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9059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取1个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l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在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染色体条数及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中含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55B.510C.200-20D.100-10

【答案】D

【解析】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5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含15N,只是每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14N,第二次有丝分裂,经过间期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单体是15N和14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有14N,该细胞中共含有5条染色单体含有15N,5条染色单体只含有14N,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第二次分裂后期含15N染色体条数为10条,由于两条染色体上分开的单体是随机组合分向两级的,因此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条数为0-10条,故选D。

2.下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不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细胞分裂,b代表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B.⑤⑥⑦的核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内的RNA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

C.②③④细胞的形成过程中需要细胞内细胞器的互相合作

D.细胞的衰老过程中酶活性降低,凋亡中有新tRNA生成

【答案】D

【解析】图中a过程能增加细胞的数目,a代表细胞分裂,b过程能增加细胞的种类,b代表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的基础,A正确;⑤⑥⑦是由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含有相同的核基因,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它们所含的RNA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②③④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该过程中需要细胞内细胞器的互相合作,如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等参与,C正确;细胞的衰老过程中酶活性降低,细胞凋亡中有基因的表达,会有新的mRNA生成,没有新的tRNA生成,因为tRNA在细胞内都含有61种,D错误。

3.下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①②代表是X染色体

B.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3条染色单体、6条DNA单链

C.若①上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

D.该细胞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答案】C

【解析】该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以没有同源染色体,①②代表的是常染色体,A错误;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8条DNA单链,B错误;若①上有基因B,则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b,能通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形成,C正确;该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该细胞不是精子,是次级精母细胞,不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D错误。

4.某植物放置在密闭的玻璃钟罩中,首先将其放在光照下,然后突然将其放置在室内黑暗中一段时间,然后开启室内光源,测得密闭容器中C02含量的变化如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表示植物处于黑暗中玻璃钟罩中的C02含量的变化图

B.DE段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B点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D点多

D.B至C的过程中,叶绿体中[H]的含量是上升的

【答案】D

【解析】黑暗中,由于缺少光照,植物体无法进行光合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导致浓度上升,A正确;在DE段CO2浓度不变,说明光合强度=呼吸强度,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BC段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说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或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而CD段CO2浓度逐渐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此段又积累了部分有机物,由于二氧化碳的消耗最终合成了有机物,故比较B、D两点二氧化碳浓度可知,B点时积累的有机物高,C正确;BC段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即转为黑暗,光反应无法进行,[H]的量减少,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曲线图的分析,明确各个转折点的含义、上升趋势与下降趋势的含义以及维持在平衡水平的含义。

5.下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A.图1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母本套袋处理

B.图2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孟德尔提出的分离规律的核心内容

C.图3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

D.图2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图1中①为去雄,去雄后套袋处理,待雌蕊成熟后再进行②传粉过程;图二中1和2是同源染色体,D和d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

6.如图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若x表示时间,y表示生理作用,则a、b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横放根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促进作用

B.若x表示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y表示稳定性,则a、b可以分别表示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C.若x表示喷施农药的浓度,y表示基因频率,则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基因频率的变化

D.若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则a、b可以分别表示适当提高C02浓度后,某植物叶绿体内C3、C5的含量变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由于根对生长素的作用较敏感,所以根横放,随时间的延长,近地侧的生长素积累较多时,会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到0,并进一步产生抑制作用,A错误;

B、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代表生物种类的多少,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该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越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却相反,B错误;

C、若X表示喷施的农药浓度,则随农药浓度的增大,环境不抗药的害虫中越易被淘汰,这样导致抗药性个体占种群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大,不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小,C正确;

D、若X表示时间,适当提高C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积累增多,C5积累减少;随时间的延长,光合作用逐渐趋于稳定,则C3的含量会逐渐增加并超过C5的含量,D错误.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7.下图为人体部分细胞分化及调亡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a细胞,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该图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2)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形成各种组织器官。

(3)人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你认为人的表皮细胞中具有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吗?

__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乙图表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图中Dnase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Caspase是一类蛋白水解酶,负责选择性地切割某些蛋白质。

①细胞膜上受体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②凋亡基因的表达最终通过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来实现。

③Dnase破坏DNA分子的__________,从而形成DNA片段,使正常基因失去功能。

④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答案】

(1).C

(2).增殖和分化(3).有(4).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的基因一样,因为它们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5).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6).核糖体(7).磷酸二酯键(8).溶酶体

【解析】试题分析:

甲图示表示人体部分细胞的分化,其中a的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高;c是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乙图表示细胞凋亡的过程。

(1)图中表示细胞分化过程中,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大,细胞全能性降低,所以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a细胞。

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造血干细胞c移植到患者体内。

(2)胚胎干细胞能通过增殖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

(3)表皮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的基因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由一个共同的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因此人的表皮细胞中也具有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

(4)①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受体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息交流的功能。

②凋亡基因的表达过程为翻译过程,场所是核糖体,故最终通过核糖体来实现。

③Dnase为核酸内切酶,破坏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形成DNA片段,使正常基因失去功能。

