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法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7280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教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材教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材教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材教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材教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教法分析.docx

《教材教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教法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教法分析.docx

教材教法分析

新课程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设计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价值澄清法等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充分 课堂教学效率高  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省力

• 教师课前的各种教学准备工作,通常称为备课,又称教学设计。

•1、钻研教材与了解学生

•2、教学计划的撰写(学期、单元)

•3、课堂教学的设计(确定目标、处理教材、安排过程《如下》、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操作步骤

(一)、课前系统

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研究课本、借鉴教学参考资料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生分析(基础、态度、方法)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一种:

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

“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

第二种: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

“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

•【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表述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教学目标表述哪些存在问题?

•1、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

•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掌握解题技巧。

•4、识记下述生词,并能会用这些词造句。

•5、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

•6、要求能在十分钟完成六道计算题。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行为动词水平层次

•知道、说出、识别、了解水平

•描述、举例、例举、认识

•能表示、辨认、区分、理解(掌握)

•比较、说明、判断、水平

•解释、推断、概述

•解释、归纳、设计、评价、应用水平:

•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常用行为动词

•知识:

•了解:

读、写、会用、认识、说出、识别、了解、辨认、描述

•理解:

知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

•应用:

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

•技能:

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

•过程和方法: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经历、发现、探索、感知、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反映:

体会、欣赏、感受

•领悟:

养成、树立、确立、建立、具有、热爱、形成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就是某一范围的内容而言

的,纸该范围的重要部分)

(2).教学难点(难于被学生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和关键点(指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5、教学方式

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

过程安排的环节:

•(1)复习准备

•(2)导入新课:

以旧引新、创设问题情境、设疑激趣、开门见山

•(3)过程展开(确定教学层次、选择教学方法,突出什么、抓住什么、解决什么)

•(4)小结(课虽终,思不尽)

•(5)、练习设计(内容的针对性、安排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要求的差异性、反馈的有效性、量与质的辩证性

•具体设计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

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

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不要搞表格)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2)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

3)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4)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5)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设计

(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施

•1、教案的编写(教学内容、要求、教具、过程、板书)

•2、教案的实施(灵活运用)

•3、教案的完善(考察目的具体、检查内容设计、学生活动按排、板书计划)

•4、试讲(准备型试讲-模拟型试讲)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技能

•一、语言

•科学性、简洁严谨、形象生动、有启发性。

•二、板书设计

•遵循的原则:

重视内容的整体性、简明扼要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启发和讲解、注意内容的条理性和直观性。

•三、教具学具的演示与操作

•四、仪表与教态

•仪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衣着、举止、风度、情态等;教态是以教师行为风度为其核心内容的,包括教师在讲台上的站姿、表情、眼神以及手势等构成的体态语言。

第七章 计算教学

•一、计算教学的主要内容:

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注意:

笔算加减以三位为主。

      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不超过三位数。

•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

•四则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二、编排的特点

•计算内容的编排是采取圆周式的方式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适当分散, 螺旋上升。

第二节 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计算的心理特点:

•1、感知比较粗略2、注意力不够集中3、思维定势的干扰4、瞬时记忆缺失

•5、情感态度

二、小学生计算错误的预防与校正

•1、加强口算训练。

2、重视运算法则的教学。

3、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4、养成学生正确的作业态度和良好的作业习惯。

5、认真查找错误原因,及时矫正。

三、计算教学的四大基本环节

•1、理解计算的意义2、深入研究算理3、概括计算法则4、形成计算技能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扎实掌握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3、加强口算和估算的教学(为什么?

)4、科学安排笔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5、重视量化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审题、简便计算、验算和检查、良好的书写)6、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7、恰当使用计算器

计算教学时,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案例】商不变性质------传统------教法一

•出示:

10/2=20/4=40/8=200/40=

•1、依次口算出商。

•2、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

都是除法,被除数和除数都在变,而商不变)

•3、揭示课题:

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才会不变呢?

•4、引导观察:

从上往下看,被除数有变化吗?

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回答:

被除数有变化。

把10变成20、40、200,分别扩大了2倍、4倍、20倍。

除数也分别扩大2倍、4倍、20倍。

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扩大了2倍、4倍、20倍,商不变。

•5、老师强调指出: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指导学生理解“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的含义。

•6、引导观察:

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又是怎样变化的?

