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0947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docx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

关于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

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

例如,偏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造成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充斥高中教学。

集中录取制度取消了高等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受教育者的选择权,限制了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降低了高等教育的竞争力。

一些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

不少地方政府将高考升学率视为政绩,形成单一的分数评价和升学率导向,致使基础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弊端严重,造成对学生身体健康、道德品质、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伤害,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面临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的教育竞争已经发展为教育改革的竞争。

同样具有儒家教育文化传统的东亚国家和我国台湾省纷纷改革大学招生考试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逐渐宽松,公众对高等教育的选择性逐渐加强。

不失时机地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对于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多样化的适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开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考制度改革影响面大,专业性强,面对复杂的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困难不难想象,但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需要坚定改革的方向,通过理性、建设性、渐进性的方式,用改革的实践推进改革,使高考改革走出困境,将现在“最不坏的高考制度”,最终改变为“最好的高考制度”。

  二、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

  本高考改革方案以“受教育者的权利”为出发点,构建新的考试与招生制度。

其基本价值包括:

  1、以学生为本。

扩大考生选择考试与高校的权利,尊重和保护考生的个性。

改变一张试卷考所有学生、所有学校按照高考分数的单一标准录取考生的情况,促进考试和选拔方式的多样化、多轨化、弹性化,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实现一名考生可以同时获得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以学生的自由选择权来推进高校竞争。

  2、保障并促进教育公平。

保持和发扬高考制度的公平价值,通过考试立法和一系列制度建设,规范招生考试秩序,保障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享有大致相同的接受高等教育以及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3、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

通过高考考试改革和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使得高校能够录取到所需要的学生,为高校办出特色创造条件。

同时,需要推进高校管理制度改革,构建校内学术民主的管理制度,公开、透明的招生录取制度,树立高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保障扩大高校自主权的改革。

  4、规范各级政府与学校行为,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

制订《考试法》以规范各级政府与学校的教育行为,改变对中学和教师的升学率评价。

通过采取以能力为导向的多样化的考试选拔方式,引导中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减轻学业负担。

  改变单一的分数标准,形成包括考生的各科学习成绩、活动表现、身体与艺术素养、教师评定与推荐等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是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高考改革最大的难点,需要在充分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伴随社会法制环境和道德环境的改善,逐渐分阶段进行。

  三、高考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

  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设想是:

以扩大考生的选择权、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为核心,建立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多轨道、多样化的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实现考生自主选择考试、自主选择学校、多次录取机会。

基本描述是:

“统一考试,分层多轨,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公平公正”。

  

(一)考试制度改革

  1、改革传统高考,实行多轨道、分层次的统一考试

  实行多轨化和分层次的统一学科知识考试。

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以及不同的学科,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

  学科考试科目可分为多种组合,例如普通文科、普通理科、工程技术类、生物医学类、商科和管理类、艺术和体育类,等等。

每科考试内容区分不同难度,例如语文1、语文2、语文3;数学1、数学2、数学3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与能力选择不同类别、层次的考试。

学科知识水平考试的有效期为一年。

  科目与层次组合的示意图如下:

  高考科目组合示意图

 

研究型大学

地方性院校

高职院校

普通文科

语文1

英语1+社会1

数学2

语文1

英语2+社会2

数学3

语文2

英语3

普通理科

语文2

英语1+科学1

数学1

语文2

英语2+科学1

数学1

 

工程技术

语文2

英语1+科学2

数学1

语文2

英语2+科学1

数学2

语文2

英语3+科学2

数学3

生物和医学

语文2

英语1+生物、化学

数学1

语文2

英语2+科学1

数学1

 

艺术和体育

语文2

英语3+社会2

语文2

英语3+社会2

语文3

英语3

注:

课程标号为难度系数,1为最高。

  这一改革增大了考试的选择性,避免了一张试卷考所有考生的粗陋,有利于考生扬其所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考试科目。

也有利于提高高校和学科招收人才的“精准性”。

还可以改善对高中教育的引导,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制定学习的策略,而不是在同一个跑道、一个标准下竞争。

  2、举行“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

  增加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测试”。

“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的内容以考察学生基本的分析、判断、逻辑思维等能力为主,类似于美国的SAT考试,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评价,作为考生申请高校自主招生的门槛条件。

学业水平测试可每年举行3次,有效期为两年。

  

(二)录取制度改革

  探索多元化的录取方式,包括“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模式、“统一学科知识考试+集中录取”模式、自主考试等不同模式。

  1、“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985高校和211院校,主要对象是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

高校提出“全国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作为申请门槛要求,对达到要求的申请者进行面试,结合申请者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综合表现,自主录取学生。

