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1199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docx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消除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科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管理内容 

  第三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为:

 

  

(一)只有在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考虑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三)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

  (四)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开展工作安全分析,辨识危害因素,评估潜在风险,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五)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厂生产办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第四条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及有限空间辨识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编制安全工作方案(如HSE作业计划书)和救援预案,各类救援物资应配备到位;

(二)在进入有限空间前,与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人员都应接受培训;

(三)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将相关的作业许可证、安全工作方案、救援预案、连续检测记录等文件存在现场;

(四)应对每个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有限空间清单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适时更新;

(五)应针对辨识出的每个有限空间,预先制度处安全工作方案(如HSE作业计划书等);

(六)对于用钥匙、工具打开的或有实物障碍的有限空间,打开时应在进入点附近设置警示标识;

(七)需工具、钥匙就可以进入或无实物障碍阻挡进入的有限空间,应设置固定的警示标识;

(八)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的词语。

第五条 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做的准备

(一)资料文件部分:

作业许可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救援计划、有限空间进入检测表、有限空间监护人/进入者名单表、有限空间进入前会议记录、适当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二)编制受限空间书面进入计划和救援计划

(1)要有精确的空间辨识,包括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内部结构等;

(2)有详细列明的报警和信息沟通途径;

(3)明确用于救援的装备在进入点附近的摆放位置;

(4)进入前,救援计划副本必须交给救援组;

(5)应根据危险的特性和可能面临的特殊危害编制救援方法;

(6)进入前的救援演练。

(三)人员培训

(1)受限空间进入计划与救援计划;

(2)精确的受限空间辨识;

(3)受限空间内危害识别;

(4)基本的急救互救知识;

(5)消防常识以及防护措施的使用

(四)隔离

(1)应事先编制隔离清单,隔离相关能源和物料的外部来源;

(2)与其相连的附属管道应断开或盲板隔离,相关设备应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被隔离并挂牌;

(3)应按清单内容逐项核查隔离措施,并作为许可证的附件。

(五)有限空间进入前,应进行清理、清洗。

清理、清洗有限空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清空、清扫(如冲洗、洗涤等)、中和危害物、置换;

(六)气体检测的检测要求

(1)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事前应进行气体检测,注明检测时间和结果;

(2)如作业中断,再进人之前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

(3)进入有限空间期间,气体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气体监测,如焊接作业、钻孔作业、清淤作业等;

(4)气体监测宜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若采用间断性检测,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

(5)连续检测仪器应安装在工作位置附近,且便于监护人、作业人员看见或听见;

(6)检测应有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检测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

(7)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

(8)取样点应包括受限空间的顶端、中部和底部;

(9)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

(10)测试次序为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

(七)气体检测的检测标准

(1)有限空间内外的氧浓度应一致。

若不一致,在授权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确定偏差的原因;

(2)氧浓度应保持在19.5%~23.5%;

(3)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或所在地)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指标。

如有一项不合格,应不得进入或立即停止作业。

第六条 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防护措施

(一)在对有限空间进行初次气体检测或不确定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进入者必须穿戴正压呼吸器或长管式呼吸器;

(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三)监护人员必须每2分钟拖动救生绳一次,询问进入者身体情况。

出现异常应立即将进入人员拖出。

严禁无防护进入抢救;

(四)可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有限空间通纯氧;

(五)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

(六)强制通风设备应持续、有效工作,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

(七)有限空间的温度应控制在不会对人员产生危害;

(八)足够的照明,照明灯具应符合防爆要求;

(九)特别注意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物料或设备)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并指定预防坠落或滑跌的安全措施;

(十)有限空间内阻碍人员移动、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影响救援的设备(如搅拌器),应采取固定措施,必要时应移出;

(十一)必要且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七条 进入有限空间的紧急救援措施

(一)紧急情况下,按以下的优先顺序采取救援:

进入者采取自救、救援者应在空间外部对进入者进行施救、救援者进入有限空间对进入者进行施救;

