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B卷.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B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43分)
1.(6分)看拼音,写词语。
nánbù
yóuqí
yánshí
tánqí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7分)写出下面各字的音序
畅________ 袅________ 弧________ 权________ 磕________ 缤________
3.(3分)(2020五上·惠山期中)根据拼音写词语。
fángài
lǎnduò
fǔchōnɡ
ūxiào
yōur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ǐn bì
diàn táng
dīnɡ zhǔ
gāobǐnɡ
qī z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xié
xié
mù
mù
________子
________调
羡________
________色
4.(6分)选词填空。
躺 立 蹲 躲
①小青蛙________在荷叶上。
②小蜻蜓________在荷叶上。
③小水珠________在荷叶床上。
④小鱼________在荷叶伞上。
5.(4分)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________的评价
________的谢意
________的目光
________的鲜花
呼唤着________
捧着________
6.(5分)(2019二上·镇原期中)认一认,连一连。
水壶
荡秋千
帐篷
弹钢琴
帽子
滑滑梯
手套
滚铁环
7.(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暂的休息后,比赛继续进行。
B.他的病情持续恶化,家人们都很担心。
C.连续三天大雨,让小河里的水猛涨。
D.放学了,我们持续走出了校门。
8.(10分)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①每个孩子都喜欢她________敬慕她________
②以前________老师们总是说________天是蓝色的________或是________你有没有一双新鞋________等等________
③这位胖胖的________很美________很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________我愿你是我女儿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30分)
9.(12分)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jì jí)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shuì suì)了!
”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 姿)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镜 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划去选文括号中错误的拼音或生字。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两大特征________和________。
(4)认真读文段,判断下面问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因为科学家提出那么多设想,人类完全有理由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②“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③读了这段话让我们明白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0.(18分)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心愿
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
离我们的公寓不远处就有一座。
一个假日,我夹着一本书来到这个小公园,坐在花丛中间的长椅上。
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最经常见到的。
我翻了几页书,忽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
“先生,你是中国人,是吗?
”
我抬头一看,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双手抱着个大布娃娃站在我面前。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歪着脑袋等待我回答。
“你猜猜,小朋友。
”
“我说是!
”她挺自信。
“为什么?
”
“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
”她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
小姑娘的话使我迷惑不解。
我问她:
“你家有多少中国人?
他们和你一块儿吃饭吗?
”
“不!
他们不吃饭,也不说话。
”
“为什么?
”我更奇怪了。
这时候走过来一男一女,年纪都在三十七八岁。
那位夫人边走边喊:
“维勒尼克,你在那儿干什么?
”
小姑娘扭头看了一下,没回答大人的问话。
“妈妈叫你呢,你怎么不说话?
”男的走到小姑娘跟前对她说。
“我在和这位先生说话。
”小姑娘指着我。
“是的,我们在进行十分有趣的谈话。
她说家里有许多中国人,既不吃饭,也不说话……”我的话还没说完,小姑娘的父母就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把女儿搂到怀里亲了一下,说:
“这是我们的孩子,刚四岁半,同她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快变成中国迷了。
”
原来小姑娘的爸爸曾两次随贸易代表团去中国,回来后,他们家就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什么广东凉席、福建油纸伞、苏州刺绣、景德镇瓷器,还有他们不会用的毛笔和中国古代发明的“计算机”——算盘,有的物品他们连名字都不知道,也买了回来。
维勒尼克说的既不吃饭,也不说话的中国人,指的是陈列在柜子里的二十多个不同模样的中国泥人。
我完全理解小姑娘的语言和感情了。
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维勒尼克的爸爸兴奋地讲了许多中国见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北京的故宫、桂林的山水、洛阳的龙门石窟,仿佛我倒是从没到过中国的人,而他是个热情的向导。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使我相信他既了解中国的现在,也了解中国的过去。
他说: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发展。
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
”
小姑娘插不上嘴,很着急,一连叫了几声爸爸。
我指着她的布娃娃,说:
“你看,娃娃都闭上眼睛了,她要睡觉了。
”
“不,她总是和我一同睡。
”她想了想,又问我,“你喜欢娃娃吗?
睡觉也抱着娃娃吗?
”
她问得这样天真,把大人都逗乐了。
我笑着说
“我也喜欢布娃娃,但是不抱她。
只有我的小女儿才像你一样整天抱着她呢。
”
“你的小女儿?
她叫什么名字?
我能和她玩吗?
”
“能。
不过她不在巴黎,在北京。
等你爸爸再去北京,带着你到我家,她一定会欢迎你的。
她有好多娃娃,连法国的会眨眼睛的娃娃都有。
”
“她会讲法语吗?
”
“会,可是不多。
你可以当她的老师嘛!
”
“太好了!
”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
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
“我要去北京!
我还要当老师呢!
”
她爸爸认真地对我说:
“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中法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
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愿是多么美好,多么纯真!
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1)短文主要讲的是()
A.“我”在法国的街道公园偶遇一家三口。
“我”与他们进行了一番有趣的交流。
“我”被他们一家纯真而美好的心愿深深地感动了。
B.“我”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不再发生战争。
C.小姑娘一家深爱着中国,小姑娘的爸爸希望她以后到中国留学。
(2)法国人一家的心愿是()
A.让小姑娘以后到中国留学。
B.修一座长桥,让两国之间的距离更近。
C.架起中法两国友谊的桥梁。
(3)下列不能表现小姑娘一家对中国的喜爱的一项是()
A.小姑娘家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
B.小姑娘家的柜子里陈列着二十多个不同模样的中国泥人。
C.小姑娘特别喜欢布娃娃。
(4)短文用()的表达方式来写心愿。
A.写信
B.写日记
C.写诗歌
D.讲故事
(5)通过这篇文章,我也知道了作者的心愿是________。
(6)如果这个法国小姑娘来到中国,你会怎样热情地接待她呢?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20分)
11.(15分)用词语组成通顺的句子。
①安静 邻居 盲童 小孩 一个 是 的
②浓郁 安静 每天 花香 吸引 的 着
③仿佛 世界 内心 看见 多姿多彩 我 了 她 的
12.(5分)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人类仿照生物创造出来的?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43分)
答案:
1-1、
考点:
答案:
2-1、
考点:
解析:
答案:
3-1、
考点:
解析:
答案:
4-1、
考点:
解析:
答案:
5-1、
考点:
解析:
答案:
6-1、
考点:
答案:
7-1、
考点:
解析:
答案:
8-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30分)
答案:
9-1、
答案:
9-2、
答案:
9-3、
答案:
9-4、
考点:
解析:
答案:
10-1、
答案:
10-2、
答案:
10-3、
答案:
10-4、
答案:
10-5、
答案:
10-6、
考点:
解析: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20分)
答案:
11-1、
考点:
解析:
答案:
12-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