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5970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

《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docx

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2春意挂上了树梢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蚜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从目前形势来看,“考公务员热”还会持续下去,因为只要大环境不发生根本改变,这依然是一种炙手可热的选择。

B.老教授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在课堂上天马行空,挥洒自如,甚至中外文自如切换,很是自我陶醉,但学生却经常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C.市长强调,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齐心协力抓项目,有条不紊促落实,恪尽职守优化投资环境,为西安追赶超越发展做贡献。

D.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过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发展道路,只有师心自用,不断学习借鉴别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才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析】 C项,有条不紊:

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A项,炙手可热: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贬义词。

B项,不知所云:

指说话者逻辑混乱,表达不清。

D项,师心自用:

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工作组认真听取了幼儿家长的诉求,责成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迅速采取多种措施,组织专家分析评估,依法对现场药品进行封存送检。

B.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只是基础。

C.简单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分析千岛湖配水工程在建设中以及实施以后,会不会造成各类环境影响,以及针对可能会有的不利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对策。

D.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阻挠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解析】 A项,语序不当。

应改为“依法对现场药品进行封存送检,组织专家分析评估”。

B项,成分残缺。

应改为“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

D项,搭配不当。

应改为“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答案】 C

3.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

语意连贯,表达明确。

江浙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在先秦时,长江下游地区以太湖为界,①________________,南为越国。

吴越虽是两国,土著却是一族。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②______________,但越文化的海洋文化特色更浓。

古老的吴越饮食文化也因地域不同而分为淮扬、金陵、苏州、杭州等不同风味,这些地域的饮食,虽有相近之处,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北为吴国 ②吴越的(海洋)文化特征也各自显现出来 ③但终究自成一家,各具特色(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4.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根据其中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  )

A.非常希望     B.希望

C.不希望D.无所谓

调查对象

选项    

学生

市民

A

19.08%

11.90%

B

68.79%

59.52%

C

5.20%

5.95%

D

6.94%

22.62%

(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多项选择)(  )

A.家庭      B.学校

C.社会D.以上都是

调查对象

选项    

学生

市民

A

20.23%

22.62%

B

9.83%

15.48%

C

8.67%

13.10%

D

65.32%

58.33%

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有诸多相同之处。

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①________________。

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②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

但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③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表文转写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首先要明确图表所显示的内容,再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答案】 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

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

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

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

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

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

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

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

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

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

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

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

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

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

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

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

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

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

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

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

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

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

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

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串联起秋日里的所见所感,语言优美诗意,贴切传神,富有感染力。

B.第二段中“一枝金黄”使用了借喻的手法,指被遗漏的稻穗,作者认为它的美超过一切,是因为“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表现了田野的岑寂。

C.第四段中再现了文人创作一本书的过程,旨在说明秋日的人、文比春天里的更可爱,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秋日美景的喜爱。

D.秋日在作者看来虽没有春天的浓艳和活力,甚至有些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但“伤逝”本身有着不可替代的美。

E.本文从自然界的果实谈起,延伸到广义的“果实”,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追问。

文章深入浅出,充满了作者对生命之美的哲思。

【解析】 B项,“一枝金黄”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C项,本段的“书”是文人的劳动果实,表现了“收获”带给人的质朴和踏实之感。

【答案】 BC

6.文中提到了哪些“灯盏”?

分别有什么特点?

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浆果、稻穗:

素洁。

谷仓:

实在。

书:

可靠,冷峻,朴实无华。

7.文中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选择一种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比喻、夸张、对比、联想(虚写)等表达技巧。

(2)比喻:

将谷仓比喻为灯盏,表现了谷仓给人们带来美好心情,使人们内心踏实。

夸张:

写秋日的收获“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突出其来之不易。

对比:

将歉收人家的黯然神伤和丰稔人家的美好心情进行对比,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

联想(虚写):

联想歉收人家的黯然神伤和辛苦劳作的场景,使文章内容丰富。

8.文章结尾说“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是说,秋日固然有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流逝的伤感,但秋日滤去了春日的浮华,有着朴素和实在的美。

比如学习的路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希望和构想,随着长时间的奋斗和付出,目标变得越来越实在和具体,最终回首来时的路总是有着踏实的韵味让人倍感满足。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3传记段太尉逸事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求谕谌    谕:

向……求情

B.取骑马卖,市谷代偿市:

C.过岐,朱泚幸致货币幸:

可能

D.其故封识具存识:

标记

【解析】 A项,谕:

告诉,使人知道。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嗛,辄奋击  B.谌虽暴抗

C.其故封识具存D.太尉判状,辞甚巽

【解析】 A项,“嗛”同“慊”,满足,快意;B项,“抗”同“伉”;D项,“巽”同“逊”,恭顺。

【答案】 C

3.对下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群行丐取于市  于:

