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8522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

《《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记选读》1教师版.docx

《史记选读》1教师版

《太史公自序》、《夏本纪》、《鲁周公世家》

名言引路:

1、高三,是坐在地狱,仰望天堂。

-----郭敬明

2、人生的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3、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是从斗争和牺牲中获得的,而美好的将来也要以同样的方法去获取。

---车尔尼雪夫斯基

复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复习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重要文句的理解与翻译。

【每日观察】

国务院日前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以房养老”。

这是10年前国务院领导人批示研究这项保险服务之后,第一次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要求,由此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赞成者和反对者,不一而足。

孟晓苏(最早提出在中国引进这个保险产品的建议者、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

这种保险对于投保老年居民的好处很明显:

首先,它可以使老年居民在人生收入的低谷期开启“房产金库”,将积蓄在房产上的财富分期支用,有效补偿老年生活。

  其次,它可以有效解除老年人对生活没有保障的担心,放心大胆地花钱消费,心情愉快延长生命,而且活多久保险公司就会供养多久。

  第三,可以让老年人增强生活自信,保持社会尊重。

老年人最怕的是失去体面和尊严,可是退休后到处要看人脸色,更怕“久病床前无孝子”,参保后老人今后就有持续稳定的收入,甚至还可以拿钱接济子女亲友,可保持子女与社会的长期尊重。

  第四,可以保护弱势群体,有利于社会稳定。

这种产品会更受中等收入者青睐,因为只有房并缺钱的老人才更愿意抵押房产养老。

这样就保证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安定,也就保障了社会稳定。

  第五,实行遗产税后,可以依法避税。

我国迟早会实行遗产税。

但这套房屋的价值在老人生前已年复一年被领光,产权已逐步或一次过户到保险公司了。

如果我国今后开征遗产税,这一险种当然可以为这套参保房产依法避税。

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

2、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

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

4、扶义俶傥(“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5、女平水土(“女”同“汝”,“你”)

6、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

7、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

8、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

9、九州涤原(“原”同“源”,“水源”)

10、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

11、于是帝锡禹予玄圭(“锡”同“赐”,“赏赐、赐给”)

12、于是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躲开”)

13、太公召公乃繆卜(“繆”同“穆”,“虔诚”)

14、无坠天之降葆命(“葆”同“宝”,“宝贵”)

15、我以其璧与圭归(“归”同“馈”,“奉送”)

16、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匮”同“柜”,“柜子”)

17、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中(“强葆”同“襁褓”,“”)

18、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辟”同“避”,“逃避、避开”)

19、武王蚤终(“蚤”同“早”,“提前”)、

20、异母同颖(“颖”同“颖”,“禾穗”)

21、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依”同“扆”,“户牖之间的屏风”)

22、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蚤”同“爪”,“指甲”)

23、成王发府。

反周公(“反”同“返”,“迎回、召回”)

24、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飨”同“享”,“享有”)

25、诞淫厥佚(“佚”同“逸”,“安乐”)

26、岁则大孰(“孰”同“熟”,“丰收”)

二、古今异义

1、无责为汉市长古义:

掌管市场的官长今义:

行政长官

2、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古义:

最终落到今义:

时间副词,

3、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古义:

追随、奉事今义:

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办理

4、先人有言古义:

父亲今义:

祖先

5、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古义:

褒贬评定今义:

事理的正确和错误

6、以为天下仪表古义:

标准今义:

人的外表或测量温度、压力等的仪表

7、汆所谓述故事古义:

历史旧事今义:

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8、夫《诗》《书》隐约者古义:

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义:

不清楚或不明显

9、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义:

遗业今义:

最低的等级或品类

10、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古义:

百官今义:

平民

11、中国赐百姓古义:

九州内部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12、用事居多古义:

主持朝廷政事今义:

(凭感情、义气等)行事

13、久为小人于外古义:

平民百姓今义:

人格卑鄙的人

14、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古义:

简便易行今义:

(性情或态度)谦逊和蔼;(文章)浅显易懂。

三、一词多义

1、让

小子何敢让焉《太史公自序》(推辞/动词)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责备/动词)

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信陵君窃符救赵》(礼让/动词)

2、事

《乐》以发和,《书》以道事《太史公自序》(政事/名词)

女其往视尔事矣《夏本纪》;(事情/名词)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六国论》(侍奉/动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事例/名词)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赤壁之战》(事业/名词)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事故/名词)

3、等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夏本纪》(比较\衡量/动词)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并诗》(与….相等/形容词)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同样/形容词)

