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名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923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禅师名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禅师名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禅师名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禅师名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禅师名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禅师名言.docx

《禅师名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师名言.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禅师名言.docx

禅师名言

禅师名言

1、大慈和大悲只会导致快乐和减轻痛苦。

它们并不会带来忧伤苦恼。

有了慈爱和悲心,生命必会充满平和、喜悦和满足。

2、如果你们常住专念中,你们便可以知道自己内里的起心动念和外界在发生的一切。

越是早一点察觉问题,便越可以更有效地将问题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行习专念,你们便能够增长定力以应付必时之需。

当你们的定力稳固时,你们的视线便会明朗清晰,处事也会得宜。

定与慧是手牵手的,定慧互通,二而为一。

3、作为众生之一,人类多少都必定要受苦。

不过,那些虔于学习和修行正法的人,是会比其他人少受很多的苦的。

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了解的慧力——他们修行的果实。

4、僧众用的钵被称为应量器,是能用来衡量合适的分量的器皿。

不要过度饮食,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慢慢用餐并细心咀嚼,你就能摄取到许多的养分。

合适的食量就是让我们保持健康的食量。

5、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

当你疲倦、愤怒或绝望时,你应该知道如何回归自己内心深处,好好观照自己的疲倦、愤怒与绝望。

这就是为何我们要练习微笑,练习用正念行走与呼吸以及用正念进食。

6、明天我将继续存在,但是你要非常留心才能看到我。

我将是一朵花,或者是一片树叶。

我将存在于这些形色中,并向你打招呼。

如果你足够留心,你将会辨认出我并问候我,我将会非常高兴。

7、当一个解脱了的人看美,他也同时会看到其中包含着不美的部分。

这个人会明白到一切的无常和空性,包括了一切美的和丑的。

因此,他不会被美所迷,也不会抗拒丑陋。

8、佛陀的目光和笑容就是他得到了精神解脱的印证。

他再不会被这世界里的任何事物束缚,而他却拥有对别人最多的爱心和了解。

9、工作中的一切磨砺,都是你修行的助缘。

10、唯一不会褪灭和产生苦恼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

慈悲就是无条件、无希求的爱心。

已得解脱的心是不受环境和外来因素影响的。

慈悲和已得解脱的心才是最真的美。

那美中的平和喜悦就是真正的平和喜悦。

11、佛陀提醒僧尼们不要浪费时间于无聊的闲话、过分的睡眠、追逐名闻利养、贪求欲望、与败德劣品的人在一起以及自满于对教理的浅见。

12、缘起法是对诸法的深入观照,以此切入他们真实的本性,洞见他们是整体实相的一部分。

了悟实相整体不可分割,无法被切成小块而各自独立存在。

13、在家众也可以依教奉行而获得同样的快乐。

首先,不要为了金钱而过分沉迷于工作,以致影响目前的家庭幸福。

你和你家人的快乐是首要的。

14、像个自由人一样地走路吧。

让你所跨出的每个步伐,都带给你更多尊严、自由与踏实感。

然后,喜乐与慈悲将在你心中油然而生。

你将会了解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子走路,他们被自身的愤怒、恐惧与绝望所束缚。

15、慈悲实在是最有效救援行动的能源。

慈悲是必要的。

慈悲心所产生的苦痛,是一种有能力帮助别人的痛苦。

任何不能体会他人痛苦的人,根本不屑为人。

16、佛陀是醒觉者。

一个醒觉的人可以看到生命和宇宙的体性。

因此,一个醒觉的人是不会被虚幻、恐惧、嗔怒和欲望所缠绕。

一个醒觉的人是个自由的人,心里充满和平和喜悦、爱和谅解。

佛陀就是第一件至宝。

17、生命不是一个地址,不是一处我们要到的地方,不是一个目的地,生命是一条路。

行禅就是毋需到达目标的走,每一步都能为我们带来安宁、快乐和解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以无为的精神来行走。

