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7543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docx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

篇一:

建筑施工实习心得体会

建筑施工实习心得体会

大学,在我的印象中已不再是充满幻想的天地,在大学度过一年半的风风雨雨,尝试过失败的磨练,经历过成功的喜悦,受到老师细心的指导,学了点建筑表面知识。

当初选择建筑,只是出于个人的爱好,对它的了解是那样的肤浅,感觉建筑就是那么的简单,只是认识到砖混凝土和钢筋的代名词。

然而,在我一年半的学习认识中,它的形象由模糊变得清晰点了,由简单变得伟大。

终于,我有机会去真正的认识什么是建筑,参加这次的建筑施工实习,在朋友的带领下对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

经过这次的实习,我对建筑施工这门课程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这次实习,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区别很大。

让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课堂上所学不到的施工方面的知识经验,在施工中怎样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用,才能更安全更有效的施工。

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俗话说的好:

一根筷子是很容易断的,一捆筷子就不容易断了。

这句俗语就能很好的说明团结的力量。

在建筑施工实习期间,我与那些工作人员的互相合作是特别重要的,特别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合作和沟通更加体现得明显,施工过程中支模工人和搭设脚手架工人要相互合作,

首先是搭设脚手架工人做完后支模工人才开始做,只要是搭设脚手架工人不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做完就影响支模工人效力,钢筋工人也要得与支模工人相互沟通和配合,不然的话同样会影响效力,之所以在施工中合作与沟通尤为重要。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活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也是检验我们所学知识是否牢固的办法,更是我们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次的建筑施工实习,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施工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经验十足的施工员悉心指导帮助下,我不但对施工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从失败中吸取了非常宝贵的经验,磨练了我的意志。

我时刻告诫自己,只有自己不断努力奋斗,才能有进步。

在这次的建筑施工实习中,我知道自己是来学习的,所以,有不懂的问题我就会积极主动的去请教经验十足的施工员,经验十足的施工员也会细心耐心的为我一一解答,在和经验十足的施工员交谈的时候,他还会把多年积累的宝贵的建筑施工方面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对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被深深的感动着。

对于这次的建筑施工实习,我有很多的心得体会,这次实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却让我受益颇多,让我看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能更好的把

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施工中去,总而言之,是一次受益匪浅的实习考验。

篇二:

施工技术实训报告

第一部分实训目的.

目的是通过实训,使我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

对本专业的概况有一个系统全知识的了解,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具体目的及任务是: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

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建筑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图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我们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类

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

实训准备;

1.熟悉有关设计图纸,学习施工企业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管理文件,掌握其实际实施情况。

2.参加主要工程如钢筋工程、模版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掌握其施工方法。

第三部分实训要求和内容1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

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

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

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

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

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

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

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

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

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

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

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墙体砌筑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或完成楼板结构施工。

2、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蔽验收手续。

3、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

4、弹好轴线、墙身线及检查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验收手续。

5、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15~20m,或每道墙的两端。

6、有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

(二)材料要求

1、砖:

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承重结构必须做取样复试。

要求砖必须有一个条面和丁面边角整齐。

2、水泥:

品种及强度等级应根据砌体的部位及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

水泥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3、砂:

用中砂,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

4、掺合料:

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d,或采用粉煤灰等。

5、其他材料:

墙体拉结筋、预埋件、已做防腐处理的木砖等。

(三)施工机具

应备有大铲、刨锛、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捅、灰槽、砖夹子、扫帚等。

二、质量要求

砖砌体工程质量要求符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XX)的规定。

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项目

1砖强度等级按设计要求mU

2砂浆强度等级按设计要求m

3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

4斜搓留置第5.2.3条

5直搓拉结钢筋及接搓处理第5.2.4条

6轴线位移≤10mm

7垂直度(每层)≤5mm

一般项目

1组砌方法第5.3.1条

2水平灰缝厚度8~12mm

3基础顶面、楼面标高±15mm

4表面平整度清水:

5mm混水:

8mm

5门窗洞口高、宽±5mm

6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mm

7水平灰缝平面度清水:

7mm混水:

10mm

8清水墙游丁走缝20mm

三、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砖浇水→砂浆搅拌→砌砖墙→验收

四、操作工艺

(一)砖浇水

砌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期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拎不得浇水,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二)砂浆搅拌

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加入粉煤灰或外加剂,搅拌不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搅拌3~5min。

(三)砌砖墙

1、组砌方法:

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法。

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2、排砖撂底:

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的门窗口位置线及构造柱的尺寸,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

若留破活,七分头或丁砖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

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

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

所以排砖时必须全盘考虑。

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日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3、选砖:

外墙砖要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

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或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4、盘角:

砌砖前应先盘好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

如有偏差及时修整。

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缝均匀一致。

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5、挂线:

砌筑37墙必须挂双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共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24墙时,可采用挂外手单线(视砖外观质量要求情况,如果质量好要求

高也可挂双线,提高砌砖质量。

)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6、砌砖:

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

砌砖时砖要放平。

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

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砌筑砂浆要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使完,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

7、留搓:

砖混结构施工缝一般留在构造柱处。

一般情况下,砖墙上不留直搓。

如果不能留斜搓时,可留直磋,但必须砌成凸磋,并应加设拉结筋。

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设一根ф6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

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磋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0mm,末端加90°弯钩。

8、预埋木砖和墙体拉结筋:

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

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1.2~2m,每边放3块;高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日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

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防腐材料一般用沥青油。

预埋木砖的另一种方法:

