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624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

《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命题走向.docx

新高考命题走向

一、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从高考的性质看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的研究

地理高考作为高校入学的选拔性考试,试题的命制要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考查应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题目的命制既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要符合高校对学生地理能力考查的需求,同时,在试题的命制中又要不断发展和变化,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有效区分学生水平。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高考试题的命制不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而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前提下,重在考查学科和一定的跨科学习方法和能力。

由此可见对高考试题和试题命制发展趋势的研究,有助于明确地理学科的性质和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从而提高教学的目的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2.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看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的研究

高考的考查重点与中学地理课程的目标完全一致。

在新课程中,中学地理新课程的性质已经从以记忆大量记忆地理资料和地理常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强调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转变为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整体认识地理环境,运用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分析和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中的生产与生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最终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三教学很大程度上是高考前的复习和提升,同时更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收官阶段。

一方面是新课程推进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在教学中继续保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为让学生达到课程目标完成基本的教学和复习任务;另一方面,担负着在学科基本内容学习后,进一步梳理、归纳所学的内容,整合必修与选修知识,落实学科要求,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重任。

因此在高三新课程教学中,研究高考命题发展趋势对于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保证正确的学科教学方向,保证有效提升学生学科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研究的主要方面和研究内容

从近年新课程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来看,各地高考命题逐步向新课程要求靠拢,充分体现出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显著特点。

因此,研究高考地理的命题发展趋势就要从地理新课程的要求和高考命题的考查特点出发进行研究。

1.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高考的考试内容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明确指出: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学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地理高考命题的最终依据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因此在研究高考命题时首先明确,题目的命制如何体现课标要求是研究高考命题的出发点。

2.研究《考试大纲(说明)》,把握高考的变化

(1)考核目标与要求

保持原有的要求,突出以能力立意,体现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体现考查身边的地理。

表3高考考查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文综)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考生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能力层次的要求始终没有变化,但是要注意理解到位。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第一,信息的获取建立在学习基础上,在考试中信息蕴含在:

题干、材料、图像、设问之中。

阅读这些内容抓住关键词是重点。

第二,建立关键词和所学知识要点的联系,即将所学知识和方法与关键词对应,是考试中考查的重要方式。

第三,题目设置问题严谨、辩证、准确,特别是术语表述的考查突出地理学科要求。

比如描述特点(时空分布)、分析成因(自然、人为)评价(优劣)等。

例1:

37.(37分)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9福建)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

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4分)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10分)

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题目通过地形图、降水柱状图和文字材料提供信息,分别对图示地区的地形、河流特征进行设问。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用知识、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在作答时需要读图并将图中信息与所学的地形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思路,区域的基本特点(即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对应,进而用相关术语进行准确表述,这一考查过程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大纲》中的考查目标和要求。

(2)考试内容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要求

在新课程高考大纲中考试内容的表述与原来大纲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考试内容要求均已课标要求为基础。

因此在高考题目命制中不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材,而着重于针对课标要求考查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2010年北京市高考说明为例:

①宏观层面的变化及启示

变化:

知识体系内容有两处调整,“地球、地图”调整为“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域地理”调整为“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模块和义务教育阶段内容均列入知识体系中。

在知识内容表述中,把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大纲》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内容归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把北京市选修模块《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内容归于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启示:

这一宏观层面的变化一是突出了“地球、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工具性在地理课程学习和高考考查地位;二是更加突出了分析地理问题时以区域为载体突出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思维主线。

②微观层面的变化及启示

变化:

?

对原考试大纲表述形式进行了调整。

如:

“大气环境保护: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与防治”改为“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等。

?

对课标表述进行了轻微的调整。

如:

如“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改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改为“全球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表述更加简练,涵盖内容多。

如“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改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细化部分要求。

如“城市区位因素”改为“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等。

启示:

?

考试说明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特别明确考查课标要求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

?

将原有的二级考查内容的表述形式换为一级表述,一方面弱化了对具体

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考查时,学生运用不通过程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

充分体现高考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针对现行课标中表述不够严谨的地方

进行了调整。

?

在内容表述中更加突出考查时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的重点要求。

(3)从题型示例看高考命题变化的趋势

在具体高考大纲的要求下,各地根据本地情况拟定的考试说明中往往有一些题型示例,这些题型示例多为近年来的高考真题,虽然与当年高考的内容无关,但这些典型例题中体现的高考命题的考查重点、基本思路却对高考复习作用至关重要。

同时分析这些典型试题还能看到高考试题命制在思路上变化的脉络。

3.进行近年来各地高考题目的对比分析

在对各地高考题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研究:

第一,研究新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从宏观上了解高考命题动态、了解试题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了解文综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二,研究高考题目的立意、题目的设计(情境、设问、题型、题量、内容等)明确所考查知识与能力的深度与广度,了解试题是如何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是如何体现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又是如何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的。

第三,研究新高考试题答案,了解答案所蕴含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以开阔我们的教学思路与和解题思维。

(1)通过对比明确高考试题的共性,把握命题发展趋势

随着逐步进入新课程实验,各地地理高考在近几年的命题中稳中有变,均体现出向新课程要求平稳过渡的趋势。

具体表现在试题的命制从以大纲为依据转变为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命题理念和思路、题目立意、题目选择、题目设计特点等方面充分体现新课程思想和要求。

?

命题理念与思路:

凸显“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注重地理图像、表格作为学习和表达工具性”的两个重要价值取向。

例2: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6—8题。

(2011年全国卷)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

A.地形B.地质

C.气候D.水文

【答案】A

【解析】从高速铁路热点切入,考察交通运输和学生地理素养。

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背景知识。

高速铁路由于速度快,安全要求极高,地形就是影响其安全性的主导因素。

7.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答案】B

【解析】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背景和生活体验知识。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答案】A

【解析】高速铁路的优势主要是中长途运输,特别是中途运输。

杭州——上海太短,高速公路就可以解决问题,也不是航空的强项;杭州——上海、成都——上海属于线路较长的航空线路,高速铁路会有影响,但没有对武汉——广州的影响大。

这一题目的考查凸显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题目取材于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高速。

通过景观图情境的构建将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差异等考查内容整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