考生可以申请多所学校,同时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

被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学科知识考试。

  2、“统一学科知识考试+集中录取”模式

  这种模式即为现行高考录取模式,不同之处是对考试进行多轨化和分层改革。

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何种层次的考试,学校也可提出考试科目与层次要求。

这种模式适用于部分211高校和地方本科院校。

  3、自主考试模式

  这种模式完全由高校自行确定、选择考试方式,自主录取学生。

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

  四、高考改革的配套措施

  高考制度改革是整体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需要进行缜密的整体设计,在试点的基础上分步推进,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1、制订《考试法》,将考试招生纳入法制轨道

  加快《考试法》制订,以法律形式明确受教育者的考试权益,明确政府、考试组织机构、大学、中学在考试、招生中的权利与责任,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追究政府、考试组织机构、大学、中学在考试招生中弄虚作假、侵犯受教育者权益的法律责任。

  2、推进高校管理改革,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公信力

  需要通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高校自主招生的公信力,降低自主招生导致高考腐败的风险。

  首先是信息公开。

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信息公开极其有限,公众难以进行监督,从而对自主招生充满质疑。

全部、全程公开自主招生的信息,可以有效打消社会的疑虑。

为此,需要建立高校自主招生信息公开机制,以及中学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同时,需要在大学实行学术本位管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减少行政因素对招生等教育事务的干涉,减少招生过程中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建立问责机制。

无论大学还是中学,发现弄虚作假的,要公开揭露,并承担相应责任,取消有关的资格和招生权利。

  3、构建不同类型教育的“立交桥”

  与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对应,高校应推行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探索沟通不同类型教育的“立交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服务体系。

  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可打破上学时间局限、学科与专业局限、学校局限,扩大学生选时、选课、选科、选师的自由。

不同类型教育的“立交桥”,可打破高校之间的壁垒,通过课程认证、学分互换等制度,形成学生可以在研究型大学与其它大学、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之间流动的通道,以及灵活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多种形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自由”,并减缓一次性高考的压力,促进高校教育竞争。

  4、实行高考报名社会化

  实行高考报名社会化。

考生直接到户口所在的派出所或居委会报考,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直接发送给考生。

此举可以将高考结果与高中学校隔离,使得地方政府难以按升学率对学校进行精确排名。

  5、改革考试加分政策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理目前的各种高考加分政策。

原则是尽可能地减少加分项目,必须保留的应降低分值,以保障全体考生公平地参与高考竞争。

今后,地方行政部门不得自行增加加分项目,如需增加需经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6、均衡研究型大学生源分布,保障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

  改变国立的研究型大学招生本地化的弊端,扩大人口大省和西部地区的招生名额,逐渐均衡各地考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

  保障农村学生公平接受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机会。

参照发达国家的有关做法,可规定国立重点高校录取农村生源的比例(例如不低于30%),在自主招生中对农村家庭学生实行同等分数情况下优先录取或对农村家庭学生加分,弥补农村学生因基础教育质量所造成的与城市学生的差距。

  7、降低英语分数权重

  目前多数省份高考科目中,语文、数学、英语3门主课的分数,满分均为150分。

有必要降低英语的分数权重,例如改为满分100分甚至80分,从而恢复母语教育的核心价值,并减少英语成绩对农村学生的影响。

  待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在6月初的统一高考中取消英语考试,实行一年多次的英语等级考试,成绩保留两年。

不同高校可指定所需的英语分数。

  8、培育中介组织,提高考试服务质量

  由国家和地方教育考试中心提供考试服务,是现阶段保障考试权威性的需要。

从长远看,考试机构应更加专业化,并通过专业组织之间的竞争,提高考试技术、测量和评价水平。

可通过培育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实现考试机构和考试的社会化。

  五、高考改革的具体步骤

  高考改革可以采取“放开两头、稳住中间、逐步渗透”的方式,以985高校、高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和艺术类高校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所有高校的自主招生。

  高考改革的推进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0年——2015年)

  

(1)推行多轨化、分层次的学科知识考试改革

  对现行高考实行多轨化改革,打破所有考生考一张试卷的格局,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科和层次,高校在录取中可自主提出学科和层次要求。

  

(2)制订“学业能力水平测试”方案并开展试点

  由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制定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的方案,并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试点。

  (3)扩大985高校自主招生

  目前实行的高校5%自主招生,考生的选择权十分有限。

自主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应该朝着考生可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的方向,通过增加考生选择学校的权利,加强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的竞争。

  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可采取两种方式推进。

一是实行高校联考,比如985高校联考、211高校联考,在联考基础上对考生进行面试考察。

自主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

  二是采取“统一学科考试+自主招生+集中录取”的模式。

在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尚未推行之前,以统一高考成绩作为申请门槛,高校再分别进行自主招生。

高考成绩公布后,高校提出申请成绩要求,6月底至7月底,进行自主招生录取。

取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零志愿”,考生可以平行申请4所学校,并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

