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2227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

《《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docx

《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

必修1《经济生活》探究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

主讲人:

董晨思想政治课标组研制成员,顺义考试教育研究院特级教师

贺军思想政治课标组研制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主任

李跃华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贺】目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深入的改革。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现状仍在小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教学方式单一,知识的传授局限于机械复制,学生只是“学答”,而非“学问”,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习惯,缺乏创新的能力。

反思教学现状,我们有必要改变单一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实施中学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综合索质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重要转变。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极力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创新意识等全新教育理念。

成功实施课程改革,其基础在于改变教育理念及其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中学思想政治课非常需要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董】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与探究式教学有关的关键词:

1.问题性。

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头脑中要形成问题,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索性。

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不是要把教材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际探索活动,通过探索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提升。

3.主体性。

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显著特征。

它是指探究过程的甄别、质疑、观察、实践、推理、假设、评价等各种活动,应当符合中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学生在政治教师的指导、组织和促进下独立完成。

4.交互性。

探究式教学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协商、对话、交流、合作,通过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达到精神互补、教学相长。

5.统一性。

探究式教学克服了应试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重内容目标、轻过程目标的弊端,较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索质的“二位一体”,强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目标和过程目标的有机统一。

【李】通过您的介绍,我理解探究式教学是不是有这样几个要点:

其一,在探究学习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探究问题。

其二,提出假想,要根据问题收集各种论据(论证资料),以解释问题。

其三,对所收集的各种论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其四,进行交流和论证,对获得的资料有明确的评价,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解释和结论。

其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得出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阐述交流。

【贺】你说得很对,这是一般的探究式教学的几个要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授课教师的特点及所面对的学生情况,又会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今天我们结合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 张华老师上的一节课,具体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张老师这节课是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第一框:

国家财政。

【李】这节课我比较熟悉,我也曾经做过一节研究课。

《课程标准》的要求很简单,就一句话“评议一个由政府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我感觉根据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的“三维”要求,还是要将其分解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我想知道张老师是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目标具体化的?

【贺】张老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节课她要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和案例,根据她的学生特点,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知道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

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

3.知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6.获得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1.提高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2.提高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能力。

3.培养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增强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

5.发展辩证的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2.关注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主人翁意识。

3.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社会主义优越感以及对天津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天津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李】看了张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我有两点启发:

1.对照我以前的教学设计,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寻找课程资源上,在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为什么教”或者“教什么”之前,即还没有真正明确教学目标之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寻找案例上了,更多地围绕“我要用什么案例啊?

”,“我要用什么教学手段和方式来呈现啊?

”,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准确确定。

2.另外我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对《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与教案上写的教学目标的关系处理得还不是很清楚,通过张老师的这个设计,我感觉教学目标要体现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是最具体的目标,不能象课程目标那样抽象,更不能用内容标准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

【董】看来你对教材和《课程标准》还是满熟悉的,对照别人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意识也很强。

那么这节课从内容上看,财政的巨大作用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也是教学难点,张老师采用了什么教学方式予以突出和突破的呢?

  张老师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构建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探究,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师生互动。

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实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和从单一机械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际的两大教育理念上的转变。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以活动为重点的统一。

主要的策略有:

1.采用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上网查询、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

2.采取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3.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和课上讨论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四个板块

①点拨启思创设生活情境

②内化深思体验经济生活。

③梳理成思体验探究新知。

④开放拓思巩固基础知识。

我们先来看第一板块:

(播放录像:

时间18"--2'04")

【董】这个环节我们看出,是明确了探究主题。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起点,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

因此我们应首先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出或呈现问题进行研究,显然问题有价值、值得探究才能使教学和学习具有探究性。

而问题呈现的巧妙,则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录像我们看出,张老师设计的问题由两条线贯穿:

一条是知识线,相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学生希望知道国家的钱是怎么来的?

又是怎么花的?

国家财政的钱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吗?

一条是生活线,京津城际铁路和新天津站是天津学生身边的实际,也是刚刚发生的事情,作为天津的市民,作为“十一黄金周”期间乘坐过京津城际铁路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体验城际铁路漂亮、现代、快速这种爽的感觉外,也希望知道身边的这个变化和我、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密切联系,这个变化会带来其他的哪些方面的变化,因此教师设计了“京津城际铁路和新天津站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有哪些便捷?

新天津站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我们天津地区的发展,与北京和其他省市的沟通、联系又起了什么作用?

”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既是学生关心的,也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因此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李】问题提出了,对问题的分析、探究需要一定的论据来支撑,通过刚才的录像我们了解到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寻找更丰富的论据,张老师安排学生组成体验和调查小组,亲自去天津站做了采访活动,他们体验的结果怎么样?

有收获吗?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案例做支撑呢?

(播放录像:

两段:

2'04"----4'19";5'41"----6'20")

【贺】通过录像,我们看到经过亲身经历的感受还是挺深刻的,另外张老师在对探究材料的处理上并没有停留在这一件事上,而且由此引发,将其普遍化,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提出“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

”的问题,并组织和开展“交流搜集的热点材料,体悟财政的作用”的小组探究、讨论活动。

由于课前学生有了充足的准备,因此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不是空泛的,由于各组搜集的材料方面不同,也有交流的必要。

学生也会有话可说,

【董】解释探究问题的相关资料就是论据,论据是否有力是解决探究问题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收集论证资料。

本节课前,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突出时政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而且符合本课教材中的探究框设计要求。

【李】资料收集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体现。

因此学生自己收集,特别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确定、选择收集所需的资料,这样才能使探究学习更有意义。

