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9506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71 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真题体验亮剑高考71文言文整体阅读指导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一、(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解析】选D。

比较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之处,就会发现有两处,“初选人调拟”和“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第一处中“初”是表时间的句前状语,应该在其后断开;第二处中“选者”是名词性短语,如果在其后断开,那么后一句则缺少主语,且导致前一句难以理解。

据此断定答案为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解析】选C。

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近侍”职位一般都不高,故选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

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

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

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解析】选A。

原文与A项有关的内容: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禧惭不能对。

”阅读并对比原文就会发现,原文没有“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这一信息,故选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5分)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5分)

【解析】文言文翻译首先应当注意准确解释和翻译其中的重点实虚词和句式。

(1)中,“申饬”是“命令”的意思,“岂”意思是“难道”,句式“何以……为”翻译为“哪里用得着……”,“对”是“回答”的意思;句

(2)中,“为”是“做”的意思,“同肆”意思是“一同大肆”,“罗织”意思是“编造、构陷”,古今同义,翻译时可直录不译,“发”是“打开”的意思。

然后再整体翻译句子,做到文从句顺即可。

答案:

(1)许将说:

“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为何还要出使呢?

”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附【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地人。

考取进士第一名。

神宗召见时对答(如流),(因此)被任命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时,朝廷选派官员,先由南曹审查,其次由考功审查,而综合审核没有制度可循,(所以)负责审查的官员有机会营私舞弊,而(其他)参与选拔的人又不能上诉给上级长官。

许将上书请求撤除南曹,专门开设公舍来接待申诉者,从而使被选者不再受刁难。

契丹以二十万兵力大举进攻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因此(朝廷)改派许将前往。

许将对神宗说:

“我担任侍从,朝廷的重大决议不能不知道。

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事,不能因此而有损使者的气节,那就有损国格。

”于是(皇帝)就允许许将前行到枢密院查阅有关代州的档案。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并喊叫:

“看,南朝状元。

”等到射箭比赛时,许将先射中靶心。

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招待许将时,萧禧问到割让代州之事,许将从容应对。

萧禧又说:

“边界尚未划定,考虑到两国和好的事关系重大,我将要前往贵国商量谋划。

”许将说:

“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为何还要出使呢?

”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许将)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

第二年,(许将)起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

元宵节那天张灯结彩,一些官吏下令把曾经犯过罪的人投入监狱,许将说:

“这是断绝他们改过自新之路啊。

”于是这些人被全部释放。

此后,违法乱纪的人几乎不见,牢狱几乎空无一人。

乡亲们赞叹说:

“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

”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议论朝政,尽管许将没有制止,这种风俗也消失了。

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

上书说:

“整治军队有方法,名称虽然不一样,但联合的军队就各个击破,结成方阵就包围,使成千上万人犹如一个人。

”等到西部边境有战事,宋神宗派近侍询问兵马的数目,许将立即详细具体地答复;第二天,问讯朝中大臣,他们竟然答不出来。

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许将说:

“发掘旧臣之墓,不是能积德的事。

”到颍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

在大名任职六年,多次告老还乡,(皇帝)下诏令任命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年去世,享年75岁。

被赠开府仪同三司官位,谥号文定。

二、(2016·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

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大意,理解句意,注意标志性词语,抓住名词、动词分析。

联系前文,“有能声”是说明“为政”情况的,故“为政有能声”为一整体,其后断开;后面说明其“为政有能声”的结果,“盗”做主语,“悉窜他境”为其谓语,故其后断开;“至夜户不闭”说明“盗悉窜他境”后,治境内社会安定情况的,不能切分;由“尝有”可知后面举例说明“盗悉窜他境”的情况,“使客”做主语,“亡橐中物”做其谓语,故在其后断开;“移书诘盗”是“使客”“亡橐中物”后的做法,其后断开;“公亮”为主语,“报”为谓语,其后断开;“吾境”为主语,“不藏盗”为谓语,其后断开;“殆”表示推断,“从者之廋耳”为其内容,其后断开;“索之”为具体做法,其后断开;“果然”为搜查的结果,一般做独立谓语。

验证了公亮的说法。

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不准确,根据原文,这里是将盗取银矿的人交给司法部门,可知“有司”是特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不正确,原文的相关表述为“使谕以指意”,意思应为“请皇上任命赵滋去解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5分)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要注意关键词“锡”“虔”“处”的翻译,注意“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断句式。

“锡”通“赐”,“虔”可译为“敬,恭敬”,“处”可译为“处理,做”,“是不虔君命也”要翻译为判断句。

(2)要注意关键词“救正”“讥”“持”“固”的翻译。

“救正”可译为“纠正”,“讥”可译为“讥讽”,“持”可译为“保持”,“固”可译为“加固、巩固”。

答案: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附【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年受镜湖泛滥之苦。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水利工程的益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因他的政治才能声名在外,(本州的)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夜不闭户。

曾经有人故意让客人说丢失了财物,发出通告,要求(州府)捉拿盗贼,曾公亮回复说:

“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久经历练,通晓朝廷台阁的典章制度,首相韩琦经常征询求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立太子,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矿,大理寺以强盗罪判处了这些人。

曾公亮说:

“这是禁物,偷取银矿虽然是偷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还是有区别的。

”据理力争,于是皇帝就下达给主管官吏讨论,比照抢劫禁物的法律,那些盗银矿的人得以不被判死刑。

契丹放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

和他们计较,将要滋生事端。

曾公亮说:

“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

雄州赵滋勇敢而且有计谋,能够胜任。

”请皇上任命赵滋去解决,边境祸害终于平息。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又兼任户部尚书。

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招待,使者不愿赴宴。

曾公亮质问使者说:

“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

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

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

神宗皇帝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

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

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凡是改革方面的事情,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与他并不很好。

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

王安石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

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加固训练】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

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解析】选A。

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二是分析动词和相临名词的关系。

在弄清句意的基础上,从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来看,动词“贡、过、谓”的发出者分别是“高丽、使者、宰相”,所以以上动词应该紧跟着发出动作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可以排除C、D。

而选项A、B的不同只在于动词“奏”的主语是谁,很明显,“奏”不是孙傅自己发出的,也不是苏轼发出的,而是宰相发出的动作,故“奏”不应紧跟名词苏轼,所以排除B,正确答案是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选D。

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

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选C。

原文中“他密谋藏匿太子”一事最终没有施行。

C选项“杀二宦者”错。

原文中说的是“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意思是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也就是说是两个像宦官的人,而不是宦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5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5分)

【解析】句

(1)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2)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答案:

(1)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另立异姓为帝,我将为此死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附【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迅速做出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不听。

(孙傅)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人来进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准备船只,骚扰百姓,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

“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国家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论调相同,上奏降贬他到蕲州任职。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依据自己的职责议论政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

靖康元年,孙傅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

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

“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法度有利于奸臣。

”当时的人称他的话是名言。

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迎着箭雨飞石防御。

金兵分别从四面鼓噪而攻,宋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

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第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

钦宗二十多天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

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

“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另立异姓为帝,我将为此死去。

”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

秘密谋划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死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

“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

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

如果不停止要人,太子就会自杀。

”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

孙傅说:

“我是太子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从太子出城。

守城门的金兵说:

“(我们)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

”孙傅说:

“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傅,应当跟随太子一同赴死。

”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