由高校进行确认后,将余下的招生名额投入集中录取。

集中录取阶段采取原来的填报志愿方式。

这种方式,用高考成绩保证基本公平,多张录取通知书扩大考生的选择权,学校两次录取,提高了资源配置率。

  (4)地方本科院校采用传统方式招生

地方本科院校的录取,仍采用集中录取方式,即学校提出考生考试科目和层次要求,学校根据考生考试成绩与志愿,依次投档、录取。

(5)高职高专多种形式的自主招生

  各地高职和专科院校,可根据不同情况自行确定考试和录取方式。

例如可选择:

(1)在高三会考成绩基础上的自主测试和申请入学;

(2)有关高校联合举行学科知识水平考试,然后自主招生;(3)参加全国统一的学科知识水平考试,然后自主招生;(4)办学质量优良的高职学校,可实行自主考试、自主录取。

  2、第二阶段(2015年——2020年)

  全国学业能力水平考试、学科知识考试并存,985高校、211高校学校可以采取“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式,以全国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申请门槛成绩,自主录取学生,逐步扩大自主招生的比例。

完成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集中高考。

  高校可自主确定以何种方式,包括多次“学业能力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或者“自主招生+集中录取”等,进行多次录取。

高校实行学生可以拿到多张录取通知书的自主招生,必然面临教育资源无法一次充分配置的问题,而采取“自主招生+集中录取”的方式,可以通过多次录取,使教育资源有效配置。

由此建立多次考试、多次录取的招生考试格局。

  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以学科考试、集中录取为主,尝试向自主招生方向发展。

  3、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

  建立起多次考试、多次录取、自主招生、多元评价的招生考试新格局。

高考制度改革与发展-专家谈

 对于三十年来高考的意义与功过,全社会已经有了充分的共识。

而在全国高考改革全面推进的形势下,高考制度的发展走向,成为目前有关高考话题中的最核心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鸣。

2007年8月,在江西南昌举行的第五届《考试研究》编委会暨“高考改革与发展讨论会”上,与会的教育专家学者总结三十年来高考的经验,对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意义、功能、社会背景、改革目标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并对时下有关高考改革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辨析。

本刊现摘要刊登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以此作为对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的纪念。

  杨学为 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

  现在对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的纪念这么热烈,代表着全社会对高考的高度关注。

而总结三十年中高考实施的经验、搞好当前的高考改革,既是对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核心问题。

怎样评价当前的高考改革,现在社会上百家争鸣。

但其中有两点共识是被各方面普遍接受的:

一、反对取消高考制度,坚持进行统一考试。

二、现在学生的负担过重,希望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

  现在各种高考改革的设想和方案分歧很大,我认为如何确定高考改革的方案,首先要对高考所处的环境和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高考改革方案。

我认为现在高考制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学和中学对高考的要求不同,基础教育要求高考对中学教育有好的引导作用,而高等教育则要求高考要根据大学的要求选拔人才。

实行中学毕业会考,将高考与会考分开,就是希望将把针对中学的评价和针对大学的评价分开。

而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

我主张在存在中学独立评价制度(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的前提下,高考制度应主要针对对大学选拔人才的要求。

  建国以来,决定高考政策的主要标准是有利于“四个现代化”。

现在我国提出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相应地就必须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衡量高考的主要标准。

以此为标准,当前的高考制度中考查学生的共性太多,而考查学生的个性太少。

高考是考查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没有共性就没有统一考试,现在高考的3+X考试形式中,3是共性,X就是个性。

现在高考统一考试的优势是公平,但有个性的学生的确可能被忽视。

现在高考制度的症结是对个性的考查不够充分,而高考改革的主要关键是解决好考查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高考制度从广义上讲包括考试制度和录取升学制度,高考中对个性考查少,也因为高校录取制度缺乏层次,缺乏多样化的录取方式。

  目前的高考改革往往把重点放在减少科目、减轻学生负担上。

但在目前各种社会差别较大的情况下,不可能单纯依靠高考改革解决缓解学生竞争、负担的问题。

我主张在重视高考改革的同时,要走“立交桥”,发展自学考试、职业教育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竞争。

  刘海峰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今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中国的“高考年”,全国媒体对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纪念及对高考制度的讨论风起云涌。

对高考的纪念回顾已经很充分了,更有意义的是对当前高考改革的讨论。

  我认为当前的高考改革讨论中存在着几个误区。

比如有些观点主张高考报名实行社会化。

但在社会大众普遍追求升学率、追求进入名牌大学的情况下,高考报名社会化对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没有太大意义。

在现在以学校为报名单位的情况下,统计全面的录取统计数字,同样不存在困难。

又如有些观点认为高考单纯依靠分数作为衡量标准不公平。

但不依靠分数衡量,会更不公平。

现在提出的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往往客观上只是更有利于社会、经济条件更优越的阶层。

这说明在现实面前,很多理想化的理论都是很苍白的。

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高考体制的现实。

现在的高考改革探讨必须立足于现实去追求理想,而不应用理想代替现实。

  在高考改革讨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

高考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高考要改成什么样?

