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双减工作方案收藏版.docx
《实验小学双减工作方案收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小学双减工作方案收藏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小学双减工作方案收藏版
实验小学“双减”工作方案(收藏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双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增强教学效益,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制定本实施了”双减”工作,现就我校“双减”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不仅直接回应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广泛关注和热切期待,而且密切关系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一子落而全局活”的重要作用。
各中小学要深刻认识加强“五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努力从“小切□”推进“大改”,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家校协同.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组织领导
组长:
**校长全面负责
副组长:
**教导负责“双减”统筹工作
组员:
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全面参与到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中来)
三、落实减负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教师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规范教师正确行使教育管理权和适度惩戒权的行为,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在职教师违规办班、违规补课和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课。
(二)、广泛开展家庭教育。
深刻领会XXX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教交流会、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三)、协助相关部门管控校外培训机构
学校不接受任何校外培训在校园内外开展广告商业广告活动,不利用各项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等发布或变相发布校外培训广告。
严格执行“三违”相关规定,教师坚决不参与校外机构违规补课,不宣传、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培训。
校外培训监管要严。
学校协助各类市场监管部门,做好辖区内培训机构的登记、监管工作,如果发现相关问题,主动报告主管部门,协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四)、夯实“五项管理”
1、手机管理。
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
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
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作业管理。
严控书面作业量,在控量的同时注意增效。
3、睡眠管理。
中午实行“静校模式”,统一安排在校就餐学生午间休息,保证学生睡眠。
课间和午间不得占用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集中上课。
教务处科学制定“课程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各班级统一按照“作息时间表”严格作息。
4、读物管理。
建立课外读物逬校园遴选审核制度,做好对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监督管控。
5、体质管理。
关注学生体育与健康。
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真正励起来,不断提高活动效率,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五)、严控学生在校时间。
规范学生作息时间,严格按照教育局印发的校历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教育教学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原则上学校统一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含早读)时间,小学不得早于8:
00,初中不得早于7:
40,高中不得早于7:
20o建立弹性离校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离校时间。
教师不得采取"拖堂"或其他方式挤占到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学生中午休息间隔时间不少于1.5小时。
严禁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或考试。
严禁学校将课后服务变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
(六)、加强家庭交流互动。
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其勤奋学习、开朗自信、乐观向上;教育孩子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勇于面对、努力克服;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提醒孩子有事及时告诉家长,主动寻求帮助。
(七)、科学制定学校教学计划。
保证开齐开足课程。
要特别重视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开设,不得随意挤占课时。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得随意增加课程难度,不得随意加快教学进度。
坚决杜绝教师课堂上有意少讲、“课堂内容课外补”现象。
(八)、坚持不懈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提升常规工作标准,减轻学生负担
1、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2、实行作业统筹把关制。
建立由教务处牵头、年组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会商的工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工作,确保作业量和完成时间的协调。
3、建立健全作业评价体系。
使用鼓励性语言,倡导阳光评价和多元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4、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
学校组织的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2次(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组织1次考试)。
严禁组织学生参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或月考。
严格规范招生管理,加强学生学籍管理。
5、严格控制作业量,要求作业内容符合课标、教材要求,难易适度,课内作业应可以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内完成;课外作业分量要适中,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注意突出训练重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不得随意使用教辅材料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
保证学生在校活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据快乐活动日方案,认真落实到位。
6、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九)、落实“双减”政策
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有关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和工作要求,认真执行相关“双减”规定,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
根据上级“双减”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健全现行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学校对“双减”工作定期检查,并将结果整理存档,为各项考核提供依据。
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斷改进完善方案。
(十)、加强有效教学商量。
1、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引导学生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科重基础规范的养成,重独特化体验感悟、表达;数学学科提倡独立探究与合作沟通相结合,重视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2、加强特色备课细心备课。
接受集体备课与个人修改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充分吃透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形成教案。
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本班学生实际状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修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所学教材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增删,以学生现有进展水平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将来的进展,使学生“满负荷'’地学习,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进展。
3、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设计作业,提倡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进展。
严格把握作业量和作业时间。
