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0371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

《《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docx

《感染与免疫》教学大纲

 

《感染与免疫》

教学大纲

(供本科五年制、本硕七年制学生使用)

 

汕头大学医学院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病原学教研室、药理教研室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0.6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的现代概念;掌握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组成和特点,掌握免疫的基本功能。

2.熟悉克隆选择学说的概念。

3.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发展近况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1.免疫基本概念:

免疫的含义,免疫的功能,免疫学的分类。

2.免疫学发展简史(经验时期,初盛时期,飞跃时期)。

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区别,天然免疫的组成,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征。

4.免疫学研究的范畴,免疫学的分支。

5.免疫学在医学和生物学的地位以及目前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免疫组织和器官(1.4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

2.了解T细胞、B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的发育、分化、成熟过程;

【教学内容】

1.免疫器官概述:

2.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腔上囊),

3.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

4.三级淋巴组织(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和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5.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及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抗原(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抗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免疫原,半抗原,以及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

2.熟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及其在临床的意义。

3.了解抗原的分类,熟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4.掌握有丝分裂原、超抗原及佐剂的概念及了解其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1.抗原,免疫原性及抗原性,免疫原和半抗原的概念;

2.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抗原表位定义、类型、抗原表位的影响因素、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表位-载体效应等;

3.决定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

理化特性、宿主方面的因素、进入机体的方式;

4.抗原的分类(按照亲缘关系分、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抗原的来源分类)及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5.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超抗原(定义、特点、与普通抗原的比较)、佐剂(概念、常用佐剂)、丝裂原(概念与主要代表)。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图文并茂,适当结合流程图、表格及实例进行讲解。

免疫球蛋白(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酶解片段。

3.掌握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4.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了解抗体多样性的原理。

5.了解抗体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研究简史,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酶解片段及功能区。

3.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5.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

6.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与抗体多样性;

7.抗体的制备: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讲授,图文结合

补体系统(1.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补体的理化特性。

2.掌握补体系统活化的特点及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3.掌握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4.了解补体活化的调节方式;了解补体受体的组成及生物学功能。

【教学内容】

1.补体系统的发现,补体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补体的理化特性。

3.补体系统的激活:

经典激活途径,MBL途径和替代激活途径,比较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4.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自身衰变,调节因子的作用。

5.补体受体的组成,分布及功能。

6.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溶菌溶细胞,;调理作用;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中和及溶解病毒,炎症介质作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细胞因子(0.4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及共性;

2.熟悉主要的白细胞介素(如IL-2、IL-4、IL-5、IL-6、IL-10)的生物学功能;

3.熟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主要成员及其生物学功能;

【教学内容】

1.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2.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主要活性: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等;

3.细胞因子受体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0.4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CD分子、粘附分子的概念;

2.了解常用CD分子,黏附分子的种类

【教学内容】

1.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的概念,CD分子的概念,常用的CD分子

2.黏附分子的概念,黏附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MHC(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概念。

了解小鼠MHC的命名。

2.掌握人HLA基因座位的组成和分类。

3.掌握人HLA-I类和II类抗原的结构特点、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4.了解人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5.了解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内容】

1.MHC的研究简史,MHC的完整概念。

小鼠MHC的命名。

2.人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I类基因,II类基因,III类基因。

3.两类人HLA分子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4.人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处理及递呈蛋白质抗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

5.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及分型技术:

遗传特点(单元型遗传,共显性遗传,高度多态

性,连锁不平衡),HLA的分型技术(血清学分型,细胞学分型,DNA分型);

6.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与疾病的关系,与器官移植的关系,与输血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演示

免疫细胞(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及其亚群的功能;

2.掌握B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及其亚群的功能;

3.掌握NK细胞的表面标志,NK细胞的识别机制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

1.T淋巴细胞:

膜表面分子,T细胞亚群的划分,T细胞的分化发育与膜表面分子的表达

2.B淋巴细胞:

膜表面分子,B细胞亚群的划分,B细胞的分化发育与膜表面分子的表达;

3.NK细胞:

NK细胞的特征,N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识别机制,杀伤方式,ADCC作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熟悉抗原递呈细胞的类型及功能。

2.掌握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

【教学内容】

1.抗原提呈细胞的类型及功能:

定义、分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与特点:

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非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

2.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过程:

抗原摄取的方式;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基本过程:

内源性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3.内源性与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的比较。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动画文字结合,并有流程图、表格及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免疫应答(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发生场所和基本过程;

2.掌握T细胞、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和效应全过程;

3.掌握TI-Ag和TD-Ag免疫应答的不同特点;

4.掌握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

5.了解体液免疫的效应;

