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7245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8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docx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1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

(1)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题

复习专题一 梭伦改革

授课时间

课时

1

主备人

何光明

内容标准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教学重点

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课前诊断】

1、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

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2、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

3、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

4、雅典贵族制政治时代最重要的决策机构是

A.公民大会B.四百人议事会

C.战神山议事会D.公民法庭

5、梭伦改革后雅典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A.四百人议事会B.五百人议事会

C.公民大会D.公民法庭

6、他说:

“轻罪理当处死,至于更大的罪还找不到比死刑更重的刑罚。

”他是指

A、古希腊政治家德拉古B、埃及统治者阿里

C、中国古代改革家卫鞅D、北魏皇帝孝文帝

7、梭伦改革发生在

A、公元前6世纪晚期B、公元前6世纪初期

C、公元前5世纪晚期D、公元前5世纪初期

8、公元7世纪左右雅典社会更为尖锐的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B、农民与地主

C、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D、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9、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10、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识疏理】

一、归纳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

1、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

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兴起,促进了雅典社会的政治改革。

3、公元前600年左右,萨拉米危机,平民群众开始酝酿暴动。

二、梭伦改革的措施:

经济领域:

1)颁布“解负令”。

作用:

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

经济上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鼓励发展工商业

作用:

从短期来看,稳定了社会物价,保障了平民生活。

从长期来看,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社会经济的多元化。

政治领域:

1)重新划分社会等级

①目的:

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②标准:

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③权利义务:

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④结果:

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重新划分了国家的权利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创立四百人会议

意义:

提高了公民大会的政治地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3)创设了陪审法庭

意义:

赋予平民司法权,推进了政治分权。

三、对梭伦改革的评价

1、积极意义:

1)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2)按财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

3)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4)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为民主政治建立提供了制度保障。

2、局限性:

(1)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2)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3)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重难点突破】

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做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典型例题】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图片反映了雅典哪些维护民主的方式?

 图一:

反映雅典人通过司法公正维护民主。

图二:

通过辩论的方式保证决策的正确,从而实现决策民主。

图三:

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表决和民主选举公职人员,充分实现了雅典公民民主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力。

图四:

通过“陶片放逐法”把反民主的势力置于公民的严密控制下,从而加强了公民对政府官员的民主监督功能。

(2)从以上雅典维护民主制的实践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要实现和维护民主,必须建立行之有效民主的机制;必须要维护司法公正;必须要加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发挥公民的民主监督作用。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

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的阐述,不正确的

A、残酷的剥削和政治上的无权导致平民与贵族的阶级矛盾激化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C、西部邻邦麦加拉乘机征服距雅典海岸仅一英里的萨拉斯岛

D、梭伦走上政治舞台,当选首席执政官

3、关于梭伦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根本目的是稳定雅典社会秩序,壮大雅典城邦实力B、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

C、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D、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社会矛盾

4.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D.庇西特拉图改革

5、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

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

6、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

A、废除债务奴隶制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7、下列关于梭伦政治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把雅典公民分为四级,第一等级称为双牛级,可以担任执政官

B、在新的社会分层的基础上,梭伦创立了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也有当选资格

C、为了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梭伦组建了民众法庭,并实行陪审员制度

D、在梭伦政治改革后,雅典官员都能根据职务高低领取报酬

8、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9、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①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消灭了债务奴隶制③下层人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10、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

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使普通平民能参与政治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

(2)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题

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专题二商鞅变法

授课时间

课时

1

主备人

何光明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

商鞅变法的性质问题;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

从秦国改革前的有利条件看变法的成功。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课前诊断】

1.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A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2.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D

A.废除奴隶制度B.发展封建经济C.废除井田制D.取得军事优势

3.《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D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4、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B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

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

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C

A、军功爵制B、什伍制度C、废除井田D、建立县制

6、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

“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D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7、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D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8、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

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9、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B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0、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B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

【知识疏理】

一、历史背景:

1、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

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3、军事(主观动力):

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变法的直接推动力)

4、思想: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重点强调]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变法的内容:

内容

具体措施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以农致富的经济改革

[核心]

废井田,

开阡陌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其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认为工商业是“末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投入官府充当奴婢。

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统一度量衡

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废除“世袭世禄制”

宗室成员没有立军功者,要除掉其宗室属籍,剥夺其贵族身份,以此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他各家都得举报,否则得受同等刑罚。

普遍推行

县制

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分全国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改革旧的社会

风尚习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制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

(成功)“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四、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1、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实行坚决,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执法如山,厉行法治,赏罚分明。

(“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5、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6、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有全盘计划,先奖励生产军功,然后才迁都求出击。

五、商鞅变法的评价:

1、商鞅变法的性质:

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2、历史作用:

经济上: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政治上: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

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历史局限性:

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如:

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压迫:

如:

连坐法

(3)改革不完全彻底:

如:

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

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

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6)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

4、商鞅变法的特点:

(具体见新授课讲义)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重难点分析】商鞅变法的启示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

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

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

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

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②奖励军功;③重农抑商;

④实行县制;⑤废除井田制;⑥统一度量衡。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3、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倾邻国而雄诸侯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D

A.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B.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

C.增强了统一战争物质力量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2.商鞅变法涉及到的问题是C

①行政区划;②土地;③奴婢;④军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C

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

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4、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A

①军功授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

5、下列改革,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B

A.周世宗改革B.商鞅变法C.管仲改革D.王安石变法

6、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阅读下列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者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入三十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商鞅变法,有哪三方面的重大措施?

①以连坐法统治人民;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建立县制。

(6分)

②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

从长远来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

②商鞅变法鼓励努力生产粮食布帛,禁止弃农经商,在战国七雄争霸激烈的形势下,这一措施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了封建经济,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有效的解决了战争多物质的需求,从而为秦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分)从长远角度来看,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和其他产业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3分)

 

[知识拓展]

A、春秋时期的改革:

1、特点:

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废除井田制

2、代表: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改革

1、特点:

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又更加彻底,根本任务变为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

2、代表:

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课程标准要求所必须掌握的内容)

 

[注意]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高三历史(选修班)一体化学案(3)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题

复习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授课时间

课时

1

主备人

何光明

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课前诊断】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 )

A、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 D、汉化政策

5、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

A、民族融和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

C、南北对峙的局势 D、汉族地主要求

6、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 )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7、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A、提供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少数民族侵扰

8、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过程,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际上是(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9、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露田又叫桑田,可以买卖D.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知识疏理】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

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卓有成效的新制

(1)推行均田制

作用:

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和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制定官吏傣禄制,整顿吏治

作用:

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迁都洛阳

原因:

(1)政治上: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2)经济上: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上: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4)地理上: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设巧计迁都洛阳

影响:

(1)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2)北魏孝文帝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3、革除旧俗——移风易俗

(1)孝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