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荀子》(等级/名词)

4、克

禹为人敏给克勤《夏本纪》(能够/副词)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左传》(攻下/动词)

克己复礼《论语》(克制/动词)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限制/动词)

起兵不克,执至白下《梅花岭记》(成功/动词)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通”刻”,雕刻/动词)

5、被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夏本纪》(覆盖/动词)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报任安书》(遭受/动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表被动/介词)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被子/名词)

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披散/动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同”披”,穿/动词)

6、治

《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太史公自序》(处理/动词)

周公之代成王治《鲁周公世家》(治理天下/动词)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对付/动词)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医治/动词)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惩处/动词)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孟尝君》(整理/动词)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赤壁之战》(部署/动词)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训俭示康》(修筑/动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褒贬评定)

(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对史事科分条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

(3)《礼》经纪人伦(规范)

(4)其在卫者,相中山(做丞相)

(5)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坑杀)

(6)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封王)

(7)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做标记)

(8)左准绳,右规矩(左手拿)(右手拿)

(9)陂九泽,度九山(筑堤防)

(10)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散布流言)

2、名词作状语

(1)二十而南游江淮(向南)

(2)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撵(在陆地上/在水里/在泥泞的路上/在山路上)

(3)东伐至盟津(向东)

(4)史策祝曰(用简策)

(5)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在郊外)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以明小子不敢臣周公也(以……为臣/把…..作为臣子)

(2)诸侯咸服宗周(把…..当做宗主)

(3)咸则三壤成赋(以……为准则)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前有谗而弗见(谗佞之臣)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存亡国,继绝世(使……存在)(使…..延续)

(2)整齐其世传(使…….整齐/整理)

(3)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使…..返回)

3、动词的为动用法

(1)忠臣死义之士(为……而死)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为…….感到痛心)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其实皆以为善(好事)

(2)《春秋》采善贬恶(好人/坏人)

(3)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事/邪恶的事/贤能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1)上明三王之道(阐明)

(2)善善恶恶(奖励/惩罚)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使……成功完美/光大)

(2)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使……劳累/使…….焦虑)

(3)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使…….减少)(使…….简陋)

(4)用能定汝子孙于地下(使……安定)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贤贤贱不肖(以…….为贤/以……为低贱)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判断句)

周朝时候,程伯休甫是他们的后裔.

2、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

(判断句)

司马靳的孙子司马昌,是秦国掌管冶铸铁器的官员,(生活)在秦始皇时代.

3、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判断句)

在后世扬名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4、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判断句)

所以《春秋》是礼义的根本所在。

5、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省略句)

他让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的地方种植。

6、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省略句)

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

7、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

(省略句)

周公把册文(收进)金丝缠束的柜中密封。

8、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

(被动句)

况且贤能的人士不被任用,是国君的耻辱。

9、孔子知言知而不用,道之不行也。

(被动句)

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会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

10、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也。

(宾语前置句)

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

11、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宾语前置句)

先生所要撰述的,究竟想要阐明什么呢?

12、维长终是图。

(宾语前置句)

只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

13、后世中衰,绝于予乎?

(状语后置句)

后世中道衰落,(今天将会)在我手里断绝吗?

14、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定语后置句)

出奔逃亡不能保有自己的国家的诸侯,数不胜数。

15、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固定句式)

没有用来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的办法。

六、句段翻译

1、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秦惠王任命司马错为将,攻打蜀国,随即攻占,(司马错)便做了蜀地郡守。

2、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使断绝的世系延续下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3、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都,期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

4、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

5、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他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恭候你的吩咐。

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6、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不可慎乎!

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

七、巩固训练

1、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D)

A、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

克:

攻克

B、未可以戚我先王。

戚:

使……感动

C、吾简其君臣之礼,从其俗为也。

简:

简化

D、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功:

功劳

(“功”是人质)

2、与“作此以戒成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周公乃自以为质。

B、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C、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D、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

(D中的“以”和例句的“以”都是介词,表示用来)

3、下面成语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平易近民”中的“近”用法不相同的是:

(D)

A、富国强兵B、怵目惊心

C、汗牛充栋D、不远千里

(D不远千里:

意动,以……为远,ABC都和例句一样是使动用法,A、富国强兵,使……富;使……强B、怵目惊心,使……怵;使……惊。

C、汗牛充栋,使……出汗)

4、下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B、周公乃自以为质

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

5、对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乃屏璧与圭(藏而不献)   B、慎无以国骄人(封地)