(二)应制定书面救援预案,每年开展模拟救援演习,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熟悉救援预案;

(三)获得授权的作业人员均应佩戴安全带、救生素。

第三章 附 则 

第八条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九条 本制度由安全处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

 

  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4、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5、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6、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7、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8、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目的

为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出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机制,保证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2.1有限空间热工作业

2.2有限空间油漆、清油、打磨拉毛作业

2.3有限空间其他任何作业

3定义和术语

3.1有限空间是指任何密闭空间或部分密闭空间,指可以进入,但不可长久停留,并受限进出口的区域。

如:

各种设备内部(炉、塔釜、罐、仓、池、槽车、管道、烟道等)和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闭的设施及场所(船舱、密闭容器、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总之,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有限空间。

4组织机构

4.1公司领导

4.2安全环境监督部经理(副经理)

4.3其他各部门经理(主任)、副经理(副主任)

4.4项目经理、建造经理

4.5消防队队长、安全主管、安监消防员、医务人员及相关车间人员。

5职责

5.1现场指挥员由安全环境监督部消防队队长担任,负责现场的统一指挥。

特殊情况,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总指挥由安全环境监督部经理或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到场的最高领导担任。

5.2现场安全主管、安监消防员统一服从现场指挥员的调度,协助救援人员开展人员疏散与撤离等救援工作。

5.3海工项目组成员,在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负责与船方沟通,做好急救器材、后勤保障准备等配合工作。

5.4消防执勤人员根据现场指挥员的命令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5.5医疗救护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

5.6现场指挥员有权调用公司内任何人力和物资,用于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5.7公司各部门必须严格服从和遵守现场指挥员的统一指挥和命令。

6处置措施

6.1灭火救援操作流程

6.1.1当有限空间内发生火情,进入作业场所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对作业现场进行危害识别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检测与防护器材。

现场安全监护人和施工人员要全力利用现场的消防器材,开展对初起火灾的扑救,当预计到现场人力和消防器材不足以扑灭火情时,要及时撤离并拔打电话“内线119”,报警时要讲清楚项目所在位置、失火的部位、火势大小等内容。

6.1.2对于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温及危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采取通风净化措施,使有限空间工作条件符合要求;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安全有效的防护用品,佩戴有效的通讯器材工具、身系安全绳

6.1.3安全环境监督部专职消防队接到报警后,立即着装出动消防车赶赴现场,如有人员伤亡,还需出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

到达现场后,现场指挥员要立即组织现场火情侦察。

6.1.4项目安全主管、工程管理人员、安监消防员,负责开展自救工作并组织舱室内的人员紧急撤离出舱室,在紧急集合点集中待命。

6.1.5现场指挥员根据火情侦察的情况,安排灭火战斗人员对有限空间实施灭火冷却。

6.1.6灭火救援人员应使用气体检测仪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含量进行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检测。

允许人员在不佩戴自给式呼吸防护进入有限空间的气体含量标准:

氧气处于19.5%—23%;可燃气体小于该气体爆炸下限的5%;硫化氢小于6ppm;一氧化碳小于15ppm。

气体检测测点应覆盖有限空间的上、中、下三处,取最大值记录为该有限空间气体含量。

气体检测必须在有限空间外部进行,防止检测人员贸然进入自身受到伤害。

如果气体含量超标,救援人员必须落实强制的机械通风置换有限空间内的可燃或有毒气体以及增加其含氧量。

如现场无强制机械通风措施,在可燃气体不超标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可佩戴空气呼吸器(必须使用)、使用防爆电筒、防爆高频、安全绳等救援装备进入救援。

