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校核.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6527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齿轮校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齿轮校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齿轮校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齿轮校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齿轮校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齿轮校核.docx

《齿轮校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齿轮校核.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齿轮校核.docx

齿轮校核

齿轮校核

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

齿轮按结构可分为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分度圆等部分。

制造齿轮常用的钢有调质钢、淬火钢、渗碳淬火钢和渗氮钢。

在西方,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

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都研究过齿轮,希腊有名的发明家古蒂西比奥斯在圆板工作台边缘上均匀地插上销子,使它与销轮啮合,他把这种机构应用到刻漏上。

这约是公元前150年的事。

在公元前100年,亚历山人的发明家赫伦发明了里程计,在里程计中使用了齿轮。

公元1世纪时,罗马的建筑家毕多毕斯制作的水车式制粉机上也使用了齿轮传动装置。

到14世纪,开始在钟表上使用齿轮。

战国末期铁质青铜齿轮

战国末期铁质青铜齿轮

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已有人字齿轮。

三国时期出现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已采用齿轮传动系统。

晋代杜预发明的水转连磨就是通过齿轮将水轮的动力传递给石磨的。

史书中关于齿轮传动系统的最早记载,是对唐代一行、梁令瓒于725年制造的水运浑仪的描述。

北宋时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见中国古代计时器)运用了复杂的齿轮系统。

明代茅元仪著《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记载了一种齿轮齿条传动装置。

1956年发掘的河北安午汲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铁制棘齿轮,轮直径约80毫米,虽已残缺,但铁质较好,经研究,确认为是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到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期间的制品。

1954年在山西省永济县蘖家崖出土了青铜棘齿轮。

参考同坑出土器物,可断定为秦代(公元前221~前206)或西汉初年遗物,轮40齿,直径约25毫米。

关于棘齿轮的用途,迄今未发现文字记载,推测可能用于制动,以防止轮轴倒转。

1953年陕西省长安县红庆村出土了一对青铜人字齿轮。

根据墓结构和墓葬物品情况分析,可认定这对齿轮出于东汉初年。

两轮都为24齿,直径约15毫米。

衡阳等地也发现过同样的人字齿轮。

《武备志》中齿轮传动结构图

《武备志》中齿轮传动结构图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DELA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

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

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

它考虑了两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概念。

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阐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

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EU-LET-SAVARY方程。

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出贡献的是ROTEFT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

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线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

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备较完备的手段后,渐开线齿形更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切齿时只要将切齿工具从正常的啮合位置稍加移动,就能用标准刀具在机床上切出相应的变位齿轮。

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变位方法并制造出展成加工插齿机,后来,英国BSS、美国AGMA、德国DIN相继对齿轮变位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汉初青铜人字齿轮

汉初青铜人字齿轮

为了提高动力传动齿轮的使用寿命并减小其尺寸,除从材料,热处理及结构等方面改进外,圆弧齿形的齿轮获得了发展。

1907年,英国人FRANKHUMPHRIS最早发表了圆弧齿形。

1926年,瑞土人ERUESTWILDHABER取得法面圆弧齿形斜齿轮的专利权。

1955年,苏联的M.L.NOVIKOV完成了圆弧齿形齿轮的实用研究并获得列宁勋章。

1970年,英国ROLH—ROYCE公司工程师R.M.STUDER取得了双圆弧齿轮的美国专利。

这种齿轮现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效益。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

齿轮模数0.004~100毫米;齿轮直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上十万千瓦;转速可达几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

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1674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次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以得到运转平稳的齿轮。

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齿轮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人们对齿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733年法国数学家卡米发表了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76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建议采用渐开线作齿廓曲线。

19世纪出现的滚齿机和插齿机,解决了大量生产高精度齿轮的问题。

1900年,普福特为滚齿机装上差动装置,能在滚齿机上加工出斜齿轮,从此滚齿机滚切齿轮得到普及,展成法加工齿轮占了压倒优势,渐开线齿轮成为应用最广的齿轮。

1899年,拉舍最先实施了变位齿轮的方案。

变位齿轮不仅能避免轮齿根切,还可以凑配中心距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

1923年美国怀尔德哈伯最先提出圆弧齿廓的齿轮,1955年苏诺维科夫对圆弧齿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圆弧齿轮遂得以应用于生产。

这种齿轮的承载能力和效率都较高,但尚不及渐开线齿轮那样易于制造,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国行业发展

1、状况

中国齿轮工业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齿轮行业的年产值由2000年的240亿元增加到6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27%,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最大的行业。

就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而言,中国齿轮行业在全球排名已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四位。