C、成王亦让(答应)   D、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临时代行王政)

6、下面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及武王即位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B、于是卒相成王        卒延见相如

C、以明不敢臣周公也    无以告我先王

D、葬周公于毕          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周公佐武王。

破殷,入商宫。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太公、召公乃穆卜。

周公乃自以为质,戴璧秉圭,告于三王曰:

“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

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

“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

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文王墓在毕),从文王,以明不敢臣周公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改。

(1)下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B、周公乃自以为质

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

(A“所以”表原因,今表结果;B“以为”意为“把……当作”“作为”,今意为“认为”;D“流言”意为“散布谣言”,今意为“谣言”)

(2)对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乃屏璧与圭(藏而不献)B、慎无以国骄人(封地)

C、成王亦让(答应)D、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临时代行王政)

(让,谦让,表示尊敬)

(3)下面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及武王即位/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B、于是卒相成王/卒延见相如

C、以明不敢臣周公也/无以告我先王

D、葬周公于毕/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B项两“卒”均为“终于”、“终究”意。

A项前“及”是介词,到;后一“及”为动词,追赶。

C项前“以”是连词,表目的,后“以”是介词,表凭借,作“用”解。

D项的“于”均为介词,前“于”是“在”的意思,后“于”为“对”意思。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译文:

但我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

(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译文:

我不避嫌疑代理国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

八、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

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

举高第迁上蔡长。

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

超为零陵太守,病归。

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民得其利,蓄积有余。

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

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

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

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

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

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    出:

调离京城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  约束:

规定

C.凡数十处,以广溉灌               广:

扩大

D.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            案:

查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案:

追查、追究。

【答案】D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解析】本题在筛选信息时应注意题干的要求。

“好为民兴利”指喜欢替老百姓兴办有益的事,包括劝农耕作、兴修水利、提倡节俭等。

其中①反映他爱护老百姓,⑤反映他节俭的作风,因此应排除含有这两项的选项。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

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B.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C.在少府任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对阅读材料中相关文意的理解能力。

“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在文中没有涉及,文中主要是斥责罢免府县官吏家中的子弟。

【答案】 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考生在翻译时注意以直译为主,需特别注意重要词语的翻译,如①句中的“归”、“狱讼”、“衰”、“爱”等,②句中的“以为”、“时”、“以”、“奉”等。

【答案】①百姓归依他,住户人口成倍增长,盗贼和诉讼案件减少以至于停息。

官吏百姓亲近爱戴召信臣,称他为“召父”。

②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合季节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不适合用来供奉给皇上。

 【参考译文】

召信臣,字翁卿,是九江寿春人。

因为明经甲科而担任郎官,后来离开京城补任谷阳县长官。

后因官吏考绩列为优等而升任上蔡长官。

他管理上蔡时视民如子,一直受到任地老百姓的称赞。

后来越级提拔为零陵太守,不久因病归退。

(后来)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升为南阳太守,仍然同在上蔡时一样治理百姓。

召信臣为人勤奋努力,有办法有谋略,喜欢替老百姓兴办有益的事,一心要使他们富足。

他亲自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田间小路出入,停留和住宿都不在乡里的亭馆中,很少有安闲地休息的时候。

他巡视郡中的水流泉源,开通沟渠,修筑水闸和其他能放水堵水的设施总共几十处,以便扩大灌溉面积,水田年年增加,多达三万顷。

百姓得到了这样做的好处,有了多余的粮食来贮藏。

召信臣为百姓制定了均衡分配水源的规定,刻在石碑上树立在田边,来防止争斗。

下令禁止嫁娶送终时铺张浪费,一定要从节俭出发。

府县官吏家中子弟喜欢闲游,不把耕田劳作当重要的事看待,他就斥责罢免他们,严重的还要追究他们,用行为不法的罪名处治他们,用这种做法显示他崇尚劳动厌弃懒惰的态度。

他管治的地方教化得以广泛推行,郡中的人没有谁不尽力从事农业生产,百姓归依他,住户人口成倍增长,盗贼和诉讼案件减少以至于停息。

官吏百姓亲近爱戴召信臣,称他为“召父”。

荆州刺史上报召信臣替百姓做好事,他管辖的郡因此充实富足,皇帝赏赐召信臣黄金四十斤。

他被升职任河南太守,政绩品行常常被评定为第一,皇帝又多次增加官阶赏赐黄金给他。

竟宁年间,(召信臣)被征召为九卿。

(他)上奏请求皇上光临上林苑各偏远宫馆,不要再加修葺整治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