介词,在

B.太尉自州以状白府以:

介词,用

C.栖之梁木上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农且饥死且:

副词,将要

【解析】 之:

代词,指绫。

【答案】 C

4.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垂死,舆来庭中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栅淮以遏东兵

C.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D.手注善药

【解析】 A项,王:

名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为王”。

B项,“栅”与例句中的“舆”,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设立栅栏/用轿子抬。

C项,败: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败坏”。

D项,手:

名词作状语,亲手。

【答案】 B

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B.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C.请假设草具

D.俱至孝德所,谢不能

【解析】 B项,公理:

古义为两个词“您”“治理”;今义为“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正确道理”。

C项,假设:

古义为“借用,安排”;今义为连词,表假设关系。

D项,不能:

古义为“没有能力”;今义为表能愿的否定。

【答案】 A

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B.公幸教晞以道

C.日群行丐取于市

D.我岂异于人哉

【解析】 A项,宾语前置句;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黄孔昭,黄岩人。

初名曜,后以字行,改字世显。

年十四,遭父母丧,哀毁骨立。

举天顺四年进士,授屯田主事。

奉使江南,却馈弗受,进都水员外郎。

成化五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为吏所讦,尽下狱贬官。

尚书姚虁知孔昭廉,调之文选。

九年进郎中。

故事,选郎率闭门谢客。

孔昭曰:

“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

”公退,遏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

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

由是铨叙平允。

其以私干者,悉拒之。

尝与尚书尹旻争,至推案盛怒。

孔昭拱立,俟其怒止,复言之。

旻亦信其谅直。

旻昵通政谈伦,欲用为侍郎,孔昭执不可。

旻卒用之,伦果败。

旻欲推故人为巡抚,孔昭不应。

其人入都谒孔昭,至屈膝,孔昭益鄙之。

旻令推举,孔昭曰:

“彼所少者,大臣体耳。

”旻谓其人曰:

“黄君不离铨曹,汝不能迁也”。

为郎中满九载,始擢右通政。

久之,迁南京工部右侍郎。

有官地十余区为势家所侵,奏复之。

奉诏荐举方面,以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

后皆为名臣。

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斥退之。

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

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

孔昭嗜学敦行,与陈选、林鹗、谢铎友善,并为士类所宗。

弘治四年卒。

嘉靖中,赠礼部尚书,谥文毅。

子俌,亦举进士,为文选郎中。

俌子绾,以议大礼至礼部尚书,自有传。

赞曰:

国家盛时,士大夫多以廉节自重,岂刻意励行,好为矫饰名誉哉。

亦其澹嗜欲,耻营竞,介特之性然也。

仁、宣之际,惩吏道贪墨,登进公廉刚正之士。

宗载佐铨衡,顾佐掌邦宪,风纪为之一清。

轩、耿、孔昭矫厉绝俗,物不能干。

章敝、徐琦、刘戬律己严正,异域倾心。

廉之足尚也卓矣。

(选自《明史·黄孔昭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

B.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

C.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

D.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

【解析】 “犹富家积粟”为比喻句,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两项,“何”为代词,在此应作主语,故排除B项。

【答案】 D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郎中属员外级,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C.铨曹是我国历史上一顶重要的经济制度。

它就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D.古代的纪、传的结尾部分有时有“赞”,略等于一个总评,本文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赞”还是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颂扬,多用韵文写成,如柳宗元的《梁丘据赞》。

【解析】 铨曹是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孔昭是求贤若渴之人。

他做文选郎中时,一开始闭门谢客,后来开门纳客,并留意寻访人才,随时记住他们。

B.黄孔昭是公正无私之人。

礼部尚书尹旻和通政使谈伦关系亲密,想任用他为吏部侍郎,黄孔昭坚持认为不可以。

C.黄孔昭是不惧权贵之人。

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时,有十多处官地被权门大户侵占,黄孔昭奏请,全部收回了这些官地。

D.黄孔昭是廉洁自律之人。

主管银库的郎官把几千两盈余的银子进奉给黄孔昭,结果被呵斥而退出。

【解析】 没有闭门谢客。

【答案】 A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

由是铨叙平允。

其以私干者,悉拒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昭嗜学敦行,与陈选、林鹗、谢铎友善,并为士类所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在授予官职时,依据才能的高下分别派往难于治理的地方和容易治理的地方任职。

因此选拔任用公平合理。

如果有人以私利求请,都予以拒绝。

(2)孔昭热爱学习努力做事,与陈选、林鹗、谢铎关系友善,并被文人(士大夫)尊奉(推崇)。

【参考译文】 

黄孔昭,是黄岩人。

当初名字叫黄曜,后来因为流行用字,改字为世显。

十四岁时,父母去世,他非常悲痛形销骨立。

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授官屯田主事。

黄孔昭奉命出使江南,拒绝馈赠不接受,后来做了都水员外郎。

成化五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人被属吏揭发,都被罢官入狱。

吏部尚书深知黄孔昭廉洁,把他调到文选司。

九年提升为郎中。

按照惯例,文选郎中大多闭门谢客。

黄孔昭说:

“国家选用人才,好比富足人家蓄积粮食。

粮食如果不平常蓄积,饥荒时怎么能够接济?