按照砖的大小尺寸制作砂浆块,制作时将木砖预埋好,达到强度后,按部位要求砌在洞口。

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留置,不得错放、漏放。

9、安装过梁、梁垫:

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

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要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边梁安装时,两端支座长度必须一致。

10、构造柱做法:

在构造柱连接处必须砌成马牙磋。

每一个马牙搓高度方向为五皮砖,并且是先退后进。

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按构造要求放置。

11、每层承重墙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下面。

挑檐应是整砖丁砌层。

五、成品保护

1、墙体拉结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暖卫、电气管线等,均应注意保护,不得任意拆改或损坏。

2、砂浆稠度应适宜,砌墙时应防止砂浆溅脏墙面。

3、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时,要认真操作,防止碰撞刚砌好的砖墙。

4、尚未安装楼板或面层板的墙和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保证施工中墙体的稳定性。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舌头灰未刮尽,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墙非挂线面;砖墙错层造成螺丝墙。

半头砖要分散在较大的墙体上,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要查对皮数杆的标高及层高,防止到顶砌成螺丝墙。

2、构造柱砌筑不符合要求;构造柱砖墙应砌成大马牙搓,设置好拉结筋从柱脚开始两侧都必须是先退后进

3抹灰

一、抹灰工程的作用

篇三:

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总结

《建筑施工技术》

实训报告

班级:

1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XX年12月29日

实训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很好的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顶岗实训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可增强专业技能,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之后走上社会打下了一定基础。

,丰富和扩我们的专业领域,使学生对建筑施工技术内容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便于在参加实际生产工作中,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眼间,我们为期十二天的实训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实训中我感触极深,在工地上有很多我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老师还仔细的跟讲一些课本上没有知识。

1、搭设顺序

先按1.5m立杆间距进行整体布杆,砼柱梁抱箍连接,作为连墙件→搭设中间场地部位脚手架与周边已搭设部分持平→再按吊顶要求层高往上逐层搭设。

2、脚手架搭设

画线放样→放置槽钢垫块或木垫块→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杆(加临时抛杆)→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第三步纵向水平杆→第三步横向水平杆→以此类推,完成第一层脚手架纵横向搭设→剪刀撑搭设→再搭设上几层脚手架→水平剪刀撑搭设→铺设脚手片。

(1)先画线放样,然后脚手架立杆按1.5m进行摆放(具体平面布置见附图),场地处立杆在基本立杆间距中间加一根,高度不低于10m,呈“十”型,双向宽度各为9m,东西向搭设至砼框架处,东西向搭设至二层框架墙面处。

(2)imaX厅台阶地处脚手架立杆底脚处铺设5cm木板垫块,连墙件与柱抱箍处铺设5㎝厚的木板垫块,垫块长度不少于两跨。

(3)在脚手架搭设高度满足剪刀撑安装高度后,随即同步进行剪刀撑搭设(平面和剖面布置见附图),中间纵横向每隔四排设一道通长剪刀撑,斜杆与地面成45°~60°夹角,斜杆用旋转扣件与立杆和横向水平杆扣牢,二根钢管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用旋转扣件三个,中距400mm,二端头外露150mm。

(4)脚手架立杆采用一字扣件对接,顶层杆可采用搭接。

(5)为将脚手架钢管偏心受压为轴心受压,将相邻步距的大横杆交替设于立杆两侧,不得设于同一侧。

(6)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的外径一致,拧紧扭力矩适当(控制在40~60n2m,重点部位不小于60n2m),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内或朝上,在操作层纵向杆与立杆连接的扣件下面采用双扣件。

扣件应分不同部位进行检查,对堆料平台扣件应用扭力扳手逐一检查,其他部位则由安检人员抽样检查。

(7)脚手架水平杆伸出端能与砼柱、梁或墙顶紧处,水平杆应顶紧,立杆距柱、梁不小于15㎝。

(8)四周为砼框架结构,只有砼柱和框架梁,故在周边平台上搭设时,在1-22\2-1轴处脚手架与框架柱梁应用钢管抱箍连接,作为脚手架与框架的连墙件,连墙件按一步一跨设,连接节点见附图。

(9)脚手架水平剪刀撑按纵横向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

(10)脚手架顶面按平面布置要求,在离吊顶完成面1300mm处搭设操作层连横杆,上满铺脚手片,用18#铁丝固定,每片各边固定点不少于1点(顶面标高见附图)。

在安装过程中,如需临时拆除脚手片,用后应及时用铁丝绑牢。

(11)四周临空面应设挡脚板和栏杆,栏杆高度不小于1.2m,并围护安全网。

为保护过往人员的安全,凡在通道口上方搭设防护棚。

2、拆除

(1)脚手架拆除按“先搭后拆,后搭先拆,先拆非承重杆,后拆承重杆”的原则进行,按层从上往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层同时进行,即脚手片→连横杆→大横杆→剪刀撑→立杆。

(2)拆除前,应对操作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

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履行签字手续才可上岗作业。

(3)在脚手架拆除前,先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支撑安全检查,检查扣件和支撑杆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在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开拆。

(4)拆架子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扎裹脚、穿软底鞋方可上岗操作。

(5)在脚手架拆除范围内,设置警戒区,并指定专人负责看管。

(6)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7)所有杆件在拆除时,应将杆上附着的扣件与杆件分离,在每层拆除后,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进行分类堆放。

(8)需当天拆除的杆件尽量当天拆完,若当天拆不完,在下班前应将已松动的杆件重新固定,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连接件,在确定连接牢固后人员方可撤离。

(9)在拆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10)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