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史考点大全.docx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史考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史考点大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史考点大全
第一考点: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2、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徐州地区是西周时期宋国的封地。
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同父异母兄弟微子于宋,微子死后葬于微山湖的微山岛上。
微子受封属于哪类受封对象?
A.功臣B.古帝王后代C、弟子D亲戚
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任人唯贤
5、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推行县制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
6、《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国家承认上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山买变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
7、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
按照法令,他可以
A.免除徭役B.授予爵位C.授予田宅D.免除赋税
8、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②奖励耕战③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9、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历史事件。
成语“徙木立信”、“作法自毙”来源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北魏孝文帝改革D.商鞅变法
10、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二、非选择题
1、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商鞅变法的措施: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角色扮演】
(l)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技变法?
为什么?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王可和朱浩产生了分歧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答:
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翔流,推动杜会的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
表明他什么思想?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相对应?
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第二考点: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秦朝C.商朝D.汉朝
2、《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皇帝”、“朕”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呼开始于
A.齐桓公B.秦始皇C.汉高祖D.唐太宗
4、秦始皇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也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他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
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
5、“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C.实行科举制D.推行行省制
6、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立郡县D.焚书坑儒
7、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随即下令全国统一书写
A.楷书B.隶书C.小篆D.行书
8、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正统思想。
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A.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
B.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D.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9、“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A.李斯B.主父偃C.张骞D.董仲舒
10、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实行“八股取士”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大兴文字狱
11、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12、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为汉武帝所采纳。
他的主张应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13、“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推恩令
14、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平定叛乱D.发展经济
15、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
1、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始皇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
其原因是什么?
答:
1)、
2)、原因:
儒生利用儒家学说议论朝廷和暗中批评秦始皇。
(2)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又持什么态度?
(1分)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答:
1)、
2)、
第三考点: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北魏孝文帝B.汉光武帝C.汉武帝D.秦孝公
2、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这位皇帝是
A.北魏孝文帝B.辽太祖阿保机C.西夏元吴D.金太祖阿骨打
3、“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
”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A.禅让制B.分封制C.北魏孝文帝改革D.商鞅变法
4、北魏孝文帝改革
A.是古代汉族证券实施的改革B.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C.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D.为唐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5、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A.澄清吏治B.提倡汉化C.发展经济D.中央集权
7、“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
此次改革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戊戌变法D.明治维新
8、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辖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A.采用汉制、律礼 B.用汉姓、讲汉话C.与汉族通婚D.迁都洛阳
10、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期有关的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2、开创了“贞观之治”社会局面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3、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4、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6、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
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7、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
18、孙中山说过: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19、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
20、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l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①收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2、“学而优则仕”,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这也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
A.分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3、“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
”这“事物”是指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
第五考点: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选择题
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管辖。
”这些措施是下列哪个朝代实行的
A.秦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①明太祖废除丞相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高度膨胀
4、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
5、王丽同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
下列最可能成为论文标题的是
A.浅议清朝的民族关系B.试论清朝的对外关系
C.简论清朝的文化专制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6、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郑成功收复台湾
7、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8、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
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
9、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这是为了纪念
A.鉴真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10、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波斯湾和红海沿岸
11、“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
”“他”是中国古代的
A.鉴真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1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13、民族英雄是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
的人。
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B.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
C.率军反击沙俄侵略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4、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为保卫祖国疆土,清军进行了两次雅克萨大战,重创沙俄侵略者。
雅克萨之战的组织者是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15、清朝时,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西域都护B.伊犁将军C.军机处D.驻藏大臣
16、马克思说: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结合右图,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C.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17、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
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D
.推行了近三百年
19、《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
“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这种荒谬认识的产生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天朝上国思想D.君主专制统治
20、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
这道“防线”指的是
A.设立军机处B.大兴文字狱C.重本抑末D.闭关锁国
二、材料一:
项目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航海次数
7次
4次
各次航海的船只
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少3只,最多17只
每次航行人数
约2.7~2.8万人
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第六考点中国古代文化
(一)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为搬运,很不方便。
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
2、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A.蔡伦B.张仲景C.华佗D.祖冲之
3、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
图3为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中的甲骨文仿古碑林。
该文字反映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4、“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
5、20XX年3月,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商代,甲骨文B.商代,金文C.西周,甲骨文D.西周,金文
6、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形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这种字体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加以推广开始于
A.商朝
B.西周C.秦朝D.汉朝
7、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出“仁爱”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和主张以“德”去教化人民的伟大思想家是
A.墨子B老子C.孙武D.孔子
9、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问题并存。
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机会上就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智慧”是指
A.“兼爱”“非攻”B.“无为而治”C.“仁”和“礼”D.实行“法治”
10、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
下列各项属于儒家学派治国主张的是
A.兼爱,非攻B.“法治”,中央集权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D.“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11、唐太宗曾说:
“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
唐太宗的执行措施实质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12、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
“伤人了没?
”而对财产只字不提。
这体现了孔子
A.礼治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C.教育的思想D.民生思想
13、20XX年年初南宁市孔庙迁建落成,这对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正统思想开始于
A.秦孝公时期B.秦始皇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
14、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15、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其中,雕版印刷发明于
A.秦朝B.汉朝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16、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金刚经》B.《古兰经》C.《圣经》D.《易经》
17、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升”。
北宋毕升发明了
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活字印刷术
18、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19、“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对于古人在哪一方面的活动有着重大的意义?
A.天文观测B.地理测量C.天气预测D.航海探索
20、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判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了……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清朝孔子被为“文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你对儒家、法家、道家有什么看法?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孔子?
2、图一指南针(略)图二麦哲伦船队远洋航船(略)
(1)图一指南针在中国用于航海始于何时?
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在指南针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什么人起了桥梁作用?
请说明图二和图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以指南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曾远远超过西方,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却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
对此简要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