮人情绪高涨,需要节奏加快,语调提高,用欣喜、兴奋的语气来读)

2)师范读,生听。

3)生练习。

生展示。

4、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1)生看视频,了解大潮的壮观景象。

2)生读,师指导。

(这一段写了大潮的浩荡声势,需要加快语速,语调激昂,重读“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霎时”说明时间短,这样短的时间,潮头却已西去,可见潮水奔流之快。

“漫天卷地”和“漫天卷地”写出了潮头过后余波依旧气势宏大。

江水上涨两丈来高,用水量之大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2、指名读,师指导。

(语速渐渐放平缓,语调有激昂慢慢转为平静)

3、师师范,生练习。

4、生展示。

六、总结

本课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的景象,展现了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奇观的赞美之情。

七、作业:

1、背诵第3-4自然段。

2、把课文中的景色说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风平浪静万马奔腾漫天卷地

薄雾笼罩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感受大潮之雄奇揣摩表达之美妙

——《1观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准确认读“屹、鼎、崩”,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能准确认读并书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13个生字,并且能给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2、能说出第一自然段与后面4自然段的关系。

3、找出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奇观时的顺序。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能准确认读“屹、鼎、崩”,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能准确认读并书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13个生字,并且能给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学习难点:

1、能说出第一自然段与后面4自然段的关系。

2、找出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奇观时的顺序。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班内展示。

课型:

新授课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

在阅读中感知积累。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4分钟)

(学法指导:

课内课外搜集资料展示;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做好上课准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

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2、出示解读学习目标。

3、建立评价机制。

①组内参与一次记2分,质疑、纠错、补充问题一次记3分。

②班内展示一次记5分,质疑、纠错、补充问题一次记8分。

要求:

各组组长负责及时记录本组同学得分,便于评比。

二、学案引领,新知探究。

问题探究一:

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学法指导:

注意读音,勾画生字词。

听者认真倾听。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内听读,交流划出的生字词。

3、小组讨论易错字,交流识记办法,组内听写。

4、展示读,挑战读。

(方法指导:

先评价别人读得怎么样,再进行挑战读。

请用这样的模式评价:

“我认为刚才这位(组)同学朗读时(可以从声音,韵味,节奏,情感放面谈),但是,我觉得“”(地方)应这样读,我(我们)来挑战他(他们)。

或“我(我们)还能读得更好些”。

5、总一总:

朗读的技巧方法:

把握情感,掌握节奏,抑扬顿挫,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读文兴趣,锻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问题探究二:

再读课文,理解字词。

(学法指导:

找出课文中的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小组勾画课文中的生词。

2、小组读带有生词的句子。

3、小组交流自己对生词的理解。

4、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D、变成原来的样子。

——()。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问题探究三:

品读课文,理清顺序。

(学法指导:

小组交流问题,班内展示,纠错评价。

1、读读课文,思考:

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后面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全文围绕哪个词语在写?

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奇观时是按照什么顺序?

重点写了什么?

3、重点内容又是按什么顺序在写?

设计意图:

品读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三、达标测评。

(学法指导:

独立完成以下各题。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éng()号:

hào()

měng()háo()

2、我会查字典。

鼎查()部,再查()画,第六笔是()。

3、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D、变成原来的样子。

()

设计意图:

检测学习效果。

四、课堂小结。

1、写一写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1分钟)

1、基础层:

继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提高层:

找一找描写江潮的诗句。

七、板书设计

我会读:

观潮盐官镇笼罩屹立人声鼎沸

蒙蒙的薄雾昂首东望沸腾横贯

山崩地裂依旧恢复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观潮》人教(部编版)

1.《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文章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

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

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

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

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

“奇”在哪儿?

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四、说教学程序

《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

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一课。

”(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什么是观,什么是潮?

师生交流后回到课文中。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要问的?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在哪儿?

”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意图: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

我们先把课文的障碍—生字扫除掉。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2.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

(意图: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

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

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

他们现在是怎样的心情?

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么多人来观看潮水,我们也来亲眼看一看”。

2.播放潮来时录像,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写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

指导朗读3、4自然段,特别是第四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

再播放潮来时录像,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

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

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

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

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

(意图:

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第一次播放录像让学生有初步印象,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次播放录像,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照画面做现场解说,利用孩子好胜的心理,积极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4.总结: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

(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

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

1.把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练笔。

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

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平静

声: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形:

一条白线横贯江面两丈水墙

潮头过后平静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