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982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docx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1、杯子变热了

● 实验名称:

热传递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实验材料:

铜棒(铁丝)、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烧杯、热水。

实验过程:

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上少许凡士林,依次等距离粘在铜棒上。

用酒精灯加热铜棒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

注意:

火柴依次等距离粘在铜棒上。

讲解酒精灯的用法,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实验现象:

1、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掉下来。

实验结论:

1、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实验原理:

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

2、水变热了

● 实验名称:

水的热对流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实验材料:

三角架、烧杯、木屑、火柴、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过程:

1、在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木屑的烧杯放在上面。

2、然后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注意观察水中木屑的变化。

3、画出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路线。

注意: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加热时要使用石棉网,防止烧裂烧杯。

实验现象:

在加热过程中,有的锯末循环运动,有的锯末一会上升,一会下降。

实验结论:

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留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

实验原理:

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会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本课研究的自然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3、谁热得快

● 实验名称:

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

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实验材料:

硬泡沫塑料两块、温度计两支、黑纸、白纸

实验过程:

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

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一块泡沫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上覆盖白纸;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3、过一会,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注意事项:

由于是对比实验,实验中只有覆盖的纸可以不一样,其他条件如温度计的型号、放在阳光下的时间、泡沫熟料等条件必须都一样。

实验现象:

盖黑纸的泡沫塑料槽内的温度计读数高。

实验结论:

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实验原理:

热的辐射与颜色的深浅有关。

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

颜色越深,吸收或散发辐射热的能力越强;颜色越浅,吸收或散发辐射热的能力越弱。

4、它们会生热吗

● 实验名称:

不同物体是否会生热实验

实验目的:

将温度计包裹之前的温度与包裹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对比,通过实验说明棉花、毛皮等物体本身不会生热。

实验材料:

温度计、秒表,棉花(毛皮、手套、棉帽或者皮帽等)

实验过程:

1、用手轻轻拿起温度计,记录下温度计的初始温度,注意手不要接触温度计的液泡。

2、将选择的材料包裹在温度计的液泡上面,然后将温度计平放在桌面上,注意不要乱动温度计。

3、随时观察包有材料的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并记录。

4、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注意:

1、操作的同学不准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不准长时间的揉捏包裹物,不准长时间的靠近温度计呼吸,以免影响实验的效果。

2、观察温度计的同学要听从看表同学的指挥,随时注意温度计的温度。

3、记录的同学要在实验开始之前,根据你们的方案填写好试验单的前两项,并注意听从观察同学的指挥,随时做好实验单的记录。

4、实验完毕后,小组内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小组的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包有物体的温度计的温度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

棉花、毛皮等物体本身不会生热。

5、温度计的秘密

● 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目的:

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

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过程: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

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读数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观察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变化情况。

3、将烧瓶取出,观察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

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注意:

1、酒精应以红墨水染红。

2、胶塞要塞紧瓶口。

3、注意倒水防止烫着。

4、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原理:

对于一般物体,热胀冷缩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增加,所以就表现为热胀冷缩。

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 实验名称:

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目的:

认识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

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冷水。

实验过程: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后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

把锥形瓶放入热水中,气球变鼓,竖立起来;把锥形瓶取出,放入冷水中,气球会逐渐变小,垂下来。

注意:

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2、最好选择壁较薄的气球。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目的:

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

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

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原理:

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

这是由于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

注:

本实验用配备仪器(铜球与铁环)效果更好。

9、认识光

●实验名称: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1)

实验目的:

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材料:

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长木板

实验过程:

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小孔。

2、把硬卡纸固定在长木板上,距离要相同,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

3、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5、移动一下纸板,看是否还能看到烛光。

实验现象:

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

●实验名称: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2)

实验目的:

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材料:

纸、蜡烛

实验过程:

1.用火柴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2.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通过直筒能看见烛光吗?

3.换个位置,通过直筒能看见烛光吗?

4、把直筒弯折还能看见烛光吗?

.

实验现象:

通过直筒在任何位置能看见烛光,把直筒弯折看不见烛光。

实验说明:

光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实验原理:

光在同种均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0、玩镜子

●实验名称:

凹面镜里的像

实验目的:

认识凹面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材料:

凹面镜,大卡纸,桌子。

实验过程:

1.在窗户边的桌子上放一面凹面镜,让镜面对着窗户。

2.把卡纸放在凹面镜的斜对面(可以选取几本书或支架使卡纸立起来),调整凹面镜与卡纸的位置,观察卡纸上所成的像。

实验现象:

我们将在卡纸上看到窗户清晰倒立的影像。

实验结论:

不同的镜子所成的像不同,凹面镜所成的是清晰倒立的像。

实验原理:

光线落在凹面镜上发生反射,由于凹面镜不能像平面镜那样呈现水平面,因此所有的反射光线组成的影像与入射光线的景象刚好相反,落在卡纸上就形成颠倒的影像。

11、潜望镜的秘密

●实验名称:

探究潜望镜的结构原理

实验目的:

认识潜望镜的结构及结构原理

实验材料:

三个空牙膏盒,两个小平面镜,胶带、小刀,剪刀。

实验过程:

1、拆装潜望镜,画出潜望镜的草图。

2、根据草图切割好三个牙膏盒,一端剪出正方形孔,另一端剪出一较大圆孔。

3、选择合适的角度安装小镜子,使镜面对着镜面,并与盒子成45°角。

4、用胶带把链接部位粘好。

注意事项:

1、正方形小孔与圆孔在对面上,2、要求镜面与盒子成

45°角。

实验现象:

能通过潜望镜观察物体。

实验结论:

镜子具有反射光线的作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原理:

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

12、彩虹的秘密

●实验名称:

白光的分解实验

实验目的:

知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实验材料:

脸盆、镜子、白色卡片

实验过程:

1、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当太阳斜射的时候,把盛水的脸盆放在桌凳上面。

2、拿一块长方形镜子与盆内的水面成30°角放进水盆,再由镜子把阳光反射到白色的纸(墙壁)上,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通过镜子反射,纸(墙壁)上会出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光带。

注意事项:

镜子应该与盆内的水面成30°角。

实验结论:

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实验原理: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13、凸透镜

●实验名称:

凸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说明凸透镜具有成像的作用

实验材料:

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过程:

1、将凸透镜放置于蜡烛和纸屏之间,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并使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2、点燃并移动蜡烛,观察纸屏上的现象。

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实验结论:

凸透镜具有成像的作用。

注意事项:

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原理:

一物体放在一个凸透镜前,此物体每一点所发出的光,当它抵达凸透镜时,依折射定律,这些光线会改变方向,穿过透镜后汇聚成像。

15、蚯蚓找家

●实验名称:

蚯蚓生活环境对比实验

(1)

实验目的:

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喜欢干燥的生活环境

实验材料:

纸盒子1个、干燥土壤和湿润土壤、蚯蚓10条

实验过程:

1、找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

2、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做好记录。

3、反复做几次。

注意事项:

要改变的条件:

土壤的干与湿。

不改变的条件:

温度、光照程度。

实验现象:

蚯蚓大都爬向了湿润土壤的一端。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实验名称:

蚯蚓生活环境对比实验

(2)

实验目的:

蚯蚓喜欢明亮的生活环境,还是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实验材料:

纸盒子1个、蚯蚓10条、吸水纸、黑彩笔

实验过程:

1、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2、将捉来的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盖子观察,做好记录。

3、反复做几次。

注意事项:

要改变的条件:

光照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温度、湿度条件。

实验现象:

蚯蚓大都爬向了纸盒有盖子的一端。

实验结论:

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

17、植物向哪里长

●实验名称: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