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6525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docx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

八部委下发促智慧城市发展意见:

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2014年09月01日09:

11:

44来源:

新华智慧城市

分享到:

13

 

    新华网8月29日电据国家发改委消息,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真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意见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各地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方案要突出为人服务,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要明确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利用、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准确可靠以及同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完善法规标准等的具体措施;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布局。

建成的智慧城市将实现“五化”:

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

    意见全文如下:

    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改高技[2014]17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一些地方出现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的苗头,亟待加强引导。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4]4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有关要求,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务实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因地制宜,科学有序。

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市场为主,协同创新。

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

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可管可控,确保安全。

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服务便捷化。

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高效。

    城市管理精细化。

市政管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社会诚信、市场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统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实现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生活环境宜居化。

居民生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大气、噪声、土壤和自然植被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基础设施智能化。

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

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网络安全长效化。

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网络和要害信息系统安全可控,重要信息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二、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四)加强顶层设计。

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方案要突出为人服务,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要明确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利用、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准确可靠以及同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完善法规标准等的具体措施;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布局。

    (五)推动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普及应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建设具有随时看护、远程关爱等功能的养老信息化服务体系。

建立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

加快社会保障经办信息化体系建设,推进医保费用跨市即时结算。

推进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居民健康卡、交通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和跨市一卡通用。

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

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建设。

鼓励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旅游服务系统和旅游管理信息平台。

    (六)支撑建立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

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

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城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反应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

在食品药品、消费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领域,建设完善具有溯源追查、社会监督等功能的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推进药品阳光采购。

整合信贷、纳税、履约、产品质量、参保缴费和违法违纪等信用信息记录,加快征信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受理信访的网络平台,推进政府办事网上公开。

    (七)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

建立环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环境质量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污染源实施智能化远程监测。

依托城市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

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

    (八)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和城市消费需求与农产品供给紧密衔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大型工业企业深化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鼓励信息系统服务外包。

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向旅游、餐饮、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以及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发展。

    (九)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全面推广三网融合。

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完善建筑数据库、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

健全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和饮用水安全电子监控系统。

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行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推进北斗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发展差异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务。

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加强港口、航运、陆运等物流信息的开发共享和社会化应用。

    三、切实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力度

    (十)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

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

建立促进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信息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

各政务部门应根据职能分工,将本部门建设管理的信息资源授权有需要的部门无偿使用,共享部门应按授权范围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以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人口、法人等信息资源为基础,叠加各部门、各行业相关业务信息,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

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

    (十一)深化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城市人民政府要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将企业信用、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医疗、就业、旅游、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

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

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资产及效益转化。

    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

    (十二)加快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

支持物联网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促进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能源利用智能化。

鼓励物联网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应用。

加快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生服务、公共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体系。

    (十三)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

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

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

    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

加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学研究、交通运输等领域,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十四)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面向公众实际需要,重点在交通运输联程联运、城市共同配送、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护与健康管理、集中养老与远程医疗、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室内外统一位置服务、旅游娱乐消费等领域,加强移动互联网、遥感遥测、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新型服务。

    五、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

    (十五)严格全流程网络安全管理。

城市人民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同步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在重要信息系统设计阶段,要合理确定安全保护等级,同步设计安全防护方案;在实施阶段,要加强对技术、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的安全审查,同步建设安全防护手段;在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定期开展检查、等级评测和风险评估,认真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增强日常监测和应急响应处置恢复能力。

    (十六)加强要害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安全防护。

加大对党政军、金融、能源、交通、电信、公共安全、公用事业等重要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安全可控。

完善网络安全设施,重点提高网络管理、态势预警、应急处理和信任服务能力。

统筹建设容灾备份体系,推行联合灾备和异地灾备。

建立重要信息使用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

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十七)强化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

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害信息系统运营单位负责人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各环节工作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鼓励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信息安全认证服务,为保障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支持。

    六、完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

    (十八)完善管理制度。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推行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风险和效益评估机制,定期公布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完成进展情况。

城市人民政府要健全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监督听证制度和问责机制,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电子政务和公益性信息服务外包和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信息服务。

    (十九)完善投融资机制。

在国务院批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人民政府要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募集资金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严禁以建设智慧城市名义变相推行土地财政和不切实际的举债融资。

城市有关财政资金要重点投向基础性、公益性领域,优先支持涉及民生的智慧应用,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对市政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要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区的指导和监督,研究出台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以及信息化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全过程监督管理。