没有通向安宁和解脱的路,安宁和快乐本身就是路。

我们与佛、与解脱、与幸福的约会,就是此时此地。

我们不应该失约。

18、修习慈爱以降伏嗔怒,慈爱是无条件地给人欢乐的心量。

修习悲心以降伏残忍,悲心是不求回报地替人脱苦的能耐。

修习欢喜心以降伏怨恨,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幸福而产生的喜悦。

修习能舍心以降伏偏执,舍心是对一切事物平等开怀地看待。

19、他又见到泥土、时间、空间和心识,全都同时存藏在树叶里面。

其实在那一刻,整个宇宙都存于那片树叶之内。

那树叶的实相简直就是一个奥妙的奇迹。

20、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困难、恐惧、与担忧。

如果我们能看见他人内心的痛苦,我们就可以开始理解他人。

一旦能够理解,慈悲就变得可能。

21、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

在觉察之道上,我们以细观呼吸来保持专注。

我们以守持净戒来建立定力和达到了悟。

戒律是导致平和快乐的生活原则。

持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集中,因而使我们在生活上可做到更加觉察和专注。

22、人生的确充满苦恼,但也有很多的美好。

沉迷于欲乐固然对身心有害无益。

如果生活得简单健康,而不被欲念贪求所奴役,你是可以经验到生命的奇妙美好的。

23、人人都行走在大地上,但是有些人走得像个奴隶,完全没有自由。

他们被桎梏在未来或是过去,无法活出生命就在眼前的这个当下。

24、由于能深切了解,一个行者便可以替自己和他人防止痛苦加深。

25、他细心专注的觉察力像烈日般燃烧着,而他就用此觉察之光去照亮所有负面精神状态的本体。

他见到它们全都是因无明而生起。

它们是正念的相反。

它们是黑暗——光明的缺乏。

他体悟到解脱之窍门是要破除无明,深入实相之中去直接体验亲证。

26、阿摩巴离直接望着佛陀的眼睛。

佛陀的目光,就如他在望着一片云、一条河或一朵花。

她似乎觉得佛陀可以看到她心里深处在想什么。

27、世法的空,意指空无恒常与不变的自性,这就是一切法皆空的意思。

你们知道一切法都落在变化散灭之中,因此,它们便不可以说是有独立个别的自体。

‘空’的意思,是空无自性。

28、第二戒是不偷盗。

我们没有权去夺取他人用劳力换来的财产。

试图抢夺他人的财物就是破戒。

骗取或以欺压手段强取都是偷盗。

从他人的血汗劳力图取暴利也是破戒。

29、我已清楚看到生命的无常,又知道如果要得到真正的快乐,是不能让自己迷失于欲乐之中的。

幸福是从简朴自由的生活而得的。

30、佛陀说,如果你进食的方式会摧毁你内在的慈悲心,这就像是吃掉你自己儿子或是女儿的肉一样。

所以,你吃饭的方式必须要让你内在的慈悲心生生不息。

31、“平静”表示我们让自己身体平静,我们让自己心平气和。

我将平静的元素带到我的体内。

如果有感觉或情绪扰乱我们自己的平静,那么平静就表示缓和这股感觉或情绪。

吸气,我缓和我的情绪。

吐气,我纾缓我的感觉。

当我们吐气时,我们告诉自己要“自在”,也就是说要轻松、自在,感觉到没有什么比我们身心健康来得更重要了。

32、有人说如果以佛教徒的角度,来看实相你会变得很悲观,但悲观或乐观的想法都太简化了真理。

33、在解脱之道上是没有阶级的。

在觉悟者的眼中,人人都是平等的。

每个人的血都是红色的,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我们都一样是人。

我们应该找个方法给所有的人,让他们体现自己的尊严和潜质。

34、空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因为空,一切事物的存在才成为可能。

空是一个相当乐观的概念。

如果我不空,我就不可能存在;如果你不空,你就不可能存在。

因为你存在,我才可能存在,这就是空的真正含义。

35、如果你想要赚取很多钱,你就必须努力、快速地工作;但如果你生活得很简单,那么你就可以慢慢地、念念分明地工作。

为了享受工作,你会如何做呢?

36、美丽的生和灭,正如其他现象一样。

与名和利一样,完全无异。

只有从禅定中得来的平和、喜悦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37、生活中每一个念念分明的时刻、深刻积极的经历都像一颗健康的种子种在我们心里,我们必须时刻修习正念,以便我们能在心中种植治愈的、积极的种子。

然后,当我们需要它们时,它们便能照料我们。

38、慈、悲、喜、舍都是深奥美妙的心境,我称它们为四无量心。

如你修习它们,你一定会成为他人清新的生命力和快乐的泉源。

39、修行最重要的,是要不停看守着自己的六根,做它们的主人。

就是佛陀的大弟子们,也从来不敢在这方面的修行上有半点松懈。

40、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某些想法约束,并认为那就是真相,于是我们执著其中。

