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0720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docx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

《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作业

寿阳三中赵翠玲

第一章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

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教育反思是教师基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

教育反思不仅仅被视为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还可视为一种写作的文体,它把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评判活动记录下来,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反映,也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科研范式,相对有关教育行为来看,它具有明显的独特之处。

(一)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

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既是一种学校本位的研修途径,更是一种教师本位的教学研究,其研究内容指向研究者自身的生活史。

教师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进行回顾和分析,找出困惑和不解,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和完善,继而将之重新付诸行动。

与其他科研方式相比,教育反思强调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性为基础。

正因为这一特点,教育反思可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可以在教师群体中广泛推广。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遇到的大量教育教学事件,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源不断的素材。

由于教育反思的对象是教师亲历亲为的事件,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进行一种事实性、情境性和过程性的研究,因而不会出现以往教育研究中教师“失语”或“模仿”的现象;教师有自己能捕捉到的真实的教育科研课题,不会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某些硬性指标而不得不为之的现象。

他们可以从自己的亲身教育教学实践中捕捉灵感,以某一堂课、某一单元的教学或教育中的某一偶发事件,甚至以自己与学生的某一次对话作为教育反思对象,也可以以学生一个学期、数年的成长史或以教师本人的成长历程为研究对象,用敏锐的眼光去探索这些外显行为本身,以及行为背后的观念或价值,从而促进教师本人快速成长。

(二)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师行动意义为目的

教育反思是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以自己为研究工具,进而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一种研究范式。

它所追求的是对教师行动意义的探索,强调“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

在进行教育反思时,教师并不是以专业研究者的身份,而是以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身份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做的是自己的研究,研究的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反思把行动与研究和谐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出行动研究的“通过教育”研究教育的特性。

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动力来自于对高效、优质教育的追求,来自于自我成长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体系。

(三)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策略的桥梁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称得上科学的教育理论,必定有其实践的价值,能够转化成为学校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教师教学的方式与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能力的实践状态和操作体系。

但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理论似乎并未发生过多大的作用。

其主要原因是: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阻隔或脱节的现象,通畅的渠道尚未形成。

一方面,有些理论工作者热衷于在象牙塔内制造新的理论与模式;另一方面,一线教师在工作中较多地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较少思考课堂教育教学事件背后的原因,对教育理论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缺乏认真思考。

因为,在他们看来,理论是他人创建的,是高高在上、远离实践的“阳春白雪”,对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没有用或用不上的。

正因如此,一线教师普遍存在轻视理论学习的现象。

现在,提倡教师的教育反思,就是试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教师在实践中把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自觉实践行为。

因为,教师的教育反思是一种为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而进行的反省、思考和探索,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即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自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将普遍性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改进和提高。

有关研究表明:

通过写反思日记,185%的教师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能够深入思考教学中的理论问题,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理论水平”;“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促使自己形成一种大教育观,站在理论的层面去看待教学活动,从而跳出了‘小我’,着眼‘大我’,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师转变自身定位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积极地旁观,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次性整体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在调控课堂的时候,尊重学情,调控教学非一日之功,没有丰富的课堂实践经验,常常会被个别学生牵制,偏离讨论的主题,耽误了时间,弄巧成拙。

课后及时反思,交流课堂感受,分享教学成功的喜悦和寻找失败的解决办法,对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磨练高超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二)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

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也加大了,使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更具个人色彩。

有个性的老师一定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学生,有创新的老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课堂生动起来,快乐起来,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

如果不具备挖掘教材潜在内容的能力,不具备开发新课程的能力,不具备课程整合的能力,不懂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切实际地设定教学目标,勉为其难,学生是很难配合默契的。

因此教师课前的准备不仅要充分,更应该适合。

要通过个人反思、年级组老师共同讨论、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

(三)教师必须认真反思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

过去在条件艰苦的时候,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挂图,加上老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学会”了就行了。

但是,学校教育的滞后性使这些传统教育下的“高才生”很难适应社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遭到教育学家的批判,也刺痛了教师的责任心。

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众多,但是多则惑,教师必须反思应该如何教学生“会学”。

知识模块教学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系统性,注重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观点,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唯一性,笔试的开放性试题比较客观地考查了中上等学生的水平,这是令人欣喜的。

但是随着“双基”训练的时间缩短,我们也发现有些具有聪明头脑的孩子却成为“别字大王”,动笔的时候心浮气躁,笔迹毛毛糙糙,导致自己犯不该犯的错误,缺乏严谨的态度,不刻苦,自尊心过强而耐挫力很差。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但是光有方法却不能有效运用,就会像龟兔赛跑一样,半途而废的兔子失败,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胜利。

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不是一无是处!