城市人民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细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学技术部

公 安 部

财 政 部

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2014年8月27日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大会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

工业标准二部   更新时间:

2015-07-1617:

00   

 

2015年7月11日,“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大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以下简称总体组)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共同承办,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包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工业标准二部主任戴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杨咸武、“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工作组”秘书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等,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专家咨询组”专家杨国勋、江贻芳、宋俊德、王爱华等十七位代表,以及60多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参加了会议。

总体组组长,北航计算机学院院长吕卫锋主持了大会。

戴红主任、张望副局长、单志广副主任为大会致辞。

戴红在致辞中讲到“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

总结2014年工作,安排2015年的重点任务”。

对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文件的出台,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迎来了新机遇,踏上了新征程,我们应以更加主动担当的意识,更加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举措,协同奋进,攻坚克难,确保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取得时效,全面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为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全面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望在致辞中指出“我们在看待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还需要得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比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放,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应用与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标准在引领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

更好地促进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整合和服务优化?

使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希望在国家标准委的组织推动下,充分发挥部门、地方、专家企业、联盟、协会和社会公众的作用。

汇聚智慧,汇聚资源,加快重点标准制定,积极验证推广标准,让标准化建设为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安全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单志广代表部际工作组及发给委高技术司在致辞中指出:

“智慧城市标准化第一要做标杆,真正把好的经验固化下来,归纳总结出来。

第二要对准,有准心。

第三,真正为整个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服务。

部际工作组秘书处希望在部际协同工作机制下做好服务,连接产业,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服务,真正使标准化工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真正实现贡献应有的价值。

随后,大会报告正式开始,会议报告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由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发表主题演讲。

作为智慧城市评价领域的城市专家,吴校长指出: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不能只强调信息化也不能不提信息化,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应高度综合地反应城市的智慧度,应当从众多细分指标中不断遴选不断综合,选择那些最能突出反应智慧城市能力及成效特点并同时具备实际数据来源的指标。

”他强调:

“建设智慧城市有三点不能忘记,要为政府的正确、有效决策服务,要为百姓生活的更美满服务,要为地方产业的崛起服务。

”吴校长精彩的主题演讲得到与会专家的共鸣,为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工作思路和理念。

会议第二个环节是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报告环节。

总体组秘书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刘棠丽、总体组副组长单位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臧磊、总体组副组长单位代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GIS所副总工毛曦分别对总体组总体工作、国家标准制定及评价指标解读、国际标准化工作、测绘领域分项指标制定等总结和汇报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各方面重要成果。

总体组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

一是在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体系下最大范围地团结一切力量开展标准化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三是开展部际协调组关于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分项指标制定的工作,四是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

会议第三个环节是各地方、联盟在总体组的协调推动下开展的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汇报和经验分享。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钱恒、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丁炜主任、闪联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张维华,分别介绍了智慧山东、智慧浙江、智慧城市闪联标准的工作成果和成功经验。

钱恒在报告中分享了重要观点及经验和体会:

一是智慧城市评价标准需要及时发布,将标准宣贯工作做好,让地方及使用者知晓标准内容及应用方法,遵照标准建设智慧城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直接影响智慧城市评价工作。

二是“标准化+”的概念,把已有的咨询标准化的技术资源,以及服务模式,结合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里很多的先进概念,用工具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概念下构建“标准化+”,在不同的领域中,形成不同的映射工具,在总体组的整体指导下,伴随着后期的评价指标细化,广泛吸纳领域专家,作出一系列工具,真正的指导地方的工作。

丁炜在报告中分享了浙江在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中的“3+X”模式及“双顶层设计”,并重点分享了“16个智慧城市重大工程”中的成功案例“智慧高速”。

张维华在报告中分享了闪联在智慧城市具体应用场景“智慧家居”的联盟标准工作,对智慧城市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支撑和服务。

大会最后由总体组副组长单位代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代红,宣读了总体组成员单位增补名单,共增补21家成员,总体组107家成员单位将共同努力,携手推动城市更加智慧的明天。

据了解,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以及社会治理精细化。

201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8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明确要求“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

因此,本次会议通过汇报过去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进展以及部署未来的工作重点,推动标准体系框架和评估体系框架的顺利进行,并且为其他部委、企业及地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交流的平台。

同时,本次大会也是“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博览会旨在通过展览展示等形式搭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务实性平台,以市场化路径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