如果你被你的想法所困,那么你就没有机会进步。

我的梦有时是一种提醒,提醒我有时必须将部分自我抛在身后,以便能在人生路上更进一步。

41、所有众生都本具开悟的心性。

每个人都存藏着开悟的种子。

众生都不用向身外求悟,因为他们本身就含藏着宇宙间的所有智慧和力量。

这是佛陀的伟大发现,更是所有众生应该为之庆幸的。

42、如果在日常生活里修习细察专念,便可以超越生活上的担忧、烦恼和困扰。

43、执著与分别心,都是导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

所有人真正渴望着的爱,是慈爱和悲心。

44、第四个观想讲的是我们所吃食物的品质。

我们坚持只吃对我们身体与意识没有毒害的食物。

我们许诺将只摄取让我们健康并滋养我们慈悲心的那些食物,避免吃那些具备或会将毒素带到我们体内并削弱我们慈悲心的食物。

45、我们应当学会将眼前的人看成自己,自己就是那个人。

我们必须洞察所有事情的缘起与相互依存的过程,包括那些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

46、看看花,看看蝴蝶,看看树木,看看有着一对富有同情心的眼睛的孩子。

你心中慈悲的力量将会改造生命,使它变得更美好。

47、如果我们不是以全然的自我存在,并真实处于当下的话,我们就会错失一切。

48、依觉悟之道,没有了解便不可能有爱。

爱就是了解。

你不了解便不能去爱。

彼此不了解的夫妇,是不会相爱的;不了解的兄弟姐妹也不会互相爱护;父母子女没有彼此了解,也很难互爱。

49、我所说的自由,是指免于烦恼、愤怒与绝望的自由。

如果你心中有愤怒,你必须将愤怒转化,以重新赢得你的自由。

如果你感到绝望,你必须承认这股能量的存在,不让自己陷溺其中。

你必须修行,好让自己拥有转化绝望的能量,以得到你应得的自由,也就是免于绝望的自由。

50、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慈悲心。

修习慈悲,我们先对一个人再对另一个人敞开心胸,最后当慈悲无处不在时,无处不是愉悦的生活之地。

51、第三戒是不做不道德的性行为。

性行为只限于夫妇之间。

受持此戒能在家庭里建立互相信任和快乐,同时免除其他人的不必要痛苦。

52、你一向与这些神奇美好的东西脱节,所以你对自己的身心也漠视鄙弃。

有些人更因讨厌自己的身心而自寻短见。

他们只看到生命的苦痛,但其实痛苦并不是宇宙的真性。

痛苦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命的错误见解所产生的效果。

53、了解与明白会引致容忍和爱心产生。

当每个人都了解别人时,所有的人便都会互相包容,互相爱护。

那时候,这个世界就再不会有那么多的痛苦了。

54、如果没有平和喜悦,是很难真正帮助别人的。

要用深切的了解去增加自己的爱心。

可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觉察力。

平和喜悦是可以在工作之中获得的。

途径与目的其实并不是两回事。

55、我们娴熟于为生活作准备,却并不擅长于生活。

56、如果我们实践平等心,我们便不应被羞耻毁谤所困扰。

毁谤羞辱我们的人,是伤害不了我们的,到头来只会伤害他们自己。

当一个人向天上吐涎,上天不会为之气结,涎沫也只会跌落在吐涎的人的脸上。

57、大慈或慈爱,是替别人带来欢乐的心量;大悲或悲心,则是替别人解除苦难的胸怀。

大慈和大悲都是不求回报的。

这种爱,是遍及所有人和众生的。

58、觉知就像太阳,当它照耀在事务上,事物就会转化。

59、今早,当我踏入这所监狱的大门时,我专注地用正念行走。

我注意到里面的空气的质量,跟外面空气的质量是一模一样的。

当我仰望天空时,我发现这里面的天空跟外面的天空也是一模一样的。

当我看着青草地与鲜花时,它们看来跟外面的青草地与鲜花也是一样的。

60、孩子们,生活得专注留心是要活在当下的一刻。

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身心有什么在发生着,又要同时察觉到自己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