它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所以无论对我们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方法都应该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教师反思主要是一种个人的内省行为,需要个人的自觉、自为。

当这种自觉、自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后,不需要从外部施加影响,就能使一种理想的行为得以持续。

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形成一种教师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

“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

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

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

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地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

“经验+反思=成长”。

具体来说,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

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

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

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例如:

在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

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

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

学生是否在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

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或许,教师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L.斯腾豪斯(L.Stenhouse)曾明确地指出: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

”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

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

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

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境。

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

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

因此,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

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

如何反思?

目前,教育改革者(包括课程教学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

一是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二是改革最终落脚点在课堂上。

无数研究表明,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实践”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

教师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的,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体现了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学校领导,每学期除要求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求每位教师及时撰写教学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也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反思的策略可以从教学环节、教学行为、教学问题和教学评价四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学四大环节反思策略

我们通常将教学环节分为: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大方面,通常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的。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的回忆或再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的领域。

情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和令人满意的顺序的形成。

动作技能目标包括对材料和客体的某种操作或运动技能的领域。

课堂目标多元化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特征,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发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就是教师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过程,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水平是教师成熟度的一种标志。

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3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各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又要不拘泥于模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清楚事物的规律,使学生通过模式能够掌握规律,并进一步探求新知识,获得新技能。

其次,根据教学模式,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策略,通常的教学策略有三类:

以教师为主的策略,如讲授法、谈话法和演示法等;以学生为主的策略,如自学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以教育活动为主的策略,如说理法、陶冶法和锻炼法等。

上述教学策略既可单独运用,又可综合运用。

再次,多媒体的配置和合理使用。

一节课中不必同时使用许多种教学媒体。

但所选用的媒体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功能,做到用足用活。

每一种媒体均有其长处和短处,关键是使用者能否扬长避短。

最后,重视课堂的引入和结合。

一台好戏演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

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

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

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

(二)教学三大行为反思策略

这种设计策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来进行分类的,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

1教师教的行为

(1)显示行为。

包括讲述行为、板书行为、音像显示行为和动作显示行为。

讲述行为主要有:

语音准确、词语恰当、语言清楚、语速适中。

板书和音像显示行为主要有:

板书布局的合理性、板书的适时性和根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特点、媒体的功能与特点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显示媒体或媒体组合。

动作显示行为主要有:

选择恰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

(2)对话行为。

包括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

问答行为主要有:

问题清晰,针对性强。

讨论行为主要有:

确定并精确表述有待讨论的主题。

科学、合理地划分讨论小组,帮助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

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适时地做出简短的阶段小结,并对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3)指导行为。

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

2学生学的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

注意、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等行为。

(1)注意。

可以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

(2)参与。

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

(3)交往。

可以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4)思维。

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

在观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

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时,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

(5)情绪。

在课堂上感受到他们张扬的活泼生气,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

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还可以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来调控,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有独到见解。

3师生互动行为

①接纳学生的感情;②表扬或鼓励学生;③接受或采纳学生的意见;④提问;⑤讲授;⑥给予指导;⑦批评或维护自己的权威;⑧学生应答反应;⑨学生自发提问;⑩安静或混乱。

(三)教学三个问题反思策略

这里的教学问题是指从学生、听课教师和自我反省的三个角度进行的反思策略。

1学生的角度

一般来说,学生课后的情绪、作业的正确程度、后续课中对前一课知识的再现程度,都能反映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都能找出上一节课存在的问题。

另外,也可以找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访谈,在访谈中直接寻找问题进行反思。

2听课教师的角度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笔者认为,上公开课固然重要。

然而评比公开课更重要,不管是对执教者还是听课者,其收获更大,在评课中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

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

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来但不进行批评。

当你刚完成教学公开课后,一场评比课对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尤其是来自一个教研组同行的评价。

从这些观点中,你会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寻找出反思的问题。

3自我反省角度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自己的录像看不下去,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毫不夸张。

“我的手放得多难看!