6.掌握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应答的概念和各自的特点;

7.熟悉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以及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教学内容】

1.概述:

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发生场所和基本过程;

2.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B1细胞对TI-Ag的应答特点,B2细胞对TD-Ag的应答特点及基本过程(抗原识别阶段、T细胞与B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分化阶段、效应阶段),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D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讲授,图文结合

免疫调节(1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抗原、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2.了解免疫细胞间的调节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

3.熟悉独特型网络在免疫应答调节中的作用;

4.了解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5.了解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作用。

【教学内容】

1.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2.抗原抗体的免疫调节:

抗原和免疫复合物的调节作用,抗体的反馈调节;

3.免疫细胞间的调节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

T细胞间的调节(TH与Ts间的调节),B细胞

的免疫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NK细胞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

4.免疫网络调节学说:

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学说;

5.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免疫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讲授,图文结合

免疫耐受(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

2.掌握T细胞、B细胞耐受的异同点;

3.熟悉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4.熟悉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及意义;

5.了解耐受维持和终止以及耐受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内容】

1.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现象(天然耐受和获得性免疫耐受现象);

2.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和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

3.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克隆排除、克隆无能、克隆流产等);

4.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

5.研究免疫耐受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讲授,图文结合

超敏反应(3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类;

2.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3.熟悉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4.了解各型超敏反应常见的临床疾病。

【教学内容】

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类;

2.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

3.I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

4.II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

5.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讲授,图文结合

免疫学防治(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过继性免疫的概念;

2.熟悉常见的疫苗、临床常用的治疗性抗体以及过继免疫治疗的方法;

3.了解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教学内容】

1.人工主动免疫的概念、疫苗的种类;

2.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剂的种类;

3.过继免疫治疗的概念、常用的过继免疫治疗的方法(LAK、TIL、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免疫细胞);

4.常用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免疫增强剂:

重组细胞因子(IL-2、IFN-γ等)、化学合成剂(MDP、ISO等)、微生物制剂(BCG、CP等);免疫抑制剂:

微生物制剂(CsA、FK-506等)、化学合成制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生物制剂(抗CD3、抗胸腺细胞免疫血清等)。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讲授,图文结合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0.5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

2.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意义

3.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4.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讲授,图文结合

 

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3.5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熟悉细菌的各种结构、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2.掌握细菌细胞壁和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

3.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分类、常见的生化反应、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

4.了解病毒遗传变异;熟悉病毒的大小、形态;掌握病毒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病毒的培养与增殖

5.熟悉真菌感染的临床类型;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

【教学内容】

一、细菌概述

1.细菌的大小及测量单位、三种主要形态及排列方式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胞质内重要结构.核质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4.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

革兰染色法

二、细菌生理

细菌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规律,细菌的培养方法

三、病毒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结构,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病毒的培养与增殖,病毒的遗传变异

四真菌

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抵抗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讲授,图文结合

感染(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了解真菌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2.熟悉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熟悉真菌感染的临床类型

3.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掌握病毒的垂直传播和持续性感染,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

【教学内容】

1.细菌的致病性:

毒力(侵袭力、毒素);

2.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类型;

3.病毒的感染致病性:

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免疫病理作用等;

4.病毒感染的传播(传播方式与途径、感染类型)

5.真菌性感染:

生物学地位、种类、形态结构、培养特性;

6.真菌致病性:

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免疫性,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抗感染免疫(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机体抗感染免疫尤其是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机制;

2.熟悉并学会针对具体病原微生物分析机体抗细菌及抗病毒免疫机制;

3.了解机体抗真菌感染机制。

【教学内容】

1.概述:

抗感染免疫的分类: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定义,效应机制;

3.机体抗感染免疫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和特异性免疫机制的异同与生物学地位

4.抗菌免疫:

抗胞外菌与抗胞内菌免疫等

4.抗病毒免疫:

强调干扰素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定义、分类、作用机制),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

5.抗真菌免疫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遗传和变异(2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细菌变异现象

2.熟悉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3.掌握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4.掌握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5.了解细菌和病毒变异的意义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结构、毒力、耐药性、菌落的变异

2.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染色体、质粒(质粒特征)、噬菌体、转位因子(概念、种类)

3.细菌的变异机制

(1)突变:

基因突变的规律(突变率、突变与选择、回复突变、转位因子与突变)

野生型株、突变型株的含义

(2)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4.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现象、机制

5.细菌、病毒遗传变异研究的意义

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测定致癌物质、基因工程等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多媒体演示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2.熟悉正常菌群分布、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的含义;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

3.了解医院内感染的类型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微生态学的含义;正常菌群的含义、分布和生理学意义;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2.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失调的主要原因,防治措施