你应该直接与生活接触。

如果你继续这样生活下去,你对你自己和你的环境就都会很了解明白。

了解与明白会引致容忍和爱心产生。

61、生命的意义就在每个当下,每个呼吸,和每一步脚下的路。

62、苹果汁只要稍微放一会儿,就会变得清澈。

同样的,如果我们也静坐一会儿,也能变得头脑清晰。

这种清晰让我们恢复精神,并给予我们力量和平静。

当我们感觉恢复了精神时,周围的一切也将变得清新。

63、他看见每个细胞都像是出生、存在和死亡这永无止息的川流里的一滴水。

他无法在身体中找到任何一物是永恒不变和有独立个体的。

64、对我来说,天堂就是慈悲之地。

当你心存慈悲时,你只需要呼吸并深入观照,你就能有所感悟。

你将能了解自己,并对自己慈悲;你将会知道如何处理你的痛苦并照顾自己。

然后,你就能帮助另一个做同样的事,慈悲将在你们两人之间增长。

65、一切法的真性,是超越美丽和丑陋的。

美与丑都只是我们心中创造的观念。

它们与五蕴是难分难解的。

66、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

由于无明与妄见,人所说所做的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

嗔恚、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

这全部都是由于缺乏觉察。

67、所有众生都有权享受安稳,我们应该保护生命和尽量给大家幸福。

所有众生,不论两足或四足,泅水的或飞翔的,都有生存的权利。

我们不应伤害或杀戮其他众生,更应保护生命。

68、当他有痛苦的感受时,他知道那痛苦感受的存在。

但他没有失去他的平和镇定,没有担忧,没有畏惧,更没有怨言。

因此,他的痛苦便只是**上的,而不能扩散和扼杀他的整体。

69、有了解才可以有爱。

而有了爱,就可以有接受和包容。

孩子们,修习生活上的留心专注吧,它会令你们加深对一切的了解。

这样,你们便会明白自己、其他人和一切的事物了。

那时,你们便会更有爱心。

这就是我所找到的美好之道。

70、你的心会以一种直接、奇妙的方式看好它自己,不再区分主体和客体。

喝茶时,饮茶者与茶之间的分别将消失。

喝茶变成一种直接而奇妙的体验,这其中,主客体的分别不复存在。

71、我认为,最好不要虐待自己的身体。

我必须照顾好它,尊敬它,如同音乐家照顾着自己的乐器那样。

“非**”地使用自己的身体不仅是修习正念的一种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修习。

你的身体不仅是一座佛寺,也是一位圣者。

72、当你认识一个人不够深刻的时候,是没法了解他的智慧、德行和果行的高低的。

73、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

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他事物之中。

74、不公平的谴责,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你们不用觉得羞耻。

只有当你们不继续精进修行、过清净的生活时,你们才应该真的感到羞愧。

75、首先,我们来练习“吸气,吐气”。

吸气,我们安静地说“吸气”,以滋养我们正在吸气的觉知。

当我们吐气时,安静地说“吐气”,感知到我们正在吐气。

每个字都协助引导我们回到当下的呼吸。

我们可以一再重复“吸气,吐气”,直到我们能心平气和又安稳地专注于当下。

76、名和利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了解和爱才是世上最宝贵的。

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77、当有人爱你时,你就会显示出更大的自信。

78、吹笛奏乐并不是只靠练习的。

我比从前吹得好是因为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不曾发现你心中无限的美,你是不能在艺术上登峰造极的。

你要是想把笛吹得更好,一定要从醒觉之道中找回真我。

79、入息可以非常喜人。

入息时,你知道自己还活着,这让你感到欣悦。

呼吸是生命的本质,如果没有呼吸,我们将不过是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

借着观呼吸的修习,我们觉知到自己的生命活力,这带来了广大的喜悦。

当你习惯于这个修习,每次回到呼吸时觉察自然生起。

不要刻意呼吸,让呼吸自然地进行。

顺从入息,随它而去,长或是短,疾或者徐,深抑或浅,都无所谓,唯独只是觉知它。

80、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的忧虑、绝望、对过去的懊悔与对未来的恐惧所包围,我们就不是自由的人。

我们将无法在当下活出自我。

81、佛、法、僧其实都存在于每个人。

觉悟的潜能就是佛,教理就是法,在修行上互相扶持的团体就是僧。

没有任何人可以把你心内的佛、法、僧抢走,就是天崩地裂,我们每个人的自性三宝都不会破损,它们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

82、在面对别人受苦的情形时,基于慈悲的爱,可以供给我们做出正面反应的能量;而基于执欲之爱,则只会制造多一些焦虑和痛苦。

83、他看到佛陀的凝视如此自然和放松。

他的脸就像个美丽的圆月。

佛陀的双眼慈祥而清澈。

舍利弗感到佛陀的从容自在和喜悦,都在那一刹那渗进了他自己的心内。

84、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