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0989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

《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docx

生物选修教材全国近年高考原题分章专题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doc

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一)微生物的类群

一、选择题

195. 原核微生物的质粒是细菌等的()

A.染色体DNAB.细胞器DNAC.核外DNAD.附加体

196. 控制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的基因位于()

A.核区中B.质粒中C.线粒体中D.叶绿体中

197. 细菌的遗传物质位于()

A.核区和线粒体中B.核区中

C.核区、质粒和线粒体D.核区和质粒中

198. 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D.培养基的不同

199. 细菌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中的()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孢子生殖D.营养生殖

 下列关于细菌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分裂生殖   B.DNA在分裂时随机分配

C.分裂生殖时没有核物质的复制及分配 D.分裂生殖时DNA复制后分配

 关于菌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菌落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B.不同种类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特征

C.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D.菌落是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体

 关于放线菌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多细胞原核生物B.一般由分枝状的菌丝构成

C.基内菌丝与吸收营养有关D.气生菌丝与孢子生殖有关

 (•北京理综•1)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DNAB.RNAC.DNA和RNAD.DNA或RNA

 关于病毒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繁殖时以核衣壳为单位B.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一种蛋白质

C.在普通培养基上能培养病毒D.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活细胞中进行

(二)微生物的营养

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碳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源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些代谢产物

B.某些碳源可以作为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C.蛋白质一定不能作碳源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碳源可能不同

 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碳源都提供能量B.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C.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D.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和硝酸盐

B.NH3,既是硝化细菌的氮源.又是能源

C.蛋白质既可作碳源,又可作氮源,还可作生长因子

D.牛肉膏只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多种生长因子

 有关生长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因子只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

B.大肠杆菌的生长过程中不需要多种生长因子

C.乳酸杆菌的生长需要多种生长因子

D.生长因子只参与代射过程的酶促反应

210. 乳酸菌培养基中,常含有—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原因是()

A.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B.碳源太丰富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211. 人们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时,培养基中氮源和碳源的比例应为()

A.1∶4B.1∶3C.4∶1D.3∶1

212. 产生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213. (•江苏生物•31)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A.大肠杆菌B.霉菌C.放线菌D.固氮细菌

214. 可用于观察细菌运动的培养基是()

A.固体培养基B.天然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半固体培养基

215. 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可以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A.选择培养基B.鉴别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

216. 分离大肠杆菌所选培养基应属于()

A.液体培养基B.固体鉴别培养基

C.固体选择培养基D.液体鉴别培养基

二、非选择题

217. 下表是某培养液成分含量表。

请回答:

编号

成分

含量

(NH4)HC03

0.5g

KH2P04

3.0g

CaS04

0.5g

FeCl2

0.5g

维生素

少许

H2O

100ml

⑴若用于培养微生物,该培养液中有________类营养物质,可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

⑵此培养液若用来培养固氮微生物则应除去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⑶若用该培养液进行植物的无土栽培则__________成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用该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为了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与否应加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将呈现____________反应。

⑸此培养液若用来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观察其菌落形态,除有机物外还应加入__________,为使其正常生长繁殖,同时又抑制其他杂菌,还应加入______________。

⑹表中各成分含量确定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种成分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若用此培养液培养某种微生物以获得大量次级代谢产物,当发现合成途径中断时可采取一定手段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使产物迅速排出以解除抑制作用。

218. (•全国卷Ⅰ•31)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下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

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

据图分析回答:

(1)甲试管放置几个小时后,管内顶部出现气泡,其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将该气体引入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混浊。

(2)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种子进行造成的,写出表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试管在与甲试管同样的时间内,试管内顶部未出现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

(4)乙试管继续放置几天,一些微生物开始繁殖,导致试管内顶部也出现少量气体,这是这些微生物从试管中的获得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

一般来说,微生物所需的营养要素可归纳成、、、和五大类。

(5)这些微生物可能的来源是(答出两个来源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微生物的代谢

一、选择题

21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必需的物质

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必需的物质

C.次级代谢产物可在细胞的调节下产生

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

2下列物质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是()

①氨基酸②色素③多糖④维生素⑤毒素⑥抗生素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221. 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毒素、激素 

