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治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7621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关系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际关系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际关系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际关系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际关系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治疗.docx

《人际关系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治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际关系治疗.docx

人际关系治疗

人际关系治疗

  篇一:

综述.人际社会节奏治疗

  综述:

双相障碍的人际社会节奏治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4-

06-18 发表评论 分享

  作者:

陈小帆,丁万涛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一种躁狂(或轻躁狂)

发作与抑郁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的发作性病程形式表现的一类心

境障碍。

影响 BPD 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社会心理因素是发

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发因素。

研究者日益重视节律扰乱(包括社

会和生物节律紊乱)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通

过接受人际社会节奏治疗(Interpersonalandsocialrhythm

therapy,IPSRT),可以逐步学习如何制定和完善日常计划,如何处理

人际关系,及更多的了解疾病本身,可以促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康

复。

  一、理论基础

  人际社会节奏治疗(IPSRT)是一种以临床证据为基础,专门针对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法。

由 Ellen Frank 设计开发,并应用

于双相 I 型障碍患者的治疗。

其基本的理论假设为:

双相情感障碍患

者对生理节奏和睡眠—觉醒周期(sleep-wake cycle)紊乱具有易感性,

并表现出此类节律紊乱的症状。

IPSRT 关注的是生活事件在双相情感

障碍患者的社会和生理节律中所起的作用。

生活事件(包括积极的和

消极的)可能导致患者社会节奏紊乱,进而干扰生理节奏和睡眠-觉

醒周期,从而导致双相情感障碍。

通过配合药物治疗,联合人际心理

治疗基本原则和行为技术,IPSRT 调整了那些影响生理节奏和睡眠—

觉醒周期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减少了人际问题,改善了患者

的总体功能,使患者能更好地管理那些混乱的日常事务。

  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压力水平高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缓解慢,

复发快,同样,社会支持水平低的患者需要更多时间从抑郁中解脱出

来。

此外,导致日常生活节律紊乱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双相Ⅰ型患者的

躁狂症状;睡眠缺失会使患者更加狂躁。

因此,IPSRT 通过提高服药

依从性,调整社会生活规律,提高应对社会心理压力(特别是人际交

往领域)水平来防止症状的恶化。

具体而言,IPSRT 重点在于帮助患

者理解心理压力与情绪波动之间关系,明确维持规律性日常生活的重

要性,识别节奏失调的潜在因素,识别并管理情感症状。

  二、治疗技术

  人际社会节奏治疗(IPSRT)包含社会节奏治疗,人际心理治疗以

及心理教育三部分内容。

下面主要阐述社会节奏治疗和人际心理治疗。

 

  1 社会节奏治疗

  社会节奏治疗,作为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一部分,属于节律生物

学的研究范畴。

当前的研究证据表明生物节律系统是由一系列“生物

钟基因”—主要位于大脑视交叉上核的细胞所调控。

这些基因的表达不

仅受机体内部的稳态机制调节,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如周围环境的

亮度或温度。

视交叉上核负责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做出反应,例如在经

历季节更替或时区变换时,人通常需经过一小段时间的快速调整以适

应新环境的要求。

  相比之下,情绪障碍患者对于破坏生物钟的事件的调节能力较差。

通过社会节奏评估,日间表现评估,以及褪黑素的分泌节律测定等多

种方法,研究人员发现:

情感障碍患者存在生物钟基线的失调。

进一

步的研究也提示特定的生物钟基因变异可能导致情感谱系障碍的易感

性增加。

具有此变异的情感障碍患者可从正常情感时的轻度生物钟失

调,很快发展成适应不良,最终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发作。

  研究人员将外部环境中可以影响生物钟的因素称为授时因子,其

中最有效的是日出日落。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自然界的授时因子对人们生物钟节律的影响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

社会授时因子。

人际关系,社会需求及任务成为了新的生物钟调节因

子。

Frank 提出:

自然授时因子与社会授时因子对生物钟的调节过程

是相互平行的,因此,社会授时因子缺乏会导致生物节律的失调从而

引发生物易感人群的情感发作。

社会节奏治疗就是想帮助患者建立

“超常”的对日常社会授时因子的调节能力,调节病理性情感反应,提

高应对生物钟失调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社会适应功能。

  社会节奏疗法是通过社会节奏五项(SRM-5)对患者的社会节奏

的调节能力做出评定。

该问卷涉及 5 项日常活动的时间(如起床;第

一次与人接触;开始工作、学习、或履行其他日常职责如看孩子和做

家务;吃晚饭;上床睡觉)。

患者要纪录每项活动是单独进行,还是

有其他人在场,对其他人有什么影响,并为自己每天的心情和精力状

况评分,以帮

  助患者了解节奏变化与情绪和精力之间的关系。

刚开始治疗的

3-4 周,患者需要完成“自由运转”的 SRM 评定,以发现部分不稳定

的节奏。

治疗师将帮助患者以评分结果为依据,建立更为规律的生活

方式。

  2 人际关系心理治疗(IPT)

  人际关系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是一种限

时、可操作性的抗抑郁心理治疗。

传统的理论基础是,有双相情感障

碍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遭遇应激性人际事件时,触发了情感症状的发

作,尤其是抑郁症状。

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不同的是,它不强调病因

和结果的关系,如假设不幸的社会事件引起抑郁,而是让患者学会把

情绪与人际交往联系起来,通过适当的人际关系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

来减轻抑郁。

因此,治疗焦点是确定并缓解与情绪问题有关的人际关

系问题。

  IPT 将人际关系事件划分为 4 个问题领域:

对丧失或失落的悲哀、

人际冲突、角色转换和人际交往技能缺陷,并从中选出 1~2 个作为

治疗的焦点。

悲哀(grief)是一种复杂的无法释怀的感情,可能是因

为一个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的去世引起的。

治疗师要帮助患者接

纳这种丧失带来的痛苦情感,建立新的依恋关系,以取代这种人际关

系的丧失。

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disputes)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领域,

指患者与一个重要他人(如父母、配偶、朋友或同事)之间的冲突,

如相互间缺乏互惠性的期望。

治疗师将首先帮助患者确认冲突的存在,

然后选择一个行动计划,调整非适应性的交流方式,或者重新评估对

双方关系的期望值,或者两者兼顾。

角色转换(role transitions)出现

在患者无法应付生活改变时,这种改变可能是地理位置或文化环境的

变化、生涯改变、一段亲密关系的开始或结束、生病等。

对此的治疗

主要有 4 个方面,包括放弃旧角色,表达由角色转换带来的情感体验,

学习新的技巧并寻求新的依恋和支持,确认新角色的积极方面。

人际

关系技能缺陷(interpersonaldeficits)指患者的社会关系不充足、枯

竭,或者不能维持有效的人际关系。

治疗将聚焦于患者过去的人际关

系模式,以及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帮助患者改善人际模式,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提高社会技能。

  三、治疗过程

  IPSRT 传统上被划分为 3 个阶段。

初始阶段(3~4 次会谈),通过

社会节奏五项(SRM-5)评估,治疗师帮助患者回顾以往的日常生活

与问题人际关系对其情绪的影响。

通过心

  理教育干预,治疗师可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学会

识别疾病的预兆征象和症状,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发作。

其中

情绪日记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方式,可以监测和记录日常情绪变化,并

发现这些变化与日常生活事件的关联,及时进行处理。

然后,治疗师

和患者需从问题领域中共同确定一个作为治疗的首要目标,运用人际

关系心理治疗达到治疗目的。

  中间阶段,治疗师帮助患者制定稳定日常生活节奏的策略,管理

情绪状态,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治疗师帮助患者学习日常生活规律,

作息节律、并寻求这些因素之间的最佳平衡。

某些生活事件可能会打

破已建立的规律,因此需要患者学会防范于未然,设想可能的变化和

如何应对。

例如,长期有规律轮班工作的人,如果临时要求其连续加

班,则可能会打破他原来的作息习惯;那么,他可以和治疗师一起研

究对策,预先演习,包括对临时加班的要求作出礼貌的回应,说明情

况,或要求减少额外的工作时间。

在这个阶段,会谈从每周一次转变

为每半个月一次,最后变为每月一次。

  最后,治疗师注重于治疗的终止,回顾治疗成功和不足之处,并

帮助患者确定应对未来管理人际关系问题和症状恶化的策略。

在人际

社会节奏治疗的课程中,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在人际关系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传授社会节奏技巧之间无缝切换。

