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1899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docx

陕西省南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AqKKMq

南郑中学13—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第1、2、3、4、5、6、13、14、15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答案则写在答题卡内指定位置。

2、交卷时交答题卡、作文。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

且以唐三彩为例。

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

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

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

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

“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

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

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

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

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宋向子諲①

  有怀京师②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

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

五侯池馆醉春风。

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释】①向子諲生于两宋之间,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被贬还乡,居江西临江。

向子諲的晚年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

②北宋都城东京汴梁。

8、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

前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京师上元节景象?

抒发了什么感情?

(5分)

9、最后两句“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营造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用笔在答题卡填上所选大题的题号。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治印

著名的老篆刻家厉刃,一早起来,心情特别好。

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盆的太阳花。

猩红的花骨朵正迎着霞光慢慢地展开,然后踱进他的书房。

书房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是他亲手写和刻的三个篆字:

“石窝窝”。

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土,但却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处堆着各种各样的印石和关于篆刻的书籍,空气里飘袅着石头的气息。

昨夜,厉刃其实睡得很迟,一口气为本城评选出来的五名优秀的清洁工人,各刻了一方印。

是总工会的同志交下的任务,酬金当然是按他的润格,每印四千元。

但厉刃说:

“为他们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

”这几方印确实刻得既有气势又有韵味,采用的是汉官的风格,下刀雄浑奇肆,但细部却又婀娜多姿。

他觉得这些身处底层的工人,正直朴厚,情感丰富,有一种值得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刻完印,已是凌晨三点,他又兴致勃勃地把印文和连款拓到宣纸册页上,将来可以收入他出版的印谱中去。

老伴忽然走进来,说:

“有个年轻人要见你,他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叫任之。

厉刃说:

“我并不认识他,不见,哪有来这么早的?

老伴说:

“八点都过了,还早?

也许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进来吧。

厉刃点点头说:

“也好。

走进书房里来的任之很年轻也很英俊,上穿银灰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根紫红色的领带,下穿一条牛仔长裤,挺时髦的。

“行石老先生,冒昧打扰,请您原谅。

“行石”是厉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见这小伙子是很懂礼貌的。

任之递过一张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任之主任前来拜访,求请为市长华阳刻一名章。

“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

厉刃笑了笑:

“我给任何领导刻印,都是要收取润金的。

这是我的规矩。

“能不能破个例?

“不能!

任之犹豫了一阵,说:

“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点?

“分文不少!

”厉刃有些不高兴了。

这样的事他见得多了,头头爱风雅,下属要讨上司的欢心,送个字画、印章,却又不想花钱。

厉刃从不让人占这样的便宜。

“润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后来取。

“不,一星期后来取,这几天我没时间。

“好吧,都依老先生。

”任之付了润金,悻悻地走了。

任之走后,厉刃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便找了块印石,操刀刻“华阳之印”。

仍然是汉官印的格局,但笔笔画画端庄质朴,边款为: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

华阳先生雅正。

厉刃奏刀。

不久,市长华阳亲自主持了一个本地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座谈会,厉刃应邀参加了。

在开会之前,华阳特地走到厉刃面前,诚恳地说:

“厉老,谢谢您赠我的印,刻得真是太好了。

“华市长,您不必客气,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

华阳愣了一下,随即说:

“当然要谢您的,艺术——是无价的。

这个座谈会开了整整一天,华阳下微笑着听取大家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认真地做了笔记。

在中午的宴会上,华阳特意给厉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创辉煌。

几天后,厉刃收到了华阳的一封亲笔信。

信是这样写的:

厉老:

夏安!

您在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令我茅塞大开,获益匪浅,谢谢!

首先要向您道歉,办公室主任任之未经我的应允,擅自上门求印,多有打扰。

谢谢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财务室查了账,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润金。

我除补交这笔款子外,还特意在机关党员大会上做了检讨。

任之主任虽然年轻有为,但此种行为却不可姑息,已暂调离办公室,去一个乡镇锻炼,以观后效。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

”真乃警醒之语,我会牢记在心的!

厉刃读完这封信,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忽然问老伴:

“捐献给希望工程的五万元寄了吗?