B.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

C.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 

D.氨基酸、多糖、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222. 有关酶合成的调节正确的是()

A.组成酶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诱导酶的合成不受遗传物质控制

B.诱导酶的合成调节属于转录水平的调节

C.诱导酶合成后,其活性将保持不变

D.诱导酶的合成一旦开始,就不受环境中诱导物的影响了

223. 科学家通过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从而达到了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这种人工控制的方法实质上利用了以下哪种调节方式()

A.酶合成的调节B.酶活性的调节C.二者都有D.二者都无

224. 关于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的错误叙述是()

A.前者不如后者快速精确B.前者受遗传物质控制,后者不受遗传物质控制

C.二者同时存在,密切合作D.在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中,前者起主导作用

(四)微生物的生长

225. 对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B.对容积内全部培养基里的细菌进行测定

C.以时间为横坐标D.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

226. 下列措施中能把微生物生长的调整期缩短的是()

A.接种多种细菌B.增加培养基的量

C.加大接种的量D.选用孢子接种

227. 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四个时期,其中微生物的增长接近“J”型增长的是()

A.调整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228. 作为生产用和科研材料用的菌种,常选()

A.稳定期B.衰亡期C.对数期D.调整期

229. 微生物产生毒素、抗生素、色素等的时期主要是在()

A.调整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230. 在细菌生长的过程中,属于稳定期特点的是()

A.代谢活跃,体积增长较快B.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较稳定

C.细胞内大量积累代谢产物D.细胞开始解体,释放出代谢产物

231.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

A.调整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232. (•广东生物•24)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统计细菌的数目。

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细菌的生长曲线。

曲线中,细菌数量变化较大的时期为()

A.衰亡期和调整期B.调整期和稳定期

C.对数期和衰亡期D.稳定期和对数期

233. (•江苏生物•23)掌握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目的是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它们。

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上常常用对数期的细菌作为菌种

B.在稳定期中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产量

C.连续培养延长了培养周期,从而提高产量

D.调整期细菌的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

234. (·广东生物·24)在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各个生长时期的长短是固定的,无法人为缩短生长周期

②对数期是采样留种的最佳时期

③在稳定期补充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产量

④调整期是收获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35. 在连续培养的流动装置中,必须以一定的速度不断地添加新的培养基,其主要目的是

A.延长调整期B.缩短调整期C.缩短对数期D.延长稳定期()

236. 下列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异常旺盛无关的原因是()

A.表面积与体积比大B.表面积大

C.对物质的转化利用快D.数量多

237. (·江苏生物·22)下列关于平菇培养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是()

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气灭菌,培养

B.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苗,接种,培养

C.配制棉子壳培养基,按种,高压蒸气灭菌,培养

D.配制棉子壳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接种,培养

238. 细菌培养实验中,用滴定法来调整培养基的pH,滴入的液体是()

A.HClB.NaOHC.琼胶D.水

239. 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的原理是()

A.农田的土壤中含有较多的自生固氮菌

B.利用培养基在恒温条件下培养稀泥浆即可得到自生固氮菌

C.采取推片的方法可将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分离

D.利用不含氮盐的培养基将自生固氮菌分离出来

240. 盛放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应当灭菌的主要原因是()

A.防止其他微生物干扰B.防止杂菌与固氮菌竞争营养

C.为接种提供方便D.不灭菌也可以

241. 分离自生固氮菌时,下列各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A.使用无氮培养基B.接种过程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

C.在37℃恒温箱中培养D.无氮培养基应选用没有其他微生物的

二、非选择题

242. (·北京春季·30)将酵母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a呈现_______型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前处于__________期,40h处于__________期。

⑵. d呈现_______型增长,在100h-,d的增长率趋于_______。

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_______(A增多/B减少)。

⑶. 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__________,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不足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积累。

 

243. (·江苏生物·33)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

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⑴. 青霉菌发酵产生青霉素。

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青霉素是青霉菌的___________代谢产物。

⑵. 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___________期的青霉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青霉菌代谢旺盛,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比较稳定

⑶. 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___________,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重量。

244. 