  四、IPSRT 疗效和研究进展

  迄今为止,两个大项目研究验证了 IPSRT 合并药物治疗在双相情

感障碍中的疗效。

2005 年,美国匹兹堡大学 Frank 等人以双相Ⅰ型障

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四组:

一是急性期和维持期的患者分成

IPSRT(IPSRT 组)、强化临床管理(ICM 组)组;另外两组分别是急性

期采用 IPSRT 而维持治疗用 ICM(IPSRT/ICM 组)与急性期用 ICM 而维

持治疗用 IPSRT(ICM/IPSRT 组)。

其中 ICM 组有患者与治疗医师一对

一的会谈,但会谈内容只限于讨论症状、药物依从性和副作用的处理。

IPSRT 会谈持续 55 分钟,而 ICM 则持续 25 分钟。

结果发现两种治疗

策略对双相情感障碍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药

物治疗在该时期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但是控制协变量后发现,在急性

治疗期采用 IPSRT 的患者,相对较长时间不会出现新的情感障碍。

急性治疗期末,IPSRT 组的患者比 ICM 组有更高的调节日常生活节奏

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能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结果证实 IPSRT 能预

防新的情绪问题发生,从而减少疾病发作。

  在 STEP-BD 中,293 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入心理治疗组

(包括家庭治疗、人际社会节奏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和协调性心理

治疗组(Collaborative Care,CC,一种短程心理教育)。

心理治疗组给

予 30 次会谈,持续 9 个月;CC 组给予 3 次会谈,持续 6 周。

结果显

示,心理治疗组患者年终恢复率(64%)显著高于 CC 组(52%),达

到恢复状态所需时间也更短(风险比=1.47;95%CI=1.08-2.00)。

外,心理治疗组每月疗效是 CC 组的 1.58 倍。

这些结果表明,与短程

心理教育治疗方法相比,人际社会节奏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作用更

强。

目前,大型随机控制实验已经证实了人际社会节奏治疗(IPSRT)

作为药物治疗辅助疗法在治疗双相 I 型和双相Ⅱ型的有效性。

小样本

研究也证明了它在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单一治疗双相Ⅱ型障碍,

以及作为常规实践设置中的集体治疗的有效性。

Swartz 和他的同事根

据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原理编制了门诊和住院两用的集体社会节奏治

疗模块。

近年来集体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培训模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

不少变化,总体而言,更倾向于社会节奏训练部分多于人际关系治疗。

 

  随着外界对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关注不断升温,它已经逐步从实

验研究进入到了临床实践。

国外学者目前已完成对人际社会节奏治疗

效度的研究,但国内还未有相关报到。

IPSRT 在国外正在不断成熟和

完善,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还未有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程序,

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结合国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实际情况,完

成人际社会节奏治疗在门诊的实证性研究,规范其操作流程,完善其

在中国的实际应用。

  (陈小帆,丁万涛. 双相障碍的人际社会节奏治疗[J]. 国际精神病

学杂

  志,2014,02:

103-106.)

  篇二:

2016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题(三)答案

  第 1 题:

 人际关系是指在沟通基础上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心理

上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B)等心理方面的指标。

A、深度,宽度,广度 第 2 题:

 B、深度,密切度,协调性 C、广

度,亲密度,协调性 D、深度,广度,密切度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

方面的就是(A)的适应。

 B、情绪 C、社会 D、环境 A、人际关系

第 3 题:

以下选项不属于本讲提到的人际关系的有(C)。

 B、血缘关

系 C、趣缘关系 D、业缘关系 A、地缘关系 第 4 题:

人际吸引规律

中最重要的是(D)。

 B、互补性吸引 C、外表吸引 D、人格吸引 A、

接近性吸引 第 5 题:

人和人之间引起冲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是(A)。

 B、恶性竞争 C、误会别人 D、先入为主 A、沟通不畅 第 6

题:

心理健康会严重影响(C)健康。

B、生态C、躯体D、肠道

A、工作环境 第 7 题。

 A、20%-30% 第 8 题:

题:

 根据世界卫生

组织(WHO,1997)的报告,在综合医院门诊各专科未确诊的病人中有

(A)合并有心理问 B、30%-40%C、10%-20%D、5%-10%在全科医生、

家庭医生处,(C)的病人需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处理。

B、20%-40%

C、40%-60% D、20%-30%A、10%20% 第 9 题:

在治疗(D)疾病方面,

心理作用影响很大。

 B、感冒 C、发烧 D、支气管哮喘 B )A、支气管

炎第10题: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是人格的哪一个特性?

