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504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

《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民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docx

届人民版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专题提升练(十二)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

1.(2018·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了(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的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可知,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之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表达的主要意思;材料未体现儒家思想的政治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对国家统一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山东青岛模拟)墨子曾经师从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后来“背周道而行夏政”。

但是墨子构建的兼爱体系使用的术语或概念,基本上是儒者惯用的词汇,如孝、慈、仁、义等。

这表明墨家(  )

A.继承发展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B.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C.基本上认同儒家的价值理念

D.推崇周礼及刻苦俭朴的精神

答案 C

3.(2017·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孟子·离娄上》中指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解析 二者都把身和家与国和天下联系起来,说明个人、家庭与国家、社会紧密相连,故B项正确。

根据“天下之本”“天下平”可知,儒家思想的目标是使天下太平,而不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孟子·离娄上》中没有提到知识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国之本在家”“家齐而后国治”可知,治家是治国的重要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7·重庆诊断)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

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  )

A.燔诗书,明法令B.罢百家,尊儒术

C.立中正,定九品D.正君心,致良知

解析 A项为商鞅变法中的措施之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项正确;C项指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D项指心学家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学说。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5.(2018·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模拟)汉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的诏书中引《易》《诗》之文,令有司议赏功诏中引孔子言政之事。

《后汉书·祭祀志上》记载:

“据经依传,庶无咎悔。

”这是因为汉代(  )

A.独尊儒术的制度环境B.祭祀与经学关系紧密

C.儒学变得更具诡辩性D.政治沦为儒学的附庸

解析 根据“诏书中引《易》《诗》之文”“据经依传,庶无咎悔”可知,儒家经典地位很高,这和汉代独尊儒术的制度环境是分不开的,故A项正确。

祭祀以经学为依据,反映了经学地位崇高,故B项错误;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不能说明儒学的诡辩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儒学为政治服务,沦为政治的附庸,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7·湖南长沙模拟)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

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

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

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  )

A.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

B.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

C.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

D.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

解析 据材料“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

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

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可以得出董仲舒的学说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8·江西景德镇模拟)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

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两者的思想都(  )

A.代表人民的利益

B.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抑制土地兼并

D.得到统治者认同

解析 “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有利于小农的稳定和发展,“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也有利于小农的稳定,故B项正确。

答案 B

8.(2017·山东日照模拟)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

这说明(  )

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解析 据材料得知,儒家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在汉代法律中得到初步的实践与强化,这是春秋决狱的一种重要体现,故B项正确。

答案 B

9.(2017·四川乐山模拟)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

“(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是(  )

A.人定胜天B.天人感应

C.道法自然D.相生相克

解析 材料中将天象和统治者统治相关联,故B项正确。

材料体现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关系,提出天命对统治者的约束,故A项错误;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故C项错误;相生相克是朴素辩证法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7·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押题)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解析 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再到汉代的“三纲”,均把君臣父子关系作为必然的关系,即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8·山东烟台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

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状态

B.儒家失去了其正统地位

C.道家思想受到知识分子追捧

D.“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学丧失了其正统地位,B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到“一些人……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不能体现出道家思想受到知识分子追捧,C项错误;当时并未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项错误。

故本题选A。

答案 A

12.(2017·山西五校联考)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

“治宋必始于唐。

”这说明(  )

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解析 材料“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治宋必始于唐’”反映了理学的历史渊源,故D项正确。

材料重在追溯理学的源头,不涉及宋代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理学属于儒学范畴,与佛教思想分属不同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唐宋儒学的发展,故C项错误。

答案 D

13.(2018·吉林长春模拟)《朱子家训》中有“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这体现了(  )

A.宋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

B.人臣为君父的“忠”的理学思想

C.朱子强调社会责任感

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对读书人的科举态度有所影响

解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C项正确。

答案 C

14.(2018·湖南郴州模拟)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这主要是因为(  )

A.理学思想从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

B.陆王心学回答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

C.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

D.王阳明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解析 程朱理学只能在知识精英中实用,而心学可以适用于任何人,强化了对大众的约束规范,故选A项。

答案 A

15.(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

“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

”为此,他提出(  )

A.“知行合一”B.“心外无理”

C.“格物致知”D.“工商皆本”

解析 材料强调功利之说盛行,人们表面和实践的不统一。

知行合一的意思是强调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与题目内容相吻合,故A项正确。

答案 A

16.(2018·山西临汾调研)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答案 A

17.(2017·河北石家庄调研)王阳明说:

“心之良知是谓圣。

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

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据此可知,王阳明(  )

A.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

B.主张知行合一

C.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

D.认为人性本善

解析 王阳明认为,孔孟思想是“圣人之学”,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良知与实践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体现出心学道统思想,“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符合心学“致良知”思想,因此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人性的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C

18.(2017·江西贵溪一中押题)黄宗羲说:

“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

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这表明(  )

A.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

B.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

C.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

答案 B

19.(2018·广东珠海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代耕而赋之禄,故班禄之意……是故知天子一位之义,则不敢肆于民上以自尊;知禄以代耕之义,则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据此分析,顾炎武主张(  )

A.经世致用,反对专制

B.弘扬道德,规范天子言行

C.淡化君权,实行民主

D.劝导君主,关注百姓民生

解析 材料中阐述了顾炎武对君主和百姓关系的认识,可排除A项。

顾炎武在材料中指出,统治者为百姓所立,为百姓办事获取报酬,由此可知他强调关注民生,并非弘扬道德,排除B项。

由于时代局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并未提出民主的思想,可排除C项。

故选D。

答案 D

20.(2018·山东临沂调研)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解析 从材料信息“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批评专制”可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明朝的覆灭中反思君主专制,A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共计50分)

21.(2017·山东潍坊模拟)(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

大哉乾乎!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载:

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材料三 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

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

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

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4分)

答案 

(1)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8分)

(2)特点:

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每点2分,共8分)

(3)认识:

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4分)

22.(2018·吉林模拟)(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地,一夫妇也。

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

”……“夫妇人不出阃(kun,三声。

指古代女子居住的内室)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有远大志向之意)以射四方,见有短长,不待言也。

……谓见有短长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于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

而彼卑卑者乃专咎于好酒及色,而不察其本,此俗儒所以不可议于治理欤!

——《李贽文集》

材料二 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

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

他的学说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至于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一大关键。

——许苏民著《李贽的真与狂》南京出版社

(1)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妇女观。

指出这些观点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10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学说是如何体现“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

(8分)

答案 

(1)妇女观:

肯定妇女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认为男女在智力上平等;批判了把国家败亡的罪过归之于妇女的观点。

(6分)作用:

批判了封建礼教;宣扬了男女平等;有利于个性解放。

(4分)

(2)体现:

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是商品经济发展条件下平等风尚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日趋活跃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萌芽。

(8分)

23.(2017·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两千年间儒学内部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两大流派,并揭示出他们此伏彼起、交相推衍、不绝如缕的大略路径如下: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运用中国古代、近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对上述流派进行探讨。

(12分)(说明:

可以就儒学与路径中一个或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对路径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路径,并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

根据材料“儒学内部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两大流派”得出“内圣”“外王”两条线索,根据材料提供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注意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1 “内圣”强调伦理道德的政治作用。

(2分)

孟子传承孔子的思想,把“仁”学引申到政治领域,提出“仁政”学说,认为只要将人内心固有的仁义礼智发掘、培育起来,就能管理好国家。

“二程”继承孟子的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提出“存天理,去人欲”。

(10分)

示例2 “外王”主张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

(2分)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解决西汉思想统一问题,顾炎武等人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到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出“以经术为治术”,谋求富强之策。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