④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凋亡细胞,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要熟记细胞各结构的图形特征和功能,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8.中国水仙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

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幵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类、排列,主要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1mol·L—1HCl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釆用卡宝品红作为染色剂,与卡宝品红具有相似作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双缩脲试剂②醋酸洋红液③龙胆紫溶液④秋水仙素溶液

(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__________期且染色体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拍照。

(5)由如图核型分析结果,得出推论:

中国水仙只幵花不结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__________(填序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①花萼②花瓣③雌蕊④花药⑤花芽

【答案】

(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3).②③(4).中(5).分散良好(6).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7).④

【解析】试题分析:

根尖、茎尖分生区分裂旺盛,可选做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生殖细胞,故不能结实;以观察减数分裂时,最好选用动物的精巢或植物的花药。

(1)根尖分生区分裂旺盛,可选做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

(2)实验过程中用HCl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3)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如该实验采用的卡宝品红,以及②醋酸洋红液、③龙胆紫溶液等。

(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中期且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拍照观察。

(5)据图分析可知,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则其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生殖细胞,所以不能结实。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5)题中三倍体不可育原因的分析,了解三倍体无法正常联会,所以无法形成正常的配子,因而不可育。

9.燕麦的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

已知黑颖(A)和黄颖(B)为显性,且只要有A存在,该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双隐性则表现为白颖。

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

黄颖:

白颖=12:

3:

1。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定律。

F2中白颖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时,后代中白颖的比例最大,占总数的__________。

(3)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示出题干所述的杂交过程。

(包括亲本、F1及F2各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答案】

(1).aaBB、AAbb

(2).自由组含(3).aabb(4).Aabb×aaBb(5).1/4(6).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干可知,白颖的基因型为aabb,黄颖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黑颖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六种。

所以亲本为纯种黄颖为aaBB,亲本中纯种黑颖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但根据F2中出现白颖个体(aabb),则知纯种黑颖亲本为AAbb,F1为AaBb,F1自交,若按自由组合定律,F2中9A_B_(黑颖)、3A_bb(黑颖)、3aaBb(黄颖)、1aabb(白颖),与题中F2表现型相符。

(1)结合前面的分析知,亲本中纯种黄颖的基因型为aaBB,纯种黑颖的基因型为AAbb。

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F2中白颖的基因型为aabb。

(2)黑颖(A___)与黄颖(aaB_))杂交,若要使后代中的白颖(aabb)比例最大,则两亲本杂交后代分别出现bb和yy的概率最大即可,故亲本的基因型应为Aabb和aaBb,白颖(aabb)比例为1/2×1/2=1/4。

(3)书写遗传图解特别要注意格式要求的规范性:

具体包括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F2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见参考答案)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出相关的基因型,然后解决相关问题。

特别注意,凡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出现“9:

3:

3:

1”的变式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0.某弃耕地中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__________演替的结果。

该种群生物种类较少,食物网较简单,则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18只未标记田鼠,标记的为12只,但第二次捕获并计数后有3只标记的田鼠的标记物脱落,则该田鼠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只/hm2。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田鼠进入寒冷的环境下耗氧量将__________。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总能量为100000J/(hm2·a),则该生态系统的太阳能利用率为:

__________%。

【答案】

(1).次生

(2).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动物的食物,而另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3).75(4).自身的生长,发肓和繁殖(5).上升(6).0.12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植物固定的太阳能=4.0+17.0+45.5+53.5=120J/(hm2•a)。

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

10%-20%;传递效率=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

(1)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因此在弃耕地形成的群落是次生演替的结果。

该种群生物种类较少,食物网较简单,则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2)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60×(18+12)÷12=150只,则该田鼠种群密度是150÷2=75只/hm2。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田鼠进入寒冷的环境下耗氧量将上升。

(4)图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4.0+17.0+45.5+53.5=120J/(hm2•a)。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总能量为100000J/(hm2•a),则该生态系统的太阳能利用率为120÷100000=0.12%。

11.下图是某生态农场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蘑菇房中的蘑菇等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2)该生态农场实现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利用了生态学的__________原理。

养鱼场的池塘不用换水,池底干干净净,每天只需补充蒸发水,所有生物正常生存,说明该池塘具有____能力。

(3)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

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该农场果园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答案】

(1).分解者

(2).物质循环再生(3).自我调节(4).信息传递(5).果园中生物多样性低,营养结构简单(6).能量多级利用(7).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等)(8).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再生与物种多样性原理基础上的农业,体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整体效应。

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各生产环节上输出的产品能量,这个系统总能量利用率与单种作物的系统总能量利用率相比大大增加.生态系统能使物质得到分层和多级利用,同时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蘑菇是一种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该生态农场实现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利用了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养鱼场的池塘不用换水,池底干干净净,每天只需补充蒸发水,所有生物正常生存,说明该池塘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果园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低。

(4)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是能量多级利用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等)。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