3.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易感因素

4.医院内感染:

分类、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消毒灭菌、隔离预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消毒与灭菌(讲授1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概念

2.熟悉热力灭菌、紫外线杀菌、滤过除菌各自的应用范围及注意点

3.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使用对象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和无菌操作的含义

2.热力灭菌的种类、方法、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3.其他物理灭菌法:

紫外线、电离辐射和微波杀菌法、滤过除菌、超声波杀菌、干燥和低温;化学消毒灭菌法:

消毒剂种类、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细菌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2.掌握病原菌的基本检验程序;熟悉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

3.熟悉病毒学诊断的检验程序;

4.了解真菌学诊断的检验程序;

5.熟悉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

6.了解细菌耐药性在临床上治疗中的形势;

7.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分类,了解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熟悉控制策略;

【教学内容】

1.细菌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检验程序(直接镜检、分离鉴定等),血清学诊断(原理、效价,主要方法);

2.病毒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

3.真菌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直接镜检、分离培养;

4.特异性的预防与治疗:

定义、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概念、常用的生物制品、比较);

5.细菌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和分类(获得性耐药和固有性耐药),产生的机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文字图片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化脓性细菌(2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2.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链球菌的分型;脑膜炎球菌的标本采集及注意点

【教学内容】

1.球菌概述

2.葡萄球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及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不同的分类;致病性:

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3.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分类;致病性:

A群链球菌毒力最强;致病特质;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抗“○”试验;防治原则

4.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与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5.奈瑟菌属

脑膜类奈菌与淋病奈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

病例讨论

肠道感染细菌(2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埃希菌属中的致病株及其致病物质;大肠菌群指数

2.掌握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步骤

3.熟悉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所致疾病;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

4.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1.肠道杆菌的共性

2.埃希菌属:

大多为条件致病;致病株主要有五种类型;LT、ST;大肠菌群的含义和意义

3.志贺菌属:

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病原体分离鉴定的步骤;沙门菌属:

抗原构造与分类、变异;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病原体的分离鉴定;肥达反应;

4.其他肠道杆菌:

克雷伯菌;变形杆菌

5.霍乱弧菌:

形态结构、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副溶血弧菌:

形态、培养(嗜盐性);神奈川试验;所致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

病例讨论

厌氧性细菌(2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等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2.熟悉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

【教学内容】

1.厌氧芽胞梭菌属

(1)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

特异性预防(类毒素、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伤口处理、特异性抗毒素、抗生素)

(2)产气荚膜梭菌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产气荚膜菌与气性坏疽的关系及临床特点)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查;防治

(3)肉毒梭菌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所致物质(肉毒毒素及其致病机制);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致病特点

(4)艰难梭菌(简介)

2.无芽胞厌氧菌

(1)种类、性状及在感染中的作用

(2)致病性

(3)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

讲座

呼吸道感染细菌(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棒状杆菌属的通性

2.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3.掌握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机制和特异性防治

4.熟悉结核分支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

5.一般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

6.熟悉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传播途径及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内容】

1.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排列特点及培养特性

2.白喉杆菌的致病性:

传染源、传染方式及所致疾病;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理

3.白喉杆菌的免疫性(锡克氏试验的原理、结果及判断)、微生物学检查和特异性防治(类毒素及抗毒素的应用)

4.结核杆菌:

形态染色(抗酸性)及培养特点,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及其实际意义,变异性(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

致病物质、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

免疫性(传染免疫与变态反应的关系),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判断与用途)。

微生物学检查(浓缩集菌与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

卡介苗的接种。

5.麻风杆菌:

形态染色特点,致病性(传播途径)与免疫性。

微生物学检查(涂片染色镜检及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的意义)。

防治原则。

6.简介非结核分枝杆菌

【教学方法】

病例讨论

螺旋体、支原体和脲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

2.熟悉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形态、培养和繁殖特点.传播媒介

3.掌握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掌握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4.熟悉常见的浅部和深部感染真菌

5.掌握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和皮肤癣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菌落特点

【教学内容】

1.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致疾病;与细菌L型的区别

2.肺炎支原体:

分布、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溶脲脲原体的致病体

3.立克次体的概念、共同特点与分类;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免疫性;诊断与防治原则

4.普氏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所致疾病的传播方式;外斐反应;恙虫热立克次体:

所致疾病的传播方式;血清学诊断

5.衣原体的概念及共同特征;致病性;免疫性

6.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方法;肺炎衣原体:

致病性

7.螺旋体的概念、分布、种类;梅毒螺旋体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及传播方式;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钩端螺旋体:

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检查方法

8.皮肤癣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

呼吸道病毒(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