商呢?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商变性质。

•【评析】:

这是一堂比较传统的数学课。

它的优点在于以“商不变性质”为学习载体,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眼光有序地观察、比较、分析数学现象,最后发现数学知识。

在这一堂课中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空里,让中下游学生也能跟着老师、同学的步伐顺利学会知识,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然而这种教法可能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自由,使他们无法开展个性化学习,呈现创新思想。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个别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影响。

从教学理念上说,缺乏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阻碍学生的思维空间。

案例分析

•商不变性质-----教法二----新理念

(一)引入新课,设疑

•1、用生活问题引入:

丁老师有200元,买100枝笔,你可以知道什么?

怎样列式?

(学生知道:

每枝笔2元。

200/100=2元)

•2、展开问题讨论

(1)现在单价不变,请你来买,你想买多少枝?

要多少钱?

•(学生回答:

我想买50支,要付100元。

板书:

100/50=2元。

我想买300支,要付600元。

板书:

600/300=2元。

……)

(2)观察这些买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他们的单价不变。

总价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总价是数量的2倍。

•(3)教师小结:

单价不变,总价和数量同时在变。

那么,究竟总价和数量同时怎样变,单价才不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从上述买法中任选两种感兴趣的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

•2、你比较的是哪两中买法,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上黑板板书,并讲解)

•(三)归纳性质

•1、推想一下,如果老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0倍,商会怎样?

同时缩小10倍呢?

同时扩大1000倍呢?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你的发现?

(组内交流)

•2、在学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揭示课题)

•[评析】

•首先,教学设计提高“变与不变--什么在变,什么不变-怎么变”几个层次,使学生真正理解“商不变性质”的内涵。

•其次,在知识探究过程中,留给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算式,研究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规律,(而不再是按老师要求“从上往下看”或“从下往上看”)。

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变大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反馈的内容丰富了。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任何一个结论,都要通过“猜想—假设—验证—结论的过程。

数学知识只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学习方法,提高思维品质个性的发展。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断

•引入课题

•师:

在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索有关分数除法知识。

•(板书课题:

分数除法一)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有关分数除法的哪些知识呢?

•生:

1、算法2、意义3、运用

•理解意义

•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请看:

•“把10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张?

•生:

口头列式(板书:

10÷2=5(张)

•师:

你能说一说算式10÷2表示什么意义吗?

•生:

10÷2表示把10平均分成两份,求每份是多少。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

口头列式(板书:

1÷2=1/2)

•师:

1÷2又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

1÷2表示把1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

这个问题你还能解决吗?

请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生:

独立尝试计算(板书:

4∕7÷2=2∕7)

•师:

那4∕7÷2又表示什么呢?

•生:

4∕7÷2表示把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师:

由此可见,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那谁能说一说算式8∕9÷6和4∕15÷12各表示什么意义呢?

•生:

8∕9÷6表示把8∕9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4∕15÷12表示把4∕15平均分成12份,求每份是多少。

•探索算法

•1、算法多样化

•师:

计算4∕7÷2,有不同的结果吗?

那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证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吗?

•生:

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汇报方法

•方法1:

画图“把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7”

•师:

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这幅图?

•方法2:

4/7÷2=4/7×1/2=2/7

•师:

引出并板书“相当于求4∕7的1∕2”

•方法3:

学过分数乘法,2/7×2=4/74/7÷2=2/7

•师:

做除法想乘法,你真会动脑精。

•方法4:

4/7÷2=4÷7÷2=4÷2÷7=2/7

•师:

能够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想法特别,而且还很都道理,掌声送给她

•方法5:

4/7÷2=4÷2/7=2/7

•师:

这么做可以吗?

为什么?

师:

现在我要把这道题变一变,出示“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你还能解决吗?

结合刚才的学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生:

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方法1:

4/7÷3=12/21÷3=4/21

•师:

为什么要把4/7变成12/21?

•方法2:

4/7÷3=4÷7÷3=4/21

•师:

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方法3:

4/7÷3=4/7×1/3=4/21

•2、算法优化

•师:

同学们今天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练习中你最想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

说说你的理由。

•生:

……

•3、归纳法则

•师:

那就是说,分数除法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那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是分数除法的哪种类型呢?

•生:

“分数除以整数”(板书:

分数除以整数)

•师:

谁能概括一下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呢?

•生: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板书:

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师:

还有补充吗?

•生:

“零除外”(板书:

零除外)全班齐读

•案例分析:

•1、此教学有三个层次:

算法多样化、优化(必要性)、强化(练习的设计)。

•通过这三个层次提高计算的有效性。

每节课渗透数学思想,比如这节课渗透“转化”的思想。

•3、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研究、探索,最后优化出计算简便、正确率高的方法,提高计算有效性。

•4、让孩子自己自主的探索;老师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数学。

学具的提供加深算理的理解;数形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