2006年,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0262818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9823824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66521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5%。

2007年1-12月,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3654284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6%;2008年1-10月,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4452913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2%。

中国齿轮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品开发慢、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管理薄弱、信息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现阶段齿轮行业应通过市场竞争与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一批拥有几十亿元、5亿元、1亿元资产的大、中、小规模企业;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设计开发,形成一批车辆传动系(变速箱、驱动桥总成)牵头企业,用牵头企业的配套能力整合齿轮行业的能力与资源;实现专业化、网络化配套,形成大批有特色的工艺、有特色的产品和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名牌企业;通过技改,实现现代化齿轮制造企业转型。

“十一五”末期,中国齿轮制造业年销售额可达到1300亿元,人均销售额上升到65万元/年,在世界行业排名中达到世界第二。

2006-2010年将新增设备10万台,即每年用于新增设备投资约60亿元,新购机床2万台,每台平均单价30万元。

到2010年,中国齿轮制造业应有各类机床总数约40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0万台,数控化率25%(高于机械制造全行业平均值17%)。

2、发展

中低档的齿轮模具在国内大多都能生产,高端的齿轮模具多依靠进口。

国内专门做齿轮模具的工厂不多,大都由齿轮厂自己做齿轮模具,齿轮厂往往设一个工段或一个车间来承担这项工作。

这就致使国内的齿轮模具产业发展难上加难。

相关专家表示,要想促使我国齿轮模具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依赖问题,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国内齿轮模具产业。

随着齿轮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齿轮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齿轮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齿轮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齿轮行业中的翘楚!

2011年,齿轮行业总体销售额达到17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进口额虽还远远高于出口额,但出口增速则明显强于进口。

2012年齿轮行业发展可能呈现“前低后高、中速增长”的态势。

2012年四季度出现的行业增长放缓的趋势将延续到今年。

下半年,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三基规划”的开始实施,必将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业,从而带动整个齿轮行业新一轮的上升。

预计齿轮行业销售收入将增长10%以上,出口增幅或将达15%。

3、投资

齿轮及其齿轮产品是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件,绝大部分机械成套设备的主要传动部件都是齿轮传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全行业年销售总额已突破千亿元,形成了企业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行业格局。

其中,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已成为推动行业管理水平、产品技术质量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为把我国从齿轮制造大国建设成为齿轮制造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中国齿轮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齿轮传动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2010年中国齿轮行业的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且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

2010年整个齿轮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6.35亿元,齿轮全行业市场需求超过1400亿元,世界排名第二。

从规模和销售额等各方面因素来看,齿轮产业已然成为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基础件领域的“领军”级行业。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齿轮制造大国。

2011年末,我国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工业企业达2319家,行业总资产达2483.16亿元,同比增长20.59%。

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3144亿元,同比增长28.00%;实现利润总额达230.4亿元,同比增长22.08%。

2012年上半年,全国齿轮的产量达97.69万吨,同比增长47.14%。

2012年6月份,我国生产齿轮18万吨,同比增长50.18%。

中国处于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也处在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时期,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难得发展机遇,为齿轮的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十二五”是我国齿轮行业发展的黄金期,行业应加快朝“由大变强”的目标迈进。

主要参数

齿数Z

螺旋伞齿轮

螺旋伞齿轮

闭式齿轮传动一般转速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动,以齿数多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

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宜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z1=17~20。

螺旋角

β>0为左旋;

β<0为右旋

齿距

pn=ptcosβ(下标n和t分别表示法向和端面的标记)

模数

模数是指相邻两轮齿同侧齿廓间的齿距p与圆周率π的比值(m=p/π),以毫米为单位。

模数是模数制轮齿的一个最基本参数,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GB/T1357-1987)。

mn=mtcosβ

m=p/π

齿轮的分度圆是设计、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而齿轮分度圆的周长=πd=zp

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

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大,则其尺寸也大。

压力角

αrb=rcosα=1/2mzcosα

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

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

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

在某些场合也有采用α=14.5°、15°、22.50°及25°等情况。

分度圆直径

d=m*z

中心距

a=1/2*m(z1+z2)

正确啮合条件

m1=m2,α1=α2,β1=β2

为使齿轮免于根切,对于α=20o的标准直尺圆柱齿轮,应取z1≥17。

Z2=u·z1。

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h*a、C*

两齿轮啮合时,总是一个齿轮的齿顶进入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为了防止热膨胀顶死和具有储成润滑油的空间,要求齿根高大于齿顶高。

为此引入了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正常齿:

h*a=1;C*=0.25短齿:

h*a=0.8;C*=0.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