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964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ppt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教育的目标1.识记:

(1)我国的教育目的

(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2.领会:

(1)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

(2)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主体性发展的关系3.简单应用:

贯彻落实学前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所谓教育目的,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依据与结构,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的。

教育目的由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构成。

教育目的总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人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制定的。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名词解释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体育目标2.智育目标3.德育目标4.美育目标,

(二)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论述题,1.处理好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首先,四育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其次,四育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2.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主体性发展的关系。

因材施教,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

“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

“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

“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孔子马上回答:

“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

“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

“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

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公西华(前509?

)子路(前542前480)冉求(前522-前489),(三)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特征,首先,把“体”放在首位,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保护学前儿童生命与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是学前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

其次,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要求上,反映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可能性。

(四)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1.学前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变化大、速度快,尤其是3岁以前的发展。

幼儿园各年龄班级的教育任务和目标是通过每学期的教育工作来完成的。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最终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2.幼儿教师在教育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当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正确认识与把握教育目标,并经常有意识地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应当自觉地抵制来自社会的消极思想,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应有的目标与价值,使家长接受、理解并支持幼儿园的正确做法。

3.贯彻落实学前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统一要求与因人施教相结合,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1.识记:

(1)什么是学前儿童体育

(2)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2.领会:

(1)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3.简单应用:

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4.综合应用:

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名词解释学前儿童体育,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并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进行的锻炼,着重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最终实现身体、心理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体育不同于大众体育,其目的在于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保护和增进儿童身心健康。

学前儿童体育自身的特点:

第一,体育活动的生活化,贴近实际生活,容易理解。

选择题第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趣味性强、活泼轻快。

第三,动作技术简单化。

第四,体育活动的全面性,均衡性。

第五,运动负荷适宜性,“高密度、低强度”。

第六,体育游戏社会化。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学前儿童体育是实施终身体育的起点,在终身体育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首先,在体育活动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其次,学前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更快地发展起来。

最后,在体育活动中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学前儿童的个性品质。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1.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与机能协调发展2.促进体能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基本活动技能3.培养积极情绪,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4.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5.进行安全教育,培养适应能力,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1.基本体操

(1)模仿操

(2)徒手操(3)机械操2.基本动作中练习3.体育游戏游戏是学前儿童阶段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同时游戏也是我们体育教育最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

4.运动机械锻炼5.民族民间体育活动,6.利用环境因素锻炼,三、学前教育体育的实施原则简答题,

(一)经常性原则日常适量

(二)科学性原则科学适量生理负荷心理负荷(三)多样性原则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常见的形式包括早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三种。

(四)渐进性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五)兴趣性与实效性原则接受喜欢(六)全面发展原则体育活动心理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三)学前儿童智育1.识记:

(1)什么是学前儿童智育

(2)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2.领会:

(1)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3.简单应用:

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4.综合应用:

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原则,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名词解释学前儿童智育就是按照学前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与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增进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二)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1.从社会发展价值看,智育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智育可以为学前儿童的终身发展和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智力发展基础,准备良好的动机系统与必要的知识基础,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学前儿童今后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另一方面,对处境不利的儿童或智力发展有缺陷儿童进行早期智力干预,可以预防智力缺陷的形成,减缓与纠正智力发展缺陷的程度,使他们生活自理自立,不仅对儿童未来的人生和他们的家庭幸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以减轻社会的压力。

儿童智力缺陷,2.从个体发展价值看,智育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

(1)满足学前儿童的认识需要好奇提出问题尊重理解支持引导

(2)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智力的非预成性和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观点与研究结论,奠定了学前儿童智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和最重要时期。

(3)为体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智力是顺利地进行任何活动的必要条件。

3.从智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看,智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学前儿童智育常与体育、德育、美育同处于一个过程中。

二、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选择题“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2)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简答题1.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生活中易懂的和简单的知识,形成对事物的初步概念2.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3.培养正确运用感官的基本能力,4.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

(1)培养学前儿童语言交往的兴趣

(2)帮助学前儿童掌握语言的基本技能(3)促进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4)帮助学前儿童学习使用普通话(5)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文字符号的交际功能5.增进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

(1)社会生活常识

(2)自然常识(3)关于数学的初步知识。

6.培养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是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也为以后入学的学习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表现为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通过学习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7.培养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学前儿童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

(1)引导学前儿童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

(2)成人解答,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原则,

(一)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长期起来,在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作业”或“上课”这种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往往被看作智育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

上课游戏实验调查观测

(二)教师的引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相结合(三)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智力因素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态度意志性格,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四)学前儿童德育1.识记:

(1)什么是学前儿童德育

(2)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2.领会:

(1)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3.简单应用:

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4.综合应用:

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原则,一、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学前儿童德育的概念名词解释学前儿童德育是向学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性格。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简答题1.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帮助学前儿童适应社会生活3.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健康发展,二、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选择题“萌发学前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地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1.文明礼貌教育2.友爱教育3.集体生活教育4.培养学前儿童诚实、勇敢的品质5.培养学前儿童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6.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7.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情感的萌发,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实施原则,

(一)“规范”与“尊重”相结合的原则1.尊重爱护学前儿童2.严格要求学前儿童,

(二)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选择题,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2.要给学前儿童树立正面的榜样3.以鼓励表扬为主,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三)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在学前教育德育过程中,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影响应该一致。

首先,幼儿园应和家庭在德育上取得一致和配合。

其次,一致性还表现在幼儿园、家庭内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一致。

(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第五节学前教育美育,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五)学前儿童美育1.识记:

(1)什么是学前儿童美育

(2)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2.领会:

学前儿童美育的目标3.简单应用:

学前儿童美育的内容4.综合应用:

学前儿童美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与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1.美育的概念真善美蔡元培美育2.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区别3.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名词解释学前儿童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就是指培养儿童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3.学前儿童美育的概念学前儿童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就是指培养儿童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1)学前儿童美感的发展规律具体鲜明的形象培养儿童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培养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

(2)学前儿童美感的获得色彩声响形体,

(二)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蔡元培(1868-1940)“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1.美育塑造学前儿童完美的人格,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学前儿童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美育是教育学前儿童的有效手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二、学前儿童美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美育的目标1.培养和激发儿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兴趣2.丰富学前儿童的审美经验3.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