进入有限空间救援前,救援人员必须对通往有限空间的各种能源(电源、燃油、燃气、蒸汽以及物料等)进行有效隔离与标识(切断能源然后上锁挂牌或使用盲板闷堵)。

下舱灭火救援人员应严格控制人数,并做好下舱人员登记。

6.1.7灭火战斗要严格执行“先救人、后灭火”的原则,灭火战斗过程中,各战斗员要做好自身的防护,不得冒险或私自行动。

6.1.8现场总指挥到达现场后,根据消防队火情侦察的情况决定项目上人员是否紧急疏散下船,如果仅是单个舱室或区域发生火情,而且不会殃及到其他区域的,人员仅需从发生火情舱室撤离,并在安全的甲板面集中点名;如火情会牵连到其他部位或舱室,并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现场指挥员在报告现场总指挥后可以发出全项目人员撤离的命令,同时可以命令靠在附近的其它项目移位。

6.1.9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和项目组成员要立即通知相应的施工区域的人员撤离,并在指定的区域集中点名。

如全项目撤离,由安全主管根据指挥者命令通知项目附近的门机用高音喇叭呼叫,并由项目组通知全船各部门人员撤离。

6.1.10人员到紧急集合点后,要进行集中点名,各部门施工队向部门工程主管汇报,部门工程主管向安全主管汇报,安全主管根据人员撤离情况,向指挥者汇报,只有在现场指挥者发出解散指令后,人员可方解散。

6.1.11项目撤离的人员集合点设在项目附近安全的空旷区域。

6.1.12现场总指挥将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向南通市消防大队或其他部门请求支援。

6.1.13灭火战斗结束后,要对失火现场进行仔细检查,查找发生火情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

6.1.14事故原因查明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清理现场,将废物进行分类回收,转运到固体废物堆场统一进行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6.2人员受伤救援操作流程

6.2.1当有限空间内人员发生中毒窒息或受伤时,现场安全监护人和施工人员要及时拔打电话“内线120”,报警时要讲清楚人员所在的位置,人员受伤因原及受伤部位等内容。

如果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6.2.2严密组织,准备充分。

行政部医务室医生、安全环境监督部救护车驾驶员要加强值班,确保在位。

急救箱、急救药品要按照定置化的要求摆放,便于提取;救护车保持油量充足,车况良好。

6.2.3救援人员应使用气体检测仪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含量进行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检测。

允许人员在不佩戴自给式呼吸防护进入有限空间的气体含量标准:

氧气处于19.5%—23%;可燃气体小于该气体爆炸下限的5%;硫化氢小于6ppm;一氧化碳小于15ppm。

气体检测测点应覆盖有限空间的上、中、下三处,取最大值记录为该有限空间气体含量。

气体检测必须在有限空间外部进行,防止检测人员贸然进入自身受到伤害。

如果气体含量超标,救援人员必须落实强制的机械通风置换有限空间内的可燃或有毒气体以及增加其含氧量。

如现场无强制机械通风措施,在可燃气体不超标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可佩戴空气呼吸器(必须使用)、使用防爆电筒、通讯工具、安全绳、船用担架等救援装备进入救援。

进入有限空间救援前,救援人员必须对通往有限空间的各种能源(电源、燃油、燃气、蒸汽以及物料等)进行有效隔离与标识(切断能源然后上锁挂牌或使用盲板闷堵)。

下舱救援人员应严格控制人数,并做好下舱登记制度。

6.2.4救援人员除对伤员进行必要的紧急救护外,应立即用船用担架对伤员进行有效固定并根据舱室环境采取垂直吊运或水平抬运等方式使伤者尽快脱离出舱。

垂直吊运过程中的安全绳保险不得少于二道,必要时可拉设缆风绳,防止晃动造成人员二次伤害。

6.2.5伤员出舱后,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开展急救工作,并及时用救护车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6.2.6抢险救援结束后,要对现场进行气体检测,经检测合格后,现场方可解除禁令。

现场指挥员要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查找发生险情的主要原因,并在战后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7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7.1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先检测,后进入。

7.2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7.3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7.4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7.5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7.6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

    

7.7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7.8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7.9安全监护人不能少于2人。

 

7.10结束应急,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指挥中心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应急救援结束后,各部门应按照常规要求,积极修复设备,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