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书面作业时间平均每天不超过1小时。
4、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教师擅长启发,学生才能擅长主动思索、开心学习。
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索生疑,促进学问迁移。
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高效,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必需精讲精练。
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多读精练。
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不说,保证课堂教学的高容量性。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减负“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求改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使考试不再变成”学生的敌人“,符合教学规律的检测是必需的、必要的。
6、我校将严格把握考试次数和难度,少考多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添学生的胜利感。
主动开展各项竞赛主动实行有效措施,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
通过认真的调查商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在各门学科间开展相应的活动,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拓宽学问面。
其他培育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课外的学问积累。
加强家校联系,培育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取得家长对“双减”的理解和协作,避开从家庭角度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动征求来自家长的意见,沟通教育学生自觉学习的有效方法。
四、检查评价
(一)、成立专项督杳组
1.学校将组建专项督沓组,公布监督热线,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2.学校全面抓好检查工作。
对“书包不回家”落实情况,学科老师进行全程性的自查,教务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冋题,及时整改。
(二)、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升级。
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
对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保证课后服务时间,丰富服务形式、优化服务内容,发掘各种资源,拓展课后服务渠道,真正把好事办好。
(三)、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属地、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四)、为深入贯彻落实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和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抓好落实中学校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相关要求,促进“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落地生根,现将推进“五项管理”。
落实“双减”政策的一封信推送给您,请您认真阅读,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合协同育人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五、总体要求
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教育方针,落实立徳树人基本任务,着眼学校高质量发展,构建学校良好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忧虑心情,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担负和校外培训担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工作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同行的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认真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二)、公益普惠。
探索和学校支持、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采取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三)、学校为主。
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课后服务。
(四)、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推进“五项管理”,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五)、确保质量。
结合学校实际、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积极开发设置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六)、坚持育人为本、回应关切。
遵循教育规律,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出发,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七、组织实施
(一)、服务方式
1、学校利用自身资源开展课后服务。
师资以本校教职工为主,各县(市、区)各学校要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后,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并向其发放合理报酬。
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要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
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可以临时聘请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文艺科普工作者、能工巧匠、非遗文化传承人等校外专业人员参与校内课后服务,临时聘请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并符合相关管理规定,临时聘请人员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
2、校内课后服务,坚持以学校为主,校外机构为有益补充的模式。
学科类课后服务必须由学校承担,不得引进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3、合理引入社会机构开展课后服务。
因学校条件限制,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需经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遴选审批同意,且不能开展学科类课后服务。
要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对出现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不按规定提供服务、扰乱学校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坚决取消培训资质。
各县(市、区)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二)、经费保障
收费范围
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收费范围为乡镇及以上学校。
乡镇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收费对象为非寄宿生。
注:
(1)村小学、教学点不纳入收费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学校开展。
(2)初中学校工作日晚自习不纳入课后服务收费范围,不能收取学生费用,可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保障费用。
收费标准
(1)中小学收费标准
校内课后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收费范围,按照自治区出台的相关价格政策执行。
(2)午托服务
小学午休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午餐费用实行市场调节价。
经费管理
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要设立收费专用账户,统一收取直属学校的校内课后服务费用,由学校按照报账形式支取。
各县
(市、区)教育局、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项管理账目,专款专用,期末公示收支情况,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
经费支出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审批制度,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发放教师课酬、管理人员(包括班主任、中层干部、校领导、财务人员、工勤人员等)费用,按参与学生人数补助学校水电费,并根据实际情况补偿学校设备购买或维修费。
(三)、服务范围
校内课后服务的范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小学午休午餐服务纳入课后服务范畴。
注:
乡镇及以上学校(不含村小学、教学点及寄宿制学校)纳入课后服务全覆盖的统计口径,村小学、教学点、乡镇寄宿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不纳入统计范围。
(四)、时间安排
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每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下午正常作息时间放学后,一般不超过2个课时,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具体时间安排可由各县(市、区)教育局与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以一学期为相对固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