“早寄走了。

“那就好,那就好……”

(1)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对厉刃院子、书房的详细描写,交代了厉刃爱石头的习性,烘托了人物的品行。

B.厉刃治印,喜用汉官风格。

对附庸风雅的权势者,润格每印四千元;对乐于奉献的清洁工,却分文不取。

C.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任之,年轻有为,为给市长治印,彬彬有礼地满足了厉刃的苛刻要求。

D.任之走后,厉刃虽然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但仍然以汉官印的格式镌刻了“华阳之印”,笔画端庄质朴,表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E.华阳的亲笔信,使故事峰回路转,使人物性格昭然若揭,表现出他从谏如流的优秀品质。

(2)小说主人公厉刃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6分)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别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4)小说命名和人物命名含义颇丰,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气象大家的大气象

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

19岁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认识了学长钱三强。

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当时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

1945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

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

“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

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

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

”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选样的字眼,如果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49年叶笃正结束在美国的学业,他的博士论文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并借此获得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而当时,美国一个大学教授年薪也只有5000美元。

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导师罗斯贝说:

“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

”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

整个气象室十多位成员,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

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

“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气象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

”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

这幅图画成后,中国科学的天气预报起步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慢慢在中国结束了。

1984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

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

当时,他已接近古稀,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

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005年12月,学经济的丑洁明在叶笃正门下学了四年后,顺利完成博士论文。

很多人都很吃惊,气象学家为什幺要招一个学经济的研究生,叶笃正的回答是“我们是互相学习”。

2006年1月11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305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了5张办公桌,叶笃正的办公桌放在最里面,桌上杂乱地堆积着两厚沓学术刊物,一盏工作了10多年的老式台灯还在继续“服役”。

91岁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所里给叶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可是叶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我们办会室。

”黄刚说。

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

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

因为舞台是太家给的:

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大气物理研究所,所有的人都把叶笃正尊称为叶者,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

“几百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

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

他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而不重视你,也不会因为你声望高而轻信你。

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

”曾经有报纸报道叶笃正任何时候身上都会带一个小本子。

黄刚说:

“从年轻时叶者一直如此。

这样方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他会在每次上班时跟我们分享他本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供我们参考、跟我们一起探讨。

”在黄刚看来,老师的阅读面非常宽泛,他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

“他的视野起码超前20年。

【相关链接】

①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

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

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同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小行星被以叶笃正的名字命名。

《坐看风云七十载》

②叶笃正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也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识素养。

《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叶笃正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国的学业,博士论文也引起气象界的关注,并在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都是因为有罗斯贝的影响。

C.阅读材料中三次引用黄刚的话,第一次表现的是叶笃正的治学精神,第二次表现叶笃正的年轻心态,第三次表现叶老搜集材料的习惯。

D.叶笃正说:

“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2)作为一个气象学大家,叶笃正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成就?

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6分)

(3)叶笃正的大气象表现于独特的人格魅力,材料表现了他哪些人格魅力?

请概括(6分)

(4)叶笃正之所以有很高成就,有多方面的原因。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杨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B.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徽杜渐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五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预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

B.班主任这项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举足轻重,它要求承担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胜任。

C.广州恒大足球队首次参加“世俱杯”比赛,与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冠军同场竞技,在收获自信的同时也看到了与世界的差距。

D.到目前为止,中国珠算等3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想今夕看月已无希望,那么赏赏栈桥的灯光,也可以慰情聊胜。

不知被谁将这些月蛋连缀在一起,成了两排明珠璎珞,献上海后的柔胸。

①林中的煤气灯,是月亮下的蛋

②每一柱头,安设一盏水月灯,圆圆的,正像一轮乍自东方升起淡黄的月亮

③现在月亮选取东海为床,将她的蛋一颗一颗自青天落到软如锦褥的碧波里

④月亮那会这么多

⑤想起了某外国文豪的隽语

⑥栈桥两边立着两行白石柱

A.③⑤①②④⑥B.⑥②④⑤①③C.③④⑤①⑥②D.⑥②③⑤①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大家都知道,①,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壌也有呼吸?

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的过程。

17.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5分〉

六、作文(60分)

18.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60分)

驴驮重物,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感到十分劳累。

它遇到了牛,请牛帮它驮一些东西。

牛答应了。

 牛到家了,把替驴背的东西给了驴,驴驮着东西又赶路了。

走了一段路,看见了马,驴对马说:

“我很累,请你帮我背些东西吧?

  马摇摇头,不同意。

 

  驴不高兴地说:

“一路上我都得到帮助,没想到遇着你这样身强力壮的,却拒绝了我的请求。

  马拒绝说:

“你这样不知休息地背下去,我帮你背一时又能有什么用呢” 

  驴终于累死了,大家都说是马的责任,如果马能帮助驴一下,驴怎么能累死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每小题3分)

1.D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D。

从文章第一段中有关唐诗的文字可知,数量巨大的唐诗作品,反映出唐诗作为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分量;此外文章也直接指出,唐诗作品中的相当部分并不是为功名而创作的,而是适应于当时的社交需要。

正是这一点,使得唐诗即使历经磨难,仍然会在最后重回人们的文化视野。

D项中,“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与原文的意思相同,“唐朝诗人之多”是原文“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的另一种说法,但是,诗的传唱是否流行与写诗之人是否多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D项的表述“于此可见一斑”则是将两种并无必然联系的事实理解成因果关系,可见,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A项中“难以割舍”是对唐诗经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