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为民抒情.docx
《以人为本 为民抒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 为民抒情.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人为本为民抒情
以人为本 为民抒情
有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至今已近一年。
回味胡总书记的讲话,学习他担任总书记后关于文学艺术工作的一系列论述,备感亲切,深受鼓舞,感悟良多。
胡总书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将文艺事业提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明确指出了文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并对“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需要把握的原则,特别强调文学艺术要以人为本、为民抒情。
他的论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对文艺事业的指导价值、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都是巨大的。
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努力实践,做伟大时代的歌手、人民群众的知音。
文艺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般的紧密联系。
“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不仅是党中央的号召和希望,更是激励和鞭策,也是伟大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期盼和要求。
文艺的人民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传统的“仁爱”、“民为贵”等民本思想,深深影响着文艺的发展,也成就了许多文艺大家和不朽之作。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更是将文艺的人民性作为进步艺术,特别是社会主义艺术性质和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定。
毛主席当年在《讲话》中就鲜明地提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直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大力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今天,在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基础上,胡总书记对坚持文艺的人民性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明确具体的要求。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把握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最深刻根源,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
鲁迅在谈到革命文学时曾说:
“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革命人做出东西来,才是革命文学。
”毛主席指出: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解决好“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
小平同志说: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
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真正的人民性的文艺是来自人民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文艺,是属于人民的文艺,是激励人民前进的文艺。
文艺工作者来之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艺术的“自我”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笔为民所执、文为民所作、艺为民所献,才能充分发挥文艺在新时期催人奋进的教育作用。
必须担当时代使命,关注人民命运,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时代是文学艺术生存的土壤。
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时势造就英雄也催生作品。
没有资本主义的兴起,就不会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世俗文化的热潮,也不会出现像莎士比亚这样的戏剧大师;没有大唐的盛极而衰,就没有我国诗歌的鼎盛,就难有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
恩格斯在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说: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变革、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一个需要也是能够产生伟大作品的时代。
时代和人民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创作富有时代精神、真正为人民所需的优秀文艺作品,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进步的和伟大的文艺作品无不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强大的感召力和最广大人民的心意愿景。
陆游和辛弃疾的爱国诗词,激励了多少代人的爱国热情?
人民至今仍在吟咏着他们的诗篇;鲁迅的战斗檄文,感召了许多热血青年投身革命队伍;一曲《春天的故事》,沸腾了无数改革者的满腔热血;一支《走进新时代》,激发了中国人民现代化建设的万丈豪情。
胡总书记在2004年9月8日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贺信中指出:
“优秀文艺作品具有激励人心、感召社会的强大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征程上,广大文艺工作者担负着讴歌时代精神、塑造美好心灵的光荣职责。
希望大家深入火热生活,焕发创造激情,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描绘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灿烂画卷,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精品,努力为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身处这如诗如画的美好时代,我们更应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勇立潮头,把握重点,激发创作热情,履行神圣职责以生动的笔触、优美的形象、多种形式,着力讴歌时代的主旋律,尽情抒发人民群众的心声。
古人尚知“文以载道”啊!
当今的文艺工作者如果使命感不强,仅是为艺术而艺术,缺乏时代精神和深厚内涵,其作品定难引起共鸣;一味吟“小我”之声,最易堕落为没有代表性和生命力的矫情;即使风骚一时,也终是昙花一现。
身逢伟大时代,我们应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感,关注时代风云,把握历史机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敏锐而深刻地捕捉时代气息、人民需求,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挖掘艺术创新的丰富矿藏,汲取诗情画意和艺术灵感,以新颖的艺术形式、精湛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表现党领导下人民的伟大创业史和复兴史,反映现代化实践的主流,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塑造引领改革潮流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者和建设者形象,以鼓舞人、引导人、武装人、塑造人的要求,创作符合时代和人民要求的精品力作。
必须紧贴群众、亲近人民,真正植根于艺术创作的沃土。
胡总书记说:
“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存在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中。
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
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人民的创造实践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令人感奋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舞台每时每刻都产生着五彩斑斓的素材,人民为文艺创造提供着丰富营养。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惟一源泉。
生活的馈赠源源不断。
生活铸就文艺家。
文艺工作者应当热爱生活,热爱人民,获取奋发的动力;应当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获取切身的感受;应当体验生活,贴紧群众,获取不竭的源泉;应当发现生活,亲近人民,获取美好的典型。
当今时代发展迅速,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必须走出陶醉于自梳羽毛的“象牙塔”,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活面,对过去熟悉了的生活,要结合今天的时代精神不断去发掘它的新意,而对那些已经发生了变化自己还不熟悉的东西,更要努力熟悉它、认识它。
创作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书斋闺房。
文艺如果脱离社会,过于热衷于“自我”,一味滑向所谓纯艺术,最后一定走向颓废衰弱。
六朝文学就是教训。
文艺工作脱离人民的需要,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市场;脱离群众的实践,就会失去创作的土壤。
社会主义文艺要真正和人民心连心,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多方面、丰富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代表人民、服务人民,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文艺工作者施展才华、攀登人生和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
文艺工作者只有拜群众为师,投身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才会有创作的原料、灵感、思想和艺术技巧的无穷源泉。
只有坚持深入生活,投身时代洪流,把握时代脉搏,踏准时代鼓点,洞察时代本质,并对其予以艺术的反映与表现,才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折射时代光芒、引起人民群众共鸣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实践证明,那些忽视群众意识和现实关怀精神,过于关注自我狭小的生活圈子和个人情感的文艺作品,民众心往往远之;那些真情热爱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真诚理解人民,把艺术的笔触对准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对准广大人民特别是普通群众,描写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忧乐,歌颂他们的美好情感,引领他们的精神生活的文艺作品,才能引起人民的共鸣,才会深受群众的喜爱。
要自觉亲近人民,在感情上和大众打成一片,站在社会主义审美理想的高度,准确把握人民的文化心理和艺术欣赏习惯,自觉地从群众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和诗情画意,把自己的艺术生命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丰富自己,才能创作出与时俱进的、在群众中间产生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优秀文艺作品。
必须为民抒情,讴歌真善美,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文艺除了娱乐功能,使人愉悦,给人慰藉,使不满得到宣泄,幸福得到强化外,更有认识功能,以有助于提高人的智力,使人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人认识生活、直面人生,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鼓舞。
没有先进思想的文艺工作者,是创作不出具有先进思想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文艺作品的。
当代文艺不仅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要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切实担当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时代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应当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提升把握先进文化的水平和精神境界,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学艺术营养,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密切关注社会、民生,激浊扬清、革故鼎新,坚持积极健康的基本价值标准,努力把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创作更多引领时代潮流、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做伟大时代的优秀歌手,为党和人民的伟业擂鼓欢呼,使文艺成为党引导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现代化的有力武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艺的又一个大有作为的春天来临啦!
党和人民在期待。
让我们踏着时代前进的鼓点,用勤奋和创新热情讴歌崭新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用先进文化齐心奏响和谐社会的伟大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