人才不预先储备,用人时怎么能满足需要呢?

如果闭门谢客,那从哪里了解发现天下的人才俊杰呢!

”由官府回到家中,遇有来客,黄孔昭都以礼相待,并留意寻访人才,随时记在本子上。

(他)在授予官职时,依据才能的高下分别派往难于治理的地方和容易治理的地方任职。

因此选拔任用公平合理。

如果有人以私利求请,都予以拒绝。

有一次与吏部尚书尹旻争论,(惹得尹旻大怒,)以致顺手推翻了桌子。

黄孔昭垂手站立,等他息怒了,接着又陈述自己的观点。

尹旻也相信黄孔昭诚信正直。

尹旻和通政使谈伦关系亲密,想任用他为吏部侍郎,黄孔昭坚持认为不可以,尹旻还是用了谈伦,后来谈伦果然垮台。

尹旻想推荐老朋友担任巡抚,黄孔昭不同意。

这个人进京拜谒黄孔昭,直至双膝跪下求情,黄孔昭更加鄙视他。

尹旻命令推举,黄孔昭说:

“他所缺少的,正是大臣的体统。

”尹旻只好对这个人说:

“黄君不离开铨曹,你是得不到升迁的了。

黄孔昭担任文选郎中满了九年时间,才升为右通政。

又过了好久,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

有十多处官地被权门大户侵占,黄孔昭奏请,全部收回了这些官地。

奉诏命荐举方面大臣,黄孔昭荐举了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

两人后来都成为名臣。

主管银库的郎官把几千两盈余的银子进奉给黄孔昭,结果被呵斥而退出。

有人挖地挖出了一只古鼎,黄孔昭马上命工匠刻上“文庙”二字,把古鼎送到文庙中。

不多久宦官权贵想把古鼎进献朝廷,看见古鼎刻有“文庙”二字才算了。

孔昭热爱学习努力做事,与陈选、林鹗、谢铎关系友善,并被文人(士大夫)推崇。

弘治四年去世。

嘉靖年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毅。

儿子黄俌,也考中进士,做文选郎中。

黄俌的儿子黄绾,以议大礼官至礼部尚书,自己有传。

评论说:

国家兴盛时,士大夫们多把廉洁有节操看得很重,难道是刻意努力,喜欢造作夸饰名誉吗?

他们把欲望看得很淡,以钻营奔竟为耻辱,不随流俗的个性才这样的。

仁、宣年间,惩处官场中贪污之人,进升公廉刚正的人士。

宗载主管考核选拔官吏、顾佐掌管国家法令,风纪为之一清。

轩、耿、孔昭勉力自己超出尘世,任何事情都不求取。

章敝、徐琦、刘戬律己严正,在他乡也一心为国。

他们非常廉洁也很卓绝了。

11.在下面①②③三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①②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③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们悠久的文学长河中,面对险恶的环境,潇洒的仁人志士不可胜数。

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段太尉“吾戴吾头来矣”的潇洒,有①________的潇洒,有②_________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超越了他们表面的行为举止。

【解析】 像这样的扩展题,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看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主要是语境。

①②处所填的内容应符合表现潇洒、豪放的情怀,③处的总结句应概括这些历史名人的共性,并体现“超越了他们表面的行为举止”的含意。

【答案】 (示例)①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②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显露了非凡的个性。

12.某校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教室拟一个室名,体现雅居寄情的主题。

请你代拟一个室名,要求内容健康,有文化内涵,并用概括性语言解释室名的寓意。

示例:

凌云阁——胸怀凌云壮志,心系天下苍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联系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拟出体现自己追求和情趣的室名,并能联系名人典故、诗词名句,解说出其寓意。

【答案】 鹏蝶居——鲲鹏振翼九万里,蛱蝶齐生一梦间。

13.阅读下面的语段,请你写几点对文化保护遗产的建议,要求语言连贯得体,简明贴切。

面对眼下不少文化遗产景区发展日趋雷同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崔巍呼吁让专家、艺术家参与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她说:

“有部分极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经改造、租赁后,成了当地的小商品市场、风味小吃街,破坏了古建筑及周边环境原有的文化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