论证资料包括多种形式,有数据资料、案例资料、有图片资料、有音像视频资料、有文字说明资料、有亲身经历资料、有具体实物资料等等。

但是不管是哪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帮助的资料还是有共性的,我学习过的相关材料表明,具有以下特点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更有意义,对于所论证的问题更具说服力:

(1)尽可能是亲历性的资料。

如:

通过自己观察得来的;实验得来的;生活经历中的实例或体验;实际调查、测量、统计的资料……

(2)尽可能是来源于生活的资料。

现实生活中资料更生动、典型、具有时代性和影响力,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资料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其信度更强。

(3)多种呈现形式的资料。

论证资料越具体形象,就越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提高探究的效益。

(4)针对资料要设计有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筛选有意义的资料。

我看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烈气氛,他们所选的资料就具备以上特点,所以看起来新课程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里就播放本节课师生交流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录像了。

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分别从经济发展、民生社保、奥运、食品安全、神舟七号等角度分析了财政的作用。

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了15分钟。

这是本节课探究式教学的充分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小组学生热烈的讨论,张老师也始终在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我看师生、生生活动特别活跃,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和谐。

【董】分析研讨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论据和问题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研究,所收集的资料,才能具有意义,发挥论证作用;才能达到强化观点,提升认识,激发情感的目的;才能使探究式学习有质量。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尝试思考、分析问题,学习进行对比分析、寻找规律分析、观察发现新现象、新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等分析方式。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申探究活动。

这个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非常关键。

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指导。

(1)教师要认真思考和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的框架问题,要有明确的研讨思路,问题准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2)分析、研究的行为方式要有吸引力,学生要有参与的积极性。

(3)探究学习的环境宽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进行思想碰撞,使学生的探究行为有质量。

(4)在研讨中教师应及时抓住生成性问题,及时点拨。

分析问题要注意辩证性,实效性。

在组织和指导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探究主题的深入、小组学生关系的协调、总体讨论和交流气氛的调节都需要教师扶助,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应该在什么时候改变讨论的议题、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捕捉有效信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等,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都会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成败以及实效性,也会延续到以后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贺】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同一种教学方式吗?

【董】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问题解决式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相同的要素,如问题提出、方案制定等,但两者在实施中的要求不同,就比如在对学生评价和要求上,探究式学习在评价学生参与态度、合作能力、科学方法掌握等情况的同时,更注重评价探究活动成果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

学生通过小组调查、合作探究对国家财政的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作为学科内容还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要求学生这样的理性认识还要能够还原、回到生活中去,能够加以巩固和运用。

我们看一小段录像,看看张老师是如何做的:

(录像:

时间18'59"--21'31")

后面张老师还通过一段视频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财政在滨海新区建设中的作用。

这样学生不仅从生活中感受、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巩固和运用知识,财政的作用这一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活动得到突出和突破。

【李】其实这也是探究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即评价、验证预设结论或假想,并且对此进行修正。

这是探究式学习有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

在学生探究行为展开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本身方法、获得的各种信息是否正确,进行品评和验证。

对有何疑问或存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辨其真伪对错,也可以生发有新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评价验证,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的认知,新的道德意义的建构。

【贺】怎样的评价和验证结论的过程是有效的呢?

【李】有效的评价验证的行动策略:

(1)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搭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有进行质疑、评价、验证的条件和宽松的氛围。

比如张老师这里面创设的2个情境:

一是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里面提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公共财政对农村的作用;一是财政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中的作用。

(2)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习吸纳有益的东西,学习评价和辨析问题,从而促进探究行为的深入。

(3)要在学生评价验证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4)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表达有创意的思考。

当然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这些特点不可能都在一节课中呈现出来,这节课在鼓励学生表达创意思考这方面我感觉就有些欠缺。

【董】从刚才的录像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探究结果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的,这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特点。

让学生形成结论是学生对所获得的认识进行梳理的过程,是促进提升、促进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式学习质量的显现。

因此,在形成论证结果阶段,教师不要以师者身份急于总结定论,或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志总结或复述结论,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参与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的认识或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以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道德认识,体现探究学习的意义。

【李】通过翻看张老师的课件,我看最后还给学生留了两个探究性题目:

1.结合所学知识,为财政如何在滨海新区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2.调查家庭成员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预习税收的相关知识。

【董】探究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探究式学习一定不是仅仅局限在一节课,更不能是仅仅局限在课堂,它应该是一个连续学习的过程,张老师这2道探究题就很巧妙,拓展了课堂学习的空间,也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将探究内容顺利地延伸到了课外、由课本知识延伸到了生活之中,也顺利地与下节课的内容相互衔接。

【贺】结合张华老师上的“国家的财政”这节课,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了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我归纳一下是不是有这样几点:

探究式学习是从一个使学生产生疑问的情景开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究问题,使学生产生一些想法并予以验证,教师再分析学生的疑问,开展下一个环节的活动,建立一个共同探究的学习群体的教学方式。

1.    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2.    重视知识的运用:

学以致用,就是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它能更能接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

探究式学习提倡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过程,以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老师们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有没有一些偏差呢?

【李】就我自己的教学体会,我感觉还是有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式学习,但其实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是有条件的,如果教师缺乏对这个方面的认识和研究,就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滥用探究,认为“满堂问”就是探究;一个是无效探究。

【董】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明确:

1.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一定是为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探究活动的主题基于教材、源于教材和生活、高于生活。

2.问题是探究式教学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深度和梯度,要有思维空间,值得探究,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实践性。

【李】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指向不单纯是知识的获得:

3.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收获,同时在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责任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也应有所收获。

4.在成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体现学生探究过程、感受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同时,合理利用探究成果,更有效地为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服务。

【贺】探究式教学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有效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在体验中培养情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在交流中展现个性的空间。

今天的研讨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