对此,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有些观点认为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各高校单独招生是不现实的。

现在很多人讲高校单独招生,往往以近代的高校教育为例。

但民国时期,各高校全国招生才一万多人,一般只在省会城市才有考点,学校和招生数量少,必然是单独招生。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学校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求各校联合招生,把具有共性的录取标准结合起来,以达到招生的公平、高效和具备可比性。

在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不可能全面实现高校单独招考,但可以小范围的高校单独招考作为统一高考的有益补充。

  现在很多的高考讨论,都是单边论证,只说现行的高考制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需要改变,但对更合理的替代制度并没有可行的设想,并不能保证改革后对大多数考生更有利。

还有一些讨论,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发表的看法很激烈,但不符合实际。

比如有人说统一高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实际上统一高考与计划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俄罗斯在实行市场经济后,现在就又实行了统一高考。

还有人说,高考导致了过度竞争。

实际上,在高度甚至过度重视教育的社会环境下,教育选拔中必然会出现激烈的竞争,东亚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等,莫不如此。

  中国是考试大国,也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中国的考试制度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国情,不可能照搬其他任何国家的模式。

因此,对高考改革,要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长远规划,渐进推行。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副主任、教授

  高考存在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高考需要改革也是社会的共识。

现在教育的缺陷,已经对学生的就业及学校、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高考改革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

  我认为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应是通过改革高考制度提高国家教育制度、尤其是高教制度的效率。

考试本身就是提高教育效率的工具,当初恢复高考的目的也就在于提高教育的效率。

现在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创新意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出的毕业生与实际工作所需相脱节。

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选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掌握核心技术、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

  现在的高考改革中,统一考试不可能取消。

在目前中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下,只能依靠统一考试来保证公平。

在现在的高考中,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教师对学生的选拔没有发言权,这是不合理的。

我认为高考改革应在选拔中给教师以应有的发言权,但同时要与统一考试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改革之路。

  张远增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

  现在对高考制度的很多评价往往是就事论事、本位主义的,只是就高考论高考。

这是高考改革讨论往往进入误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讨论高考改革,关键是认清高考本身的功能和意义,认清其是高校招生选拔机制中的一个环节,还是全部内容。

我认为研究高考改革主要应从公共政策方面着眼,而不应单纯局限在技术细节上。

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层面的问题,当前高考改革是应着重公平还是应着重效率,取决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是追求公平还是追求效率。

制度环境的本质出发点在哪,这才是高考的源之所在。

高考改革不应仅仅着眼于考试形式本身,而应着眼于高校招生考试选拔制度的全局。

  现在的高考制度对于我国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已经不堪重负。

从公共政策角度来讲,高考承担的功能是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去大学,高考的功能应回归大学本位。

这需要国家公共政策层面的设计,而不仅是高考自身形式的改变。

  王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研究员

  在现阶段,关于高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高考的主要功能还应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为高校招生服务才是高考的基本立足点。

不应对高考赋予中学学业评价、减轻学生负担等太多的功能。

  在高考改革中,对高考技术方面的问题和与高考相关的招生问题应区别解决。

与科目设置等高考自身的技术问题相比,高考中的招生录取问题更为核心。

在高考中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全面衡量,这不是高考形式本身的问题,而是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问题。

高考只能解决知识、技能方面的衡量,其他方面的衡量则不是单靠高考所能解决的,而应依靠全面的多元评价机制。

  现在对高考评价时,应区分是高考这个工具中存在的缺陷,还是高校录取时仅以高考为依据导致的问题。

考试题目等技术性问题是考试本身的问题,而招生录取则是公共政策问题,不是考试制度本身所能解决的。

  高考改革的方向应是向高校自主招生发展。

但高考还应该坚持统一考试,采取高校自主出题考试的国家几乎是没有的。

值得研究的是高校录取时采取什么方式、高考成绩在其中占多大比重、怎样与其他多元评价方式相配合。

  在教育大众化时代,高考的社会环境与恢复高考时有很大的差异,高考的内容和招生录取方式也应相应改变。

现在,教育和高校已出现了分层,不可能依靠单一方式来招生选拔。

对于北大、清华、复旦这类名牌院校,自主面试招生有益于其选拔所需的人才,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但全面推广是不现实的;对大多数中间院校还是要依靠高考来招生录取,高职、高专类学校则可以依靠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来招生。

  现在教育考试立法滞后,考试改革与建设缺乏法律基础,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漆书青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高考是为高校招生服务的,是一种校外考试制度。

校外考试制度不仅是教育制度,更多地是一种社会制度。

作为一种校外考试制度,高考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