B、独特性 C、复杂性 D、整合性 A、稳定性 第 11 题:

人际关系的

构成要素主要有(BDE)。

 B、认知因素 C、激励因素 D、情感因素

E、行为因素 A、价值因素第12题:

人际沟通不良导致的结果有

(ABDE)。

 B、社会矛盾尖锐 C、社会秩序紊乱 D、信任感缺失 E、

心理不健康现象增加 A、人际冲突加大 第 13 题:

 有(ACD)。

 A、

充分沟通 第 14 题:

有效地处理人际冲突也是建立人际关系和维护

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方面。

因此,化解人际冲突的方法 B、非暴力不合

作 C、坦诚相待 D、求同存异 E、迁就对方人和人之间相处,除了态

度以外技巧也很重要,人际沟通的技巧包括(ABCDE)。

 B、善于倾听

C、学会欣赏与赞美D、善用批评的智慧E、提高自身的修养 A、善

用语言的技巧 第 15 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

在(ABCDE)。

 B、可以深化自我认识 E、可以增进身心健康 C、有助

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A、可以满足情感的需要D、是个性发展和完善

的条件 第 16 题:

生理健康的标准包括(ABCDE)。

  A、体重得当 第 17 题:

B、牙齿清洁 C、头发有光泽 D、反应敏

锐 E、肌肉皮肤富有弹性心理健康的两个评价体系分别是(B)、(C)。

B、众数标准评价体系 E、企业健康评价体系 C、精英标准评价体系

A、文化信息评价体系 D、社会文化评价体系 第 18 题:

 住院躯体

疾病病人合并某种特殊的心理障碍的机会大大高于普通人群:

谵妄

高出 ( A) ; 抑郁高出 ( B) ;惊恐发作高出(C);物质依赖

高出(D)。

 A、15%-30% 第 19 题:

 B、2-3 倍 C、10-20 倍 D、3-

5 倍 E、5-6 倍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包括(ABCD)。

 B、保持社会功

能良好 E、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C、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A、保持自

我意识良好 D、要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第 20 题: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

的心理面貌的总和,那么人格的结构包括(ABCD)。

 B、气质 C、能

力 D、个性 E、逻辑 A、性格 第 21 第 22 第 23 第 24 第 25 第

26 第 27 第 28 第 29 第 30 程。

× 第 31 第 32 第 33 第 34 第

35 第 36 第 37 第 38 第 39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心理学中认为人际冲突是人和人之

间情绪上的对立,以及行为上的对抗。

√ 充沛的精力;积极乐观、敢

于承担责任;精神饱满、情绪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是

心 “机能充分发挥”这一名言是出自心理学家马斯洛之口。

× 心理健康

的具体标准有九个。

×理健康的五大标准。

√题:

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 题:

 题:

 题:

 题:

 题: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人格

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博学更重要。

√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人格与钢

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博学更重要。

√“人格”这个词的含义在法学、政

治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的内涵式一样的。

× 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

伯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 心理调适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作为一

种心理健康的促进的手段,它贯穿人的一生,是一个静态的过胆汁

质气质的人往往很稳重,很沉着。

× 心理调适职能自我调适,不能帮

助别人。

×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以年龄为基础分析职业生涯的发展

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 “知人知面不知心”说的是人

格的复杂性特点。

√ 提高心理健康可以减少滥用毒品和酒精等行为。

√ 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所述,0-14 岁属于卸任阶段。

心理健康的灰色理论认为,当人心理状态在在深灰色区域时,这个人

是人格异常者,需要找精神科 我国学者廖泉文创建了“三三三”理论。

√ 在人格的四大特性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特点是(B)。

 B、独

特性 C、复杂性 D、整合性病或虚弱。

√有不同的发展任务。

√医生治

疗。

×A、稳定性 第 40 题:

心理健康的双连续模式认为 A 区域是人

的理想状态。

  篇三:

人际关系与抑郁症

  人际关系与抑郁症

  人会在什么时候感到幸福呢?

