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9415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

宁夏石嘴山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宁夏石嘴山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1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1-50题,共50分,第II卷为51-54题,共70分。

全卷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西周通过逐级分封。

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

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                                  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                                  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

2.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

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3.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努力是高社会道德水平

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

作者、出处

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

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

(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

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谭其骧《秦郡新考》

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

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5.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

以“孝廉”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

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

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B.使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尚

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6.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

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

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7.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

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善役兵役负担。

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

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  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   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

8.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

“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事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9.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

这反映了

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10.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11.(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麦价急遽上升,一斛至万二千钱”,南方农民“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

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

C.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D.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

12.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

总督职位的设置

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                                      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

13.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

这反映了

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

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                                  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

14.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

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

A.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                                  B.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

C.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D.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

1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

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   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16.黄宗羲在《原臣》中说:

“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

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

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材料中的主张

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17.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

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

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

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

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

这说明维新思想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B.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                                  D.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18.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

据此可知。

科举制的废除

A.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B.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

C.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                              D.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

19.19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

“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

纺织皆女工。

近来外国布来,尽夺我国布利。

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

”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                          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

C.开始向机器棉纺纱方式转变                          D.织布以洋纱为原料迅速发展

20.薛福成认为虽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但“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

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

据此可知,薛福成

A.认为国际外交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B.指出在国际舞台上弱国无外交的真实状况

C.延续了清政府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D.主张中国应该在外交上合理运用国际法规

2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                D.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地位

22.1915年为反对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

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

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

这次抵制日货运动

A.是近代提倡国货运动的开端                          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阴谋

23.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某年全国的“反动刊物”比上一年增加了90%,其中共产党的刊物占54%。

“某年”共产党的刊物宣传的主题应该是

A.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B.领导根据地军民的土地革命

C.宣传敌后游击战和持久抗战                          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24.下表《1949—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比例变化表》(据《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文的相关数据编制。

表格体现的这种状况

 

1949年

1952年

加工订货

10%

58.8%

自产自销

90%

41.2%

A.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初步改善                  B.说明私营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C.证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D.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奠定基础

25.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

“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B.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C.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2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发言说:

“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

我们欢迎所有到会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我们没有铁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放烟幕。

”在此次大会上

A.新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会

C.新中国所提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D.新中国顺利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7.邓小平于1978年11月2日作出指示:

“看来美方想加快正常化,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时机,同美国关系正常化要加快,从经济意义上说也要快。

”中国加快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基于

A.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B.建设市场经济的目标

C.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D.实现两岸统一的愿望

28.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

材料反映了邓小平

A.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排除国家指导B.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承认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D.主张恢复市场功能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9.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

“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

”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30.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中,经济学家杨培新主张推广企业承包制,因此人称“杨承包”。

厉以宁主张企业改革超越承包制,用股份制进一步改造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完成后再推动价格改革。

被称为“厉股份”。

两种主张说明当时

A.企业转型表现为承包制和股份制                  B.企业经济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C.企业改革理论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D.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31.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

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32.有学者指出,人类波澜壮阔而无可遏制地走着古雅典的道路,那样天然合理地选择了那一自身命运的形式。

这是因为,惟有它符合人的自由本质!

这揭示出古代雅典道路的普世价值在于

A.人民主权和人文主义精神                              B.公民享有充分广泛的自由

C.直接民主扩大了民众权利                              D.城邦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

33.克里斯提尼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后,他首先进行了部落改革,打破之前以氏族血缘关系来划分部落的传统,代之以地域划分部落。

其次建立了三分区体系,全国被分为三十个区,每一部落都包含城市、沿海、内陆三区,这样每区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政治作用体现在

A.壮大了古代雅典国家的军事力量        B.使具有共同信仰的人紧密团结在一起

C.扩大了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        D.促进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经济的互补

34.有学者在评价古罗马法时曾指出:

“罗马帝国的管理机制和文化融合能力,还有对于其他文化的接纳和包容能力,都给了帝国以生命力。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B.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C.从习惯法到自然法                                D.从自然法到万民法

35.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

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

这种现象说明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36.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因,正是基于英国人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起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

这说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A.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海军力量的强大是根本保障条件

C.深于制度创新带来的政治优势                      D.基于地理空间狭窄的危机意识

37.薄伽丘说: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的存在,而人性的自然要求,就是物质欲望。

”此观点

A.否定了基督教会的专制统治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

C.体现了以理性主义看待人生D.不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38.卢梭指出:

“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

”该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政府应充当人民的公仆B.政府权力来自国家主权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法律D.按照社会契约成立政府

39.1694年,威廉三世从支持他的辉格党中任命了枢密院成员,组成了辉格党内阁,但当时辉格党并不是议会里的多数党。

据此可知当时

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责任内阁制已经基本确立

C.《权利法案》遭到严重破坏                            D.国王正确行使了自身权力

40.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这说明

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41.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这表明

A.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                              B.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

C.政府领导工业革命的开展                              D.工业革命完善了专利制度

4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这些规定

A.保证了三权分立的运转                                  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D.完善了分权制衡的体制

43.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10个郡只有326万人口,却拥有325个下院席位,而北方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

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两党政治正式形成  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C.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D.南北方矛盾的激化

44.据统计1886—1890年间,英国爆发的工人罢工事件多达53次;1894年美国爆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工人甚至占领了芝加哥政府,这发生说明了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B.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

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45.“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这是献给因在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颁奖词。

在这一领域的先贤和奠基者是指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46.有学者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深处帝国主义的仇视和包围之中,需要迅速增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需要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以形成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

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

A.适应了现实要求      B.具有显著的成效       C.实现了高度集权      D.扼杀了市场活力

47.1936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在总统选举团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5238票对8票的绝对多数击败对手,大获全胜;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331席,共和党获89席;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76席,共和党获16席。

民主党及其候选人罗斯福在大选中的获胜说明

A.民主党代表了民众利益                                  B.使共和党丧失存在的基础

C.罗斯福新政被民众认可                                  D.新政使美国经济彻底好转

48.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

这一调整

A.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B.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C.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49.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特里芬难题”: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

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特里芬难题凸显了美元帝国的困境              B.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是长期顺差国

C.特里芬难题导致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D.美元与黄金脱钩解决了这一难题

50.美国学者理查德·里维斯指出,英国脱欧公投中,选民不顾政府继续留在欧盟的努力,毅然选择了退欧,是因为不再信奉繁荣来自于自由市场和贸易的共识。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英国民众不再信任政府的政策                      B.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与挑战

C.经济全球化使选择的空间增多                      D.英国民主政治转为直接民主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

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

其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