”“我的话真多!

真啰唆!

”“这个问题怎么可以这样提问……”自我反省等于自我教育,而且心服口服,纠正的速度很快。

所以,建议给教师分阶段拍一些教学录像片。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或教师把自己的讲课情况录音,课后再来好好听一听。

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教师的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成熟。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与时俱进。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途径。

让我们都成为善于反思的教师吧!

(四)教学评价反思策略

交流比较反思策略就是经常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如通过学生反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可以展开与同时期教师之间,不同教师同一教学内容之间,不同教法之间;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通过交流比较反思,发现自己教学理念上的欠缺,找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明确教学效果上的差别。

借他人反馈反思策略,这是借评教的对象、同行、领导等进行反思,可以搞调查问卷,通过学生、同行、家长的问卷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需要在哪方面应该改进?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还需要增删哪些?

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在活动安排方式上有哪些建议?

教学进程是快是慢,课堂组织是否适应学生发展?

教师教学质量如何提高。

通过反馈,教师可调整自己的教学,进行理智的思考,研究改进。

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1从学生眼中反思

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是教师生涯中令人称奇的因素之一。

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是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

每当我们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时,总能了解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同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理论的各种观点和见解,而且更应该以一种顺应的态度学习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反思和检查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生成顿悟、直觉、灵感、智慧、想象等多元开放的思维,以改善未来的行为。

其次,使用“批判事件调查表”,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每周反馈意见和建议。

该调查表是美国著名教授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等人极力倡导的一种做法,包括“最吸引人的时刻”、“最淡漠的时刻”、“最恰当的行动”、“最困惑的行动”、“什么最令你惊奇”五方面描述。

教师汇总学生的描述后,及时作出对“批判事件”的回答。

回答的内容即是教师反思后的结果。

其优点表现为:

批判事件调查表中的叙述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而未加过滤的学生体验,这些叙述未受到师生之间权利机制的扭曲,有助于教师及早地发现课程中需要努力解决的任何问题。

有助于教师经常了解学生的观点、反应和情感并让他们公开表达出来,在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还可以鼓励学生成为反思型学习者,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诊断、反思和改善。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大家分享。

英语教学反思

回想一下上学期自己在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各项其他日常工作中,还是有一些收获和进步的。

在教学方面,我个人认为从备课,导学案的编制,以及导学案的使用,新课堂模式的操作,各环节,都能按照新课改的理念以及学校的要求进行操作。

这学期带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比七年级的内容要丰富的多,涉及的知识面更广,知识的信息量更大,难度当然也就更大,那么对老师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了。

老师需要更加全免详细的备课,预设各种课堂可能出现的环节,各个知识点的质疑补充,以及可能引申到的拓展,都要充分准备。

从整体上来看,我个人认为这学期的授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赛课过程中获得优质课。

赛课不仅让老师得到锻炼,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自信心和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赛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也不是说优质课就完美了。

我的课在一定成都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比如最大的缺陷,上课的时候讲话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有些学生听不懂或者听不清楚,这个比较难改,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放慢速度,口齿清晰。

还有时间把握的一直不是很好,以后我要严格按照预计时间严格执行导学案,把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

   在班级管理方面,从整体来看,班级纪律表现的还不错,基本上没有犯啥大错误,各方面的工作都能按照学校的指示,按照领导的安排,井然有序的开展。

在学习成绩方面,整体成绩还比较稳定,年级前十名的学生能稳定在三人左右。

对于几名优生的培辅工作做的比较到位,中等生能稳中求进,后进生相对来说也能尽自己所能学习。

在卫生方面,卫生打扫的还不错,只是保持的不是很好。

一方面是学生打扫过后自己班级学生没有保持卫生的习惯,另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他班同学不注意保持。

这学期的寝室卫生相对来说有点糟糕,寝室卫生以及铺面弄的都不是很好,杂物有乱摆乱放现象,值日生也有拖拉现象。

在课后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