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977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3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

《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docx

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

高二下地理练习一区域地理高考专题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6年全国卷Ⅰ(新课程))下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

读图1,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

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

2.M省可能是(  )

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

(2009年高考四川卷)根据表1资料,回答3--5题。

表1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3.表1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4.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5.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是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2011年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右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

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0.50B.0.300.50

C.0.550.35D.0.300.35

7.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8.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

A.EB.FC.GD.H

(2010年四川卷)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

读图回答9--10题。

9.据右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合肥小于南宁B.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D.株洲大于石家庄

10.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D.海陆位置的不同

11.(2007广东卷)右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D.两地纬度差异大

12.(2004年北京卷(旧课程))下列铁路线两端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差别最小的是(  )

A.京哈线     B.焦柳线    C.浙赣线     D.青藏线

(2004年广东卷(新课程))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

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

据此回答13--14题。

13.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   )

A.中温带、暖温带B.半干旱、半湿润

C.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毫米D.年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14.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A.宁夏平原,鄱阳湖平原    B.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

C.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    D.渭河平原,江汉平原

15.(2006年广东卷(新课程))与图2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

A.长沙    B.宜昌    C.太原       D.合肥

(2011年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17.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油菜花黄蜜蜂忙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D.落叶遍地球疯狂

(2009年重庆卷)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20.(2007年高考广东卷)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

A.长江截流——夏季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

(2010年重庆卷)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

如右图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右图、表1,回答21题。

21.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B.长江下游C.东北平原D.黄河下游

22.(1999年广东卷)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与其所在地区图的排序相符的是(    )

A.滇池、巢湖、天目山、华山B.滇池、华山、天目山、巢湖

C.巢湖、滇池、华山、天目山D.巢湖、天目山、华山、滇池

(2001年天津卷(新课程)+浙江、江苏等13省卷(旧课程))下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

读下表,回答23—25题。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口(万人)

4192

3710

3618

2543

510

GDP(亿元)

1856

912

1488

932

238

铁路长度(km)

1873

1654

1941

2323

1092

年均降水量(mm)

1000—15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

面积(万km2)

38

17

19

39

72

23.各省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24.各省人均GDP远低于全国人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  )

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B.青海的人均GDP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贵州的人均GDP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0%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100元

25.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

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

26.(2003年春季北京卷(旧课程))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

省 区

稻 谷

小 麦

甘 蔗

甜 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2008年(广东卷)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

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

读右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7—28题。

27.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华北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C.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D.西南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28.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

①日照时数②相对湿度③风速④气温⑤空气污染程度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②④⑤

(2006年天津卷)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

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图5),回答29-30题。

29.图5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

A. a     B. bC. c        D. d

30.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a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

规律的现象是(  )

A.煤炭资源分布B.气温水平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表高低起伏

(2009年高考江苏卷)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

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

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

按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

据此回答31--32题。

3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

32.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002年广东广西卷)下图是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

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

读图回答33—36题。

33.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   )

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B.地形的影响C.热带气旋过境D.地面强烈增温

34.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

A.①       B.②C.③      D.④

35.图中,①地可能位于(   )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

36.位于适宜种植小麦、甜菜地区内的地方是(   )

A.①        B.②C.③         D.④

(2006年普通四川卷(新课程))读表1,据此回答37-39题。

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37.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38.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9.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2006年重庆卷(新课程))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40-42题。

40.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  D.④

41.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42.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Ⅲ  B.②-Ⅱ

C.③-Ⅳ  D.④-Ⅲ

(2004年春季北京卷(旧课程))读下图,回答43--44题:

43.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

A.宁、陕、晋、川、鲁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D.新、青、陕、晋、豫

44.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生长期长    B.年降水量大

C.夏季风影响时间长  D.灌溉条件良好

(2001年广东、河南卷(旧课程))图4表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

参考图4回答45—47题。

45.与地区④相比,地区③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河流众多C.河流流量大  D.河流落差大

46.三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分布的地区代号依次是(  )

A.③②④    B.④②③C.③①④     D.④①③

47.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  )

A.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B.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

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D.内蒙古高原边缘

图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8--49题。

48.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49.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B.dC.eD.f

(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右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

回答50--51题。

50.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降水B.温度C.地形D.光照

51.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

A.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B.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2011年高考上海卷) 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

示意图。

读图回答52—54题

52.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53.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3500米      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54.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2011年海南卷) 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

据此完成55--57题。

55.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大B.年降水量少C.水土流失严重D.地质灾害频发

56.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

A.当地降水B.远程调水C.冰雪融水D.地下水

57.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甘B.新C.藏D.滇

58.中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四纵”是北京至上海、北京至深圳、北京至哈尔滨、上海至深圳;“四横”是徐州至兰州、杭州至昆明、青岛至太原、南京至成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纵四横”连接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

B.“四纵”中北京至上海线路里程长于北京至深圳

C.“四纵四横”中只有一条线路经过山东

D.“四横”中有三条线路位于淮河以南

(2005年全国卷Ⅱ(新课程))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

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59--61题。

59.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60.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值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E、F     B.F、G     C.E、H   D.F、H

61.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D.总是收益最低

(2005年江苏卷(新课程))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62—63题。

62.图中a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地势低平    D.热量充足

63.图中a地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

A.春小麦  B.冬小麦C.甜菜    D.棉花

2008年江苏卷)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64--65题。

6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6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2003年江苏、广东卷(新课程))读右图回答66—68题。

66.下列属于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产业为(  )

A.制茶业 B.制糖业C.棉纺织业D.稀土冶炼业

67.该区域在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应(  )

A.在沿海各地围海造田         B.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C.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          D.继续开发沿海湿地,增加耕地面积

68.从c城市乘火车至d城市需经过的铁路(走最近路线)有(  )

A.京沪线 、京哈线  B.京广线、胶济线C.京九线 、 京哈线   D.陇海线、胶济线

(2010年海南卷) 读图3,完,69--70题。

69.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

A.土壤肥力B.热量

C.水D.光照

70.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综合题

1.(2006年江苏卷(新课程))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2分)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4分)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1分)

 2.(2004年全国卷Ⅰ(旧课程),39)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自1996年至2003年,我国耕地净减少约670万公顷。

2003年人均耕地约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0%。

下图为1989——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与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

(1)简要说明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2)分析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3.(2003年上海卷)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填表并回答:

城市

位置

91°E、30°N附近

104°E、31°N附近

120°E、30.2°N附近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

(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七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一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⑴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A.1239.2      B.1970.6           C.3005.3

(一月平均气温)  A.-2.3       B.3.6         C.5.6

(年均降水量)    A.453.9       B.976        C.1400.7

(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A.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B.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C.草地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A.水稻、甘蔗等B.青稞、油菜等C.水稻、茶叶等

⑵从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甲:

                                  

丙:

                                  

4.(1999年上海卷,6)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21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

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

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

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

据统计,199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8亿元。

(1)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

                                                                                                      

                                                                                                      

(3)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5.(2007年海南卷,36)(36分)图8是我国甲(左)乙(右)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9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

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从乙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