(·北京理综·31)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

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⑴. 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⑵. “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 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____。

⑷. 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⑸. 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⑹. 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五)发酵工程简介

一、选择题

245. 发酵原理的发现者是()

A.法国的法布尔B.英国的罗伯特·虎克

C.法国的巴斯德D.德国的施莱登

246. 在现代发酵工程中,利用下列哪一项技术,可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

A.细胞融合B.诱变育种C.克隆D.DNA重组技术()

247. 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下列哪一组方法实现对溶氧的控制()

①添加酸或碱②调节通气量③调节搅拌速度④添加缓冲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248. (·江苏生物·23)下列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酶是维持菌体基本生活的必要条件

B.菌体能合成各种生长因子,不需要从外界补充

C.发酵液pH呈酸性时,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D.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有关酶活性的抑制

249. 在发酵罐中利用酵母酿酒,应给予的最佳条件是()

A.不断通气和较高温度B.密封和适宜的温度

C.密封和较高的温度D.通气和适宜的温度

250. 细菌培养基常在121℃压力锅灭菌。

如果只是在100℃温度下将细菌培养基灭菌,以下哪一种生物仍会存活()

A.大肠杆菌B.青霉菌C.沙门氏菌D.枯草芽孢杆菌

251. 单细胞蛋白是通过下列何种方法获得的()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发酵工程D.酶工程

二、非选择题

252. 某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

他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记作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他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R细菌与其周围细菌之间的关系,叫做________________。

⑵. 于是,该同学假设了以下“造成R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可能原因,你认为哪项是最可能的?

________________。

A.R细菌占据了其他细菌的生存空间

B.R细菌吞噬了其他细菌

C.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

D.R细菌更容易吸收培养基中的物质

⑶. 参照上述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材料,设计你对第⑵题所作选择的验证实验:

①方法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 如图所示为发酵工程生产产品的流程图,据图回答:

⑴. 能生产人生长激素的工程菌是通过①培养的,①是_____________;高产青霉素菌种是通过②培育的,②是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

⑵. 整个过程的中心阶段是发酵,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基中的细菌数目、产物浓度等。

同时,要严格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通气量、转速等发酵条件。

⑶. 若⑥是单细胞蛋白的话,⑥是_____________,氨基酸、维生素属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

254. (•江苏生物•39)紫草素是紫草细胞的代谢产物,可作为生产治疗烫伤药物的原料。

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

下图记录了生物反应器中紫草细胞产量、紫草素产量随培养时间发生的变化。

(1)在生产前,需先加入紫草细胞作为反应器中的“种子”。

这些“种子”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将紫草叶肉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

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

反应器中紫草细胞的生长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影响紫草素产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并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参考答案

(一)微生物的类群

195. C

196. B

197. D

198. B

199. A

 D

 A

 

 

 A

 D

 D

 D

 

 

 

 

 

(二)微生物的营养

 C

 C

 D

 C

210. A

 

 

 

 

211. B

212. C

213. BCD

214. D

215. B

216. C

 

 

 

217. ⑴五自养型⑵①有机物⑶不能必需矿质元素不全

⑷有机物伊红美蓝深紫色⑸琼脂高浓度食盐

⑹依据培养微生物的种类,所需营养物质种类、比例PH调整

⑺细胞膜透性

218. ⑴CO2Ca(OH)2⑵无氧呼吸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

⑶被煮沸过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⑷死亡种子中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⑸未灭菌的试管内壁的菌类、操作过程中带入的菌类、石蜡油中菌类、铁丝网上的菌类、种子表面耐高温的没有被杀死的菌类。

 

(三)微生物的代谢

219. D

2A

221. B

222. B

223. A

224. D

 

 

 

(四)微生物的生长

225. B

226. C

227. B

228. C

229. C

230. C

231. D

 

 

232. C

233. C

234. B

235. D

236. D

 

 

 

 

237. D

238. B

239. D

240. B

241. C

 

 

 

 

242. ⑴J调整对数⑵S0(或零)B(或减少)

⑶降低(或减小)营养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

243. ⑴异养需氧型次级⑵对数个体的形态生理特性

⑶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

244. ⑴目的菌选择⑵化合物A异养需氧型

⑶减少增加⑷划线

⑸定期取样细菌数目的对数⑹灭菌

(五)发酵工程简介

245. C

246. D

247. C

248. B

249. B

250. D

251. C

 

 

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