做自己感兴趣的时候吗?

或是品尝

美食的时候?

又或是工作顺利的时候?

  喜悦时有人可以一起分享,成功时有人为自己祝福,我们所感受到

的幸福,应该增加很多吧!

 然而,当我们与所信赖的人起冲突或是被背叛

时,所引起的烦恼之强烈,必然会比因为工作疏忽导致食物或因为工作

忙碌而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带来的烦恼更甚。

在那时,我们甚至有

时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人际关系就是如此地为人带来幸福或不幸,也因此对我们的人生

影响巨大。

  许多时候,人际关系会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心理产生

极大的影响。

有时我们承受的压力看似由其它问题所引起,但经过一

番认真的检讨,我们常会发现,问题的背后大多隐藏着人际关系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认真倾听那些因为工作忙,责任重而感到

压力的人的心声,可能会发现,许多这样的人,由于在职场缺乏可以

信赖的同事或上司,或由于家庭的问题而导致他对压力更为敏感。

  反之,常一起在喝酒时说些没头没脑的蠢话,如“工作好累,想

辞职”的人,一旦交了男女朋友,便突然精神百倍,每天神采奕奕地

充实度日的也不少。

这是人际关系与心理状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例子。

  所以,我们可以说,现代人的压力多半起因于人际关系的问题,

这和抑郁症的发病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精神医疗中有一种治疗方法是—将焦点着重于人际关

系,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此来减轻内心痛苦。

这种治疗法与认知

治疗、行为治疗相同,都是得到各国研究证明,对抑郁症的疗效与药

物相同,甚至更有效。

  感觉痛苦或悲伤,并不是疾病。

但是当一个人无法控制他人情

绪,痛苦与悲伤无法止息,并长时期持续时,就成为一种问题了。

种问题,大多与人际间的压力密切相关。

  比如说,罹患厌食症的少女,大多是被同学耻笑“肥胖”之后而发

病。

这与少女过度在意同学的话语,又无法予以反驳,因而陷入“肥

胖的自己,真是个糟糕的人”的扭曲思想有关。

然而,此时诺是她有

亲友或男女朋友在身旁,并与双亲的关系良好,人际网络健全,即使

因为被说肥胖而一时陷入情绪低潮,应该也不至于验证到形成厌食症。

只因朋友一句话便受到患病,这样的人,大多欠缺良好而稳固的人际

关系。

  事实上,经过治疗,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后,患者会因为得

到亲友的安慰,即使没有接受认知治疗,也会改善厌食症的症状,之

后,就算又被人耻笑“肥胖”,也不会再出现那么激烈的反应了你。

  不论是认知治疗或是行为治疗,很遗憾的,在国内很少有医生

或医院从事这些治疗法,改善人际关系——这一抑郁症的自我疗法是

值得提倡的一种自我疗法。

如果读者们能理解这些治疗法的内容,相

信也能减轻一些内心的痛苦与不安。

不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和某些人

““

相处”、与自己很重视的人关系不佳”、不知道如何和人沟通”……深为

这些问题苦恼的人,请务必要试试以下方法()。

  把握重要的人际关系

  通过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来改善压力与缓解抑郁症状时,首先得

将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等,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

配偶、男女朋友、双亲、亲友(内心最依赖的重要人

物)。

  第二类:

普通朋友、亲戚(多少保持一点距离的人)。

  第三类:

工作上的人际关系。

  第二类与第三类的优先顺序可能会因人而异,不过,对第一类人

际关系的重要性,相信应该不会出现任何争议。

而造成压力与痛苦原

因,大多与和第一类“重要的人”的关系不良有关。

因此,在努力改善

人际关系时,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与重要他人---也就是

核心他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维持这三类人际关系之间的平衡。

举例来说,许多家庭

主妇因为教养孩子感到倦怠,导致罹难“育儿精神官能症”,这是由于

他们只与第一类人保持亲密关系,却忽略了第二类和第三类人际关系

所造成的结果。

而那些因为被男友忽视就想死的女性,也是由于太缺

乏与其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